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璟  孙昕怡  李红  李秀丽 《心理学报》2009,41(10):958-966
选取148名4岁儿童, 运用实验法考察了幼儿的愿望采择发展水平对其情感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 (1) 幼儿的愿望采择水平对其情感决策具有显著影响。情境中他人愿望信息充足时, 幼儿会采择他人愿望并以此为线索为他人决策, 但对线索的利用程度受其愿望采择水平的制约。(2) 在无关于他人愿望信息提示的条件下, 4岁儿童为他人与为自己的情感决策不存在显著差异。(3) 4岁儿童能够采择他人的单一愿望, 但其冲突愿望采择能力还不成熟。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认知物体过程中是如何发展区分自己的心理意象与他人现实环境中获得的视觉信息的能力,即区分看见的和知道的观点采择能力。结果发现:(1)5岁儿童才基本具备观点采择能力。(2)不同年龄的儿童具有不同的观点采择水平模型和年龄特征。(3)在不同的信息种类条件下儿童上述的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4)呈现不同的视觉信息也影响儿童上述的观点采择。(5)儿童在观点采择过程中产生错误主要是由于儿童不能把自身对客体的不确定信息的区分外推到他人身上去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儿童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及其子类型间的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张文新  郑金香 《心理科学》1999,22(2):116-119
对幼儿园大班至小学阶段的425名儿童施以认知和情感两类观点采择测验,考察儿童社会观点采择发展的一般趋势以及两类观点采择的发展趋势及水平上的差异。结果发现:6岁左右儿童在准确推断他人观点方面还存在较大困难。6—10岁左右是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10岁左右儿童已能根据环境信息较准确推断他人的观点:儿童认知观点采择与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但后者的发展水平极显著地落后于前者。  相似文献   

4.
儿童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及其与同伴互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张文新  林崇德 《心理学报》1999,32(4):418-427
采用经过标准化处理的观点采择故事对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二、四、六年级儿童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进行测量,利用录像观察技术和同伴评定法分别测定幼儿园大班和小学儿童的同伴社会互动经验,考察儿童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及其与同伴互动经验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幼儿园大班儿童在准确采择他人观点方面还存在较大困难,6-10岁为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10岁左右的小学儿童能够根据有关事件信息准确推断他人的观  相似文献   

5.
观点采择是指个体从他人或他人所处情境出发, 想象或推测他人观点与态度的心理过程。对相关研究综述发现: (1)观点采择是否存在自我中心偏向依然存在争论; (2)观点采择自我中心偏向不是始终存在的, 其原因可能是个体受到时间压力和特定类型任务的要求; (3)他人存在影响观点采择自我中心偏向, 并且这种影响是自动化的, 不受任务类型的影响; (4)观点采择的认知机制主要包括交互对齐、记忆提取和概率计算。未来研究需要: (1)整合已实现的计算模型; (2)进一步探究观点采择能力与心理理论的关系; (3)探究观点采择中私有信息的作用; (4)提高观点采择研究的生态效度; (5)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进行汇聚性验证。  相似文献   

6.
使用空间观点采择任务,探究7~11岁儿童的空间观点采择的自动性和发展趋势。结果发现:(1)在他人任务中,正确率随着角度的增长而减小;(2)在自我任务中,相比于空间关系不一致时,一致时的正确率更高,且反向的一致性效应出现在150°~180°间。本研究结果显示:本项空间观点采择任务对儿童有效;7~9岁的儿童可以自动进行空间转换;11岁的儿童可以自动进行需要判断左右位置的空间观点采择。本研究首次证明,11岁是儿童自动进行需要判断左右位置的空间观点采择的相对年龄转折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跨期选择任务范式,考察得失情境下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结果发现:(1)为自己决策比为他人决策更偏好于选择即刻选项;(2)损失情境比获益情境下更偏好于选择即刻选项;(3)获益情境下为自己决策与为他人决策在选择即刻选项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损失情境下为自己决策比为他人决策更偏好于选择即刻选项,表明得失情境下自我–他人决策差异存在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8.
儿童社会观点采择结构效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幼儿园大班、小学二年级和四年级儿童进行经过标准化处理的四种社会观点采择任务测验,利用LISREL技术对社会观点采择任务的结构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并对社会观点采择的结构效度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儿童社会观点采择包含认知社会观点采择和情感社会观点采择两种亚类型;2.在对测验任务进行标准化处理以后,儿童的社会观点采择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  相似文献   

