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若江 《管子学刊》2012,(4):113-118
一、前言:吴文化与吴文化研究吴文化源远流长,蕴藉深厚,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吴地①始终扮演着无以取代的重要文化角色。3200年前的泰伯自中原南奔吴地,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中原文化和江南土著文化有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历史性融合。这一融合的结果,不仅催生了一个崭新的国度——句吴,  相似文献   

2.
吴地道教既是中国道教的一部分,又带有吴文化的显著特征。本文通过对吴地道教兴衰的历史、众多的神灵、精致的教理和丰富的道术等方面的考察,揭示了吴地道教的基本特点,阐明了宗教的发展与地域文化的密切关系,并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吴地道教对吴地社会及中国道教的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苏绣起源于苏州,具有悠远的历史和浓厚的吴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以细腻的表现手法、秀丽的图案而闻名于世,并以独特的文化底蕴驰名中外。吴地苏绣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既与人们的物质生活密切相关,又与精神文化密不可分,与民间风俗等文化现象相互交融,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论吴文化的特征 --兼论吴文化与苏州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汪长根  王明国 《学海》2002,(3):85-91
对吴文化的评价与定位 ,既要从广义的吴地背景出发 ,努力把握吴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大系的关系 ,更要从吴文化与苏州文化的包容关系中把握其基本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 :鲜明的水乡文化色彩、浓郁的市民文化特色、外柔内刚的文化品格、重文重教的文化理念、精巧细腻的文化品位、博采众长的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5.
常见有人说甲骨文中已有了“仁”字①,依据是罗振玉《殷墟书契前编》2卷19页的第1片卜辞中收有一个很像“仁”的字。然而,许多研究古文字的学者对此持否定态度,他们指出,这片卜辞上下文字皆有残缺,其中这个很像“仁”的字也有残缺,而且构成这个字的左右两半边隔得比较开。有专家指出,这个字右边的“二”,实际上是一个“兆序”数字,并不是该字构形的一部分,因而这个字不可能是“仁”字。而且,“这条卜辞虽有一些字残缺,但大意还是明确的……此卜辞应是某方国向商王朝进贡二十匹马的记录”,若将此残存的“”形与兆序“二”当…  相似文献   

6.
吴文化的开放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太平洋的长江三角洲,是当今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追溯吴文化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绵延不绝的开放精神。正是这种开放精神,使吴地的文明自古以来区别于相对封闭的内陆文明,并处于后来居上的领先地位。一、双向交融的源头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告诉我们,吴国的建立,是黄河流域的周人和太湖流域的土著人的相互交融与整合。《史记·吴世家》载:“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  相似文献   

7.
试论吴文化     
试论吴文化沈嘉荣在近几年来的“文化热”中,吴文化的讨论可以说是一个热点。何谓吴文化,其区域范围有多大,以及它在中华文化史中所处的地位如何?都是引人关注的问题。笔者以为,评判区域文化的优劣长短,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要看该区域人才素质的高下,最终地体现...  相似文献   

8.
吴地刺绣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精细雅洁"的独特艺术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吴地浓厚的文化底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吴地在明清以后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之一,一时文人咸集,文风斐然,这样的氛围和环境影响着吴地的生活方式。刺绣是吴地女子的必修课,文人书画对吴地刺绣风格的形成意义深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人画风刺激着吴地刺绣的题材及技法演进,推动着吴地刺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福建省晋江市有一座紫帽山,山上绿意盎然,紫云环绕。自明清以来,山上留下了很多文人雅士的墨迹。山上石刻众多,尤为有趣的是山上众多的“心”字有几分深意。有一个“心”字,中间没有点,寓意:虚心、空心,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应保有一颗谦虚的心,少一点索取;有一个“心”字,中间一点故意点的很高,寓意“提心”,提着心办事总要受牵挂,  相似文献   

10.
1971年,退休教师舒成勋回到了北京香山正白旗39号的老宅居住。有一天,他爱人在收拾屋子的时候,意外发现墙壁里层写满了字,是诗词和对联,舒成勋隐隐约约感觉到这些字租曹雪芹有关,据此推测自己的房子很可能是曹雪芹故居。有关部门得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重视,中国社会科学院专门派红学研究家吴世昌前往考察,吴世昌仔细、认真地考察了一番,最后给出的结论是:  相似文献   

