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圣教会为纪念圣人圣女们的功德,在礼仪年中定出了许多瞻礼作为他们的纪念日,以表彰他们的德行、善功,使信友们效法、学习他们的榜样。在一总的瞻礼中,教会除了庆祝“耶稣圣诞”和“圣母诞辰”外,几乎不再庆祝任何一位圣人的诞生。但对圣若翰,教会不单在每年的8月29日纪念  相似文献   

2.
上次讲到了洗手仪式。主祭人洗过手並用酒水布擦干,同时将洗手经念完。念到最后两句时,要面向祭台中央的十字架点头致敬。随即走到祭台中央,先抬头仰望十字架,然后低下头来,躬身俯首,双手合拢置于台上,念下列经文道: “望圣三收纳我们的祭献,以纪念那稣基督我等主的苦难、复活与升天,为光荣终身童贞圣母玛利亚、圣若翰保弟斯大、圣伯多禄与圣保禄宗徒、此处的以及诸位圣人:但愿此祭能使他们获得荣耀,能有助于我们的得救,我们在人世纪念他们,他们在天上为我们代祷。因基督我等主。亚孟”。这里一段奉献经,它总括了以上奉献饼和酒时的经文意义。经文表明,弥撒作为至  相似文献   

3.
周琍 《中国道教》2004,(2):14-17
在诸子百家之书“圣人”一词俯拾即是并不为《老子》所独有。但“圣人”一词在《老子》出现的频率极高,据初步统计,在《老子》中,“圣人”一词在书中的二十六章中出现过,总次数为三十一次。在总共八十一章“五千言”的《老子》中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我们也可略知“圣人”所指的角色在老子心中的地位了。所以试着对老子的“圣人”这一角色进行剖析,也不失为一条深入理解老子精神实质的道路。一、最高的智慧化身老于虽不自称是圣人,圣人好像是历史上的人君,或道家的理想人物。但在七十章中对圣人进行分析研究后,可看出圣人实是隐指老子自己,为老…  相似文献   

4.
诸圣瞻礼     
今天(十一月一日)是诸圣瞻礼,也称“万圣节”。慈母圣教会要我们今天热心庆贺和纪念在天堂永享真福的全体圣人。就是从原祖亚当直到今天,不分国籍、民族、性别、老幼、贫富,被列入圣品或未被列入圣品的,凡升了天堂的,都是圣人,他们都是我们今天纪念和庆祝的对象。因为他们  相似文献   

5.
罗彩 《现代哲学》2022,(3):155-160
王弼、郭象分别通过“体无”“体本”赋予了孔子“自然化”色彩,重塑出儒道相融、名教自然合一的圣人人格,展现了“老庄不及孔”的尊孔趋向。通过寓“无为”于“有为”的手法,郭象将王弼推崇的“上古”“三皇”“五帝”圣人系统延伸至“三王”,阐明这是“有德”的圣人人格下落到“有位”的现实君主人格之必然过程,因而上古、三皇、五帝的无为政治与三王的有为政治都是圣人因时顺势、循道行事及自然无为的代表,这就肯定了圣人所创之名教存在的必要性及三代之制的合理性,实现了无为与有为的统一。此圣人人格与圣人系统在政治上便体现为“内圣外王”的王道理想追求。郭象在王弼主张“本末一体”的基础上以“体用一如”来诠释道与德、圣与王的关系,实现了由王弼倡导的“先圣后王”政治理想向“圣王合一”的转变。以王弼、郭象为代表的魏晋玄学家以孔子为圣人人格、肯定三皇五帝到三王的圣人系统、追求“内圣外王”的圣人政治,本质上是对儒家坚守的社会理想之延续,是对儒家圣人观的“接着讲”。  相似文献   

