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位于北京后海南沿的柳荫街,水系环绕,风景优美,历史上曾是众多名人雅士的居所。今天,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就坐落于此。浓情夏日,在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成立60周年之际,本刊特约记者在柳荫街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办公区,采访了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副主席房兴耀主教,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主席、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马英林主教。  相似文献   

2.
欧洲的教堂     
走一趟欧洲,你会有“中国的寺庙,欧洲的教堂”的感觉,参观教堂几乎成了每到一处的重要项目。在德国北部的卢卑克的圣玛丽教堂,我静默坐了十几分钟,体会到了那种神圣虔诚的感觉;走进巴黎圣母院。在黝暗的大厅里,但见人们擎着十个法朗一支的蜡烛在穿行、朝拜;而在罗马圣伯多禄大教堂,那优美、整齐的唱诗班的歌声,让我不禁驻足聆听。整个欧洲有多少教堂我没统计,但可以举两个例子:荷兰的一  相似文献   

3.
金岳霖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之“审查报告”中,认为“中国哲学史”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写法是“把欧洲的哲学问题当作普通的哲学问题”来对待,同时“把欧洲的论理当作普通的论理”来对待;另一种写法是“把中国哲学当作中国国学中之一种特别学问”来对待,同时把欧洲论理学当成一种“特别的”而非“普通的”论理学来对待。第一种写法是把中国哲学史写成“在中国的哲学史”,第二种写法是把中国哲学史写成“中国哲学的史”。如果按照第二种写法去写,则有两个根本的设定:欧洲的哲学不是普世哲学,而只是诸多哲学之一种;欧洲的论理不是普世论理,…  相似文献   

4.
今天——3月24日,在十三陵水庫工地上,出現了一支由40多位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朋友組成的义务劳动大队。他們和水庫建設者們一起铲土挑泥,用劳动的血汗来培育中阿两国人民友誼。他們都是誰?水庫工地广播站通过无数扩音器告诉水庫建設者們:“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駐中国大使拉加卜、大使館全体官員、在北京的教授和留学生都来支援我們修建十三陵水庫了,我們要用更大的劳动成續来答謝来自远方的朋友們!”阿拉伯的朋友們一到工地就开始了紧張的劳动,  相似文献   

5.
张忠广  尹建龙 《学海》2023,(5):211-216
早在西汉时期就有黄河入淮的相关文字记载,此后黄河入淮大致经历了从泛淮、侵淮到夺淮的过程。自1128年杜充决口黄河后,黄河开始了长达727年的夺淮进程,这一进程打乱了江淮地区原有水系,并对江淮地区水系进行了重新塑造。就河流环境而言,黄河夺淮使得江淮地区淮河、长江和运河水系发生变动,淮河入海水道和废黄河的形成均是黄河在江淮地区留下的印迹。就湖泊环境而言,黄河夺淮改变了江淮地区的湖泊环境,致使洪泽湖等湖泊潴水新生,也导致射阳湖等湖泊淤废消亡。  相似文献   

6.
童世骏  陆丁 《世界哲学》2006,275(4):77-83
本文选择了试图在全球化条件下重构政治理论的两种典型模式即哈贝马斯的“对话普遍主义”和赵汀阳的“天下体系”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此揭示中国和欧洲思想进路在理解全球化政治上的异同以及对政治哲学问题的推进,并且指出,如果中国和欧洲的思想能够就当下的共同问题进行深入的对话,则非常可能为政治理论问题找到某些共同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一、《管子》对自然水的认识和论述《管子》一书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有专论水篇章的著作,他在《水地》、《度地》、《地员》以及其他篇章中,全面论述了自然水与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重夏关系。他有一个英明的论断:“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诸生之宗室也。”(《水地》)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就要有衣食,而“衣食之所生,水与土也。”没有水和土,人类就无法生存。这种生活现实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去,就是水是万物生长的本原。近代西方哲学家亚  相似文献   

