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80名3-5~6-5岁儿童为被试,用个别访谈法和关键词编码法研究了他们对人、事、物三个维度(随时发生性、伤感性、难修复性)的丧失认知及其与亲密度的关系,结果发现:(1)他们对丧失认知是随着年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但在发展水平上存在差异;(2)对广义和狭义死亡的认知具有一致性;(3)丧失是一种破坏性情感,对儿童情感的伤害程度与其对所爱的人、事、物的亲密程度有关;(4)对丧失认知表现出自我中心性和情感色彩。  相似文献   

2.
周润民 《心理学报》1989,22(3):25-31
此实验利用5—6岁儿童左右概念的发展来研究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形式的个体之间(不仅儿童之间,而且大人和儿童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通过预试选取两种不同水平的儿童后用不同的相互作用方法训练,训练完立即对他们单独再测试,看他们在握掌此概念上的进步情况。此实验研究了;(1)儿童在和同伴或和大人共同作业时能否产生冲突以及儿童是用什么方式解决冲突的;(2)儿童单独作业时能否意识到自己前后答案的不一致而产生认知冲突;(3)以上2个问题和儿童在预试时已具有的水平之间的关系以及和他们在再测试时表现出来的进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庞丽娟  田瑞清 《心理科学》2002,25(2):144-147
社会认知是个体对社会性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和理解活动。综合分析国内外已有研究,我们认为儿童社会认知发展具有如下主要特点:(1)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2)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核心体现是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3)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不等速的;(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具有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5)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方格  方富熹 《心理学报》1991,24(1):3-11
本研究探讨儿童对年龄认知发展的过程和特点。主要结果表明:(1)在呈现刺激数量相等的条件下学前儿童对年龄时序相对可变性的认知成绩低于对相对固定性的认知,对前者的认知表现出学龄前、学龄后两个明显的发发阶段;(2)学前儿童对出生次序的认知成绩低于对年龄大小的认知成绩;(3)儿童对年龄将来时的认知表现出由近及远、由短及长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5.
SARS流行时期天津高校师生的心理和行为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从天津市五所高校中选取336名大学生和44名教师,对他们在SARS流行时期对SARS的危险性认知、恐惧心理、行为特征以及他们对与SARS相关的事件的态度进行评估。结果发现:(1)大多数师生具有正常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状态;(2)少数高校师生表现出一定的恐惧和忧虑。最后,根据本次研究结果作者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幼儿对数的认知及其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研究探查幼儿对基数、数序、运算和解应用题的认知发展过程及其认知策略。着重探查:(1)不同认知任务对幼儿数认知发展的影响;(2)幼儿对基数和数序两者认知发展的顺序;(3)从幼儿主动解决问题的策略探究其认知发展水平。该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被试为4、5、6岁城市幼儿园儿童,共92人,男女约各半。全部实验以个别方式进行。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对基数、数序、运算和解应用题的认知成绩均有随年龄发展的趋势,但快速发展的年龄阶段因任务的难度而异;(2)幼儿对基数和数序的认知在4—5岁显示出不同步的发展,对基数的认知成绩优于对数序的认知,而到6岁两者具有同步发展的趋势;(3)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随年龄发展,显示了由外化水平的智力活动向完全内化的智力操作的发展过程,并具有明显的层次性。该研究结果为幼儿数能力的培养和促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应用《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国成年人认知风格问卷》对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6432名成年人的认知风格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中国成年人的认知风格总体水平较好。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成年人在认知风格各维度上的差异发现:(1)女性在灾难化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男性;(2)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人的认知风格总均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上升趋势;(3)农村成年人认知风格总均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城市成年人;(4)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成年人的认知风格总均分及各维度得分呈下降趋势;(5)年龄段与受教育程度在选择性提取维度上存在交互作用,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老年组被试得分最高。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取社会认知职业理论为理论分析视角探讨了职业使命感对大学生学业投入的影响及内在机制。对来自436名师范生的研究样本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职业使命感可以显著预测免费师范生的学业投入;(2)职业结果期待和职业自我效能在职业使命感与学业投入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职业使命感还可以通过职业结果期待、职业自我效能显著预测免费师范生的职业满意度,进而预测他们的学业投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时下最流行的电子竞技游戏之一——英雄联盟的操作者在竞技时的操作习惯与认知方式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从众多英雄联盟操作者中抽取40名被试,通过镶嵌图形测验和个案分析,探讨他们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是否对其在竞技中的操作习惯产生影响。结果:(1)英雄联盟的男、女性操作者的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差异不大;(2)组别操作者的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差异显著。结论:操作者的操作习惯与认知方式有很大的相关性,团队中的领导者对竞技胜利率起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生死观演变的哲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生死观的演变反映了人类认识能力和水平的历史进步 :(1)对人的生命本源认识的演变 ,揭示了生命起源的真谛 ;(2 )对死亡标准认识的演变 ,体现了对人的本质认识的飞跃 ;(3)对死亡态度的演变 ,标志着人类理性的觉醒。  相似文献   

