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着     
“活着无论多痛苦,和死亡相比,都是一种幸福。”一位朋友曾这样说。她说她7岁那年某天晚上,一个人睡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忽然那么真切地感觉到了死亡的迫近,“……我简直快要窒息了,终于大叫一声,从房间里冲出来,朝着父亲哭喊,我不想死,我不想死!一家人都被我吓坏了……”  相似文献   

2.
佛学与死亡学佛日死亡,是自然界对人类这个万物之灵的最大挑战。没有谁不面临这一挑战,没有谁不在与死亡的战斗中惨遭失败。明人袁中郎说得好:“茫茫众生,谁有不死?堕地之时,死案已立。”每个人从呱呱堕地便开始了向坟墓的进军,死神之绞索从一出生便套在每个人的脖...  相似文献   

3.
父亲是位修车匠,小时候,他是我的偶像。 他总能给我做出各种玩具,给我买街上的冰糖葫芦,给我讲大灰狼与小白兔的故事,把我架在他的脖子上,让我“开飞机”。特别是在我11岁那年,父亲收回来一辆自行车,他稍微改装了一下,喷了喷漆,小车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4.
王荣伟 《天风》2018,(4):58-58
近日,有信徒要我为她的父亲祈祷,因为突然间父亲不认得她了……我听了很惊讶,我对她的父亲比较熟悉,他是一位非常健谈的老人,每次我去送圣餐,他都要与我聊上好久……据悉,她的父亲现在语言表达出现了困难,说话重复哕嗦、杂乱无章,甚至答非所问。  相似文献   

5.
每夜每夜,尤其是夜深人静时,我房间的电话铃乍响起来,我的心便抽搐了,手也抖个不停,不敢去抓听筒。我知道那是母亲打来的。她要和我聊天,她又要谈起父亲。我不想聊天,但我没有理由拒绝她。 也正是四个月前,深夜里的那个电话在我的心上留下一道永远的伤疤。我最爱的父亲,他死了。我的可怜的母亲,她还不知道她最爱的丈夫死在另一个女人的臂弯里。 我想着,当父亲看见他的朋友和轻佻的女子从床上下来时,我想着,他再也不会恨恨地说道:“可  相似文献   

6.
父爱三部曲     
《天风》2020,(6)
正"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参路15:20)经文:路15:11-24《路加福音》15章记载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三个比喻:失羊、失钱和浪子回头;特别是第三个浪子回头的比喻,更可以说是信徒熟知的;但大部分人在讲解这个比喻的时候都会趋向于讲浪子而忽视父亲。其实这段经文看似在讲浪子回头,其实重点是在讲父亲,讲述他的慈爱、怜悯和恩典,所以有人说这个比喻不应被称为"浪子的比喻",而应被称为"慈父的比喻"。父亲节快到了,今天就让我借这一段经文,和大家一起来思考"父爱三部曲"。  相似文献   

7.
正我之前的一位同事老周,因为好多事情上都明显比别人后知后觉,故得一外号"慢半拍"。老周也不急,且欣然笑纳,同时照慢不误。比如办公室有人讲一笑话,大家听后遂报以笑声迎合,唯独他不笑,还一脸懵的样子。可是等大家笑声渐息,他却突然又"扑哧"一声笑了。于是,大家众口一词地笑他:"才反应过来啊老周,你总是慢半拍。"老周便很配合地说:"是啊,才反应过来,这笑话一点也不招笑啊!""那你笑啥?""我是笑你们,如此不招笑的笑话,你们居然还能笑得前仰后合!"  相似文献   

8.
<正>(一)有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有位科学家得知死神正在寻找他,为了逃避死神的寻找,他利用克隆技术复制出了十二个"自己",即想以假乱真,让死神无法辨认出真正的自己。死神面对十三个一模一样的人,果真一时分辨不出哪个才是真正的要寻找的目标,只得悻悻离去。但是没过多久,对人性的弱点了如指掌的死神又转回来对十三个一模一样的科学家说:"先生,你确实是个天才,能够克隆出如此近乎完美的复制品。但是很遗憾的是,我  相似文献   

9.
父爱有错吗?为何别人给予他的是更多的否定评价呢?他的内心深处藏着多少痛苦,又有谁会理解和同情呢……当他的日记被翻开时,评价的人们却惭愧地低下了头……周日的中午,我刚到村头就被村里的一位大婶拦住了。她问我是不是刚从学校回来,我点头默认。这时只听大婶说:“咱们村的李发展死了,他的儿子也被他害死了!不过这样也挺好的,父子俩一块上路,至少有个照应吧……”我打断了老人家的话问他们家到底怎么了。大婶答道:“李发展在广州打工患上了非典型肺炎,说是回来看一下家人的,可这个该死的东西把儿子也害死了,你说这样的父亲可恨不可恨。自己死在外  相似文献   

10.
他出身于佃农家庭,家里非常贫穷,世代务农,帮父母下地干活,是常有的事。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他和父亲下地劳动,不多一会儿就汗流浃背,全身酸痛难忍,他回头一看,一上午和父亲辛苦的劳作,就只割掉了一小块的稻谷,他无奈地望着那一望无垠的稻田,问旁边的父亲,这么一大片,什么时候才做得完呢?父亲淡定地回答他,怎么会做不完呢?我每年都是这样一步一步做完的。  相似文献   

