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法的总纲是戒、定、慧三学。修学佛法的次第是持戒修定,开发智慧。所以,又叫此三学为三增上学。所谓戒,是戒律,防非止恶叫做戒;所谓定,是禅定,静虑澄心叫做定;所谓慧,是智慧,研真断惑叫做慧。戒定慧三学应以先修习戒学为基础,所谓由戒资定,依定发慧。戒为定慧之基,定生后,戒即与之相应而成为定共戒;慧发后,戒即与慧相应而成为道共戒。三学之中,戒学为首,可以知道戒律在佛教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故《华严经》上说:“戒为无上菩提本。”学佛的目的,就在于求解脱、了生死,证得无上菩提,所以无论出家众还是在家众部必须以戒为师,以严持戒律为根本;如舍此求定慧,无异舍本逐末。  相似文献   

2.
一、戒定慧三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戒、定、慧称为三无漏学。漏即烦恼,以其能对治烦恼,故称无漏。三无漏学的修习次第,犹如阶梯,级级相依,不可逾越,不可缺一。依戒起定,依定发慧,依慧得解脱。如《中阿含·七车经》中满慈子对生地比丘说:“以戒净故得心(定的别名)净,心净故得见(慧的别名)净”。三学中以慧为先导,慧是德行的根本,如行路者的眼目,航海者的指南,黑夜里的明灯。大乘佛教把般若智强调到绝对的高度,其意也在此。菩萨具有大慧、深慧,才能于生死海,教化众生。“八正道”把“正见”列为第一,即是突出慧在修持中的作用。戒定慧三,说有先后,修习时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戒定以慧为先导,定慧以戒为基础,戒慧以定为依止。如此修习三无漏学,方能举一即三,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3.
定与慧     
<正> 佛教修学体系中,定与慧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谓"戒、定、慧"三学,由"戒"生"定",由"定"发"慧"。通过戒律来摄心,可以生起禅定,依于禅定起观,可以得到智慧。对于"定"而言,"戒"是一种方法,是一种生起定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戒"是广义的戒,是对于心理和行为的一种约束和规戒,而不特指  相似文献   

4.
定慧的修习     
《佛教文化》2023,(1):51-53
在禅宗的传统里面,定和慧不分,两个是等持,就是齐修。在佛陀教授的修学次第里,是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先有定才有慧。那么在禅的修行里,六祖大师讲:“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  相似文献   

5.
菩提一叶     
“散心动者尚不能得世间经书工巧等利,何况能得出世间利;故知一切世出世间利,皆以定心故得。”——《成实论》《佛遗教经》中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就是要我们定下心来。止心于一境不使散乱,是为定。戒、定、慧三学,定排在第二,戒能生定,对于定来说戒很重要。生活中忙忙碌碌,是因为有所求。人活着总是有所求的,这当然不错,但有时候这种求并不完全是因为本人确实需要,而是因为别人有。现代工业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这种发展使人眼花擦乱,人家有的不可能自己都有,心自然就定不下来。要真做到定,就得戒。戒什么?戒一个贪字…  相似文献   

6.
唐思鹏 《法音》2002,(12):6-17
前言在佛教中“定”与“戒”、“慧”合称“三学”,此三学是如来妙智实证圆满法界大悲平等流出的,清净无染,远离过恶,能除众生迷惑,启迪智慧,令其解脱出离,所以又称“三无漏学”。三学之中,定学是核心,是枢纽,它起着上承净戒、下启觉慧的殊胜作用,因而在佛弟子中一般都重视对定学的修习。不过学人虽知定学的殊胜及修定的重要性,但还是有不少初学者对定学了解得不够,也不知修定的入门方便,总想着修定是在禅堂,或是在深山,双目紧闭,长坐不卧,甚至是禁语不言,不食人间烟火,本着“依戒生定,依定发慧”的修习次第,抱着只要…  相似文献   

7.
五、清净的心理现象(一) 戒定慧三学佛学所说的清净,具有至真、至善、至美三合为一的含义.人们在转依后,转八识成四智,其心全面清净而无杂染.未转依前全属杂染,预流、一来、不还及登地菩萨染净相参.佛陀得大转依,依其所证清净真如,建立教法,即戒定慧三学.三学是由清净法界平等流出,亦属清净,因而戒学之戒得名净戒;定学之定得名净定;慧学之慧得名净慧.  相似文献   

8.
佛教东传中士,为度化不同根性的众生,而对机形成了不同宗派,但真义是一脉相承的,概而言之为戒、定、慧。佛教正是通过对此三者的开示,导引芸芸众生走入圆融自在的人生之境。坐落在江南的一座佛教胜地——宝华山,其道场从禅宗嬗变为律宗,正是由时节因缘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佛教东传中土,对机形成了不同宗派,但真义是一脉相承的,概而言之为戒、定、慧.佛教正是通过对此三者的开示,导引芸芸众生走入圆融自在的人生之境.坐落在江南的一座佛教胜地--宝华山,其道场从禅宗嬗变为律宗,正是由时节因缘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一诚 《法音》2007,(2):3-4
佛法住世,已越二千五百余年。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其间政治、社会等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沧海桑田,遽难陈述。而佛教犹法幢高悬,慧炬长明,历久而弥新。佛陀之遗教告诉我们要“以戒为师”,而僧团也正是以此为圭臬。“以戒为师”为佛陀金口所宣,从清净圣智之所流出,而“以戒摄僧”亦为寺院组织制度建设之特色。  相似文献   

