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是中外教育伦理思想的精髓。立德树人是教育伦理的根本原则,在走进新时代的当代中国,立德树人原则具有它的基本含义与要求。当前,要增强全体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主体责任心和道德自觉性:追求真理与正义,自觉承担立德树人的社会责任;认识教学的化育功能,自觉在教学过程中教书育人;学习有关科学知识,自觉按照科学规律培养学生良善的思想品德;研究新时代青少年学生思想特点,自觉探求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规律与艺术。同时,应努力创建促进教师立德树人的教育政策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
何俊 《道德与文明》2020,(3):97-102
立德树人是着眼于人的德性的培养,有别于工具性诉求的人才培养。在知识日趋细化的现代高等教育中,德性培养应是通识教育的使命,而基于中国文化是具有历史意味的确认。从中国文化的传统出发,德性培养的内涵是见性与知命,而路径是鞭辟近里、亲切己身;当成己成物的践行诉诸知识的基础时,传统中国读经阅史的重视对于今天高校的通识教育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落实到现实中去,其实现的伦理机理与路径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为师者从立德、立言、立教的"三立"实现,以完成教师最高层次价值建构,从"道""理""体"的视阈进行价值铺设,教师是先行者;为学者以达德、达言、达行的"三达"实现,以完成学生层次价值建构,从"道""器""用"的视阈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学生是学习者;学生成为社会人,为人者以修善、修智、修身的"三修"实现,以完成人才层次价值建构,从"性""智""和"的视阈进行价值引导,人本身是道德和理论的拥有者;国家和社会承担立德树人的条件保障职责,以树制、树伦、树心的"三树"实现,以完成现实层次价值建构,从"事""势""美"的视阈进行行为引导,国家和社会本身是伦理和制度的推行者。  相似文献   

4.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的思想理念,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可以通过制度伦理的规范实现,主要包括国家立礼、天下行礼、个人示礼和本心美礼的四层逻辑路径。国家立礼的路径是国家树立国家和民族的根本道德观念,尊重礼之理,才能在国家层面以德树立时代新人。天下行礼的路径是以天下大道树立社会的根本价值观,使人以新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礼义准则而为人处世。个人示礼的路径是以规范的行为展示礼仪,个人行为与制度相结合,内外相合而成为新时代表里如一的人。本心美礼的路径是以礼的美善为目标,提升本心之礼的理想和超越境界,达到内心至善的美礼目标,内心趋向美善而内化成为新时代理想崇高的人。从哲学逻辑上分析,新时代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制度伦理四层路径体现了体、用、合、美的哲学逻辑。  相似文献   

5.
<正>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教育,是走心的教育,"立德,心为先"。长期以来,职校生被贴上"差生""劣等生"的标签,职业教育也被认为是"二流教育""失败者的收容所"。针对现状,我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践行"以心育人,以文化人"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逐渐形成特色鲜明、符合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平台建设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组长分别由校长、副校长担任;组建了以心理委员为主的服务小组,有针对性地为学生、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3月13日下午,人以德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纪念沈德立先生逝世一周年座谈会在天津师范大学立教楼隆重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史瑞杰,宣传部、教务处、研究生院、心理与行为研究院、教育科学学院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全国各地沈先生的好友及弟子出席。史瑞杰副书记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今天学校举办人以德立,践行社会主义核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明确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这个“德”字如果没有立起来,教育的未来,民族的明天,实在难以想象。“立德树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协作,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营造共同育人的大环境。对学校来说,就是耍以课堂为主阵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什邡市七一中学为“特殊党费”全资援建学校,建校四年来已初步形成了红色校园文化育人特色,以红色教育引领学生立德树人,并作为德育工作的宗旨和目标,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有教无类立德树人——孔子教育思想的伦理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立德树人,其中富有深刻的伦理意蕴.从教育学的视角看,<论语>有深刻的逻辑严整的教育哲学思想体系."性近而不同,习远而可趋"的人性论是其教育思想基础;"有教无类"的平等意识、平等教育主张是其教育思想体系中的教育对象论;以人文化成为突出特色的诗、书、礼、乐、文、行、忠、信等丰富内容构成其教育思想的教学内容论;而因材施教、学思并重、启发诱导、身体力行的高超的教学艺术则构成其教育的方法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高尚的教育境界构成其师德论.  相似文献   

