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往研究发现,风险回避领域存在着一种经典的"图形效应"(即图形会比数字激发出个体更强的风险回避行为)。但以往研究通常只采用灰色或黑色来呈现风险信息。基于近来关于红色效应的探讨,本研究试图将颜色因素引入到图形效应中以探讨不同颜色下的图形效应特点。结果发现,相比于蓝色,红色能激发出个体更强的风险回避行为,且颜色对图形效应具有调节作用,即与蓝色相比,红色条件下出现了增强的图形效应,即"红色图形效应"。有关结果说明,红色作为一种危险警示颜色可以激发出个体更强的风险回避行为,且会诱发更大的图形效应。  相似文献   

2.
实验1和实验2分别探讨了在损失-收益框架下特质责任感和状态责任感对建议采纳的影响。结果发现:(1)无论是特质责任感还是状态责任感,高责任感的个体比低责任感个体更倾向于采纳他人建议。(2)收益框架下的个体比损失框架下的个体更愿意采纳他人建议。(3)无论是特质责任感还是状态责任感,高责任感的个体对他人建议的采纳程度不受框架的影响,而低责任感个体在收益框架下比在损失框架下的建议采纳程度高。  相似文献   

3.
李晓明  刘心阁 《心理科学》2013,36(6):1383-1387
摘 要 本研究针对星号图这种离散图形,通过操纵星号图的面积大小及其相对面积比例来改变星号图的物理特征,并设数字条件为对照组,以进一步检验图形效应(即图形会比数字激发个体更强的风险回避行为)并探讨图形物理特征的突显性对风险回避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星号图普遍比会数字激发个体更强的风险回避行为;○2无论是否突显星号图的整体面积,其面积大小对个体的风险回避行为均无显著影响;○3当突显星号图的整体面积时,其相对面积比例对个体的风险回避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信息的表征方式对个体的风险回避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相关结果可用决策与判断领域中的双系统模型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4.
薪酬体系框架与考核方式对个人绩效薪酬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伟  龙立荣 《心理学报》2011,43(10):1198-1210
研究从行为决策视角, 采用情景实验法探讨了薪酬体系框架与绩效考核方式对个人绩效薪酬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1)个体根据实际收入水平低于/高于内心预期收入参照点将分别形成损失/收益性的预期收入框架, 在损失性收入框架下选择风险性绩效薪酬的几率更高; (2)底薪加提成的薪酬支付模式会让个体形成收益框架, 薪酬打包的支付模式会让个体形成损失框架, 个体在薪酬打包模式下选择绩效薪酬体系的几率更高; (3)与封闭式目标的考核体系相比, 企业采用开放式目标的绩效考核会抑制预期收入框架和薪酬支付框架对个人绩效薪酬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晓明  谭谱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12):2230-2237
个体的决策及偏好常会因信息的表达方式而变, 研究者将这种违背期望效用理论不变性的现象称之为“框架效应”。框架效应体现了人类非理性决策的普遍性, 也为合理利用人类的决策特点以干预其决策行为提供了重要契机。本文总结了框架效应在健康行为、市场营销及环保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着重分析了数量信息的表达技巧, 如风险信息的呈现、数量单位的选择以及图形的物理属性设计, 旨在探讨如何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变化信息呈现方式以实现对人类决策行为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分离言语表述的干扰,实验采用简单选择任务,通过2(图形框架)×2(跨期选择)×2(得失情境)被试内实验设计探讨得失情境下图形框架对个体跨期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突出时间条件下,被试更倾向于选择小而即时的选项,而在突出金额条件下,被试选择小而即时和大而延时的概率没有差异;(2)收益情境中,个体更多地选择大而延时的选项,而在损失情境中,个体选择即时损失的概率更高。结果表明,跨期选择中个体的决策偏好会随着得失情境及决策选项描述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7.
