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社会历史上出现过多种无政府主义观点,它们缺乏对国家功能的正确认识。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国家的出现是必然的,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重要意义。国家的政治必须具备道德基础,而“互利”“相互性”和“公道”模式在提供按正义原则行事的主观动机方面都有其局限。应该从国家作为最高伦理实体的角度走出契约论正义观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国家理论,是阶级统治论和社会融合论的统一:国家既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也是平衡社会各阶级利益的工具;国家既具有阶级压迫和剥削功能,又具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等职能。在国家的二重性质中,阶级性是本质属性,阶级统治职能是其根本职能。国家的融合性质服从并服务于国家的阶级性质,国家公共事务的管理范围及管理方式,最终由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当代国家理论研究中的诸多争论,都可以从马克思国家理论的二重性维度中得到澄清。  相似文献   

3.
所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家都告诉我们,共产党人观察国家正如观察其他社会现象一样,决不能离开阶级分析和阶级观点。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怎样,国家的性质就是怎样的。现在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国家,就“政体”而言,它们是各不相同的;就“国体”而言,不外这样两类:一类是资产阶级专政或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的联合专政;一类是无产阶级专政或无产阶级和其他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在两类国家中,无产阶级的地位是不同的,在资产阶级专政国家是处于被统冶地位,而在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则是处于统冶地位。由资产阶级国家到无产阶级国家过渡,就  相似文献   

4.
长久以来,人们对于马克思国家学说的理解,主要源自于列宁的著名定义——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列宁选集》第4卷,第33页)近期,通过仔细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2)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对国家的问题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有些同志认为,国家的建立是依据一定的社会意识,即一定阶级的政治观点建立起来的,因此,国家这种力量(政治暴力)是以社会意识为转移的;国家和社会意识、政治观点的关系不属于存在和思维的关系;国家是主观的,甚至可以说是意识形态的附属物,等等。我们认为这些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古代官僚制的基本价值特征及其制度性缺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代专制官僚制是建立在中国封建地主经济基础上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形态,作为国家组织结构和形式,是人类社会在农业文明形态下最严密的统治和行政体制。儒家学说作为中国古代官僚阶层的“阶级伦理”,与此相互交融形成了中国古代官僚体制所独具的基本价值特征:适应现世的世俗理性主义精神;合法化基础的价值一元倾向、“官本位”的价值追求。同时,也形成了其自身难以克服的阻碍社会发展的制度性缺陷:国家制度民主的荒漠、体制的形式合理性缺乏。  相似文献   

7.
拉斯基的国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忠  田明孝  黄宇 《学海》2008,(3):67-71
作为20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的政治学家、费边社成员,拉斯基的国家观不同于一般社会民主主义者超阶级的国家学说,他反对一元主权,鼓吹多元主权说,认为从历史与现实来看,国家的目的与实质是在经济上掌握了生产资料所有权阶级的工具,要改变国家的这种阶级属性,只有实现经济民主.但是,他又不赞成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而主张以改良的手段来实现他心目中的社会主义社会,从而使得其国家学说在付诸实际的国家实践中,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理论与现实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一 什么是哲学的党性原则?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 全部哲学史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同时更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在阶级社会内,这两条哲学路线的斗争归根结蒂反映了社会上敌对阶级之间的根本利害冲突;一般地说,唯物主义代表进步阶级的利益,唯心主义代表保守、反动阶级的利益。坚持哲学上两条路线斗争的观点,就是哲学党性原则,是我们从事哲学和哲学史研究的同志千万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与国家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与安全是当今学术研究中一个重要课题。安全始终是有序的人类存在的前提条件,而全球化则被经常用来说明当今世界上正在加速推进的一些趋势。全球化这一概念涉及许多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变化,已经有很多专家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作了这样那样的概括。作为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全球化发端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主要表现为人类社会中各个独立的实体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赖日益深化和相互作用日益加强的过程。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但迄今…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马克思关于"宗教是这个世界的总理论"的论述,追述了宗教观念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总地位,宗教观念演变在人类思想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人类信仰宗教的总效果。宗教观念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古代社会的总理论,指导着国家和社会生活,同时也是人类思想的皮壳;宗教观念的演变就是人类思想皮壳的蜕变,反映了人类思想的进步;人类信仰宗教的历史表明,无论是原始宗教、国家宗教还是世界宗教,总体上并没有满足人类的需求也没有改变人类的总体状况,只有摆脱神祇思想的束缚,诉诸人类自身的创造力,人类才创造出了巨大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内,阶级斗争不会完结。在无阶级存在的社会内,新与旧、正确与错误之间的斗争永远不会完结。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其所以是错误,因为这些  相似文献   

