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巾漫谈     
在 道 教 的 宫 观 里 ,人 们 常 会 看 到 道 长 们头 上 戴 着 或 方 或 圆 的“帽 子 ”,身 穿 宽 松 的 道袍 ,令 人 不 禁 产 生 飘 飘欲 仙 的 遐 想 。人 们 也 许会 好 奇 地 问 ,到 底 道 长戴 的 是 什 么 “帽 子 ” 它们 又 代 表 了 什 么 意 思呢 其 实 ,它 是 道 教 徒特 有 的 标 志 。 在 道 教里 ,把 它 称 为 “道 巾 ”。俗 话 说 “道 有 九 巾 , 僧有 八 帽 ”。 那 么 道 士 的九 巾 ,又 到 底 是 什 么 来历 九 巾 又 是 什 么 样 子的 呢 九 巾 的 来 历 巾 是 我 国 古 代 人民 常 用 首 服 之 一 ,指 的是 一…  相似文献   

2.
盛会纪实     
“白云名观重京畿,玉宇丹房映朝晖。”金秋九月,宏伟幽雅的北京白云观,呈现着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棂星门上高悬着四只巨大的红纱宫灯。进入气势壮丽的棂星门,便见一条红底金字“热烈祝贺中国道教协会第四届代表会议召开!”的横幅标语。它告诉人们四年一届的中国道教协会应届代表会议即将在这里开幕。六日始,代表们陆续抵京。道教最早的道观——楼观台的代表,从陕西省周至县终南山麓的“仙都”来了!年轻的茅山道士,头戴逍遥巾,离开了山色秀丽,令人陶醉流连的“第一福地,第八洞天”来了!云南观音寺、云峰山的两位坤道代表经过六天的  相似文献   

3.
<庄子·逍遥游>区分了四个层次的逍遥:知效一官者的逍遥、宋荣子的逍遥、列子的逍遥、圣人的逍遥.然而,人们对庄子逍遥游的主题的理解常常被宋荣子、列子的逍遥所主导,而将逍遥视为个体的逍遥,因而,对逍遥的理解,偏离了庄子所探寻的内圣外王之道的主题,而具有去政治化的倾向.事实上,庄子的逍遥则是乘天地之正,为万物的各正性命创造条件,因而,其逍遥具有鲜明的政治向度.  相似文献   

4.
僧人对庄子逍遥思想的诠释是佛道交涉中的重要内容。"逍遥"在格义的语境下是被理解为佛教的价值旨趣的。而随着僧人对格义弊端的反思及佛道论衡的深入,僧人十分重视分判佛道之异,反对简单地混同庄子逍遥与佛教解脱。当三教会通渐成趋势之后,僧人们从更深入的层面广泛吸收儒道思想,并立足于佛教立场对逍遥思想予以重新定位和解释。由于宗派的不同,各家对逍遥思想的解释也不甚相同,如华严宗的德清会把逍遥境界解释为初禅天之乐,而禅宗的道盛仍会直接用"逍遥"表达佛教旨归;不过他们之间也有一个共同之处——即都会认为只有破除"我执"才能实现逍遥。  相似文献   

5.
根据训诂学的一般原理,"逍遥"作为一个联绵词,必须按照相关规则进行训诂。张松辉先生依形训诂,得出"逍遥"的本意为"散步、闲逛而不带感情色彩",以此反对郭象解庄的"悠闲自在"说,并进而解释庄子的"逍遥"义,其结果并不能令人信服。"逍遥"的诸多异形词之一是"消摇","消摇"比"逍遥"为古,"消摇"作为一个没有"定字"的联绵词,不能依形训而当依声训,这就要回归经典文献,在文中还原"逍遥"的本意。通过对《诗经》《楚辞》等文献的"逍遥"义还原,得出"逍遥"是一种自由自在的精神体验而不止是漫步闲逛的结论。在庄子哲学中,"逍遥"是一种无拘无束、自如自在的生命体验,是生存之自由也是心灵之闲放,而大鹏正是这种自由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6.
<正>古道经有言:"巾者,通神明也:或象山林,或法日月,方员大小,随位着形。"道巾是道教法服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蕴着深邃的宗教思想和厚重的服饰美学意蕴。道巾,作为道教法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内蕴着深邃的宗教思想内涵,而且沉淀着厚重的服饰美学意蕴。古道经有言:"巾者,通神明也:或象山林,或法日月,方员大小,随位着形。"1本文拟对早期道巾的源流情况作一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7.
“无”字歌     
道德真经五千言 , 多积善心多方便 ,清净无为道根源。 莫说废话少添烦。无为天下干戈息 , 救困扶危仁为本 ,无欲人心化澄潭。 安邦济世勇当先。无求无索善根立 , 敢将天下为身任 ,无竞无争道念坚。 功成拈花入玄关。无私无畏为无极 , 无人知我来去处 ,无邪无恶养浩然。 无生无死无挂牵。无物无我返真朴 , 一朝跳出三界外 ,泱泱大道合自然。 脱略形骸便是仙。“无”字歌@林金清  相似文献   