11.
在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常常会碰到学生偏科的情况,我问他们为什么喜欢数学,他们说感兴趣,问他们为什么不喜欢上语文课,他们说没兴趣,不愿意听也不愿意学,故我在上课时特别注意设置数学情境,比如我在寻找规律的练习题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山区的一位牧羊人发现一个山洞,他带着猎狗走进山洞时,走不多远,狗就瘫倒在地挣扎几下就死了,而牧羊人自己却安然无恙,消息传开,引起了科学家研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故事二则     
失去与拥有有位企业家在商场上有着惊人的成就。当他在事业达到巅峰的时候,有一天陪同他的父亲,到一家高贵的餐厅用餐,现场有一位琴艺不凡的小提琴手正在为大家演奏。这位企业家在聆赏之余,想起当年自己也曾学过琴,而且几乎为之疯狂,便对他父亲说:“如果我从前好好学琴的话,现在也许就会在这儿  相似文献   

13.
正西班牙诗人李·夏普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他小时候跟父亲到一位老人的铁匠铺修理耙子和锄头,他父亲付给老人报酬时,老人说:"不用了,这一类小活我从不收费的。"但他父亲执意要付给老人维修费。"年轻人,"老铁匠对他父亲说,"难道你就不能让一位老人时不时舒展一下他的灵魂?"在被那老铁匠触动人心的话语感动之余,我想起了我的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手     
正"早点睡了,少熬夜,多喝牛奶。"父亲边说边端上一杯热牛奶,我极不情愿地站起来,离开我心爱的书桌,接过父亲端过来的热气腾腾的牛奶,不经意地,我看到父亲那一双布满青筋的手,那是一双拘谨小心的手,显得有点局促不安。这是我记忆中的手吗?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淘气的男孩。我是不怕父亲的手的,我常常拍打他的手,把自己的小手放在父亲宽大温暖的手里,  相似文献   

15.
父爱的补偿     
母亲去世后,我怕父亲太孤单,便把他接到城里住一段时间。父亲不喜多话,来城里多时,没有结识到什么朋友,只是每天在家看看书,读读报。我中午在单位吃饭,晚上才回家吃,所以父亲每天的头等大事就是为我做一顿丰盛的晚餐。每天我一下班,父亲便会为我端上热气腾鸭的饭菜,看着我狼吞虎咽地吃完。饭后,我有许多属于年轻人的节目,没有时间陪父亲聊天,我便劝他多出去走走。  相似文献   

16.
经文:路15:11—32 弟兄姊妹,主内平安! 上二次讲过“三一真神的大恩典”的题目中,已讲了“牧人拯救亡羊”和“妇人寻找失钱”的两个段落。现在继续讲末了一点: 第三个段落 父亲迎接浪子 在浪子的比喻中,主耶稣不是讲述浪子的罪,乃是描述父亲以慈爱的心肠来迎接他孩子的回家。以下分三方面来讲: 一、父亲对浪子离家的慈爱心肠 浪子在离父家之前,是何等的幸福啊!父亲是一位大富翁——“有  相似文献   

17.
卢廷惠 《天风》2005,(4):27-27
曾经有一位女孩,因生活 的煎熬就满腹牢骚地向 父亲抱怨起生活的艰难。父亲是一 位著名的厨师,他平静地听完女儿 的抱怨后,微微一笑,把女儿带进 了厨房。父亲往三只同样大小的锅 里倒进了一样多的水,然后将一根 很大的胡萝卜放进了第一只锅里, 将一个鸡蛋放进了第二只锅里,又 将一把咖啡豆放进了第三只锅里, 最后他把三只锅放到火一样大的三 个炉子上烧。20分钟后,父亲关掉  相似文献   

18.
善待他人     
马婷婷 《天风》2009,(5):49-49
在英国的苏格兰,有一位贫苦农夫叫弗莱明,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有一天,他在田里耕作时,忽然听到附近泥沼地里有人发出呼救声,他迅速跑到泥沼地,发现有个男孩掉进了粪坑,他急忙将男孩救起,使他脱离了生命的危险. 两天后,一位高雅的绅士驾着马车来到了弗莱明的农合,他说自己就是被救男孩的父亲,要以优厚的财礼报答农夫.农夫坚持不受.他说: "我不能因为救了你的小孩而接受报酬."正在推让之际,一个英俊少年突然从外走进屋来.绅士问:.这是你的儿子吗?"农夫点点头.绅士说:"那好,你既然救了我的儿子,请允许我把你的儿子带走,我要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假如这个孩子也像他父亲一样善良,那么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感到骄傲的人."鉴于绅士的诚意,农夫答应了他的提议.绅士非常讲信誉,不但把农夫的孩子送到学校读书,而且还供他到圣玛利医学院上学,直至毕业.  相似文献   

19.
18岁那年,一个寒冷的冬天的夜里,母亲离家出走了。原来,父亲近5个月没有从公司领回一分钱,母亲起了疑心去调查,竟发现5个月来,他没有去公司上班,而是成天泡在一家茶馆里。“这个家难以活人了!”母亲一气之下,甩手而去。望着空荡荡的家,望着无声流泪的我,父亲也落泪了,他哽咽着对我说:“儿呀,是爸爸的错,请你原谅吧……”接着呆在家中默默地做起了那些拖地洗衣服做饭本是母亲常做的活计。父亲在一家五金公司上班,我实在搞不懂这么多月来他不去上班的原因。我曾问他:“爸,你不去上班,公司不会有事吧?”父亲定定地瞅3着我,吞吞吐吐地说:“只要…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是父亲诞辰100周年,也是父亲去世的第7个年头。国家图书馆征文,我们迟迟没有写。一方面他的经历及所做的工作大家都了解;还有《任继愈文集》和不少有关他的传记、回忆文章,再说什么显得重复。另一方面父亲在家里,习惯上不谈自己工作上的事情。他手头的事情又多,问到他什么,他经常是一边想着自己的事情,一边所答非所问地应付一下。我们从他那里知道的事情非常有限,谈不上有更多的了解。有些很重要的事情还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