9.
立德育苗     
所谓师德就是每位普通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要把塑造人,培养人,教育人作为自己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随着艺术教育在全国普及,各类美术专业发展较好,学习美术的年轻群体也越来越庞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美术教育的建设产生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建设高校美术教育,需要对高校美术教育现状进行全面剖析,并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创建高校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路径,从而提升高校美术教育效果。为了促进新时代高校美术教育的高速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式和方法,结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创新融合发展。因此,高校要想创新美术教育的实践路径,则需要不断更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加强育人平台建设,探索实践路径,积极优化教育格局,不断提升美术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1.
《四川心理科学》2014,(21):10-13
课改,教育战线上一个永恒的主题,教育工作者不变的追求。它是黑夜里一盏不灭的明灯,引领着老师们向教育的制高点前行;它是征途中一个闪光的路标,永远闪耀着触不可及的神秘之光。新课改十余年来,在质疑、对抗、迷茫、理解、追随的“反复”之中,身处改革之中的教育人士,有过破茧成蝶的阵痛,也有柳暗花明的收获。而近年来,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概念、观点、路径、方向已经逐渐明晰,甚至可以说,我们己渐渐步入“后课改”时代。“后课改”时代,如何进一步巩固已经取得的课改成果?如何以课改为抓手进一步推进教育向纵深发展?这都是我们应该深思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世峥 《天风》2011,(5):23-24
2011年5月8日,是陕西教会老前辈田景福先生诞辰100周年。这位一生坚守"非以役人,乃役于人"之精神的教会前辈,以其大半生的精力,投身于陕西基督教的事工,为陕西教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世牧者留下了佳美的脚踪。适值田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笔者愿就自己掌握的资料及了解的事迹作此拙文,以表后辈对先辈的景仰与缅怀。  相似文献   

13.
正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相似文献   

14.
正李建华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践行"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由他和他的团队所著的《立德树人之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是当今世界不同思想文化急剧交汇、交融、交锋,各种价值观多样、多变、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匠心之作。其一,研究视角独具匠心。从德的视角培育和  相似文献   

15.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自恢复以来已二十多年,我们江苏省天主教在教会建设方面,注重堂口的落实与神职、修女、爱国会人员的培养。在落实堂口及培养神职、修女、爱国会人员的工作上,得蒙天主圣神的指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应清楚地看到,我们江苏省天主教神职、修女、爱国会人员的生活、工作,离天主的托付和广大教友、社会群众、政府领导的要求还甚远,我们还必须对自己加压,对个人的“立德”修养要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石。美术学这门艺术学科不仅具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还具有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作用。作为一门具有高度实践性和专业性的学科,美术学在培养人才方面既要注重技能的传授,又要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五育并举的育人目标。高校美术学的教育与教学理念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提升,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从高校美术学学科五育并举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建立更加完善的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助于深入回答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问题。通过核心素养的教育政策研究、国际比较研究、传统文化分析、课标分析以及实证调查等支撑性研究,我们建构了三大领域六个指标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  相似文献   

18.
张智 《道德与文明》2021,(1):145-151
德位相符最符合儒家的政治要求,但仅注意到德位相符,会使我们忽视儒家对德位之间紧张关系的深刻认识.实际上,除了德位相符外,儒家尚有有德无位、德超越于位与守德弃位的看法.其中,德超越于位是根本,另外三种则为其衍生.儒家这四种德位关系都强调德对位的优先性,其真正用心是以道德来规范限制权力.相较于现代政治倾向于政治与道德相分离的观点,儒家关于德位关系的思考显异其趣.  相似文献   

19.
周人通过"德"将天与人整合起来,并通过"配德于天"和"敬德保民"的逻辑展开,富有创见地触碰到了权力与道德的关系问题,表达了周人的历史反思意识,首开中国政治伦理之先河。在周人的精神世界里,存在着两种力量的交结与撕扯:既有天帝崇拜的残余,又有人文思考的曙光;既有天命思想的纠缠,也有人文精神的觉醒。  相似文献   

20.
德沃金根据抽象的平等权理论对自由主义的分配正义理论作了新的阐发,提出了资源平等论,这一理论构想包括拍卖模式和虚拟保险市场两个部分,分别解决初始分配和再次分配的平等问题。该理论特别强调个人的自由选择权利。这一理论的完备性还有待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