6.
在古代中国,作为一种人格理想典型的“圣人”具有导向作用,《管子》塑造圣人品格,当然也是为了给人们确立人生目标。故而,学习圣人也就包括学习养生在内。在《管子·白心》篇中有一个养生的重要命题,叫做“执仪服象,敬迎来者”,这不仅是就如何“成圣”说的,而且对于一般人的生活而言也具有养生的借鉴价值。根据圣人理想人格的修养标准,《管子》不仅将治国与养生结合起来,而且具体探究如何“理气”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或个人修身的目标,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成就一个最理想的人格——“圣人”。正如儒家的其它许多观念在不断变化着的“历史境遇”中获得了新的现实性一样,儒家的“圣火”观念,也在变迁着的时空中展现着自己的不同风貌。一、儒家“圣人”观念的诞生及其形态在考察儒家“圣人”观念之前,适当地往前追溯一下“圣”、“圣人”这两个符号的起源,是必要的。尽管在儒家思想及其演变中,“圣”、“圣人”这两个语言符号,往往不加区分地被使用着,基本上都是表达相同的最理想的人格或人格境界。但是,从这两个符号的起源上…  相似文献   

8.
保巴作为元代易学家代表之一,在认同程朱易学前提下,以“照着讲”兼“接着讲”的形式,对《周易》经传所内蕴的符号、意义世界进行了一定诠释.通过研究发现,在这种创造性不足的形式下,其易学还有着“自己讲”的创造性诠释的内容,他的以“心”为根基解读圣人作《易》、四圣《易》道与《易》之符号、意义世界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圣人的洁静精微之心在建构《周易》符号、意义世界中的作用,以及《周易》符号、意义世界洗心、养心的重要功能.按照其“以心会心”的思想,我们只有能够契会圣人之心,才能更好地理会《周易》符号、意义世界;也只有理会《周易》符号、意义世界,才能更好地契会圣人之心.  相似文献   

9.
10月1日,罗马教廷把所谓“在中国致命”的120名外国传教士和中国教徒册封为“圣人”。那么,这些所谓的“圣人”到底是些什么人?为什么梵蒂冈不顾中国政府和中国天主教会的强烈反对,执意要把他们封为“圣人”呢? 这120名所谓“圣人”,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作为近代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工具的外国传教士;一类是作为那些劣迹斑斑的外国传教士的帮凶和追随者的中国教徒;还有一类是在由于外国传教士凭借不平等条约规定的特权,横行乡里,欺凌百妊,激起人民反抗中死于非命,而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殉难者和殖民地教会势力的…  相似文献   

10.
10月1日,罗马教廷把所谓“在中国致命”的120名外国传教士和中国教徒册封为“圣人”。那么,这些所谓的“圣人”到底是些什么人?为什么梵蒂冈不顾中国政府和中国天主教会的强烈反对,执意要把他们封为“圣人”呢? 这120名所谓“圣人”,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作为近代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工具的外国传教士;一类是作为那些劣迹斑斑的外国传教士的帮凶和追随者的中国教徒;还有一类是在由于外国传教士凭借不平等条约规定的特权,横行乡里,欺凌百姓,激起人民反抗中死于非命,而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殉难者和殖民地…  相似文献   

11.
亲爱的教友,每年的11月1日,是普世教会传统的诸圣瞻礼,在国外,有的也叫“万圣节”。慈母教会让我们在这一天,共同庆祝天上所有圣人圣女的荣耀和福乐,纪念他们的德行和功绩,同时祈求他们,为我  相似文献   

12.
亲爱的教友们!每年的十一月一日,普世教会举行传统的诸圣瞻礼。圣教会让我们在这个瞻礼中,庄严地庆祝天上诸圣的荣耀和福乐,庆祝他们的凯旋与胜利,纪念他们的德行和功绩,祈求他们为我们转求天主,赏赐我们所需要的神形诸恩。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立定坚实的志向,在自己的生活中,努力向历代的圣人圣女们学习——学习他们爱主爱人的心火,学习他们克己修德的热情;学习他们战胜困难  相似文献   

