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澳门中国哲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协办的“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于1997年12月29-30日在澳门举行。有35位学者莅会,收到学术论文35篇。研讨会开始时由澳门中国哲学会会长岑庆棋、澳门文化司署副司长王增扬、新华社澳门分社顾问洗为理、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逻辑室主任张家龙分别致词,并宣读了著名哲学家张岱年、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所长陈绍泉的贺信。会议结束时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刘培育做了总结。这次研讨会的特点是内地与港、澳、台学者共聚一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奋进。研讨会的另一特点是,研究现代逻辑、中…  相似文献   

2.
澳门中国哲学会主办的“哲学与文化”研讨会,1993年12月19日至ZI日在澳l河举行。中国大陆、香港、澳门的30余名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澳门中国哲学会会长岑庆棋致欢迎词,澳门文化司署副司长魏美昌、新华通讯社澳门分社宣传文体部副部长洗为铿到会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代表宣读了贺词。“哲学与文化”,是一个涵盖面很大的题目,此次研讨会提交的20多篇论文所涉及的哲学与文化的有关问题体现了这一特点。这些有关问题是;哲学与科技的关系,哲学与道德的关系.哲学与文化、历史的关系,哲学与宗教的关系,哲学与教育的关系,哲…  相似文献   

3.
贺麟思想与西方哲学引进研讨会于1999年8月29日至31日在澳门举行。会议由澳门中国哲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协办。来自中国大陆和港澳专家学者共30人与会,会议收到论文22篇。澳门中国哲学会会长岑庆祺致开幕词。澳门新华分社宣传文体部顾问冼为铿、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汝信、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副所长李鹏程也在开幕式上致词。他们认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向深度推进的伟大时刻,在澳门回归前夕,在历经中西文化交融几个世纪的澳门召开这个研讨会,共同回顾总结贺麟先生引进西方哲学文化的伟绩和贡献,对于…  相似文献   

4.
澳门中国哲学会主办的“哲学与社会发展”研讨会于1992年12月28日至29日在澳门隆重举行。中国大陆、澳门、香港、台湾的30多位学者应邀参加这次盛会。新华社懊门分社宣传文体部冼为铿副部长、澳门市政厅执委梁官汉,澳督府顾问魏美  相似文献   

5.
由澳门中国哲学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澳门科技大学、中国医药研究发展基金会等单位协办的"中国哲学与中医研讨会"于2004年6月13日至16日在澳门举行.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等地的30余位中国哲学与中医理论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15位代表作了专题学术报告.在庄严、神圣的澳门主教府会议厅里,代表们就中国哲学与中医关系以及中医药发展战略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道家与西方”学术研讨会在澳门举行胡中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00732)由澳门中国哲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协办的“道家与西方”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12月18日至21日在澳门召开。这次会议得到澳门文化司的资助,有来自中国大陆和香...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哲学学会’97年会暨学术讨论会综述李成旺(河北省社科院哲学所050051)由河北省哲学学会主办的河北省哲学学会’97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997年8月23日至26日在邯郸市召开。来自全省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党校、宣传部门及部分企业的哲学理论工作者...  相似文献   

8.
“中国逻辑与当代语言哲学研讨会”在香港科技大学举行由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主办的“中国逻辑与当代语言哲学研讨会”于1995年9月28—30日在该校校董议事室举行,来自大陆、台湾、澳门、香港的20多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先后报告了所提交的论文,...  相似文献   

9.
由澳门中国哲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协办的“贺麟思想与西方哲学引进研讨会”,于1999年8月29日至9月1日在澳门举行。即将回归祖国的澳门是中西文化最早的融通之地,贺麟先生又是在中西文化会通方面卓有贡献的中国现代哲学史家,值此世纪之交于斯地忆斯人,的确有其特殊意义。来自祖国内地和香港、澳门的四十余名学者,围绕着西学引进和中西文化的融通问题,贺麟先生对黑格尔哲学的译述研究和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问题,以及如何评价井继承贺麟先生的治学成果、治学精神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热烈的讨论。贺麟先生对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正名学说中的意义理论周云之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中国古代逻辑曾被称作“名学”、“辩学”或“名辩学”等。其实,所谓的“名学”也只限于指中国古代的正名之学或名实之学(正名学),“辩学”才主要是指推理论证之学(论辩学),合正名学和论辩学而称“名辩学”,包含并代表了中国古代逻辑的全部理论和学说。正名学乃是整个名辩学的基础。无可否认,当代语言哲学及其意义理论是20世纪初才开始提出和创立的,因此无论在西方的古代还是在中国的古代,都还不可能有专门的语言哲学,更不可能有专门的意义理论或语义理论,自然也不可能…  相似文献   