9.
儿童社会观点采择与分享行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取幼儿园大班、小学一、二、三年级共240名被试,每个年级各60名,男女各半,考察儿童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与分享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1)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对儿童的分享行为有影响,其中主要是认知观点采择对实际分享行为的影响;(2)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有阶段性;(3)儿童认知观点采择和情感观点采择的发展在幼儿园大班,二者之间存在较显著的差异,到了一、二、三年级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李小晶  李红  张婷  廖渝 《心理学报》2010,42(3):395-405
通过对情感决策的常用研究工具——标准爱荷华博弈任务进行了得失总量不变而频率改变的修改,并使之适合于年幼的3~5岁儿童,可以比较幼儿在不同奖惩频率任务中的表现,从而考察奖惩频率对幼儿情感决策的影响。对120名3~5岁幼儿在四种不同类型的任务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后,所得实验结果如下:(1)儿童对惩罚和奖励频率的变化比较敏感:正向博弈任务中,"有利纸牌不变,不利纸牌的惩罚总量不变,只增加不利纸牌的惩罚频率"可以使3~5岁儿童完成博弈任务的成绩有显著提高;逆向博弈任务中,"不利纸牌不变,有利纸牌的奖惩总量不变,而有利纸牌奖励频率的增加"能促使4~5岁幼儿更多更快地做出正确选择。(2)幼儿的情感决策能力在3~4岁时期发展迅速,而在4~5岁时仍然有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幼儿情绪理解、情绪调节与其同伴接纳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83名4岁幼儿,探讨他们的情绪理解、情绪调节与其同伴接纳的关系.采用表情识别任务、情绪观点采择任务测查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采用教师评定问卷测查幼儿的情绪调节策略,使用照片社会评价法测查幼儿被同伴接纳的程度.结果表明:在总体上,情绪观点采择与情绪调节策略有关,情绪调节策略与同伴接纳有关,情绪观点采择能力与同伴接纳的边缘正相关在控制年龄后消失了;年长组儿童的攻击策略能显著预测同伴接纳,年幼组儿童的情绪观点采择、攻击策略、建构性策略都与同伴接纳有关,但只有攻击策略、建构性策略能显著预测同伴接纳;年幼组儿童的情绪观点采择分别通过攻击策略、建构性策略两条路径间接影响了同伴接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学前儿童同伴接纳的个体差异来源提供了情绪能力方面的数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讨权力和观点采择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类型的权力动机在其关系中可能起到的调节作用。实验通过图片故事练习测量被试的权力动机,使用语义启动法和书写经历法唤起被试的高低权力感,最后要求被试完成认知观点采择任务和情感观点采择任务以考察其观点采择表现。结果发现:(1)在认知观点采择任务中,权力和权力动机的主效应显著,低权力者比高权力者的认知观点采择更好;(2)在情感观点采择任务中,权力和权力动机的主效应不显著,说明权力不可预测情感观点采择;(3)两类任务中不同类型的权力动机在权力与观点采择的关系中均显示出显著的调节作用,相比于个人化权力动机为主的个体,社会化权力动机为主的个体的观点采择表现更好。  相似文献   

13.
金心怡  周冰欣  孟斐 《心理学报》2019,51(9):1028-1039
研究以经典的乌龟任务(实验1)和改良的滤镜任务(实验2)对3岁幼儿的二级观点采择进行探究, 并探讨其在短暂的社会互动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1) 3岁幼儿尚难以自发进行二级观点采择, 但已具备进行这一加工的潜质; (2)短暂的合作互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采择他人观点的成功率, 而竞争互动则无类似影响。该发现为从建构主义角度解释视觉观点采择发展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在自我观点和他人观点一致或不一致的条件下,人们对自我角度和他人角度的信息加工优势和影响因素是厘清心理理论推理过程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选取了1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E-prime程序在两个视觉采择实验中,要求被试对特定场景中的信息基于自己的角度或他人的角度(两种角度的信息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进行判断,同时探索了被试的文化、性别、专业背景对不同角度推理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当进行他人角度观点采择时,被试很难忽略自己角度的信息干扰。在其他实验情境相同,只需要被试采择他人观点时(实验2),也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2)比较而言,被试对自己角度的信息加工显著快于采择他人角度的观点,并且更有效。(3)男女对自我角度的信息加工无性别差异,而在采择他人观点时,男性比女性显著慢;但是,文科生对两种角度信息的加工均要慢于理科被试。对比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结果说明,对两种角度的观点采择可能受到被试的文化背景、性别和专业因素的影响和调节。本研究为进一步解释成人心理理论的推理机制提供了不同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5.
5—13岁儿童利他观念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条件选择、意向性、遵从、延迟满足、互换、相互对等、观点采择、利他行为等8类助人行为的认知因素,分别编拟8对对偶故事,测试5—13岁儿童129人(男女大致各半),取得了我国儿童利他行为认知判断的年龄差异和发展阶段特点。  相似文献   

