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赐川 《法音》2006,(11):20-24,25-28
王恩洋(1897—1964)先生,我国现代著名佛教学者。生平穷究唯识法相并旁及诸宗与儒、道等学。其弟子唐仲容先生将其著作结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共10巨册,400余万字。另有《中国佛教与唯识学》一书,为朗宇法师主编,黄夏年先生策划,由宗教文化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2004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历朝学案补遗》,将其《孔子学案》、《孟子学案》、《荀子学案》、《老子学案》、《王国维先生之思想》刊入其中。欲知王先生思想者,可读以上诸书。有人问我,禅宗为我国流行佛学,王恩洋先生对它有研究吗?答复是:有研究。兹述如下。一、研…  相似文献   

2.
正杨曾文,1939年12月生于山东即墨。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研究系博士生导师。杨曾文先生长期从事中国佛教史、禅宗史和日本佛教史研究,笔耕不辍,著述宏富,主要著作有《中国佛教史》第1—3卷(任继愈主编,合著)、《佛教的起源》《日本佛教史》《唐五代禅宗史》《宋元禅宗史》《隋唐佛教史》等。主编和参与撰写《佛教文化面面观》《当代佛教》《日本近现代佛教史》《中国佛教基础知识》等,校编《敦煌新本六祖坛经》《新版敦煌新  相似文献   

3.
近代日本的中国佛教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镰田茂雄  圣凯 《法音》2000,(2):25-29
■田茂雄先生是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国际佛教学大学院大学教授、文学博士,长期以来专门研究中国佛教史及华严思想,是日本研究中国佛教史权威学者。■田茂雄先生著作极丰,有《中国华严思想史研究》、《中国佛教思想史研究》、《宗密教学思想史研究》、《中国佛教通史》(全八卷)、《朝鲜佛教史》等 70余部。 1999年 11月 11日,■田茂雄先生在中国佛学院作了题为《近代日本的中国佛教史研究》的报告,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为了使读者更多了解日本学术界有关中国佛教史研究的情况,特将全文译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正>佛教是已经被中国化的宗教文化,这似乎是一个公认的事情。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什么是中国化?佛教怎么中国化了?为什么说佛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中国化经验?过去,佛教学界讨论这个问题,常常会说,佛教中国化,是被儒化或者被道化。我认为这个说法并不是很确切。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确实跟儒、道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交涉,中间冲突的东西很多,冲突的时间也很  相似文献   

5.
评《日本佛教史》黄心川佛教是世界宗教,也是亚洲地区的主要宗教之一。印度佛教自创立后不久,越南及斯里兰卡,然后再进至东南亚诸国;印度佛教北达中国,又入越南(也有部分南传佛教)、朝鲜、日本等国,一部世界佛教史,或者说亚洲佛教史,乃至说各国的佛教史,无不包...  相似文献   

6.
《华严经》说:“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佛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传入中国两千余年,对中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说佛教》在普及佛教知识,弘扬佛教文化方面,为生活忙碌烦恼丛生的现代人点起了一盏盏智慧的明灯。这是一套图文并茂的普及读物。对佛法一无所知的人,还可以此作为启蒙读物。说启蒙,因为它通过《释迎牟尼八相成道》、《佛教常识》、《佛陀格言》、《禅门轶事》、《百喻故事》等一本本设计大方装帧精美的书,为你开启…  相似文献   

7.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是我国古代首部仿《资治通鉴》而撰成的编年体佛教通史。全书除了编年叙事之外,还多阐发史论,其中品评人物、褒贬史事,表现出了佛教史家受传统史学影响下的良史观、在佛教中国化背景之下调和儒佛的思想以及对佛教与政治关系的思考。其思想内涵在编年体佛教史籍中具有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段玉明教授等撰写的《成都佛教史》最近(2017)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了。这部著作规模宏大、体例完整,细致而完整地再现了成都佛教发展的兴衰起落。作为区域佛教史研究的专著,《成都佛教史》不仅为佛教研究提供了非常有意思的个案探索,其中所展现的编撰体例和学术思想更是拓宽了当前佛教史写作的视野。成都是佛教最早传入的地区之一,早期学者如伯希和、梁启超等都曾对此进行过推测。近年  相似文献   

9.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是我国古代首部仿《资治通鉴》而撰成的编年体佛教通史。全书除了编年叙事之外,还多阐发史论,其中品评人物、褒贬史事,表现出了佛教史家受传统史学影响下的良史观、在佛教中国化背景之下调和儒佛的思想以及对佛教与政治关系的思考。其思想内涵在编年体佛教史籍中具有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10.
崔峰 《宗教学研究》2012,(1):273-274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杜斗城先生的《河西佛教史》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通篇78万字,方立天先生为之作序,可称得上是一部鸿著。从工作之始,先生就致力于河西佛教的研究,虽然先后出版了《陇右高僧录》、《敦煌本〈佛说十王经校录研究〉》、《北凉译经论》、《炳灵寺石窟内容总录》以及《正史佛教资料类编》等一批有影响的著作,但不曾放弃对它的关注和思考,期间虽历经工作繁忙和诸多变故,一直恒心未改。可以说,这部书是先生半生心血研究成果的结晶。  相似文献   

