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命的灯     
吴承力 《天风》2005,(3):17-17
有人说:"把你的快乐告诉别人,你会增加一半的快乐,把你的忧愁告诉别人,你会减少一半的忧愁。"是啊!每个人都喜欢找一个知心的朋友,可以尽情地倾诉自己所有的快乐和不快乐。然后你的心灵就会得着滋润和灌溉,感受无比的轻松愉悦!心灵需要温馨的港湾,可以停泊依靠,让你不再觉得孤独痛苦。  相似文献   

2.
忧愁之美     
假如人生是一列永远向前的火车,快乐和忧愁就是车下的两条铁轨,相伴而生,缺一不可。快乐人人希冀,忧愁人人厌弃,然而换一种角度,品味忧愁,你会发现,忧愁也是一种美。  相似文献   

3.
忧愁之美     
假如人生是一列永远向前的火车,快乐和忧愁就是车下的两条铁轨,相伴而生,缺一不可。快乐人人希冀,忧愁人人厌弃,然而换一种角度,品味忧愁,你会发现,忧愁也是一种美。  相似文献   

4.
岸边一捧沙     
爱情的忧愁歌唱着,知识的忧愁谈论着,欲望的忧愁悄语着,贫穷的忧愁号哭着。但是,还有一种忧愁,比爱情更深沉,比知识更高贵,比欲望更有力,比贫穷更苦涩。不过,它哑然无声,眼睛像星星一样闪闪发亮。当你遭遇不幸,向邻居诉说时,你正将自己心灵的一部分托付给他。倘若他胸怀宽阔,他会感谢你;倘若他气量狭小,他会鄙视你。进步并非改善"曾经",而是走向"将要"。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在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愁云为之一扫,心中顿时明朗起来。老人说:“孩子,你开错窗户了。”小女孩的悲伤和愉悦都是一种触景生情,在心理学上叫表象心理投射,在思维方式上属于一种正向思维。现实生活比上面的故事复杂得多,需要我们至深至彻地去领悟,否则我们也会开错心灵的窗口,把一些本该快乐的事变得不那么快乐,甚至忧愁悲伤起来。面对物欲横流、眼花缭乱的世界,我们也常常会开错心灵窗口。…  相似文献   

6.
曾经,我们向大自然争取了生存的权利,向统治阶级要回了人身的自由和政治权利的平等。然而,我们却没有解放自己的心灵,这种过程之所以如此艰难,因为禁锢我们心灵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走上街头,留心一下人们的表情,你会发现,不少人是充满愁苦与不乐。为什么我们不快乐?物质生活的富裕、活动方式的拓展不一定能使我们获得心灵的平和与安宁,是我们束缚了自己的心灵!不是么?平时,我们总是皱着眉头,整天忙忙碌碌,繁杂的事物充斥着大脑,紧张、竞争和压抑使我们喘不过气来。于是,我们习惯于抱怨,习惯于唉声叹气。其实这只是一种逃避,有些东西你…  相似文献   

7.
快乐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艘船吧!”这帮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出一条独木船。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苏格拉底道:“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访。”快乐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隐藏,认真投入地去…  相似文献   

8.
成长空间     
生活需要阳光,更需要属于自己的成长空间。阳光,不依靠别人的赐予,生命同样可以灿烂;位置,不要别人的恩典,有心人自能创造别样的成长空间。也许是一间陋室,就像一位诗人所言,只要“惟吾德馨”,陋室里一样可以阳光明媚,一样可以像鸟儿一般自由徜徉于快乐的云海之间。假如你生命里缺少阳光,也不能老是仰望星空,就要看你自己有没有制造阳光的心灵;空间里有没有幸福与快乐的青鸟飞翔,就看你能不能用一颗爱心,去创造一段属于自己的美妙时光。  相似文献   

9.
快乐生活,人皆向往,你天生就这么忧郁吗?若不是,就赶快行动起来!做做这套“快乐”健心操。它会重塑我们的心灵,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前,我觉得快乐只是属于那些“幸运儿”,她们往往带来顺利,爱情美满,生活优越。可有一  相似文献   

10.
也许你有过这样的感受,每天都在一种熟悉的、模式化的生活中,你会觉得生活已变得越来越乏味,快乐也越来越少,而烦恼和不安却与日俱增。事实上,只要你学会从今天做起,把自己的每一天生活都安排好,你就会发现快乐起来其实很简单。 1.不要试图在一天内解决所有的人生问题。让自己心平气和地将困难分解,先订出计划,一天前进一小步,逐步成功。 2.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保持在活跃的状态。让自己充满快乐,不要躲在床上,或是用  相似文献   