16.
陆慧菁  苏彦捷 《心理学报》2009,41(2):135-143
从观点采择的角度考察儿童对他人记忆的评判及其与错误信念理解的关系。与他人分享记忆时,个体需要同时处理自我与他人对过去的表征和看法;而要顺利完成错误信念任务,个体需要同时加工自我的真实信念与他人的错误信念。因此个体对他人记忆的评判能力可能会与其对错误信念的理解相关。40名4岁儿童完成一系列错误信念任务和评判他人记忆是否正确任务,情境包括视觉、意图解释和情绪解释。结果表明,控制年龄、语言和记忆能力等因素后,被试评判他人记忆的成绩仍然可以预测其对错误信念的理解。这些结果为幼儿在回忆叙述中谈及他人越多,其心理理论越好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和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视角采择是个体表征他人或自己所看到世界的能力。个体在判断他人的视角时总是会自动激活自己的视角,但是当个体采取自己的视角时,并不总是会自动激活他人的视角。研究表明,当采取自己的视角时,成人和儿童可以自动做一级视觉视角采择,二级视觉视角采择的过程是非自动的,且成人可以自动做空间视角采择。未来研究需要继续探讨一级视觉视角采择自动性的影响因素,实验设置和个体因素是否会影响二级视觉视角采择的自动性,空间视角采择自动性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视角采择的自动性是否与被试完成任务时所使用的策略有关,以及视角采择自动性的发展机制和脑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8.
采用简化版儿童赌博任务,其中操纵了奖励和惩罚的强度,探察两种亚型(注意缺陷型和混合型)ADHD儿童的情感决策能力,同时采集儿童在任务中的皮肤电活动以探析ADHD儿童在情感决策中的生理机制.结果发现,在不同的奖惩强度下,ADHD儿童情感决策模式不同,在即刻奖励条件下,ADHD儿童情感决策的能力明显弱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倾向于不利选择,所产生的预测性皮电振幅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在即刻惩罚条件下,ADHD儿童的情感决策能力未见异常.两种亚型ADHD儿童的表现模式相似.上述结果证明,ADHD儿童仅存在对奖励的异常敏感性,并确实影响了其决策能力,而其回避惩罚的能力正常.两种亚型ADHD儿童存在的问题相似.  相似文献   

19.
采用简化版儿童赌博任务,其中操纵了奖励和惩罚的强度,探察两种亚型(注意缺陷型和混合型)ADHD儿童的情感决策能力,同时采集儿童在任务中的皮肤电活动以探析ADHD儿童在情感决策中的生理机制。结果发现,在不同的奖惩强度下,ADHD儿童情感决策模式不同,在即刻奖励条件下,ADHD儿童情感决策的能力明显弱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倾向于不利选择,所产生的预测性皮电振幅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在即刻惩罚条件下,ADHD儿童的情感决策能力未见异常。两种亚型ADHD儿童的表现模式相似。上述结果证明,ADHD儿童仅存在对奖励的异常敏感性,并确实影响了其决策能力,而其回避惩罚的能力正常。两种亚型ADHD儿童存在的问题相似  相似文献   

20.
从儿童赌博任务看热执行功能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考察热执行功能的发展,本研究通过儿童赌博任务检测了60名3~4岁儿童(男女各半)的情感决策。实验结果表明,3岁和4岁儿童在此任务上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4岁组在各试验组的分数呈上升趋势,他们在试验组2、尤其在试验组4和5中选择有利纸牌的次数显著多于3岁儿童,这反映出情感决策在3~4岁期间发展迅速。此外,儿童在此任务上的成绩存在很多可变性,可能掩盖了性别差异,因而,尽管男孩在最后两个试验组的成绩优于女孩,但性别差异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