11.
数年前,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汤用彤先生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一书,书末重新补入193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刊印的汤先生为此书所写的《跋》,开端有一段文字述及研治佛学的态度问题,十分精辟,至关重要,摘录于下: “中国佛教史未易言也。佛法,亦宗教,亦哲学。宗教情绪,深存人心,往往以莫须有之史实为象征,发挥神妙之作用。故如仅凭陈迹之搜讨,而无同情之默应,必不能得其真。哲学精微,悟入实相,古哲慧发天真,慎思明辨,往往言约旨远,取譬虽近,而见道深弘。故如徒于文字考证上寻求,而乏心性之作会,则所获者其糟粕而…  相似文献   

12.
在佛教典籍里,《大乘起信论》是一部与中国佛学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的论书,也是近、现代佛学研究中争议最大的一部论书。中国和日本的佛教学者都曾对它的真伪及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与作用等问题,发表过不少不同的意见。直至今天,这些问题仍然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因此,对《起信论》作进一步的研究,仍然有其必要。这里仅对这部论的基本思想,关于真伪问题的讨论,以及它在佛教史上的地位与作用等等,作一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中国的早期佛教史,汤用彤先生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不能不看,这可以说是学界的共识。汤著出版于三十年代,到了五十年代,荷兰汉学家许里和(ErichZürcher)又推出一部该领域的力作,取名为《佛教征服中国》,副标题为“中国早期佛教的传播与同化...  相似文献   

14.
陈熵 《中国宗教》2006,(7):27-30
杨曾文先生1939年12月7日生于山东即墨,1959年至1964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1964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1978年改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历任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主任、中国社科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现为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曾文先生从事佛学研究40多年,笔耕不辍,著述宏富,学术造诣精湛,尤以历史考辨见长。其代表作有:专著《佛教的起源》(1991)、《日本佛教史》(1995)、《唐五代禅宗史》(1999)等;合著《中国佛教史》(任继愈主编,已出版第一、二、三卷,1981-1988);主编并参与编写《佛教文化面面观》(1989)、《日本近现代佛教史》(1996)、“中国禅宗典籍丛刊”(始于2001年)等;合编《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宗教卷》(1996);校勘《敦煌新本六祖坛经》(1993)、《新版敦煌新本六祖坛经》(2001年)、《临济录》(2001);另在各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140篇。日前,杨先生在百忙之中接受了本刊专访。  相似文献   

15.
一、序言──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 众所周知,佛教传入中国已经2000年。 1998年3月中国佛教协会刊行的《法音》刊载王志远的论文《中国佛教初传史辩述评──—纪念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论文就佛教最初传入中国的史实进行评论,认为今年是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的值得纪念之年。 王志远(中国宗教学会秘书长)列举中日两国学者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论点,认为元寿元年传入说,即“伊存授经”之年是佛教最初传入中国之年。 印度佛教在13世纪灭亡,而佛教传入中国已度过2000年,札根开花,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方面,直到…  相似文献   

16.
佛教从西汉之际经西域传入内地,为了适应中国社会环境,逐渐与中国传统封建宗法文化融合,从而得到发展。南北朝以后的佛教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释迦氏也被中土群众接受并奉为圣人,与中土孔子、老子并称“三圣”,佛教与儒、道两教并称“三教”。因而佛教史也就是中国文化思想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东方哲学与宗教丰富多彩,儒佛道三教则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产生于古代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土后经过与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而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印度佛教进入中国及其与儒、道教形成的三教关系,以及儒佛道三教进入东亚的历史,可见东方文化有其独特的思想底蕴和文化精神,在世界人类文明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东方哲学与宗教给人类带来的东方智慧可以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更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是毛泽东主席接见世界宗教研究所首任所长任继愈先生60周年、遵照毛主席指示成立世界宗教研究所55周年,又是任先生逝世10周年。今天由世界宗教研究所举办缅怀任先生的学术思想座谈会是很有意义的。我从1964年9月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被分配到尚处于筹备成立阶段的世界宗教研究所,开始从事佛教研究,直至1997年任先生出任国家图书馆馆长,在长达20多年时间里主要是在任先生指导下从事中国佛教史研究。在这以后,我与任先生也保持经常联系。今结合在任先生指导下参与编写《中国佛教史》,并且重阅任先生为已出版的三卷写的  相似文献   

19.
理净 《中国宗教》2022,(2):48-49
《大乘起信论》相传为印度马鸣菩萨所造,现今流行的版本为南朝梁代真谛译。这是以如来藏为中心理论,为发起大乘信根而作的一部大乘佛法概要的论书。《大乘起信论》是中国佛教的根本经典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大乘佛教思想的建立有很大影响。它不仅影响了中国佛教各大宗派的思想发展,而且影响了中国佛教整体思想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赵建永 《法音》2014,(3):51-55
正汤用彤先生(1893-1964)既是接通华梵、道果圆满的佛学大师,也是学贯中西、熔铸古今的学界大儒,堪称享誉世界的文化巨擘。他的学术造诣以中国佛教史为最,其传世名著是《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该书由单篇论文肇始,进而以讲义形式补充,经廿年苦心孤诣,四易其稿而成。这部巨著使中国佛教史研究别开生面,至今,海内外学者仍共誉此书为"最有权威之作"[1],"中国佛教研究中最宝贵的研究成果"[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