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德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其开创的批判哲学要让所有的自然、世界、上帝以及灵魂的述说都要在“理性的法庭”上为自己的合法性进行辩护。康德提出哲学家们在建立哲学体系之前,必须探明人类认识机能之性状,同时必须探明认识的领域而取得一张正确的航海图。哲学吏上旷日持久的纷争归根结缔是由于哲学家们从未系统考察人类心灵机能的诸能力的先验本性和原则,各自的有效范围及相互间综合统一之关联。在理论认识上,即对世界的知识性描述上,康德通过批判的考量,发现纯然的知性活动没有感性的协作是空洞而无对象的。所以,康德拒斥企图通过纯粹思辨达到的绝对存在以作为形而上学实体的僭越主张。但我认为,康德更大的贡献在于:他对实践领域的批判考察并且开创了其批判的道德哲学,其根本的出发点是对自由问题的追问。本文试图澄清康德哲学所言超越自由即自由意志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2.
简论维特根斯坦在哲学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诞生了一些伟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无疑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位,也有人认为他是最重要的。他是否是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呢?哲学家们对此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之所以如此,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维特根斯坦离我们太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个哲学家在哲学史上所具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康德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尚未真正梳理清楚,他的三个《批判》的内在关系,也还需要进一步地阐发。我们常说,康德的“实践理性”是引向“宗教”的桥梁,这话不错,但具体都有哪些内容,其中关键的核心问题又是哪些,所知并不十分确切。应该说,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的意义,远不仅在于确立与“理论理性”相对应的另一种“理性”之功能,而更在于:此种理性功能之开发,扩充了自柏拉图、亚里土多德以来的哲学传统,使它有了新的内容,即:将已深入欧洲人心的基督教思想,融贯到以希腊为传统的欧洲哲学思想中来,使其不再游离于哲学之外,不再…  相似文献   

4.
“美德即知识”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伦理命题。在《哲学史讲演录》中,黑格尔对这一命题作了比较详尽的分析、评价。由于黑格尔对哲学史的研究更多地采用“六经注我”的方法,即通过研究哲学史或历史上某些哲学家的思想来表达自己的某种观点,因此,对苏格拉底“美  相似文献   

5.
康德是个具有渊博知识的学者,但他的哲学史知识却既不全面又不详尽。他对古代和近代的经典论著相当熟悉,不但研究了英国的新哲学,而且深入钻研了拥有大量历史素材的当时德国的批判哲学。然而,总的说来,康德主要是以哲学家的身分,而不是以科学家的身分来研究哲学史的。在他看来,哲学史是一张开列着许多不可缺少的概念的清单,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哲学利益(即他所说的一般的“理性利益”),随意把这些概念进行组合和排列。为此,对于这位学者所强调的种种细微末节,人们可以不必过分认真。  相似文献   

6.
康德哲学是近年来我国西方哲学史界研究比较热门的一个领域。其中涉及到康德哲学的评价,康德哲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地位,康德的认识论研究,康德与现代哲学思潮的关系等问题。现将1978年至1987年学术界研究这些问题的情况,概述如下: 一、对康德哲学的评价对这个问题的见解很不一致,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观点。 (1) 康德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中第一个强调和系统论证统一性以及人的主体性、自由本质的人。他讲现象界实为建立本体界;他限定知识和必然性的范围实为人的主体性和自由本质留地盘;他关于统一性的理论实系说明,一个真正的人或者说人的主体性,在  相似文献   

7.
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看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西方近代哲学核心问题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最初是由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提出来的,后来在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神学证明中得到进一步讨论和深化,最后在近代哲学中才被自觉地确立为哲学的基本问题。经院哲学对此问题的思考典型地表现在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及其所引起的争论中,这个证明在近代的笛卡尔哲学中再一次得到重申,并且遭到了康德的致命批判。后来,当黑格尔对这一证明以及康德的批判进行再批判时,才揭示出它所包含的思维与存在相同一的深刻内容。一、本体论证明的提出及其思想实质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最初是由安瑟尔…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十分赞赏康德把人的认识能力区分为以下三个环节:一、感性(Sinnlichkeit);二、知性(Verstand);三、理性(Vernunft)。黑格尔认为康德对知性和理性的区分是特别重要的。黑格尔甚至断言,这种区分正是由康德首次引进哲学中来的,因为“我们未发现以前的哲学家作过这种区分”。但这不完全正确,因为柏拉图曾作过类似的区分。关于这一点,黑格尔自己在《哲学史讲演录》一书中就曾提到过。在康德所作的知性和理性的区分中,黑格尔认为什么是重要的呢?这首先是,按照黑格  相似文献   

