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炳国 《天风》2012,(5):13-15
今天选读《以赛亚书》6章8节,上帝问:"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上帝在呼召,有没有人肯被上帝差遣,但是要有人回应。当时有一个人叫以赛亚,他就回应了,他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这段圣经,我总结以赛亚三句话:第一句话是"眼有所见",他看到了异象,看到了自己是个不洁净的人,生活在不洁净的人中,看见自己在圣洁的神面前站立不住。在绝望中,神洁净了他。第二句话是"耳有所闻",  相似文献   

2.
成圣     
成圣,其圣经中原文的含义是“分别”、“分离”、“奉献”、“圣洁”。常指将自己或某种事物分别出来,作为圣洁,以便应用。圣经教导说:神是圣洁的,所以凡到他面前来的人,必须以圣洁的心来朝见他(利19:2,彼前1:15)。 以色列民是神从万民中“分别”出来的,所  相似文献   

3.
林文恩 《天风》2001,(7):39
“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这一节,可以说是对论爱仇敌教训的总结,也可以说是对整个登山宝训中耶稣伦理教训的总结。《申命记》第18章第13节记载,你要在耶和华你的上帝面前作完全人;《利未记》第19章第2节记载,你们要圣洁,因为我耶和华你们的上帝是圣洁的。在旧的时代,上帝就向人发向要追求完全(圣洁)的呼召。上帝在宇宙中彰显其完全、伟大之爱,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如果我们完全效法上帝  相似文献   

4.
灵花一束     
《天风》2017,(6)
正祷告不是生活中的"备用胎",而是生命每天的"必需品"。神的儿女们,神的旨意原是叫我们不住地祷告,恒切地祷告。叫别人得福的同时,你已经是最蒙福的人。因为你愿意成为别人的祝福,你就成了上帝所赐福的人。说真话的好处是不用记得曾经说过什么话。神是光,你亲近神就是亲近光,你脸上就越来越有光彩;你亲近神,你心里就越来越有神采。上帝存留我们的"生命",为要完成上帝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倪光道  吴新望 《天风》2014,(5):12-14
经文:《申命记》17章14节至20节28章13节至14节《马太福音》20章26节至28节题记:"作首不作尾"不是高高在上,作成作福,而是谦卑服务,做众人榜样。在《申命记》中,摩西照上帝的旨意重申诫命、祝福以色列人,并传达了上帝的一个应许:"耶和华就必使你作首不作尾。"(参申28:14)这个应许当初虽然是对以色列人说的,但如今也是对我们说的。  相似文献   

6.
爱联络全德     
沈承恩 《天风》2005,(8):2-4
爱心是联络全德的,说明爱在所有道德品质中是总纲,是基础,是根本。但是爱也不能脱离其他道德品质,独立存在,他也要受其他道德品质的制约——保罗说,圣灵有九样果子,仁爱排在第一。为什么排在第一,就一定是最大最重要?有许多排列是不分轻重的。可是,仁爱排在九果之首,却不是偶然的。不久前,丁光训主教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神学观点,就是:爱是上帝第一属性。这个观点公开发表后,在海内外教会里,引起了一些议论。多数人是赞同的,个别人表示反对,也有不少人有怀疑。反对的人的主要理由是:上帝的属性很多,都一样重要。怀疑的人主要是不理解,他们想:难道上帝的其他属性,像圣洁、公义、信实,都不重要了吗?其实,丁主教说的是:“爱是上帝第一属性。”而不是:  相似文献   

7.
《罗马书》的前11章,致力于阐释基督教的基本信仰,进入第12章后,保罗将重心转向了基督徒的属灵生活.12章的开头,保罗指出了基督徒生活的总原则:"所以弟兄们,我以上帝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上帝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侍奉,乃是理所当然的.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上帝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相似文献   

8.
紫晶 《天风》2008,(22):30-31
教牧≠圣人我们在蒙恩得救的地位上是圣洁的,但在生活经历中我们是在走向成圣的路上。从这个意义上讲,教牧不能与圣人画等号。教牧是凡人,是常人,是普通人,是有限的人,是有犯罪倾向的人,需要自省,需要监督,需要约束。有时候把教牧人员不当普通人看,其实这并不是对教牧的赞美与高看,而是常常给他们带来伤害。自大、自义、狂妄、伪装、谎言、假冒、往往就会因此滋生。耶稣批评最严厉  相似文献   

9.
有一个人,急匆匆地去找到上帝,他说:"上帝,你是无所不能的主,我有一个难题,希望你能帮我解答!"上帝说:"你说吧,我尽力而为。"这个人说:"我看到每个人都对别人笑,可对我就是没有一点笑容,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0.
柳松 《天风》2017,(7):42-43
《马太福音》11章12节说:“从施洗约翰的时候到如今,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努力的人就得着了。”一些弟兄姊妹对此存有疑问:我们不是因信称义吗?不是凭着信心就得救,可以进入天国吗?救恩不是上帝白白的恩典,不需要人为努力,人也没办法靠努力得到救恩吗?面对信徒的疑问,我曾经从称义和成圣两个方面来解释,一个人因信被称义,但还要经过成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张忠成 《天风》2012,(2):22-23
《罗马书》12章1节至8节是保罗劝勉罗马教会的弟兄姊妹应该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并且还需要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有属灵的方法,运用好恩赐侍奉上帝。  相似文献   