13.
钟惠 《福建宗教》2000,(5):13-13
“圣人”在天主教而言是指死后灵魂升天、可作教徒表率、应受教徒礼敬的人。教会对“封圣”即册封“圣人”,有严格的规定、要求及程序,要有当地教会提出并考察论证。此次梵蒂冈的“封圣”完全无视中国教会主权,而由所谓“台湾地区主教团”越俎代庖,违背了教会的规定和程序。罗马教廷册封“圣人”的程序和规定,其主要内容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以良知为圣──心学视野中的圣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对王阳明确立的心学圣人观作分析批评。建立在良知基础上的心学圣人观,对于“成圣何以可能?”这一儒家始终关心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从“心之良知是谓圣”的命题出发,推到“人胸中各有个圣人”以及“个个人心有仲尼”这样合乎逻辑的结论,王阳明使“圣人”成为一个内在的观念,从而也使它的通俗化变得可能。随后出现的“满街都是圣人”的说法又将这种通俗化的趋势推向极端,反过来却构成对王阳明“致良知”说的否定。  相似文献   

15.
感悟祈祷     
曾记得,自己在祈祷的过程中,走了许许多多的弯路。模拟主的教导“关上房门”,却无法关上自己的心门。仿效圣人做静默祈祷,却只能听到钟声、鸟声和自己心跳的声音,而听不到主的声音。忙碌了一天的我,晚上躺在床上筋疲力尽,眼困得似乎粘了胶,而心却向自己喊着“主,...  相似文献   

16.
近闻,教廷拟于10月1日册封120名“在中国致命”的所谓“圣人”,中国天主教会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对这种企图借“封圣”歪曲和篡改历史的行径表示愤慨。 根据圣教会的传统,教会对宣封之事要求十分慎重,在有关法令和文献中对被列品者应必备的条件,以及需要进行的严格调查和审批论证的程序等都做出了非常严格的规定,以确保册封的圣人真正当之无愧、堪受钦敬。然而即将举行的这次封圣却令我们感到十分惊诧。此次册封“圣人”,教廷既未履行规定的程序,向册封者所在地的主教和中国主教团征询意见,也没有到当地进行调查核实,而是由所谓的…  相似文献   

17.
佛诞节     
佛诞节是纪念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名悉达多,姓乔达摩。其生卒年代,南传与北传佛教有不同的说法。据汉译《善见律毗婆沙》“出律论”,推断为公元前565年至公元前485年,约与中国  相似文献   

18.
近闻,教廷拟于10月1日册封120名“在中国致命”的所谓“圣人”,中国天主教会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对这种企图借“封圣”歪曲和篡改历史的行径表示愤慨。 根据圣教会的传统,教会对宣封之事要求十分慎重,在有关法令和文献中对被列品者应必备的条件,以及需要进行的严格调查和审批论证的程序等都做出了非常严格的规定,以确保册封的圣人真正当之无愧、堪受钦敬。然而即将举行的这次封圣却令我们感到十分惊诧。此次册封“圣人”,教廷既未履行规定的程序,向册封者所在地的主教和中国主教团征询意见,也没有到当地进行调查核实,而是由…  相似文献   

19.
广义的圣人观包括三方面问题:(1)何谓圣人?(2)人能否成圣?(3)如何成圣?在 王阳明以前,中国古代学者一般比较关注后两个问题,并将之规约为:“内圣之境何以可能?”王阳 明经历早年成圣实践的失败,开始自觉反思“何谓圣人?”亦即圣人本质的问题。他将圣人本质规 定为纯德性方面,剔除了宋儒(如朱熹)所尤为强调的知性因素。由此,他还对有关圣人观念做了 澄清,这种努力的结果是,在中国圣人观的逻辑发展上完成了“为圣人祛魅”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美学与科学     
美学与科学陈华中“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我国哲人在两千多年前就把“原天地之美”和“达万物之理”并举为圣人的两大使命。用今天的语言表述,前者研究美,归于美学领域,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