9.
贡华南 《学海》2002,(2):42-47
近代以来 ,重建中国哲学的努力始终关涉着哲学方法论的探讨。牟宗三的智的直觉理论无疑是这种努力的自觉表现。同大多数的哲学家一样 ,牟宗三对此问题的追问一直以西方哲学为其参照者与对话者。具体说来 ,智的直觉概念的提出乃是基于康德的这样一个问题 :即理性存在者只具有直观现象界的能力 ,而没有直观本体界的能力。因此 ,我们对本体界一无所知。牟宗三则认为 ,人作为理性存在者不仅具有智的直觉 ,而且形上问题就是以智的直觉为基础而建立的 ;否定智的直觉 ,“不但全部中国哲学不可能 ,即康德本人所讲的全部道德哲学亦全成空话”① 。关…  相似文献   

10.
当代著名逻辑学家和哲学家克里普克 (SaulKripke)一反自康德以来流行的关于先验必然命题和后验偶然命题的划分 ,提出了先验偶然命题和后验必然命题的新观点。此观点在西方语言哲学和科学哲学界引起极大震动和热烈讨论。直到今天 ,这两种划分之间的关系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澄清 ,本文试图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向前迈进一步。一、评蒯因对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之区分的质疑关于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 ,在哲学史上可以追溯到休谟和莱布尼茨。休谟关于观念间关系与事实之间的区别 ,莱布尼茨关于理性真理与事实真理之间的区别都预示着康…  相似文献   

11.
在温克尔曼和门格斯、霍姆和霍加斯、以及莱辛和歌德这些作家中,没有一个人是真正的哲学家。甚至象麦尔(Meier)这样自封的哲学家以及那些确有哲学天赋的赫德(Herder)或哈曼等人,也不能说是名符其实的哲学家。在维柯之后,康德作为欧洲第二位真正的思辨天才,终于来到我们面前了。关于康德着手解决维柯提出的哲学问题的情况,已有他人论述了;当然不是在直接的历史意义上,而是在一种观念的意义上提出的。他在多大程度上超过了自己的前辈,在达到这种程度的过程中遭到了多大挫折,都不是我们要在这里讨论的问题。我们必须把自己的目标局限于对美学问题的讨论。我们知道,在德国思想发展过程中,康德占有  相似文献   

12.
明确论断和详细论证7+5=12这般意义明晰的命题的分析/综合性质,是每一位关心数学命题的认识论地位的数学哲学家、每一位关心分析—综合二分法和先天综合命题实存性的哲学家都无法回避的问题。继给出关于这一问题的穷尽所有可能的五个论断,并逐一反驳前四个论断,第五个论断最终得以被支持。这个论断是说:7+5=12是先天综合命题,但并非基于康德的理由。该论断为先天综合命题思想提供了判决性实例。对第五个论断的论证,一方面基于现代视角对算术命题的深刻内涵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哲学史上各个流派关于分析—综合二分法的观点间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13.
信念、知识与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嘉明 《哲学动态》2007,(10):53-59
哲学家休谟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叹:信念“似乎从来是哲学中最大的神秘之一”。[1]休谟的哲学思考,以眼光敏锐,善于发现问题为其特征。在他26岁即已出版的天才著作《人性论》中,因果关系的必然性问题(归纳问题)的提出,事实与价值问题的发现,引发了后来包括康德、罗素等哲学宗师的思考,它们构成了哲学史上影响深远的问题。笔者相信,对这一休谟感到困惑的信念问题进行探讨,当也是一件很有学术价值与意义的事情。由于信念论在国内的知识论研究中,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因此本文拟首先进行一番理论上的梳理,尤其着重于对休谟与罗素的相关学说的开掘,…  相似文献   

14.
1981年12月25日至26日,辽宁省外国哲学学会在沈阳召开了会员大会。会上有关同志分别介绍了全国首次日本哲学和哲学史学术讨论会、全国中外比较哲学讨论会、纪念康德、黑格尔学术讨论会和第二次全国外国当代哲学学术讨论会的情况。与会同志讨论了当前外国哲学史研究和教学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讨论集中在异化与人道主义以及如何对待欧洲哲学史这两个问题上面。  相似文献   

