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平 《心理学报》1962,7(1):30-43
智力活动病理变化的生理基础,首先是大脑皮层綜合活动的破坏。 巴南洛夫学派用条件反射方法,研究了大脑皮层的綜合活动。根据巴甫洛夫学說,对任何刺激物形成条件反射的生理机制,是在条件刺激物所引起的皮层兴奋灶和由无条件反应的影响所引起的皮层兴奋灶之間,形成暫时神經联系。这种皮层两个兴奋灶之間暫时神經联系的接通,也就是大脑皮层綜合活动的最簡单形式。  相似文献   

2.
問題 概括技能的形成,实貭上是指儿童自觉地实現选择与运用正确的方法,考虑到一定的条件与导致相应的抽象結果的分析-綜合活动的过程。这种过程的实現,有它的外部表現:一方面表現在动作反应中,另方面表現在言語活动中。对于同样一篇課文,不同被試并不是实現着同样的內部分析綜合活动,因而也就不会表現出同样的外显动作与言語反应。 本实驗是儿童閱讀概括技能形成的研究的一个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1)試图从  相似文献   

3.
問題謝切諾夫曾經指出研究儿童內抑制发展的重要意义。对于儿童来說,延緩抑制是一种比較困难的內抑制。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有的是比較5岁和12岁儿童的延緩抑制的差别,有的是研究9岁以上儿童延緩抑制的发展。这些实驗結果,一方面說明了5岁儿童形成延緩条件反射是极其困难甚至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也看到9岁以上儿童的延緩抑制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漸发展的情况。但是綜合这些研究尚不能比較完整地看到延緩抑制在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尤其是6至9岁年龄阶段儿童延緩抑制的发展情况及其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根据上述已有的实驗結果,我們設想儿童的延緩抑制在这一年龄阶段可能有一个比較重要的发展。同时,为了能比較完整地看到儿童延緩抑制的发展过程,所以我們进行了本研究。  相似文献   

4.
苏联《哲学問題》杂志在1964年3月一期上以显著地位刊登了这位古巴学者在墨西哥第十三届国际哲学大会上的发言。关于这位作者,无資料可查。作者认为:現代历史运动决定于基本对抗以及伴随它而来的矛盾。“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間的对抗是現代历史的基本矛盾,所有其他矛盾只是伴随着它的”。作者不同意把这一基本矛盾說成是“东方”和“西方”间的矛盾。拉丁美洲对这一“主要冲突”的态度是“对抗态度”,这是由拉丁美洲的半殖民地和經济的薄弱发展状况所决定的。作者认为,現时代的基本对抗,在道德上层建筑領域內表現为“資本主义所产生的異化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之間的对抗”。消灭異化的唯一道路是建設共产主义。苏共宣布的“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幸福”的口号,得到“世界上一切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贊許”,因为“他們在其中看到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理性表現”。  相似文献   

5.
龔耀先 《心理学报》1963,8(1):67-76
問題 用脑电图研究神經衰弱的文献中,許多作者将病人的脑电图与健康人的进行了比較,有的是研究病人的症状与脑电图的关系,有的研究外加刺激、睡眠和治疗对脑电图的影响。但是在健康人的脑电图中,作者发現有5%—20%的人表現不正常,而在神經衰弱病人中則有2%—34%的人的脑电图是不正常。格伦布拉特(Greenblatt)发現,在年龄較大和較小的患者中,脑电图不正常的百分数較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我研究组关于年老心理学研究的总结。比较研究了20至90岁成年人各年龄组的记忆和智力活动,观察到明显的年龄差异,但不同的记忆或智力活动的年老变化是不同的。训练研究表明,经过训练的老年人的记忆成绩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未经训练的青年人,说明老年人的认知活动有一定可塑性。气功锻炼可以改善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记忆力。老年人的短时记忆搜索时间比青年人长,作业时心率、血容和皮电的反应性较低,表明其唤醒水平较低,而唤醒水甲又与搜索进间有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曹傳詠  沈曄 《心理学报》1965,10(2):37-42
在上一报告中,我們曾提出儿童精細辨认能力的发展問題。初步結果表明这种能力在二、五年級之間仍有較大的发展,并与儿童分析概括与辨认汉字字形能力的第二轉折点有关。为了进一步了解这方面能力的发展情况,我們进行了精細辨认能力的补充实驗。  相似文献   

8.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蔺秀云  方晓义  刘杨  兰菁 《心理学报》2009,41(10):967-979
为了探讨流动儿童所感受到的歧视对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以及应对方式和自尊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从北京市公立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选取1164名流动儿童、从公立学校选取525名北京儿童、从流动儿童主要来源地的农村选取568名农村儿童作为被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 测查了流动儿童感受到的歧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交焦虑、孤独感、抑郁)、应对方式和自尊。研究发现: (1) 流动儿童所感受到的社会歧视在学校类型、流动性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打工子弟学校的流动儿童得分显著高于公立学校的, 流动性高的儿童得分显著高于流动性低的, 但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也不存在学校类型与性别和流动性的交互作用; (2) 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学校类型和流动性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女孩、来自公立学校的流动儿童、流动性高的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差于与之相对应的被试, 除在社交焦虑和抑郁上存在学校类型和性别的交互作用外, 在孤独感上不存在学校类型和流动性的交互作用; (3) 不同类别儿童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流动儿童在社交焦虑、孤独感上最差; (4) 除消极应对与自尊、积极应对与抑郁相关不显著外, 歧视、心理健康水平、应对方式、自尊两两之间都相关非常显著; (5) 歧视知觉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直接影响, 也通过应对方式和自尊对心理健康水平产生显著的影响。自尊不仅在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起到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 在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之间也起到了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 儿童在入学后,經过教学的影响,不但逐漸掌握了一些知識,而且在掌握方式上也发生着变化,这点在思維活动的特点上表現得特别明显。在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感性认識,如果說感性认識也包合着低級思維,即所謂具体的、形象的思維,那么到学龄期,儿童开始能从对事物的外部現象的认識逐漸过渡到对事物內部联系的认識,即所謂抽象的、邏輯的思維。这一变化影响着儿童整个心理活动,使之发生一些质变。儿童  相似文献   

10.
论元认知和智力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金勇 《心理科学》2001,24(3):303-305
元认知水平与智力活动之间关系密切。元认知由三部分组成: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技能,它与智力中的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密切相关。人知在人类智力因素中占有重要作用,是智力活动中的核心因素之一。智力也会影响元认知活动。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