12.
选举与国家认同——西欧民族国家构建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海兵 《学海》2012,(4):92-107
西欧国家投票权扩大的历史背景是民族国家的构建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前者产生了国家认同危机,后者造成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在民族国家构建中通过战争等方式并入的新的群体,以及在社会结构变化中成长起来的新兴阶级,基于自身的利益诉求,打着民主的口号要求本来属于贵族特权的投票权平等化,从而在民族国家内部形成了对抗和紧张关系。而国家所采取的积极性回应——逐步开放投票权,则缓和了民族国家的这种对抗和紧张关系。西欧国家投票权开放的典型模式主要有三种:以英国为代表的渐进模式,以法国为代表的激进模式,和以德国为代表的竞争模式。尽管存在着道路上的差别,但它们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即都实现了投票权的平等化。投票权的平等化除了暂时缓和统治阶层与被统治阶层、既得利益阶级与利益边缘阶级之间的冲突之外,还有着更加长远的积极意义,它以民主的名义把社会不同阶层、团体和族群整合到统一的民族国家的政治行动之中,从而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国家认同——民主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3.
正现在被称为俄罗斯的这个国家,有过许多名字:沙俄帝国、苏联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当下的俄罗斯联邦。尽管人口以东正教徒为主,但俄国一直与伊斯兰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是为什么伊斯兰研究在俄国和苏联的学术中,以及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在普遍而言的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一开始,俄国就受到了伊斯兰的影响。古代俄国(或者说,用它当时的名字来说,罗斯)的最重要的邻国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在很大程度上,南斯拉夫心理学的发展受它民族、文化、经济、历史甚至地理特点所影响。南斯拉夫仅在1918年后才独立,在这之前,一些地方还属于邻近国家,(另一些地方已独立)因此,国家的经济、文化的发展非常不均衡。1945年南斯拉夫成为一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它有六个联邦组成:社会主义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黑山和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社会主义共和国。在第二次大战以后,随着教育水平的显著提高,经济也飞速发展,尤其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部分塞尔维亚三个共和国比其他的共和国发展更快。  相似文献   

15.
作者不顾近年来一些民族民主国家中所发生的惨痛教训,美化资产阶级所领导的民族民主国家,把民族民主国家说成好像是当代“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形式,散布关于“和平过渡”的幻想。文章一开头就说,社会主义体系对于民族解放革命本身发展的速度、形式和途径起“决定性的作用”。其次,作者还谈到在反帝、民族民主革命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相互关系,片面地夸大客观因素的作用,抹煞民族民主国家实行自力更生的必要性和伟大意义;说自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产生时起,就出现了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可能性;又说,任何一国,不论其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只要依靠社会主义阵营的帮助和支持,一般都能不经过资本主义,或者不必通过其所有阶段而向社会主义过渡。他还说,非资本主义道路之所以可能,并非因为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只要有了主观条件就已足够,而是因为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的国家的经济发展的足够高的水平对非资本主义发展起着客观条件的作用。作者把世界上的民族民主国家分为两类。他认为:在第一类国家中,资本主义关系已得到一定发展,存在着或多或少发达的民族资产阶级,存在着共产党。在另一类国家中,或者根本不存在民族资产阶级,或者民族资产阶级微弱到还不能把它当作一个已经形成的阶级来谈论。因此,在这里,劳动农民、手工业者、萌芽的工人阶级、民主知识分子和其他人民阶层结成联盟,而民主的爱国知识分子的代表领导这一联盟,领导这一政府。在这类条件下,民族民主国家也将是人民的政权,而且,“人民”这一范畴本身“可能还不具有明显的阶级色彩”。接着,作者断章取义地引证列宁的话:绝不能以关于这个或那个政府的成分问题来顶替阶级专政问题;从而得出结论说,在民族民主国家的政府成员中,工人和共产党人不一定占多数,只要在第一阶段主要使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保证对这一政府从下面施加充分的压力就行了。作者把古巴的社会主义革命说成是采取“和平方式”的。总之,他力图把民族民主国家说成是当代“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形式,暗示民族民主国家的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等革命力量不必准备在必要时推翻现存政权并进行武装斗争,实质上是要从思想上解除它们的武装。  相似文献   

16.
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证明,人类社会没有秩序是无法生存的。社会秩序靠什么来维持?原始社会主要靠道德及风俗习惯来维持;在阶级社会,主要靠政治、法律和道德来维持;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彻底消灭了,政治、法律都消亡了,社会秩序就主要靠人们自觉的道德习惯、纪律来维持。所以随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道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目前,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秩序要靠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道德、纪律等共同维持。因此,在重视法制的同时,也要重视道德的作  相似文献   

17.
一、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人类的思维方式和人类本身一样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复杂的历史过程。人类从远古时期和古代社会就已经用混沌的整体性和朴素的整体性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古代的“阴阳八卦”学说,把自然界看作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这种整体性的思想在中医理论中产生了深远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历史上,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战略性思考起源于先秦时期,许多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如以民为本、和而不同、慎战、亲仁善邻等思想已在那时得到了明晰。这些宝贵的思想具有久远而深厚的文化基础。他们不仅为历朝历代安内攘外,维系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几千年文明进程的国家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安全问题、制定国家安全战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陶金 《孔子研究》2020,(3):61-67
整体回顾儒学在古代日本的传播情况可知,儒学在日本的早期传播史可分为初传期、拓展期与转型期三个历史时段。以儒学在古代日本的国家和地方教育体系中的传播情况为主要考察对象,亦可发现中国儒学在日本最初的国家教育体系创立、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即可从政治性、文化性、宗教性三个角度剖析中国儒学在古代日本传播的典型性特征及其现代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历史唯物主义与阶级斗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唯物主义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的基本理论问题。长期以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许多重要决策的制定都与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有关。因此,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走出思想误区、坚持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用阶级斗争观点解释历史不一定就是历史唯物主义阶级和阶级斗争都不是马克思的发现。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社会中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已经成为显而易见的事实。1852年马克思在致约·魏德迈的信中明确指出:……至于讲到我,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