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舫法师是太虚法师最为重要的弟子之一,他力图会通唯识学与现代哲学,不仅对唯识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都有着系统而独特的阐发,而且围绕"可能性"等热门哲学问题,在唯识学理论框架下,探讨了存在物之存在如何可能、知识如何可能和社会或文化如何可能等问题,从而建构起自己独特的唯识哲学体系。与太虚法师的"应用佛学"相比,他的唯识学更具现代学术意识,折射出民国三四十年代,唯识学的理性化、学术化趋向以及此期流行的哲学思潮对佛教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徐蔚如编辑、印刷、流通的《印光法师信稿》是最早署名"印光"的别集.该书收录了《复邓伯诚居士书一、二》、《复邓新安居士书》三封书信,发行5000册.它的出版是《印光法师文钞》编撰的前奏,也是印光法师从"粥饭僧"到"人天师"身份转变的一个关键,对于印光"专修净土"的形象具有导向性和建构性意义,具有文献学、宗教史学、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一直通过各种渠道,与几位有相同爱好的朋友一起搜集佛学家吕激先生(1896~1989)的未刊文稿.2008年初,我得友人李林先生介绍,结识了专门研究唯识学的隆藏法师.在隆藏法师的热心帮助下,我来到北京法源寺中国佛学院,查阅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的藏书目录.我在目录中意外发现有两份吕潋先生的油印讲稿,一份是<印度佛学史>,另一份是<金刚般若经讲义>,都是以前从未正式刊行过的.  相似文献   

4.
圣凯 《宗教学研究》2008,50(1):80-90
摄论学派对<华严经>的研究,是以昙迁为中心人物而展开.智俨的师承:杜顺、达法师、法常、灵辨、静琳、智正,后四位皆曾受教于昙迁,都具有融合<摄论>与<华严经>的学风.昙迁<亡是非论>阐明"亡是非"、"无心"与"性起"观念中的"离相"、"不起"等观念相合,所以能够"顺性起".智俨是针对<瑜伽论>、<成唯识论>为三乘始教,而强调<摄论>为三乘终教;但是,他又将<摄论>置于"从始入终"的位置,唯识学经过<摄论>的中介作用,最后进入<地论>、<起信论>的终教.法藏通过接受摄论学派的"三无性同一无性",而提出"三性一际",最后归入<起信论>的如来藏缘起,建立了"法界缘起".  相似文献   

5.
<维摩诘经>是印度早期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广为流传,在佛教般若思想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该经蕴含着丰富的净土思想,明确提出了"心净则佛土净"这一著名命题.本文从菩萨取净土之目的与方法的角度,认为<维摩诘经>中菩萨取净土的目的是度化调伏众生,此即为"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的内含意蕴,还阐述分析了建立净佛国土之净土行和"心净则佛土净"思想.  相似文献   

6.
太虚初评<新唯识论>文言本,明知其尚宋明儒,以执实之凡情直觉,误会并诽毁般若、唯识,却仍容之于真如宗,许其接近禅宗;着眼佛门内诤故.再评其语体本时则指出:其附会禅而归本<易>所立之"寂然"本体实为有漏异熟,乃谬以世间流转事上比佛果法界,故为唯心的顺世外道;儒佛之争时已尖锐故.  相似文献   

7.
《法音》1992,(1)
上海市青年学佛组成立至今将近三年了。在市宗教局和市佛协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988年11月,上海市青年学佛组在沉香阁应慈法师纪念堂正式成立。系统地学习了顾兴根居士讲授的《佛法概论》和《唯识三十颂》、倪维泉居士讲授的“佛教与生命科学”、孙华居士讲授的“修持的原  相似文献   

8.
单正齐 《宗教学研究》2004,1(2):179-185
<起信论>与唯识宗本属不同的思想体系,太虚则用唯识宗的思想来解释<起信论>,认为二者可以会通.他对<起信论>中的一些重要概念作了唯识化的解释,并依此简别法藏等华严宗人对<起信论>的理解,批驳唯识宗学者对<起信论>的非难.他其实是以唯识思想来统摄<起信论>,确立了<起信论>在法相唯识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2002年12月30日,山西省应县佛教协会在净土寺召开第二届代表会议,来自全县16个佛教活动场所的佛教四众弟子代表45人出席会议,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莅会致贺并作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温月恒居士代表第一届理事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和新的《应县佛教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应县佛教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净定法师当选为会长,妙宣法师、佛文法师当选为副会长,温月恒居士当选为秘书长。会议礼请道贵法师为名誉会长。应县佛教协会召开第二届代表会议@于向军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83,(3)
日本北法相宗管长、日中友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大西良庆(1875—1983)大长老因患脑溢血症,于二月十五日拂晓在京都安详舍报,享年一百零七岁。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班禅大师、会长赵朴初居士分别致电日本北法相宗宗务总长松本大圆法师,对大西长老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  相似文献   

