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舟,无惧!     
《天风》2020,(5)
正"耶稣醒了,斥责风,向海说:‘住了吧!静了吧!’风就止住,大大地平静了。"(可4:39)经文:可4:35-41在《马可福音》中,马可叙述了耶稣和门徒渡到海那边去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事。今天,让我们以"同舟,无惧"为题,一起来思想上帝的话语。一、与主同舟出于主让我们先分享这个事件的时间、起因、目的和人物。1."当那天晚上"是事件发生的时间。"晚上"在上帝眼中也看为是好的,因为晚上也是在上帝的创造之中。《创世记》记载:"上帝看着一切  相似文献   

2.
路10:25-37中的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对于我们理解耶稣关于上帝国的教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耶稣藉着这个比喻,教导那位想要承受永生的律法师和他的门徒,要同情和怜悯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耶稣提醒律法师,爱上帝和爱邻舍是承受永生(进入上帝的国)的前提条件;爱上帝与爱邻舍需要付诸实践。在路加看来,耶稣的门徒要爱上帝和爱邻舍,并且要在生活中实践爱邻舍的命令。  相似文献   

3.
音歆 《天风》2004,(11):27-30
前三福音,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都记载了一些耶稣称呼他自己和别人对耶稣的称谓,如,基督、人子、神的儿子、神的仆人、主和大卫的子孙等等。本文主要就前三福音中所记载的耶稣称谓之一--弥赛亚这个称谓做些神学探讨和神学思考。  相似文献   

4.
林文恩 《天风》2006,(5):28-32
根据福音书的记载,耶稣不仅意识到他是上帝的儿子,上帝藉着耶稣道成肉身,上帝国的权能要在历史中彰显,上帝要藉着他把上帝的国带给人,把上帝的救赎带给那些愿意接受他救恩的人;同时也藉着耶稣所开展的事工,使人现在就可以经历将来上帝国的权能,耶稣也呼召众人预备迎接即将来临的上帝国。耶稣也自觉到他是弥赛亚,他的使命就是为了拯救罪人而受苦和受死,他要藉着死亡来成就上帝的救赎计划。耶稣的受死是他自愿的,是做上帝与人之间的和好工作;同时也具有献祭的、赎罪的、和末世意义的性质。早期教会认为,耶稣受死是完成他弥赛亚使命最基本的事件。  相似文献   

5.
李世峥 《天风》2008,(9):22-23
"比喻"一词来自希腊文"para"(旁边或并排)和"ballein"(抛掷),意思是故事与真理并排,以说明真理.这是新约圣经(尤其是四福音)里特有的一种体裁,这些比喻都是耶稣亲自宣讲而由门徒记录下来的.比喻中的这些故事常常是一些浅显易懂的生活小事,通过这些向人们启示一个重要的道理.  相似文献   

6.
杨友文 《天风》2004,(9):32-33
马可福音1章29-31节这段圣经记载主耶稣医治彼得岳母的热病,"热病"现代中文译本翻译为"正发高烧"。这件事在前三福音书都有记载,只是在细节上有些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重点记载此事,使我们对此事更全面、更完整地了解,并得到更多的教训。 一、代求代祷 首先我们看到:马可福音说:"西门的岳母正害热病躺着,就有人告诉耶稣。"(可1:30)路加说得  相似文献   

7.
在基督教题材的美术作品当中,圣母一直是历代美术家歌颂和赞美的对象,据《圣经》上说:童贞女玛丽亚受圣灵而孕,在犹太伯利恒的一个木匠约瑟的家里生下人类的救世主耶稣,耶稣从30岁起开始宣传上帝的"福音",并收了12个门徒.  相似文献   

8.
羊圈的比喻     
王俊 《天风》2006,(17):4-6
“羊圈的比喻”启示给我们的实质内容为耶稣是好牧人。这一点,耶稣在讲完比喻后给门徒们交待清楚了。那么,耶稣这位好牧人究竟具有什么特征呢?经文:约10:1-17耶稣生前讲了几十个比喻,有的针对犹太上层,有的针对他所拣选的使徒,有的针对门徒,个个脍炙人口,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羊圈的比喻”前三福音都没有涉及,只有《约翰福音》特别提到,虽然较短,却有时代的亮光和永恒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不要论断人     
林文恩 《天风》2008,(21):18-19
《马太福音》5—7章主要是记载耶稣在山上教训门徒的讲论,通常被称为"登山宝训"。登山宝训主要是提出了上帝国的子民应有的生活准则、价值标准和伦理要求。在登山宝训中,耶稣要求跟随他的人当效法上帝,并且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崇高  相似文献   

10.
香膏与玉瓶     
陈志华  ;吴新望 《天风》2014,(8):37-37
有一次,耶稣在伯大尼长大麻风的西门家里坐席的时候,有一个女人,拿着一玉瓶至贵的真哪哒香膏来,打破玉瓶,把膏浇在耶稣的头上.这一被耶稣称为“一件美事”的事件,在《马太福音》(参太26∶6-13)、《马可福音》(参可14∶3-9)和《约翰福音》(参约12∶2-8)中均被记载(至于《路加福音》7章36节至50节应是另有其事).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14,(2)
<正>《马可福音》1 0章记载,"耶稣出来行路的时候,有一个人跑来,跪在他面前",急切地问:"良善的夫子,我当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此人从小遵守律法,但耶稣认为他并不能"承受永生",所以向他指出:"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他听见这话,脸上就变了色,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望着少年财主渐渐远去的背影,耶稣感慨道:"小子,倚靠钱财的人进上帝的国是何等地  相似文献   

