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文艺作品中“骂娘”成为时髦。有人统计,在某部仅4万字的中篇小说中,写人物骂“他娘的”、“他妈的”、“去他妈”竟达82处之多;另一篇描写当代中学生的小说,主人公更满口“他妈的”,甚至连女学生也毫不脸红地骂体育老  相似文献   

2.
找骂 夜雨,沙沙…… 电话铃响了。 ‘我是兰兰。”我简短地说。 电话里只有喘气的声音,却不说话。 “您怎么了?您是——?” “我,想跟你……”他象是口干舌燥得厉害:“作爱。”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在世界文学之林占有一席之地。阿Q已经成了举世闻名的“典型人物”。在我国,几乎连小学生都知道阿Q,“阿Q精神”更是家喻户晓。“阿Q精神”成了我国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在某些情况下,“阿Q精神”可以起到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的积极作用。譬如,阿Q挨了别人的打,自言自语骂一声“儿子打老子”,他出了气,心理平衡了,怒气发泄了,不再感到痛苦。假如他不骂那一声,把怒气闷在心中,迟早要“憋”出病来。我想,若不是“闹革命”抓去杀头,他肯定可以高寿。细推起来,“阿Q精神”并非中国专利,外国也有“阿Q精神”,甚至…  相似文献   

4.
批评家的批评用某些人的贬词来说,无非是两个字:“捧”与“骂”。其实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这“捧”与“骂”不过是将称赞与攻击,换了两个不好看的字眼而已。“指英雄为英雄,说娼妇是娼妇,表面上虽象捧与骂,实则说得刚刚合式,不能责备批评家的。”该捧则捧,该骂则骂,这正是一个正直的批评家应具备的道德。道德与否,关键在  相似文献   

5.
曼德威尔的“私恶即公利”具有矛盾性和过渡性。他既肯定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私利对公利的促进 ,私利与公利在本质上的一致性 ;在价值评价上又采取了矛盾的形式 ,仍然认为私利是一种“恶” ,不能摆脱或抛弃基督教禁欲主义的伦理体系。曼德威尔的思想 ,为斯密对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及其伦理性质的论证提供了准备 ,在对私利或个人利益的伦理评价上 ,他的“私恶即公利”的思想成为由中世纪基督教禁欲主义过渡到近代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中间环节。他的这一矛盾的命题对于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看待个人利益依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宋明儒学中 ,“无善无恶”之说有两义 :一是对本体“至善”之遮诠 ,一是指境界上的“虚而无执”。以此两义来衡量蕺山的思想 ,可发现蕺山具有丰富的“无善无恶”思想。虽然他有不少言论是批评此说的 ,但均未能切中“无善无恶”说的本义 ,而是在王学末流之弊的当下刺激下有为而发的 ,非称理而谈。因而 ,也就不能据此否认其有无善无恶思想  相似文献   

7.
忆潘老在“文革”中的两件事赵莉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今年的7月13日是我国老一辈著名心理学家潘菽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在此之际,我回忆起潘老在“文革”中的两年事:第一件是潘老在十年动乱的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利用“批斗”和“交待”的空隙与劳动之余撰写...  相似文献   

8.
胡瑷《周易口义》的天人观上契汉唐,下启宋明.在天道观上,继承了汉代元气生成论,认为“太极”是宇宙生发的始源,“太虚”是“太极”的一种存在状态,并提出了“天体乾用”的体用观.胡瑷是基于元气生物的天道观讨论性情关系的,他将性分为纯善无恶的天地之性及人之性,人之性是禀受天地之性而来.他认为情有正与不正,而邪情是导致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节情”、“明心治性”、“养气”的工夫论.胡瑗的天道观及性情论在程颐、张载的思想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骂人亦可分为“武骂”和“文骂”两种,对于那些不文明、不礼貌以及不学无术之徒,采用“文骂”的方式似乎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一笑了之     
正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掀起轩然大波,攻击、谩骂他的人不计其数,说什么难听话的都有,语言粗俗,下流无耻,甚至画着人头猴身的达尔文漫画也在报纸上公开发表。有记者采访达尔文问,那么多人都在骂你,你怎么看?达尔文淡然回答:"一笑了之,不受干扰,历史将证明我是正确的。"一笑了之,即笑一笑就算了事,表示不予重视。这是汉语中最具智慧也最豁达的一个词,但凡那些智者达人,  相似文献   

11.
陈虹 《学海》2003,(4):102-105
管文蔚同志是“文革”之后江苏省地方党史工作的创始人及领导者 ,在他的亲自带领下 ,这一工作无论是起步还是发展均远远地走在了全国的最前列。尤其是他最早提出了“搞党史的目的 ,是为了把我们党建设好”的思想 ,带动了江苏省的党建工作 ,并为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党史工作与党建工作的紧密结合 ,不仅是江苏省的一大特色 ,也是管文蔚思想中的一大特色。他在对党史工作的深入研究中形成了有关党建的思考 ,又在对党建思考的进一步完善中发展了江苏省的地方党史工作。一严格说来 ,管文蔚动念于地方党史工作是在十年浩劫期间。“文革”结束后不…  相似文献   