采用两个3×2完全随机实验设计,考察劝捐策略和目标框架效应对个体捐赠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1)劝捐策略和目标框架效应的主效应显著,信用劝捐被试捐赠更多,决策时间更短,损失目标框架比收益目标框架的被试决策时间更短,捐赠更多,被试在信用X损失框架情境中捐赠最多,反应时最短;(2)劝捐策略和框架效应的交互效应均显著,情感策略受框架效应影响较大,在损失框架下被试反应时更短,捐赠更多。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以孙彦等人(2012)所研究的”MP3购买问题”为实验材料,采用2(时间压力:有时间压力/无时间压力)×2(图形版本:图形版本1/图形版本2)×2(品牌类型:品牌A/品牌B)三因素混合设计探讨了时间压力对品牌决策中图形框架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无时间压力条件下被试的品牌决策偏好受到了图形版本的影响,即出现了图形框架效应;(2)在有时间压力条件下图形框架效应对品牌决策偏好的影响被弱化了,说明图形框架效应是一个精细加工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采用基金投资框架任务,结合眼动技术考察眼睛注视线索与框架类型对风险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1)消极眼睛注视线索促进了被试在损失框架下的风险寻求行为,控制组与积极、中性、消极眼睛组的行为结果无显著差异;(2)以均字注视次数为指标的眼动结果表明,积极眼睛组和中性眼睛组对确定损益的关注差异大于对风险损益的关注差异;消极眼睛组和控制组被试对损失的关注大于对收益的关注,对确定项的关注大于对风险项的关注,但两者不存在交互作用。消极眼睛注视线索可能改变了个体对风险性和确定性的感知,并因此影响了人们的风险决策行为,规避消极情绪线索可能有助于减少经济决策中的风险寻求行为。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创设收益和损失跨期选择情境, 采用不同表征方式(得框架、失框架)的跨期选择任务, 分别探讨了收益和损失情境下的跨期选择是否存在得失框架效应, 及其是否会受任务难度的影响。结果发现:(1)收益型跨期选择只在任务容易时存在得失框架效应, 与失框架相比, 被试在得框架下选择即时获益的概率更高; 任务困难时得失框架效应消失(实验a); (2)损失型跨期选择中不存在得失框架效应(实验b)。结果表明, 得失框架效应在损、益型跨期选择中出现了分离, 收益型跨期选择中的得失框架效应的内在认知机制很可能与风险决策中的框架效应类似并且是一种较为初级的认知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四个实验(474名被试),采用三种不同的刺激物操纵拥挤感,在三种不同情境下测量两类金钱捐赠行为,来探索拥挤感对金钱捐赠的影响。结果发现:拥挤感强(vs. 弱)的被试有更高的金钱捐赠意愿、更高的月度和年度捐赠金额;其中个体的自我表达需要发挥中介作用,即体验到强拥挤感的个体的自我表达需要更强,为了满足这一需要,更积极响应金钱捐赠的呼吁。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探测变化觉察范式,对三维图形的特征在客体和空间工作记忆中的加工时程进行了探讨。实验一的材料是由不同颜色和形状组成的规则立体图形。实验二的材料是由不同颜色和图案组成的六棱柱。实验结果显示:(1)客体和空间工作记忆绩效均随识记项目数的增加而显著下降;(2)随着刺激呈现时间的延长,客体工作记忆绩效显著提高,空间工作记忆绩效无明显增加;且在三种呈现时间条件下,空间工作记忆绩效均高于客体工作记忆;(3)三维图形中颜色特征的检测绩效优于形状、图案和特征捆绑。这些结果表明,视觉工作记忆中三维图形的特征加工存在显著的时程效应,空间位置加工最早完成,其次是颜色加工,然后是形状与颜色-形状的捆绑,最后是图案与颜色-图案的捆绑。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和行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自我控制水平对健康决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红绿灯”营养信息标签在其中的助推作用。结果发现,自我控制对健康决策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同时,“红绿灯”营养信息标签可以有效帮助低自控者做出健康决策。本研究结果不仅对以往相关理论做了有效补充,也对助推低自控者进行健康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笑  冯廷勇 《心理科学》2014,37(3):689-693
研究采用JAS范式,通过操纵群体信息的性质(支持和反对)以及一致性程度,考察了决策信心在信息化从众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个体仅在接收到反对信息时会发生决策的偏转,表现出从众;(2)群体参照信息能够显著影响个体的信心:支持性的群体信息使个体的信心显著增高,而反对性的群体信息使信心显著降低,且表现出一种“负性偏向”(即个体对来自群体的负性信息更加敏感);(3)在反对条件下,个体信心降低的程度能够很好地预测其决策偏转的概率,即信息化从众行为。这说明,决策信心可能在信息化从众中起着核心的中介作用——反对性的群体信息使得决策信心下降,而决策信心的下降导致了决策的偏转,从而表现出从众行为。  相似文献   

15.