12.
颜敏 《天风》2007,(24):26-29
上次我们查考的经文是耶稣在耶路撒冷医治了一个生来瞎眼的人,以及基于那个神迹耶稣所讲的相关教导:好牧人的比喻。今天,我们要查考耶稣在伯大尼所行的另一件神迹:拉撒路从死里复活,以及相关的耶稣的讲论(约11:1-57)。如同五饼二鱼的神迹(参约6:1-15),四福音中只有约  相似文献   

13.
生命的蜕变     
生命是一个不断成长蜕变的过程.当我们与主相遇,当基督的信仰进入生命中,我们的一举手、一投足,就有了不同的样子. 让我们先来看看耶稣的门徒们.约翰,加利利的渔夫,与主相遇,受主呼召,跟随了耶稣,根据《马可福音》3章的记载,耶稣为他起名叫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参可3∶1 7).这种给学生起别名的事情实在不多见,耶稣的用意到底为何?历代释经家多认为这是对约翰性格的描写,约翰很可能有火热的性情,有时不免急躁.与主初相遇,就得了这个雅号,之后他的表现也确实名副其实.请看,《马可福音》9章,约翰对耶稣说:"夫子,我们看见一个人奉你的名赶鬼,我们就禁止他,因为他不跟从我们."  相似文献   

14.
正四年前,新生中有一位女生,名叫"苗苗"。这个夏天,苗苗和她的小伙伴们就要毕业了。他们刚入校的时候,我在早祷中分享"在恩典中成长"。赞美诗《奇异恩典》的作者约翰·牛顿,根据《马可福音》的一段经文,将基督徒生命成长,分为"苗的恩典"、"穗的恩典"、"子粒的恩典"几个阶段。三个意象取自《马可福音》:"地生五谷是出于自然的:先发苗,后长穗,再后穗上结成饱满的子粒。"(可4:28)苗的恩典属灵生命成长之初,如同刚萌芽的幼苗,一切都是新鲜的,  相似文献   

15.
"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可12:30;另参太22:37-40;路10:27),这是耶稣所说基督徒最大的两条诫命之一("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意即是要我们以全部的意志、情感、理智、力量,毫无保留地爱我们所信仰、所崇拜的上帝.有些人认为,基督教信仰最重要的是对上帝的感受和经历,也有人说最重要的是以道德生活实践上帝的旨意.  相似文献   

16.
曹圣洁 《天风》2007,(17):2-4
经文:太4∶4今天的经文是《马太福音》4章4—11节,关于耶稣受试探的事。四福音很少记载耶稣受洗以前的事。当耶稣受洗的时候,他看见圣灵如鸽子降在他身上,还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这使他自觉他作为神的儿子又是人子,在世上有特别的使命。然后,圣经记载圣  相似文献   

17.
仰望     
《天风》2020,(6)
正"凡仰望他的,便有光荣;他们的脸,必不蒙羞。"(诗34:5)经文:诗34:5仰望,是造物主赐予人类的特殊恩典。人类可以随时抬头仰望,仰望蔚蓝的高天,仰望浩瀚无际的穹苍。在圣经中,天,也代表上帝。《马太福音》称上帝国为天国;在浪子回头的故事里,浪子对父亲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参路15:21)显然,天是指上帝。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中,有形的天是指穹苍,无形的天是指上帝。唐朝编撰的《随书》被列为二十四史,书上说:"天,称皇天,亦称上帝,亦直称天。"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20,(11)
正"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5:17)经文:约4:23-24;林后5:14-17在犹太人的大背景里,思想这两段经文,意义显得更为重要。耶稣在《约翰福音》4章23节至24节中所教导的话语,显然是对那个撒玛利亚妇人而言的。耶稣对她纠错式和指引性的教导,使她的心意转向基督,并成为撒玛利亚城首位传扬和见证耶稣是基督的人,  相似文献   

19.
唐代景教《序听迷诗所经》中把基督教中的"耶稣"翻译为"移鼠",这是目前所见对于"耶稣"的最早汉译。"移鼠"从语音上来看,来自于叙利亚语的"yiō",这一点已经获得普遍认同。但是选择汉语中的"鼠"来对译"耶稣",一直是学者诟病和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疑难问题。前人尝试从不同角度作出解释,但是均难以让人信服。通过考察,我们认为"移鼠"是一个音译兼意译的合璧词,意义来自于佛教术语"二鼠"(日月/昼夜),"移鼠"直译就是"移动日月/昼夜",暗指"耶稣"是"创造世界"的造物主,这一点正好契合后来《景教碑》中对于"三一妙身、无元真主阿罗诃"的描述:"暗空易而天地开,日月运而昼夜作,匠成万物,然立初人。"  相似文献   

20.
伏丽莎 《天风》2012,(11):20-22
这次相遇突破了性别、民族、观念、圣俗的隔阂,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成就了上帝和睦的旨意,让我们明白了应该怎样与他人友好地相遇。经文:约4:1-30《约翰福音》4章1节至30节记载的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耶稣与撒玛利亚妇人谈道"。这个故事讲的是耶稣离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