11.
2005年9月25~27日,由澳门中国哲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山东大学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协办的"训诂、诠释与文化之重塑"学术研讨会在澳门召开.来自海峡两岸四地的3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提交论文28篇,现就会议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哲学所主办、广西大学政治学院、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承办的"中国-越南核心价值观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12月20~22日在广西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哲学所、广西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以及《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探索与争鸣》、《探索》、哲学中国网等单位的六十余位专家学者(其中越南学者15位)参加了此次学术研讨会。会议收到25篇学术论文(越南学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12月6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办的"社会政治哲学研讨会之三——虚无主义:尼采与马克思"研讨会,在中山大学锡昌堂420会议室召开。会议由中山大学对主题感兴趣的师生联合广州地区同仁酝酿、发起,共收到研究论文9篇,译文2篇。与会者围绕对尼采、马克思虚无主义的理解、克服及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中山大学哲学系杨玉昌副教授、马哲所郝亿春副教授分别主持了上午、下午的会议。中山大学马哲所暨哲学系的郝亿春副教授作了题为"马克思哲学之为‘虚无主义’的来龙去脉"的报告。郝亿春梳理了海德格尔从存在学  相似文献   

14.
’97邹城中韩孟子学术研讨会综述岩滨7月30日,来自韩国孟子学会的学者与我国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近30位专家、教授聚会山东邹城,联合举行以孟子思想为主题的“’97邹城中韩国际孟子学术研讨会”。这次在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著名代表孟...  相似文献   

15.
综合创新:文化发展之路——95年澳门“综合创新文化观研讨会”述评由澳门中国哲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协办的“综合创新文化观研讨会”于1995年12月28日至30日在澳门举行。大陆、澳门、香港的30多位学者与会。新华社澳门分社宣传文体部张栋处长、澳门文化司魏美昌副司长、澳门基金会顾问冯少荣和澳门文化教育界多位著名人士莅临开幕式。岑庆祺会长在欢迎词中阐述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对推动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会上先后宣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陈筠泉和北京大学张岱年教授的贺信。在开幕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何以未发展出像西方那样的逻辑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中国学者大多数认为中国未曾发展出类似西方那样的逻辑学,同时依笔者所知,有关学者似亦少有对此问题做这一番缜密的论究。笔者不揣谫陋,在此提出这个论题加以讨论,目的在于对中国哲学作一反省,以便在世界哲学里中国哲学可以推陈出新、重新定位。在中国学术史上,先秦名辩学已有逻辑思想萌芽。如果先秦名辩学继续发展下去,会不会发展出西方那样的逻辑学,难以推测。从公孙龙名学与墨辩的注重思维形式来看,如果没有内外的特别因素而继续发展下去的话,有它发展到接近西洋逻辑学的可能性。可是,事实上,中国没有发展出西方那样的逻辑学。其原因在于中国学问的动机、学问本义、目标、方法、方向、题材以及语文特征,与西方不同。这些学问上的不同,从根本上看,乃是在于中国人与西方人的世界观及人生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哲学诠释学的方法论问题--哈贝马斯与伽达默尔之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群 《哲学动态》2001,(2):42-45
自从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诠释学问题一直是国内哲学界所关注的一个热点。然而 ,从传统的诠释学到哲学诠释学 ,恰恰是从作为方法论的研究到作为本体论的研究过程中产生的。那么 ,哲学诠释学是如何对待方法论问题的 ?这里我将结合伽达默尔与哈贝马斯的有关论争 ,来讨论这一问题。一要知道伽达默尔对待方法论的态度 ,我们可看看他的哲学诠释学的奠基性著作《真理与方法》。伽达默尔在该书的第二版《序言》中说 :“像古老的诠学那样作为一门关于理解的‘技艺学’ ,并不是我的目的。我并不想炮制一套规则体系来描述甚或指导精神科学的方法论程…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中国现代著名逻辑学家、哲学家沈有鼎先生诞辰九十周年。10月9日至12日来自祖国大陆和香港的学者50余人在北京召开了沈有鼎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主办的。与会学者围绕沈先生的逻辑学、哲学思想及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沈先生是21世纪蜚声中外的大学者,他学贯中西古今,在诸多领域均有创获。刘培育首先全面总结了沈先生的贡献,指出沈先生是我国少数几位有成就的老一辈数理逻辑学家之一,建立了两个新的命题演算,构造了集合论悻论和语义悸论;在.中国古代名辩思想研究中以现代逻辑工具揭示…  相似文献   

19.
澳门中国哲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协办的“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于1994年12月19日至20日在澳门举行。中国大陆和港、澳两地的近三十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冯友兰是我国40年代影响最大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家,1949年以后他仍然笔耕不辍,一再改写自己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直至去世。冯先生也是一位争议最大的中国现代哲学家,自30年代始围绕冯氏哲学理论和哲学史研究的讨论、争论、批评、批判、辩难等等,可以说从未终止过。进入80年代以来,在有关冯先生其人其书的认识与评价方面,大陆与台港、海外学者之间也表现出较大…  相似文献   

20.
1991年3月7日至12日,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澳大利亚的30余位学者济济一堂,参加了由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分析哲学与语言哲学研讨会”。这是继1983年10月在中文大学举行的“分析哲学与科学哲学研讨会”之后召开的同类性质的第二次学术讨论会。 与会学者对发生于20世纪的“哲学的语言转向”给予了高度重视。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金耀基在研讨会开幕辞中指出,分析哲学是20世纪英美哲学的主流,而语言哲学更是当代英美与欧陆都同样重视的显学。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蒯因、达梅特等人均主张研究哲学的方法应当是把传统哲学问题转化为有关思想的语言问题,此一转向明确而深刻地表征了20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