8.
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也是居住最不集中,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现全国回族人口有2100万人,主要聚居在西北地区及河南、云南等省区,其它各地也均有分布。其中宁夏作为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回族分布尤为集中,所表现出来的回族文化也最为突出。提到回族文化自然与回族的形成密不可分。早在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沿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进入中国大陆经商的中亚细亚各民族商人——“蕃客”、“胡商”,在广东、浙江、福建沿海一带出现了许多乘商船来华经商和传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其中一些在中国定居,娶妻生子,成了中国大陆上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塔,是随着印度佛教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国以后,在我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基础上,不断吸收、融合和改造外来文化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塔,楚文为stupa,音译为堵波,原义为“坟”、“圆冢”,起源于印度,是保存和埋葬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舍利”用的建筑物;另一种无“舍利”的塔称支提塔。最初两种塔的形式可能完全一样,均为半圆形,后来两种塔形逐渐有了分别,堵波发展成了由台基、栏、覆钵、平头、竿、伞等部分组成的佛塔;支提塔发展成了一种专供信徒礼拜的塔庙形式。无论是堵波还是支提,都是印度佛教早期的崇拜形式。这两种形式的…  相似文献   

10.
在进行东西方哲学比较研究时,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以古希腊哲学为代表的西方哲学关注本体论,而中国古代哲学更加注重实际.事实上,中国古代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样,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关注本体论的事实.我们的祖先不但在古希腊哲学家之前就提出了“五行”的哲学思想,而且更在“五行”思想产生前,他们就已经在思索、研究“土”、“水”、“气”等元素,并朦胧地提出了它们是物质世界的本原的观点.古代希腊哲学家们对于物质世界起源问题的探索是没有间断过的,有着清晰的发展脉络,中国古代探索世界本原的自然哲学则常常被以立身处世为目的的社会哲学所打断.  相似文献   

11.
正1918年,潘濂生于海南的一个贫困农村家庭。为了生存,16岁时他奔赴了香港,在海轮上做学徒。二战爆发后,英国商船负责在海上运输战时物资,人手急缺,便从中国大量招募海员,潘濂就在英国的"贝洛蒙"号商船工作。1942年11月23日,在大  相似文献   

12.
论欧洲精神     
今日欧洲一体化进程正向“欧洲联邦”迈进,一幅从北极延至土耳其的“大欧洲”的蓝图正被提上议事日程。因此,人们越来越对欧洲的未来抱有各种好奇和期望:欧洲是什么?欧洲在世界中的地位如何?欧洲的统一对世界意味着什么?今天重温“欧洲精神”,不仅有助于我们领会当下欧洲一体化进程,也有助于我们展望未来世界政治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对“社会心理”作哲学思考的尝试由来已久。在中国哲学史上,曾有着许多关于社会心理作用的精辟见解。如儒家哲学中的“仁政”思想中,就已经有人认识到“水(民)可载舟(官),也可覆舟”。在黑格尔哲学和泰恩的艺术哲学中,社会心理也已受到了重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虽未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14.
18世纪末,澳大利亚这块“新大陆”被发现。消息很快被探险家们带回欧洲。1802年,英国和法国各派出一支船队驶向“新大陆”,都想占领这块宝地。英国方面由弗林斯达船长带队,法国方面则由阿梅兰船长领军,两位船长都是长期叱咤海上、经验异常丰富的航海家。双方都知道对方也派出了占领船队,因此都不甘示弱,拼抢非常激烈。  相似文献   

15.
关键在于能否哲学地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黑格尔以来,“中国有没有哲学”就一直成为一个问题。这有两个意思:第一,被黑格尔所批评的、径把传播于欧洲的“中国伦理宗教”或“中国文化”或中国传统的某种学问当作“哲学”看待的做法,其本身需要作出一种论证,也就是说,黑格尔实际上暗示了对一种文化的理解与肯定应该是具体的理解与肯定,把“我者”的成分想当然地当作“我者”与“他者”共质的内容,很可能忽略了对文化相异性的基本尊重;但是,第二,当在黑格尔的精神世界体系中,“哲学”相当于文化和文明的灵魂,他否认中国有一种可称为“哲学”的东西,即指中国文明不具…  相似文献   