11.
《法音》1992,(2)
佛陀临终之前,对弟子们说:“我已为汝等制定法与毗奈耶,我灭度以后,汝等以此为师。”从这一点,很清楚地看出,佛陀的生活方式和他的教团制度,包括法与毗奈耶。毗奈耶包含着美德、语言和身行,是佛教的行为准则。这就是一般所知道的戒,或者叫做道德修养。法是为人的精神修养而说的,就是定和慧,或者叫做精神集中的发展。戒、定、慧  相似文献   

12.
原始佛教的涅槃,是指断除爱欲、熄灭贪、瞋,愚,进而达到心理解脱的最高境界。原始佛教的涅槃具有无我解脱、现世证得和出世性的特征,并不存在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的假设,其涅槃的实现途径是以禁欲和观想为两条主线,以戒、定、慧三学为修习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4,(10)
正首先,祝愿到此参加第27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大会的各位来宾,吉祥、健康、快乐!目睹诸位代表团结一致,为佛法恒久存世和弘扬佛法作出巨大的努力,我对佛法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要是世界上所有佛教徒都积极地相互合作,佛法就能一直繁盛下去。佛教繁盛,其光辉就如百千太阳和月亮照耀大地。佛法的精华是戒、定、慧。要分析这三个概念的话,可引申为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  相似文献   

14.
学诚 《法音》2014,(4):45-52
正受戒、学戒、持戒是每位比丘都会遇到的重要课题,如何做好,对一位比丘的成长关系重大。《弥沙塞羯磨本》中有言:"《戒经》云:戒为净身,定为净心,慧清烦恼。若无明慧,烦恼不除;若无正定,明慧不发;若无禁戒,正定不成也。"佛制五年学律,但其实古来很多祖师学律、持律不止五年,僧传中有史可见者比比皆是。即便学律多年,如何持好戒依然是一个常学常新的课题,如慧休法师"理可虚求,事难通会"(《续高僧传》卷第十五)的感叹并非没有缘由。因为学戒、持戒是一个综合、系统、长久的过程,必须明了各种相关的问题,并善巧、妥当地处理好,这样才能在持戒的道路上比较顺利。  相似文献   

15.
吕激  肖永明 《法音》2005,(3):21-29
予本来久有意思作一佛学通论,终以人事牵连不得安定,无法着手,只能将所有零碎意思分类为题,不拘时日,有空即谈。今日所谈,题为“佛学分科及其传承”。佛学之谓学,非如通常所言科学、哲学之学,亦非戒、定、慧三学之谓学。言佛学者,以佛说为本,有其性相、因缘、次第,自成其为学也。佛学原是完整,分科之事乃历史上变迁而然。在印度谈佛学,中世有寺学。寺学者,寺院之学也。若有高僧大德在寺讲学,自成一科,成为寺学。从此寺学起后,佛学乃分科也。那烂陀寺(460—540年建成)为印土最重要之寺学。后之谈那寺史者,推之极远,谓龙树、无著、世亲均曾在…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15,(4)
<正>佛教教义以缘起论为根本,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平等不二,依正不二,悟入诸法实相者必然生发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故《观无量寿经》曰:"佛心者,大慈悲是!"好生恶死为一切众生之所同,放生护生则为佛教必有之义。佛教修行以戒定慧三学为中心,主张由戒生定,因定发慧,以至解脱。佛陀制定戒律的本意即是为了修行者减损恶业、杜绝非缘及僧团的和谐,而在戒律中以戒杀为首。随着佛教的发展深入民间,由慈悲、戒杀而衍生出素食、放生、护生等一系列行为、仪轨和习俗,成为  相似文献   

17.
祖师语录     
《中国道教》2001,(2):1-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八十一章》其人乐治家畜财,得富贵者,年少力能布作,而长思为事,力尽因乃止,能扬善隐恶,常用心乐为善,思尊上。凡疑悉慎戒之,不敢妄为,又爱下不欲害人,不枉王法,不乐随邪礼相随饮食也。凡不急之事,不敢与焉,有知而为此行,到老无知乃已。虽实若虚,口不轻语,故能致珍物畜积,因以成人也。《太平经·为道败成戒》祖师语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谈禅说禅者日多,而更有所谓“禅外说禅”者,以致形成了一种时尚。禅与佛法中六度之一的禅定是不同的概念,人们往往易将二者混淆。禅是所谓教外别传,是当年释迎以拈花一笑的方式传下来的,是离于语言文字的分别,认心印心,心心相契的。正因如此,虽然经过会昌灭法及五代战乱,佛教其它各宗派因教典亡佚而顿衰,禅风却能独盛。弹是不可谈不可说,而只能参的,当然也就不存在什么“禅外说禅、神内说禅了”,因为一说便不是禅了。时下所谓谈禅说掸者多是为了寻求精神上的某种安慰便求助于佛门,可是又觉得戒、定、慧三学太苦太烦重…  相似文献   

19.
<正>自古以来,佛教与书画有着不解之缘。佛法虽广,其要旨无外于戒、定、慧三学,此三学均与书画学理相契,书画作品是作者之心迹流露,点画之间尽显人生诸相。因此,若使技进乎道,并参以禅机佛理,从而感受到自然万象与心灵息息相通,便可随手挥写,神气若涌。本期作品皆选自无锡灵山祥符书画院作品集。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09,(3):17-17
本刊讯重庆佛学院创立于1992年,是经国家宗教局批准,由重庆市佛教协会主办、华岩寺承办的西南地区一所汉语系佛教院校。学院以"戒、定、慧"三学为纲,以"智、行、悲、愿"为院训;以"三传并弘,偏重唯识"为办学特色;坚持"学修一体化、生活丛林化、管理科学化"的办学方针,旨在培养爱国爱教、弘法利生、解行并重、德才兼备的现代化僧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