11.
“楷模”原是两种树 人们常把有高风亮节、能起表率作用的人,赞誉为“楷模”,以昭示人们师承他,学爿他,从而树立社会正气,形成美好和谐的社会风尚。“楷模”二字都带“木”字,原来“楷”和“模”是两种村木的名称。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从文献资料上看,作为独立概念出现的“气”是从《孟子》的“浩然之气”开始的,但是作为一般用词,“气”字在《孟子》之前的文献中就已经有了。比如,《论语》中就有四处提到了“气”字。也许是由于《论语》中的“气”还...  相似文献   

13.
纪晓岚爱好猜谜,也喜欢出谜。传说有一年元宵节,纪晓岚在一对大灯笼上写了副字谜联:“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狸狼狗半边仿佛,即非家禽,又非野兽;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一片模糊,虽是短品,亦是妙文。”黑白红黄都不是,那就是“青”,半边狐狸狼狗即为“犭”,合起来就是“猜”字,诗词论语上都有就为“言”字,四方模糊即是“迷”,合为“谜”。所以其谜底就是“猜谜”二字。此则谜联用语诙谐,对仗工整,隽永清新,且耐人咀嚼寻味。曾有个不求至道的僧人向纪晓岚索联,纪晓岚就为其撰联曰:“日落香残…  相似文献   

14.
不俗     
黄庭坚,字鲁直,是著名的“苏门四学士”之首。他的名字是中过进士的父亲给他起的,“庭坚”是上古时帝颛顼高阳氏的后裔“八恺”之一,有追慕古代大哲之意;以“鲁直”为字,是希望儿子像宋真宗时的直臣鲁宗道那样,刚直忠正。事后证明,黄庭坚果然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  相似文献   

15.
“愿天主给我们赐福,愿万民都敬畏天主。”(咏66:8)迎春接福,张贴“福”字,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每逢新春佳节来到,家家户户都要在房门上、箱柜上、门相上、墙壁上等处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有些人家购买或请人精描细作有图案的“福”字;不少人家把大红纸裁成方块  相似文献   

16.
重现吴地经济文化的风采─—苏州张家港等地经济格局调查札记刘明新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孕育了灿烂的区域经济文化。这些年来,我总是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吴地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是基于怎样一个浩繁的历史背景,又是何以在经历3000多年历史长河的洗...  相似文献   

17.
严锡禹 《天风》2008,(17):32-33
前清翰林吴雷川归信基督 吴雷川先生名震春,雷川是他的字.教会中人都称他雷川.赵紫宸先生为他写的传,用的标题就是“当代教育家吴雷川先生”。吴先生祖籍杭州,1870年出生在江苏徐州。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1898年考中进士,不久被点为翰林。他的后半生主要任教于燕京大学,曾为该校第一任华人校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因不愿在伪政府供职,搬离燕大。  相似文献   

18.
庄子“吾丧我”的解释历来受到注家关注,在“吾”“丧”“我”三字均有意义之不确定的情况下,以往学者较多关注“吾”“我”的解读,甚至形成了“求吾”和“解我”两条诠释路径。然而,从“吾”“我”入手解释“吾丧我”,是将“丧”的意义一般化,由此带来实践中不能实现的缺陷。本文认为“丧”字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对“吾”“我”的理解方式。无论是其在短语中的动词词性,以及其在文段中表现出的实践真切性,还是作为南郭子綦对颜成子游的工夫指点,“丧”字的隐喻较之“吾”“我”更具基础性。可见,“丧”的意义值得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有则智力竞赛:饭店门前有一幅广告“本店明天吃饭不要钱”,请设想一下,因为这则广告,将会发生哪两种不同的情况? 正确的答案是:(1)有人将会因此上当:“笑眯眯地”以为这以后的第二天即可来此“尽情地吃而无须花钱”,结果吃了后照样交钱——为什么?因为广告依旧:“明天”才不要钱!(2)但也有人能一眼看出此乃骗局,即:“明天”——那个所谓“明天吃饭不要钱”的美梦其实永远也不会到来! 还有则智力竞赛:有个字千百年来一直读错,这是什么字? 千百年来居然“一直读错”,这究竟是个什么字呢?就在人们苦思久久无言以对时,主持人突然…  相似文献   

20.
《周易》星象通考(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白金星的别称日“观星”,观卦的星象基础是“金星”。辰星(水星)的别称曰“鼎星”,鼎卦的星象基础是辰星,即“水星”。“恒”字的构造是“心以舟施恒”,所以恒卦的星象基础是心宿星。“升”字的构造是由“斗”字加一画而成,升卦的星象基础是“斗宿”,即“南斗”。奎星由十六颗星组成,形似“草鞋”,履卦的星象基础是“奎宿”。井卦是直接取星象的名称为卦名的,井卦的星象基础是“井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