11.
利用亲社会性视频游戏和IAT测验,从内隐社会认知的角度研究亲社会性视频游戏对高中生内隐攻击性认知的影响,并分析影响是否具有性别差异和攻击特质差异。结果表明:(1)亲社会性视频游戏对高中生内隐攻击性认知的抑制效应显著;(2)游戏类型和性别对内隐攻击性认知的交互作用显著,亲社会性视频游戏更容易对女生的内隐攻击性认知产生抑制效应;(3)攻击特质对高中生的内隐攻击性认知的主效应显著,并且游戏类型和攻击特质对高中生内隐攻击性认知的交互作用显著,亲社会性视频游戏更容易对低攻击特质学生产生抑制效应。由此可见,亲社会性视频游戏能够有效抑制高中生的内隐攻击性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2.
王小英  杨海燕  王丽娟  石友梅 《心理科学》2006,29(5):1063-1067,1048
本研究在Friedman实验范式的基础上,增加了“系统教学”变量,探究教学与4~6岁儿童未来时间认知能力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1)“教学”是影响儿童未来时序认知的主要因素;(2)“点估计策略”与“习俗时间单元概念策略”是两种主要时间认知策略;(3)儿童未来时间认知策略的发展遵循从感性直观到抽象概括的发展规律;(4)“教学”是影响其未来时间认知策略的主要因素;(5)4岁儿童已能区分未来事件的时距信息,且其未来时距认知具有分段性。  相似文献   

13.
幼儿的情绪认知发展及其与社会行为发展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通过采用家庭情绪表露问卷、表情辨识程序和幼儿社会行为教师评估问卷,对82名3~4岁幼儿的家庭情绪表露气氛、情绪认知和社会行为表现进行测查,并分析三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幼儿的情绪认知与其亲社会行为和退缩行为显著相关;(2)家庭情绪表露与幼儿情绪认知发展显著相关;(3)家庭情绪表露可能通过影响幼儿的情绪认知发展,进而影响幼儿的社会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14.
为了考察在大学生群体中,特质愤怒、敌意认知、愤怒沉思、认知重评以及攻击行为的关系,采用了特质愤怒问卷、愤怒沉思问卷、情绪调节问卷以及攻击性问卷对重庆市西南大学的74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特质愤怒、敌意认知、愤怒沉思以及攻击行为之间两两相关,认知重评与各变量之间均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2)特质愤怒通过敌意认知的部分中介作用预测愤怒沉思和攻击行为,但是愤怒沉思对攻击行为的预测作用不显著;(3)认知重评在敌意认知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中起着调节作用,即敌意认知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会因个体认知重评水平的不同而表现出强度上的差异;(4)对于不同认知重评水平的个体来说,特质愤怒对攻击行为的预测机制不同。具体而言,对于低认知重评个体来说,特质愤怒主要通过敌意认知和愤怒沉思的完全多重中介作用对攻击行为产生预测;对于高认知重评个体来说,特质愤怒主要通过其直接效应对攻击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恐惧是一种与进化密切相关的情绪,对人类的生存与适应具有重要价值。过度的恐惧可能会导致恐惧症、焦虑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病理性恐惧的产生。而催产素对各种病理性恐惧的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研究拟采用行为和fMRI技术,系统探究催产素影响条件化恐惧情绪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重点关注:(1)催产素影响恐惧习得的认知神经机制;(2)催产素影响恐惧记忆巩固的认知神经机制;(3)催产素影响恐惧记忆再巩固的认知神经机制;(4)催产素影响恐惧消退的认知神经机制。这项研究的开展对于探究催产素影响条件化恐惧情绪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对于各种病理性恐惧的干预与治疗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法,随机选取河北省三类中学(重点、普通、私立)324名高三考生为被试,考察了学生对高考的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感、社会支持与高考压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重点中学、普通中学学生心理控制感显著高于私立中学学生,女生在社会支持的寻求上显著高于男生;(2)积极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感和社会支持与高考压力有显著负相关,而消极认知评价与高考压力有显著的正相关;(3)消极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感和社会支持对高考压力有直接影响;而积极认知评价通过心理控制感和社会支持间接影响高考压力.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考察父母支持、大学生情绪智力对其人际适应性的影响。以22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其父母支持、情绪智力与人际适应性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结果显示:(1)父母支持与大学生人际适应性相关显著,父母的肯定价值对于他们的人际互动性解释力最强;(2)大学生情绪智力能够正向预测其人际适应性,情绪感知与其人际认知性的相关性较高;(3)大学生情绪智力在父母支持与人际适应性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按学段自行编写生命教育活动课程教案,随机抽取7年级和10年级各一个班学生作为生命教育活动课程的实施对象,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生命教育。结果发现:(1)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课程实施提升了儿童对亲子关系和整体生命评价的满意度,从而使得青少年的生命认知得到进一步正向发展和积极深化;(2)通过生命教育,加强了青少年对生命过程和死亡现象的概念性理解和情绪性表达,推动个体从一种更具逻辑性的、积极的视角和态度去感恩生命的存在,理解死亡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特点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大学生学习策略问卷》,对364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学习策略总体水平并没有随着年级的增长而相应地提高;(2)不同年级大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特点不完全一致,在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上,一年级学生优于其他年级,而在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上一年级学生最低;(3)女大学生的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水平显著高于男大学生;(4)文科大学生的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水平显著高于理科大学生.  相似文献   

20.
婴儿视觉自我认知的微观发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珠  刘凌 《心理科学》2008,31(1):16-19
本研究采用微观发生设计,对大连市15名婴儿在15个月时用摄像追踪观察至23个月,每周观察一次.目的在于探讨婴儿视觉自我认知的具体发生时间和个体差异,以及视觉自我认知各指标的发生顺序.结果表明:(1)婴儿视觉自我认知在15~23个月间发生,随年龄增长而提高;(2)婴儿视觉自我认知一般发生于17.25个月;(3)视觉自我认知并非突然出现,而是从不稳定到稳定的渐进发展过程,在发生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4)视觉自我认知各指标相继发生,镜像自我认知是视觉自我认知最早出现的标志,随后是客体定向能力、照片自我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