11.
窥基法师是唯识宗的实际创始人,五重唯识观是窥基对唯识学说的重要贡献。唯识宗为了确立宇宙万法都是“唯识所变”的宗旨,提出了观想“唯识”之理的遣虚存实识、舍滥留纯识、摄末归本识、隐劣显胜识、遣相证性识等五个层次或五种观点。唯识五重观之第一观是总观,其余则是别观。  相似文献   

12.
济群 《法音》1990,(10)
济群法师的《唯识学上的唯识义》,辨明唯识学上的唯心义与通常所说唯心主义的差异,并从经教、理论、实践、譬喻、辩难等多方面诠显唯识义理.唯识学精深细密,向称难治,希望读者读后能有所收益.  相似文献   

13.
印顺和熊十力于1948-1950年之间围绕<新唯识论>相关问题展开的争论,是一场以儒、佛之争为载体,触及到基本哲学立场、价值取向、治学方法等问题的学术论争.如果将这一争议置于与内学院吕澂等人从唯识立场出发对<新论>的评价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批判佛教"的语境中考察,对问题的实质将会有更清楚地了解.  相似文献   

14.
《法音》1989,(12)
印顺法师是当代佛学权威,今年84岁,著有《妙云集》24册、《杂阿含经论会编》3册、《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如来藏研究》、《空之探究》等书,颇多新见解。他20岁(1925)因读冯梦桢的《庄子序》而引起探究佛法的动机。1930年在普陀山福全庵出家,初读《金刚经石成金注》、《龙舒净土文》、《人天眼目》等书,对教理有了初步的理解。后又钻研《唯识论学记》、《相宗  相似文献   

15.
尹志华 《中国道教》2008,(5):31-32,33-35
一、<老子河上公章句>独特的经文和注释 本文所据以讨论的<老子河上公章句>,以明<道藏>所收题"河上公章句"之<道德真经注>为底本,参校敦煌唐抄本、<四部丛刊>影印宋建安虞氏刊本、明<道藏>所收宋太守张氏<道德真经集注>本及题"顾欢述"<道德真经注疏>本.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14,(5)
正本刊讯4月11日,东林寺净土苑管理总部和东林寺慈善护生会"捐资助学金发放仪式"在东林寺净土苑举行。东林寺净土苑管理总部常务副部长德一法师,东林寺慈善护生会负责人德日法师,星子县政府有关领导,以及净土苑管理总部的相关管理人员出席捐赠仪式。  相似文献   

17.
金易明 《法音》2001,(11):29-29
本刊讯10月28日,座落于上海嘉定区南翔古镇的留云禅寺隆重举行一期工程竣工暨佛像开光法会。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觉醒法师、邵钟居士、王永平居士、慧明法师、妙灵法师,市佛协咨议委员会主席观性法师,秘书长照诚法师及悟明长老、觉光长老、了中长老、慧雄法师、明乘法师、浩霖法师、药慧法师、圣轮法师、明光法师、无相法师、果林法师、秦孟潇居士等海外长老法师、护法居士,嘉定区党政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四众善信出席了庆典。在庆典仪式上,上海留云禅寺修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慧禅法师介绍了留云禅寺建设的基本情况;觉醒法师宣读了中…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广州市佛协会长云峰法师、副会长潘崎山居士在广州有关部门举办的“文革”查抄文物认领会上,认领到“文革”期间被查抄的佛教文物一批,经查对核实,已领回的有释迦太子铜像一尊,阿育王铜塔顶一个,清初粉瓷大圆香炉一个,四大天王铜像(约35公分高)四尊,  相似文献   

19.
古代泽州的弥勒信仰源远流长,以青莲寺为中心,主要表现为弥勒上生信仰,是泽州佛教僧众净土信仰的主流。而其最流行时期主要在中唐和金代,其流传与唯识学在泽州的弘传关系密切,唐代的弥勒信仰还受到法华信仰的影响。弥陀净土信仰则主要在俗家信众中传播,以青莲寺和松岭寺来看,金明昌、泰和以后方始流传。  相似文献   

20.
古代泽州的弥勒信仰源远流长,以青莲寺为中心,主要表现为弥勒上生信仰,是泽州佛教僧众净土信仰的主流。而其最流行时期主要在中唐和金代,其流传与唯识学在泽州的弘传关系密切,唐代的弥勒信仰还受到法华信仰的影响。弥陀净土信仰则主要在俗家信众中传播,以青莲寺和松岭寺来看,金明昌、泰和以后方始流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