15.
只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就陷入宿命论。这是伊壁鸠鲁评价德漠克利特的哲学留给后人的一个“训条”。有了这个“训条”,自然,尔后评价类似的哲学家就方便和容易得多了。德谟克利特、斯宾诺莎、霍尔巴赫都是彻底的必然论者,他们的名字在我们的欧洲哲学史教科书出现时,无不在其后加上“带有宿命论的缺陷”这类断言。例如复旦大学编的《欧洲哲学史讲话》中说:“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的原子运动既承认必然性,又承认偶然性,这就克服了德谟克利特在原子运动问题上由于否认偶然性而造成的宿命论顷向。”又如武汉大学编的《欧洲哲学史》中说:“斯宾诺莎片面地强调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著名唯物论哲学家颜元(1635—1704年),以他对宋明理学的猛烈抨击和提倡“实文、实行、实体、实用”的经世致用之学,在中国哲学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颜元在哲学认识论上,坚持“见理于事”,“因行得知”的唯物论反映论观点,对宋代以后成为认识论上重要问题的“格物致知”这一命题作了唯物论的独创性的解释,丰富了中国哲学史上认识论的内容;在知与行——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上,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强调感  相似文献   

17.
关子尹 《现代哲学》2005,68(2):69-90
本文分引论、通论、分论和结论四部分。在“引论”中,作者首先介绍了康德和黑格尔对哲学史的看法,但作者认为两种看法都有一定问题,就是康德把哲学史看得太轻闲,而黑格尔则把哲学史订得太封闭。在“通论”中,为了探讨哲学史撰作的意义根本,作者列举了一些要目,作为反省的据点,其中包括:康德就“学院意义的哲学”与“世界意义的哲学”的区别、哲学活动的“处境”问题、哲学史撰作涉及的处境差距、哲学史的过去与未来导向、哲学史的主动性和进步问题、哲学史的分期和标名及种种有关的复杂性、哲学史的发展与脉络问题等等。在“分论”中,为了说明上述要目对哲学史的撰作和理解的深远影响,作者列举了西方哲学史各种最具代表性的分期和标名,以显出其中所可能涉及的种种复杂性,并作出初步的批判的反思。在“结论”中,作者带出“实质”和“虚灵”两种哲学史撰作风格的区别(前者为史实导向而后者为意义导向),并指出必须能于前者之上进一步发展后者,哲学史家才能于哲学史的撰作中取得方法上的主动和让哲学史的意义空间得到有创意的开拓。  相似文献   

18.
如何评价哲学史上的唯心主义,这个问题早在1957年就开展过争论,最近,哲学史工作者,在一些学术讨论会和报刊上,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现将讨论情况简介于后。哲学党性原则在唯心主义评价上的适用性一种意见认为,哲学党性原则与哲学史上每一个具体的哲学体系的关系,具有极大的偶然性。按照哲学党性原则的要求,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主要是对立斗争、水火不容的关系,但哲学史的实际却是,在马克思主义之前,每个哲学家的思想都是斑驳杂陈的体系,没有清一色的唯心主义,也没有清一色的唯物主义。仅就唯心主义而言,就有几种情况。一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同时结合在同一哲学体系中。二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前后否定,但共存于同一哲学家的整个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三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19.
康德哲学的主旨张志伟对于一位哲学家,如果不能理解其哲学的主旨或基本精神,就不可能完整、正确地理解他的全部思想。然而这正是康德哲学研究的现状。康德研究者们基于被误解、被歪曲了的知性化康德形象,把他描述为认识论思想家、科学哲学家和形而上学的反叛者,在他们...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哲学史学科在大陆和港台分别发展。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劳思光出版了《新编中国哲学史》一书,运用西方逻辑解析这个"思想上的显微镜"去探寻中国哲学的"基源问题",以"心性"等理论为设准阐释和评价中国哲学,尝试写出一部"有哲学"的中国哲学史。解析劳思光的哲学史观和方法论,对于把握港台学者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特点、推进中国哲学史学史的深入研究、继续探寻当下或未来的中国哲学史书写方式,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