8.
逍遥与自由——以西方概念阐释中国哲学的个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百年来 ,在国内学术界有一种相当普遍的倾向 ,即将庄子看成自由主义思想家 ,将庄子的“逍遥”等同于西方的“自由”。这种解释对近当代整个道家研究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以至于时下阐释庄子思想的著作差不多没有人不使用“自由”的话语。本文拟分析中西比较哲学领域中这一非常典型的个案 ,以期正本清源。一、逍遥与自由的相遇从直观上看 ,用“自由”解释“逍遥”至少会带来下列疑问 :如果将《庄子》 (本文所引《庄子》的文字皆出自郭庆藩的《庄子集释》 ,下引不再注明 )文本中六次出现的“逍遥”都换成“自由”两字 ,会影响“逍遥”的意…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从起源之时就与传统中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黄帝封禅鬼神山川祈求平安的雏形道教,还是主张致虚守静、逍遥无为的义理道教,抑或是设"静室"忏悔求得身心安宁的制度道教,都灌注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正如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卷十五》所指出"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为了修道成仙,历代高道积极探索人体生命的奥秘,并不断"借医弘道"、济世度人,形成了"延年益寿、羽化登仙"的基本宗旨和"十道九医"的道教传统。  相似文献   

10.
历代学者对"逍遥游"的诠释构成了庄学的重要内容,而宋代庄学中的"逍遥游"诠释最为视角多样观点纷呈,其中有四种观点较为系统且具代表性:一是以"无累"诠释"逍遥游",认为事物受制于造化而拘于阴阳则为有累,唯有超越形器之累方为逍遥;二是引阴阳象数《易》理诠释"逍遥游",或以为超越阴阳之上方为逍遥,或以为顺阴阳之变方为逍遥,或以为合乎阴阳之理而与之同运方为逍遥;三是以"乐"为"逍遥游"义旨,将逍遥诠释为儒家德性自足与道德之乐,以摄道归儒,融合儒道;四是以"化"为"逍遥游"本指,认为化有大小故飞有高下,化有大小故逍遥有优劣,随事而化亦可逍遥。上述思想观点亦表现为逻辑上的渐进深化过程,相较于魏晋不仅多所创见,且整体上已突破向、郭旧说而别具新意,推进了宋代庄学的发展,也为中国庄学增添了新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1.
寒山子的诗在思想情感上具有佛道融合的意蕴。对于人生在世的生死、穷通、贫富、荣辱、寿夭、贤愚等际遇问题,庄子主张"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寒山子熟知《庄子》,对《庄子》的融会贯通,使其诗充满了随遇而安的基调。逍遥游既是庄子追求的境界,也是寒山子景慕的理想。但是寒山子既已由道入佛,那么他对逍遥的理解自然也就具有浓郁的随性逍遥的特点。无论是隐居在俗,还是出家为僧,寒山子都生活在贫穷之中,有时不免于陷入依靠借贷度日的困境之中。从佛教立场上说,人生世间,贪心最重。因此我们也可以将寒山子的借贷行为,视为是菩萨随缘度脱众生悭贪之心的忍辱之行。寒山子将《庄子》融会贯通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之中,展现出随遇而安、随性逍遥、随缘利物的思想和情感取向,取得了重大成就,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释智随 《法音》2002,(2):20-24
蒲益大师(1599-1655),号智旭,字素华,别号“八不道人”,晚称“蒲益老人”。俗姓钟,江苏吴县人,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并被后人尊奉为净土宗第九祖。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中国回族文化运动中,有一位热心教育、主张改革、追求进步的教育家,这就是王宽。 王宽(1848—1919年)字浩然,行五,经名哈志·阿布杜·拉合曼;新疆维吾尔族称他为“白十阿衡”,即内地回民称他为“王五阿衡”(“白十”是维吾尔语“五”  相似文献   

