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切实加强少数民族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对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这次会议的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分析当前我省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总结民族工作的成绩和经验,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族工作,进一步动员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加快推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3.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和地理环境的特点在意识形态的反映,是该民族智慧的结晶,凝聚着该民族的感情、意志和追求,体现民族精神,构成该民族的要素,成为一个民族的标志,对民族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民族,如果有了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似可以说这个民族文化繁荣了。民族文化的繁荣与该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经济上的发展一起,构成民族繁荣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4.
学习《古兰经》开端章的体会金维德《古兰经》是安拉降示给人类的最后、也是最完美的一部天启经典。我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古兰经》的真理与奥义将进一步得到印证。而现在世界上许多著名大学都设立了“《古兰经》讲座”。不同民族种族、不同信仰的人们都...  相似文献   

5.
历史观是否也应象自然观一样,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甚至改变自己的形态?本文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一旧唯物主义为什么是“半截子”的,为什么不可能产生对伟大的历史联系的合理看法,唯物史观的奠基人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世纪的巨大进步——欧洲文化领域的扩大,在那里一个挨着一个形成的富有生命力的大民族,以及十四和十五世纪的巨大的技术进步,这一切都沒有被人看到。”因此,为把唯物主义推进到历史领域,就得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其根本性质和发展的最普遍规律);基本内容围绕“社会进步”这个主题展开,包括社会进步的目标、尺度、过程、动力、代价;主要特征有:唯物性、辩证性、人道性、实践性.因为“唯物性”是首要特征,所以马克思哲学可以简称为“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7.
伏永红 《天风》2005,(7):6-7
经文:太11:8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物质文明的进步, 人类进入了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工作、学习、生活都讲求高效率,人的价值观也在不断改变,面对激烈的竞争,超负荷的工作、学习、生活,使许多人承受着很重的心理压力,常常听人说:“实在太累啦!”短短的一句话道出了人们压抑已久的心声,与其说是肉体劳累,不如说是心灵疲倦,圣经罗马书说到:“我们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叹息、劳苦,直到如今。”(罗8:22)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社会,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乃至企业的兴衰,无不取决于对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及其创造力的开拓和应用,创新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生命力。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泰勒(C.W.Taylor)所说的那样,创造活动不但对科技进步,而且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有着重要影响,哪个国家能最大限度地发现、发展、鼓励人民的潜在创造性,那个国家在世界上就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就可立于不败之地。江泽民总书记也深刻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  相似文献   

9.
论人文环境与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看,人类社会的任何实质性进步,都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支撑,因为人文精神尽管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但是无论在任何时代和社会,它都应体现人类社会生活的价值和理想,是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是人类现实文化创造的内在灵魂,也是支撑特定民族文化生生不息向前发展的核心动力。所谓的社会人文环境,是指以人文精神为核心动力的现实文化氛围,这具体由“社会”和“个体”两个层面表现出来。就社会层面来看,它表现为开放的文化视野、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鲜明的个性意识、健康的人格情操以及庄严的道德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一提起旧词语,人们很容易想到,它们是语言词汇中的“遗老遗少”,早已随着旧事物的消亡和旧思想、旧观念的被批判而淘汰废止了。其实,旧词语既有逐渐消亡的一面,又有随时可能复活的另一面。例如“强人”、“牵头”、“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这些词语都是古代汉语的,到了现代已被弃置不用,但是,前些年又开始相继出现在书面语或口语中,而且使用频率都还比  相似文献   

11.
全省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召开五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在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我省改革开放和富民兴黔伟大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不少人对“市场”的认识和动作不无偏颇的今天,从哲学的层面上来谈论和考察“市场”十分必要。而要阐述明白关于“市场”的各种问题,首先应该弄清楚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这就是:“市场”在一个民族现代化历史发展进程的宏观图景中的地位。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就有“市场行为和文化行为”这个话题。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文化”,指的是全人类以及各民族追求“更好的生活”的行为和思想的总和。历史就是文化进步的时间轨迹。所以,一个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从宏观的历史活动的尺度和规模上来说,就是“文化行为”。“现代化”作为当代人类历史…  相似文献   

13.
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已经成为当前全国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宗教界也不例外。要全面把握十六大精神.首先要抓住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中心环节.要真正认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要与时俱进就要不断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创新,首先就要坚持在实践基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激励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和努力创造新生活的巨大热情,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不竭动力和根本的价植目标追求。中国共产党8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思想理论的进程,并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文化不断武装人民,激励人民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而努力奋斗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在新疆,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就要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下功夫。 一、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其坚实的政治基础 宗教作为广大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的信仰,其世界观是有神论,这是与科学社会主义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不同的。强调世界观的差异必然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很难找到共同点,“相适应”也就无从谈起,因为宗教有其自身发展、消亡的规律,还要长期存在不可能使其立即消亡,这是客观存在的,只能是存信仰之异,求政治之同。这个“同”就是广大信教群众和宗教人士现实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简论王思浚社会发展是一个综合系统概念,只有把.各个系统加以综合协调,形成有机整体系统,才能全面协调发展,推动社会进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可以概括为如下几层意思。第一,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把社会历史的发展看成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说它是唯物的是指“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它是辩证的是指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而且社会发展过程中还有其它一系列中介因素在起作用,各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以生产力为根本动力,带动社会整体进步。第二,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主体在创造和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是在既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前提下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前进。这就是说,要把主体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统一起来,在主体目的性符合客体规律性的基础上,主体的创造活动具有决定性意义。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是社会主体和社会客体有机统一的整体发展观。在社会发展中,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都各占一定位置、各起自己的作用,而在这个有机整体中,各种因素都贯串着社会主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从个体到组织乃至国家,创新是维系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应当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当下,创新已成为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众多领域学者长期关注的重要议题,而随着社会心理学研究视角的介入,合作情境下的创新过程及从中涌现的集体智慧愈发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是我省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贯彻中央、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的落实之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贯彻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着力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有的实现了新突破。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十七大报告在部署“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强调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相似文献   

20.
和谐的民族关系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维护和巩固和谐的民族关系必须积极建设和促进。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从省情出发,广泛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推动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重大意义的认识,不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