12.
神迹与记号     
沈承恩 《天风》2002,(6):4-6
信耶稣不是因他会行神迹,乃因他有永生之道。通过神迹认识上帝,是信仰的初级阶段,我们应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进入更完全的地步,不要把心思专注在神迹上,而是要谨守遵行上帝的话,完全降服在上帝面前。在生活和侍奉上都要圣洁,宁可没有爱情不能没有圣洁;宁可没有钱财不能没有生命;宁可没有权力不能没有权柄;且莫张狂,谦卑跟随主。  相似文献   

13.
基督教和儒教对人是否能成圣均给予肯定的答案.但耶儒对上帝/天与人的界定以及二者关系的看法差异巨大:基督教全善之上帝和有罪之人是分离的关系,儒教至善天道和本善人性是合一的关系.所以在成圣论上也有很大的不同,这突出表现在成圣可能性的根据、圣人的标准以及成圣的努力方向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朱锡升 《天风》2001,(9):48
爱是上帝最根本、最本质的属性。上帝的爱超乎世上一切的爱,上帝的爱最无私、最高尚,最圣洁、最伟大!上帝的爱是舍己的爱,世上没有一种爱能比得上上帝的爱。约翰说:“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上帝的爱奇妙难测,保罗说:“使基督因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叫你们的爱心有根有基,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  相似文献   

15.
正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更是如此。"干净是美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人的干净,不单单是指外貌的干净,更是内心的干净。保持形体的干净好办,勤洗脸、勤洗澡、勤洗衣等等,这些都容易做到,但如何保持内心的干净呢?那就是做到常自省,就像古人说的"每日三省吾身",用自省来检讨自己,剔除缺点和不足,让自己做一个内心纯粹的人、干净的人。  相似文献   

16.
李秦成 《天风》2006,(23):8-11
和约伯试炼中极度的痛苦相比,我们在患难试炼中所受的一点点苦楚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忍耐到底?约伯遭遇的试炼给我们信心的鼓舞。经文:伯1:8从圣经《约伯记》中我们知道,约伯在上帝面前是义人、完全人,这并不是他自认为义,而是上帝认他为义。耶和华问撒但说:“你曾用心察看我的仆人约伯没有?地上再没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伯1:8)这句话充分证明上帝对约伯的义行给予了充分肯定。约伯之所以能在上帝面前成为完全人,是和他平时的不断努力追求分不开的。在约伯身上有很多闪光点,给我们留  相似文献   

17.
正一位作家说,年轻人最大的财富,就是有了犯错的机会。我倒不这样认为,年轻人最大的财富,不是有了犯错的机会,而是拥有了时间,时间才是年轻人最大的财富。年轻人有了时间,不是要你去犯错的,而是要你去开拓、去创造,有了错误,及时地去改正错误。如果哪个年轻人凭着自己有的是时间,而做事不计后果,不讲究方式方法,不汲取经验教训,那么就会成为一个一路犯错的人,一个一路失败的人,而最终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时间不是供你来犯错的,而是要你  相似文献   

18.
张君华 《天风》2004,(4):46-47
经文:出20:7 上帝的名有特殊的意义,上帝的名“耶和华”(原称“雅威”)是自有永有的意思(出13:13—15)。“自有”就是起初就有、自然而有;“永有”就是永永远远的有。上帝与人不同,人有死亡的限制,而上帝却是自有永有、从亘古到永远,所以诗人说:“主啊,你世世代代作我们的居所。”(诗90:1)谁依靠上帝,上帝就作  相似文献   

19.
蒋心梅 《天风》2005,(12):25-25
感谢主,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当你被别人伤害,心里非常痛苦时,请你对上帝说:“天上的父,愿你名受尊崇。”当你被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激怒,生气,心烦急躁,要发老脾气时,请你对上帝说:“愿上帝的爱充满我,愿上帝对某个人或某件事的爱涌入我的灵魂。”说到你的怒气消失为止。  相似文献   

20.
情感体态     
情感体态是基于这样一个理论而成立的,“人类内心的态度体验,一定会转变成外表的姿势或动作”。例如,女性的警戒心是通过双手交叉在胸前来表现的。男人的愤怒是通过握紧的双拳来表现的。我们在汽车或火车上,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拿着车票又折、又卷。然后再把车票摊直,一再地反复这一动作,这类人的内心大多有许多烦恼和不安在骚扰着。 我们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可能对你有启迪作用的例子。 女人的拒绝体态 有人认为,东方人和西方人相比,前者倾向于含蓄而后者倾向于直率。“No”(不)这个词在西方是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