刘明慧  张明  隋洁 《心理学报》2014,46(3):312-320
已有研究表明个人重要信息调控高级认知加工过程, 如面孔识别、记忆、思维等。本研究的三项实验系统地测量了个人重要信息对知觉选择的影响。采用最近发展的自我连接学习范式, 让中性几何图形与不同人(自我、朋友、陌生人)建立联系; 图形-标签连接完成后, 以复合图形(局部小图形组成整体大图形)作为实验刺激, 被试完成整体/局部图形判断任务, 通过评估个体对具有不同社会意义图形(目标vs.分心物水平)的感知差异, 测量个人重要信息对知觉选择的调控作用。结果发现, 与他人相关图形相比, 自我相关图形作为分心物调控整体优先效应, 这种效应一致地发生在整体和局部水平上, 并且不受注意任务的影响。这些结果提示社会信息对认知的调控作用发生在视觉选择水平上。  相似文献   

16.
红色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最常见的颜色之一,它对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受到心理学家的关注.2005年发表在Nature上关于红色队服增强奥运选手竞赛成绩的研究报告,引发了一系列红色心理效应研究.本文从生理指标、行为观察、认知、语言文化、情绪、态度等多个角度综述了红色心理效应的现象和机制,并提出“情境假说”来解释红色对心理与行为的影响.综述表明,红色的心理效应缘于其在不同情境下联结着不同的心理意义.这些联结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共同影响.红色与心理意义的联结诱发了特定的心理状态,从而影响个体的心理与行为.颜色对心理的影响及其机制,已经成为颜色科学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双人社会困境中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选取四种不同类型的双人社会困境,采用实验法考察社会价值取向与损失情境对不同时间压力下合作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亲社会个体的合作率显著高于亲自我个体的合作率,收益情境下的合作率显著高于损失情境下的合作率,在社会困境中双方冲突程度越大合作率越低;此外,高时间压力提升了亲自我个体在囚徒困境以及收益情境下信任困境中的合作率,同时降低了亲自我个体在损失情境下最大差异困境中的合作率。结果表明,社会价值取向、收益损失情境以及困境冲突程度均对合作行为的发生具有影响作用,而时间压力对合作行为的作用也同样受到三者的影响。这些发现能够为合作行为自动性的理论分歧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旨在探讨颜色属性对基于时间的图形预览搜索的影响及其机制。实验采用视觉标记实验范式的变式考察三种颜色的图形刺激的预览收益。结果发现:搜索与旧干扰物相同颜色的靶子和搜索新异颜色刺激并未出现反应时的差异,而且,两者都快于搜索与新干扰物颜色相同的靶子。这说明,在图形刺激的预览搜索中,观察者没有主动抑制旧干扰物的颜色,而是主动加工新出现的刺激。还探讨了基于颜色标记的抑制机制和主动非抑制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了个体在收益和损失情境中对D-E冲突的感知和习得速度,实验采用Weiss-Cohen的D-E冲突范式。结果发现:(1)在D-E冲突条件下,个体在收益情境中更倾向于选择安全选项,在损失情境中更倾向于选择风险选项。(2)在收益和D-E冲突中当DE时的条件下,个体习得D-E冲突的速度快于在D-E冲突中当DE时的损失条件下个体习得D-E冲突的速度。研究表明在收益和损失情境下,个体表现出反射效应;不同条件下,个体对D-E冲突的习得速度不同。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为探讨任务框架和自信水平对不同年级儿童风险决策的影响,采用3(年级:二/四/六年级)×2(任务框架:获益/损失)×2(自信水平:过度自信/自信不足)的组间实验设计,在情境性实验任务中探查177名儿童风险决策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不同年级儿童在风险决策中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二年级儿童比六年级儿童更倾向于冒险,而四年级前后则是儿童风险决策发展的关键期、转折期;(2)儿童风险决策中存在框架效应,表现出偏好反转现象,与在获益情境下更偏好于保守决策相比,在损失情境下的儿童更偏好冒险决策;(3)自信水平并未对儿童的风险决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