16.
有关西方哲学通史,广有声誉者如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雨伯威格的《哲学史概论》、A·韦伯的《哲学史》、文德尔班的《哲学史教程》,以及罗素、梯利、科普尔斯顿的《西方哲学史》。中国人早在解放前就写出过不止一种“西洋哲学通史”,解放后一方面移译了苏联人的《哲学史》,一方面又尝试着写出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自己的”“欧洲哲学史”读本,从建国初到80年代初期,这类著作还是相对少见。但从80年代以后中国人自己编的“西方哲学史教程”这类书已不下数十种之多。适逢此时由苗力田、李毓章主编,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为主而写出的《西方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以下简称:“新编”)奉献到了读者面前。因此对这本新教程存在的意义就更值得格外审视一番了。 哲学既可以被看作一种思想观念体系,也可以被看作一种活动;既是不计利害关系的求知或对好奇心的满足(亚里士多德),又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黑格尔和马克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三十年代,金岳霖先生以欧洲传统演绎逻辑是唯一和普遍的逻辑学观念,对中国逻辑的研究提出了“中国逻辑”的名称能否成立的问题。否认逻辑与文化的联系,坚持逻辑的唯一性和欧洲传统演绎逻辑的唯一性与普遍性,这些是提出“中国逻辑”名称困难的依据。上述观点将会面对由逻辑学研究对象、逻辑学学科性质以及逻辑史所展示的事实所引发的诸多困惑与质疑。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不是单纯的自然现象,而是属于人的精神世界。人的精神世界依附于人类的文化,即人的实践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当人类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的统一状态时,包括逻辑思维在内的精神世界不仅有共性,也有由民族地域不同而显现的个性。在中国,先秦文化不同于古希腊文化,它的核心是伦理政治与社会人事,它的主要内容是伦理尺度与治国纲纪的构想、建立和实践,它的基本思维取向是现实的需要以及实践中的经验。以“类同”为依据进行“以类取,以类予”推演的“推类”,成为先秦时期逻辑思维中居主导地位的推理类型,同时也成为先秦逻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逻辑学是有别于欧洲传统演绎逻辑的。研究中国逻辑离不开对欧洲传统逻辑的借鉴,在这种借鉴研究中,应用比较法的关键有三:第一,被比较的诸对象都把与之相比较的对象视为平等的他者,而不是对立者或规范者;第二,在见其同异中,比较以见其相异乃更为重要。第三,对研究对象的异点给出制约因素的分析,就中国逻辑研究而言,就是“历史分析与文化诠释”。  相似文献   

18.
王秀亮  姜磊 《管子学刊》2012,(2):114-118
画、画水是商周时期齐地的地理名称,齐渠是齐国沟通淄水、济水的重要水利工程,今人已不能确认其遗迹.综合历史文献、地理环境、出土文物和方言遗存,可以基本确定:画水今谓之淮阳河,但仅其源头部分为是,下游东西走向部分为齐渠;齐渠是齐国沟通淄水、济水、小清河以及渑水、系水、画水、时水等水系的古运河,“运粮河”正是齐渠的主体部分.画,以水为名,因为齐渠缘故,画水被中途截断,以水为名的画邑由此而俗称“半截河子”,并演变为两个村庄,现村名为南太和、北安合,辖属临淄区朱台镇.  相似文献   

19.
杨向奎先生论炎帝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明源远流长,我国有记载的历史可达四五千年。这四五千年在历史上可称作“远古史”,我们的历史从黄帝、炎帝开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因为黄帝是汉族的远祖,而炎帝一支却是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群体”。当然,即使是汉族,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数民族融合在一起的结果。在我国几千年历史的发展中,黄、炎两系变作以黄帝为大宗的体系,古代王朝中夏、周都属于黄帝一宗。我们的传统文化,自先秦以来,已经是“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而炎帝一支,  相似文献   

20.
一、解题:“哲学”是出于欧洲的一个词,在中国和印度都是新词。我们用的大概是出于日本的汉字译名,而在印度除直接用欧洲语原词以外,一般用的印度词是古语的“见”(darana),其语源和中国佛教译经中说的“正见”、“邪见”之“见”相同。这些都是用欧洲原词的涵义来分别出自己的同类的对象。这从一方面说是个比较明白的现代分类,但从另一方面说又不免把古代思想割裂。因此用较模糊的“哲学思想”来概括和欧洲的同类而又不完全相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