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土心理学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主流心理学的客观主义倾向和缺乏文化敏感性直接导致了本土心理学的产生。心理学的本土化过程包括论题的本土化、概念和理论的本土化、方法学的本土化以及学科制度的本土化四个方面。本土心理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将文化的特殊性和跨文化的相似性都纳入本土心理学的研究议程中,它才能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本土化目前在我国的发展面临很多困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现代心理学的科学主义倾向明显,导致很多研究者在对心理学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根本问题上存在严重的认识偏颇。要解决心理学本土化过程中的困惑,需要重新对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予本土心理学研究者以思考,帮助其重拾学术自信,促进研究者在未来的心理学本土化研究中更好的开展相关的工作,进而产生更多的学术创新。  相似文献   

3.
国外本土心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首先指出本土心理学产生的思想基础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和多元文化的理念,其直接的推动力是来自于心理学内部对严格的行为主义的局限的批判和对具有文化契合性的心理学的倡导以及心理学应用方面的需要;其次,阐明了本土心理学与心理学本土化涵义上的区别和本土心理学4种主要研究模式;最后,对本土心理学的积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本土化性心理学的理论建构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长春130021)樊友平兴起于80年代初叶的大陆及港台地区的关于中国心理学本土化运动,促使学术界对迄今为止实际上并存于我国半个多世纪之久的两种不同形态的心理学———由西方导入的实证的科学心理学与中国文...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本土化是一个方兴未艾的话题,本文重点讨论了杨国枢提出的心理学本土化的“本土性契合”判准的含义,并举出两个引例对此一判准进行说明和解释,最后提出了对心理学本土化及“本土性契合”的几点思考,指出心理学本土化应该研究不断运动变化的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并对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具体方向和途径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6.
把握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开展心理学的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必须把握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作者提出当前的主要趋势是:1.心理学的综合化;2.心理学的本土化或中国化;3.心理学的实用化。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心理学与心理咨询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后现代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在西方心理学界逐渐兴起并传播开来。后现代心理咨询也以其认识论的改变和研究范式的转移成为后现代思潮的表现形式之一。尽管人们对后现代心理学和后现代心理咨询还有诸多争论,但这一思潮却能引发我们推进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扩大心理学的视野、深化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从而树立大心理学观。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本土化运动热潮渐退,这可能是由于本土化进程中移植性格与民族情结冲突、矛盾,导致本土化面临边际人格困境所致。从学科史的视角考察,心理学本土化运动是在文化自觉的背景下被动展开的,其边际人格困境的本质是主体意识的缺失。同时,文化多元化观念与全球化进程破坏了文化的时空意义,也割裂了文化的整体性,使得心理学本土化研究面临文化混搭、个体自觉的新常态。新困境、新常态呼唤心理学本土化主体意识的自觉,亟需转变现有的被动本土化处境以实现心理学本土化的自觉发展,即,本土自觉。  相似文献   

9.
中西文化的差异对心理学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中国心理学的发展不能全然照搬国外,国外的理论应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展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使心理学本土化,促进我国心理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试析现代西方心理学的文化转向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01,34(3):79-84
西方心理学正在展现出对文化影响日渐增加的关注。这种文化转向既有科学哲学和历史的原因,也受到世界范围内心理学本土化运动的影响。文化转向的主要表现是:(1)对心理学自然科学模式的反思与诘难;(2)多元文化心理学的兴起;(3)跨文化心理学面临的批评及其转变;(4)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等分支领域对文化影响的关注。作者认为,文化的转向对于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代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文化倾向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70年代东西方社会心理学研究突显了文化因素的考察。本文首先提出了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文化偏差问题,继而强调文化研究的重要性,进而指出社会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必然性和祖国大陆社会心理学本土化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建设本土化的工程心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三个问题 :1把 3 0年来我国工程心理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60年代前期为初兴期 ;70年代中期至 80年代初为恢复期 ;80年代中期开始为发展期。2阐明建设中国本土化工程心理学的意义 ,并提出工程心理学本土化的标准。3强调只有加强应用研究 ,才能加速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工程心理学。  相似文献   

13.
姜永志 《心理科学》2013,36(2):496-500
摘要 辩证心理学和交互行为心理学是近年对心理学理论建设和方法论改革影响较大的心理学取向,它们可以共同归纳到心理学的情境交互作用理论体系之下。情境交互作用理论体系打破了传统心理学只关注意识、行为和心理机制的单一维度,认为心理学应该关注机体与情境交互作用中的意义。文章对辩证心理学和交互行为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和主要假设进行了详细阐释。最后对情境作用理论体系对当代心理学的影响和启示进行了说明,可以为未来心理学的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4.
近五年西方心理学重要期刊发表论文简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靳宇倡  秦启文 《心理科学》2011,34(4):1017-1023
摘要:以《心理学公报》、《心理学评论》和《心理学年度评论》三种心理学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从2005年到2009年发表的论文为基础,从研究领域、研究主题、引用率等方面对国际心理学的研究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探讨了心理学发展趋势,指出基础/实验心理、社会心理和健康心理领域的研究仍然是心理学研究的主流,但研究方法、技术发生了根本改变;认知、学习与记忆、决策与判断、情绪健康等主题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从而启发中国的心理学研究者应加强研究方法和统计的训练,关注研究的本土化,进行跨学科、多层次整合的研究以及拓展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5.
王国芳  郭雯 《心理科学》2013,36(5):1237-1241
摘 要 目的:探索西方女性心理学研究的特点和规律,为我国本土化的女性心理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献与理论分析法。结果:西方女性心理学在研究主题上更加关注女性特有的心理行为规律,如性暴力、身体意像、摄食障碍等;关注对象从过去以白人为主的主流群体向弱势群体转变;研究方法向趋向多元和整合。未来的发展趋势表现为:研究对象的拓展和研究方法的深化,多理论视角与跨学科的整合,科学和价值问题的平衡等三个特点。结论:西方女性心理学的发展规律可为我国本土化的女性心理学研究提供指导。关键词 女性心理学 回顾 展望 本土化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文化的差异对心理学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中国心理学的发展不能全然照搬国外,国外的理论应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展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使心理学本土化,促进我国心理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是一种探讨不同场景下话语的组织方式及话语互动的过程和结果的研究立场。它与心理学的对话,在应用上促进了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发展;在理论上补充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加速了"独白"心理学向"对话"心理学的过渡、推动了心理学本土化的进程。话语分析为心理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但其反身性和缺乏客观性的特点受到了反对者的质疑。  相似文献   

18.
西方心理学中两种文化的对立及其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明 《心理学探新》2000,20(2):8-11
西方心理学中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对立由来已久,构成了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史。两 种文化的冲突表现在心理学科学观、人性观、本体论和方法论四个方面,这种冲突造成了西方心理学目前的困境。作者认为,西方心理学中两种文化冲突的存在揭示了大力发展理论心理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是心理学统一的前提,并对心理学的本土化有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中的文化意识在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文化建构主义心理学中经历了3次重大衍变。跨文化心理学视文化为心理规律的干扰因素,认为理论研究应力求“去文化”;文化心理学认为心理是文化的“投射”,寻求理论的“文化敏感”;文化建构主义心理学则认为心理与文化是相互灌注、相互建构的关系,因而更加关注“心理”、“意义”与“现实”的双向建构过程。本文详细分析了上述几种不同的文化意识形态的主要特点,并结合历史背景,对其各自的意义、问题做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20.
实证主义是19世纪中叶法国哲学家孔德首创的一种科学哲学。文章主要阐述了三代实证主义对构造心理学、激进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实证主义方法论对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至今仍是在心理学研究中起主要指导作用的方法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