14.
“逍遥”境界是庄子思想的特色之一。崔大华将庄子之境界论概括为三类:恬淡无欲、去知与故和体“道”。此说甚粗略,凡境界必由功夫近之,有所修练,方为神人。赖锡三以不住两端的“吊诡主体”诠神人,以破“劳神明以为一”的极端内向性。  相似文献   

15.
李贽《九正易因》着力于阐发文王、孔子"神圣心事",其"文王之卦"说继承发展了传统"三陈九卦"说,以《明夷》、《困》等十六卦为具体内容,深入阐发文王忧患之事、处困之道、尚贤养贤之道、风化天下等内容。"文王之卦"是李贽《易》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体现了《九正易因》独特的《易》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16.
笔者曾发表《经典诠释中的两种内在定向及其外化》一文①,提出经典诠释中的两种内在定向的理论,以及顺向诠释、逆向诠释和异向诠释的概念。本文是在该文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以郭象对庄子之逍遥游的诠释和改造为例,讨论诠释学方法论中的基本课题,尝试以跨越性诠释、融贯性诠释、以及文本的异质性等概念来分析和解释从庄子之超越的逍遥到郭象之足性之逍遥的转化的内在机制。一、庄子之超越的逍遥庄子的逍遥游是在安命的基础上追求的一种精神的自由。安命论是庄子哲学的起点或基础,逍遥论是庄子哲学的终点或目标,齐物论和真知论则是庄子哲学的…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的范畴体系/赵智奎著.一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09.一403页 复杂性哲学/赵凯荣著.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0.一245页 合二为一/杨献珍著.一重庆出版社,2001.10.一403页.一(歧思丛书) 中国古代九大思想学派集要/黄受安等编著.一解放军出版社,2001.12.一261页 我的周易彤张天祥著.一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1.11.一292页 周易/黄寿棋,张善文简注.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2.一310页.一(上古版中华名著袖珍本) 合内外之道:儒家哲学论/(美)成中英著.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0.一431页.一(新传统主义丛书) 逍遥的境界/王兆胜著.一…  相似文献   

18.
<正>11月17日,中国道教协会九届二次理事会议在西安召开。中国道协九届理事会理事参加。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蒋坚永,中央统战部二局副局长王志刚,国家宗教局一司司长王健、副司长李寒颖等莅会指导。会议由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道长主持。蒋坚永副局长发表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凤林道长所做的《中国道教协会九  相似文献   

19.
书讯     
书讯:《庄子哲学新探———道·言·自由与美》,徐克谦著,中华书局2005年8月版,184千字。本书是在作者于2000年完成的博士论文基础上充实修改而成的。复旦大学潘富恩教授为本书作序。全书除绪论外共九章,重点对《庄子》书中的“道”、“言”、“真”、“命”等一系列重要哲学概念,以及庄子哲学中的道论、语言观、自由观、美学观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考察和研究,从而对庄子哲学的特质从新的角度进行了阐释。作者借鉴了当代语言哲学、阐释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并善于进行中西比较,且能立足于当代思想现实与学术语境,对古典进行返本开新,…  相似文献   

20.
论道德     
<正>道德这一文化思想从广义上讲利益众生,由狭义上说凡是与天下太平、社会稳定、人类健康发展进步有益的举措都是道德文化,即使现在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在道德这一范畴之中。道德,作为一种文化思想历史悠久,包罗万象,意义深刻,故历代都有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以下是我对道德的认识和悟解,先从"道"字入手,将"道"字分四部分来作解释。一、"道"字的起首为两点,这两点的含义极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