11.
求主垂怜     
《天风》2020,(7)
正亲爱的阿爸父,求你安慰我、眷顾我、医治我,因我的身心灵极其软弱、痛苦、无助……父啊!你说:"坚心倚赖你的,你必保守他十分平安,因为他倚靠你。"(赛26:3)你说:"因为主必不永远丢弃人。主虽使人忧愁,还要照他诸般的慈爱发怜悯。因他并不甘心使人受苦,使人忧愁。"(哀3:31-33)亲爱的阿爸父,求你记念我的眼泪,求你怜悯我,求你照着你的话、你的应许,将生命和慈爱赐给我,也眷顾保全我的心灵。主啊!求你怜恤我,我相信你若愿意,在你没有难成的事!我深知我终身的事在你手中,能救人脱离死亡的,唯有你!主啊!你是活人的神!  相似文献   

12.
快乐种种     
快乐好比一只蝴蝶,你若伸手去捉它,往往会落空;但如果你静静地坐下来,它反而会在你身上停留。要让自己快乐,最好的方法是先令别人快乐。快乐是成功的副产品。你只要生气一分钟,便丧失了60秒钟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寻找     
恩露 《天风》2006,(20):41
当你在苦苦寻找着你珍爱的东西,然后突然发现了它,接着便是一声情不自禁的欢呼:“啊!终于找到了!”这该是何等快乐与满足的事啊!亲爱的弟兄姊妹,你是否会因此想起那一双充满着温柔与慈爱的眼睛,还有那一声亲切又动人的呼喊:“你在哪里?”我们的主,他用他那恒久不变的爱温暖了我们曾经冷漠的心灵,是他的爱感化了我们,吸引了我们,是他的爱寻找了我们,拯救了我们。噢,主,是你把我们从孤独、  相似文献   

14.
吴正银 《天风》2003,(7):34-35
一位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少年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给别人愉快的人呢?智者说:我送你四句话吧!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少年回答: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和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别人,这样就会减轻自己的痛苦;当我欣喜若狂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狂喜就会变得静如止水?智者微微含首;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成自己”。少年沉思片刻说:把别人当成自己,就可以真正地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求,并且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对吗?智者以慈善的眼光应诺;继而说:第三句话是,“把别人当成别人”。少年接着说:这就是说,要充  相似文献   

15.
快乐绝对是一种能力,真的。你能不能让自己快乐(当然最好也让别人快乐),这绝对是需要智慧的。我们的精神是需要不时的清理和打扫的,这样才可以保持清新和爽洁。也只有不时的丢掉一些垃圾,我们的脑袋才可以容纳新的东西。你也许正在莫名烦燥,也许正面临许多问题不知所措。来,和我一起打扫一下精神,看看会不会有什么新发现。这可是我的快乐偏方呀!第一步:找一张草稿纸,一条一条依次列出我们认为可以影响到我们情绪的各种事情。愈细愈好,只要想到的都可以写。然后把这些事情进行分类,看看哪些事情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解决和改善…  相似文献   

16.
贴近自然     
要远离大自然,否则会让你不快乐。能够贴近大自然,大自然就是你快乐的泉源。因此,随时随地用爱与喜悦,和森林里的树木对话,和路边的小花对话,和跳跃在电线杆上的小鸟对话,和浮游在蓝天的白云对话,和所有大自然里的万物对话,跟他们说声:“你好!”跟他们说声:“我爱你们,我喜欢你们。”那样会让我们的心胸开朗,让我们的心情更愉快,也让我们的心灵更升华。同时,不管你再忙,都要尽量抽出时间,用轻松的心情去贴近大自然。例如,你可以打着赤脚在泥土上漫步;可以忙里偷闲,走到山巅,仰首看白云,走到河边,低头看流水;也不妨起个清早,和荷叶上的露珠一…  相似文献   

17.
金建勇 《天风》2006,(22):32-33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耶稣说这话,是指着彼得要怎样死,荣耀神。说了这话,就对他说:“你跟从我吧!”(约21:18-23)  相似文献   

18.
我的大学     
“不知道别人何以拥有那么多的美好,而我却只有不尽的忧愁和寂寥?”这是一位新生朋友写给我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无尽的困惑和烦恼,他希望我能告诉他怎样才能摆脱迷惘,活出青春应有的风采,信的最后他说:“你不要告诉我要自信,我对你说了,我家境贫寒,连普通话都不会说你叫我怎么自信?!”读着他的来信,尤其是感叹号和疑问号的真情表白,我又仿佛看到  相似文献   

19.
你为何忧愁?     
刘建安 《天风》2007,(20):33
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忧伤的灵,使骨枯干。——箴言17:22亲爱的弟兄姐妹,你有过忧愁吗?你现在还在忧愁之中吗?你愿意自拔吗?请听神给我们的教导,不再忧愁!哥林多后书7章10—11节:"因为依着神的意思忧愁,就生出没有后悔的懊悔来,以致得救;但世俗的忧愁是叫人死。你看,你们依着神的意思忧愁,从此就生出  相似文献   

20.
声音     
《佛教文化》2012,(3):7-7
整容不如整心。容貌即便整好了,也只是一时的美,万一手术不成功.则身心受损,遗憾无穷。整心,把心灵的烦恼搞定了,你就会成为世界上最可爱的人,同时也是最快乐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