12.
广场恐怖症     
我住的这条街上,有个老头儿,提起他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上至耄耋之年的翁妪,下至呀呀学语的孩提。他出名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骂街。天天骂,月月骂,年年骂。骂了一二十年了,如同那从不停电的广播电台一般。一年至少要骂够三百六十五天。当年听他骂的孩子如今都抱上孩子了,还听他骂。老地  相似文献   

13.
一本文中的“善”泛指道德伦理领域中的正面的价值。它与“恶”相对而言,指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显示公平、友爱、正义等表现在概念上的概括。也可以说,善是跟在个人层次上损人利己,在社会层次上的弱肉强食等现象相反的价值取向。大部分人都不否认善和恶的存在。但是在二者的起源上,则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关善和恶的起源的理论往往与哲学家们对于人性的看法有联系。一般说来,主张人性善的人需要解释恶的起源。主张人性恶的人则要解释善的起源。在中国,孟子以其性善论而闻名。他认为,人之变恶,是由于失去了本心。在西方,卢梭也主张人性善。他…  相似文献   

14.
许明,男,12岁,小学5年级学生,是一个可爱而又机灵的孩子。可是他两年来总是做鬼脸,家长还以为他调皮,不当一回事。近一年来,又出现无缘无故地甩手踢脚动作,更使人厌恶的是嘴里还要发出“喔!喔!”的声音,仿佛喉咙里有痰液在滚动似的,偶尔还骂出一句粗俗的秽语。家长为此又恨又恼,劝、吓、骂、打,什么都试过了,他就是改不了这个“怪毛病”。于是到处求医,中西医都试过,效果都不好,最后来到心理咨询门诊。许明的这种做鬼脸,甩手踢脚,伴口出秽语的“怪毛病”,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抽动——秽语综合征是儿童生长发育期间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15.
“恶”是一种文化表达式——论作为道德范畴的“恶”吕方在我国,历史、文学、宗教等研究领域一般把“恶”作为一种行为或事件的客观事实。在伦理学领域,虽然把“恶”看作是对一种行为或事件的价值判断和评价,但传统的阶级分析方法,影响了这个领域中许多基本问题的展开...  相似文献   

16.
孟素 《天风》1994,(4):9-9
有一位基督徒睡着了,他身子里的“老我”悄悄地爬起来,刚迈出两步,迎面碰到了“新我”。“老我”怒不可遏地啐口骂道:“你这个怪东西,什么时候到这身子里来的?这是我的地方。赶快滚出去!” “新我”反驳道:“基督徒已经看透了你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有位退休教师在闲谈中说:“佛教是不是迷信,我不清楚,但佛教劝人多作善事,多积德,图个好报,对人对己都是有益的。” “不思善,不思恶。”我在一旁插了一句。 在场的人都睁大眼睛望着我。还是那位退休教师先开口道:“不思恶,不作恶当然是对的,反过来就要思善、行善、劝人向善。你恶不思,善不思,是走中间路线?” 他误解了。但要回答这个问题是极困难的,因为善恶双遣既违背了常人的逻辑,又似与传统道德规范相悖。于  相似文献   

18.
朱子不仅把人性本善看成是儒家精神血脉的根本 ,而且还以气质的清浊及其对人性的遮蔽来解释“恶”的来源 ,从而为“去恶全善”提供了本体论和工夫论的根据。朱子主张“人心”每听命于“道心” ,实质就是工具理性必须服从于价值理性“去恶全善”的过程也就是“人心”觉醒为“道心” ,让价值理性的光辉照彻生命的过程。在朱子看来“善”为人或人类本有的心性真实 ,“恶”则是此心性真实在实现过程中受到阻碍的结果。但 ,心性本有真实的“善”只是潜在的本体论的“善” ,要使之变为现实的经验的“善”仍是十分艰难困苦的 ,所以一旦进入经验事实的层面 ,他就对道德理想能否真正实现充满了忧患 ,并反复强调本体论必须落实为相应的工夫论 ,才能完成道德生命实现的人类文化主题  相似文献   

19.
第七章 自身利益 选自托马斯·霍布士的《利维坦》和《哲学原理》。 问题: 1.概括霍布士的心理学理论。它对他的“善”、“恶”定义有什么影响?一般地说,它对他的道德哲学有什么影响? 2.根据霍布士的意见,人的“自然状态”是什么?它使他产生了什么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20.
晓亮在学校里理应算是一名优秀的孩子,没有想到的是,他却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原来,在家里,当晓亮取得一点成绩时,父亲总对他说:“别忘乎所以,某某比你强多了。”而当晓亮某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时,妈妈又骂他说:“你怎么这么没用,猪都比你聪明。”晓亮父母在教育孩子上不仅常用冷嘲热讽来贬低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