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科学中的哲学要素和哲学的科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显然,我们称为哲学的东西,不是以所谓实证科学方式存在的科学。并不是哲学沿着它独自研究的其他科学的规范研究领域,拥有一种实证的资料,因为哲学必须研究全体。但是,这个全体并不象任何其他全体那样,仅仅是包含了它的一切部分的全体。作为这个全体,它是一种超越各种知识的有限可能性的观念,因此,我们不能以一种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它。然而,谈论哲学的科学特性,仍然很有意义。有人常以哲学指象独特的世界观这样一些主观的、奥秘的问题的集合,这种独特的世界观想象自身无需要求科学的地位。同这样一种见解相反,哲学理应能被称为科学的,因为尽管它同实证科学有各种差异,它对实证科学仍然具有一种亲缘联系,  相似文献   

2.
“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科学的指导。”对前半句似无人反对,而对后半句却颇有争议。有人认为哲学只是科学的工具,不具指导作用,另有人认为任何科学活动都离不开哲学的指导。显然,这两种意见都把哲学看成了一种既成的东西,而忘了这样一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有些科学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中间,流 传着这样一种看法:似乎科学也是离不开超经验信 仰的。据说科学的每一个环节里都可以分析出大量 的非实证因素,没有对这些因素的信仰,科学就寸 步难行。显然,这是一种误解。科学是对客观世界 规律性的探索,它的任何认识成果都要经受实践的 检验,这就注定它与非实证的、超经验的因素有本 质的区别。它弘扬的是科学的理念而非超自然的信 仰。上述误解很容易被利用来模糊科学与有神论、 科学与伪科学的界限,其危害性是不难看出的。因 此,有必要来澄清相关的一些含糊的、似是而非的 说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皮尔士有关数学、形而上学和逻辑学之间关系的理论进行了辩护.与常识观点不同,皮尔士认为,以学院逻辑为主的逻辑学是一门实证科学,它的任务在于对思想进行有效控制,以便获得真理.数学不需要这样的逻辑学,因为数学不是一种实证科学,它所关注的不是实证事实或真理,而是精确、清晰和连贯.数学是对经验事实的理想化,因而它首先需要的是想象力、专注力和概括力.在皮尔士看来,科学的形而上学应该是一种探讨经验事实的实证科学,它需要逻辑学尤其是学院逻辑来加以控制,因而形而上学需要逻辑学.  相似文献   

5.
方法的变迁和科学发展的新方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然辩证法界讨论“李约瑟问题”自然延伸出这样的疑问:西方近代科学是唯一可能的科学吗?人们倾向于认为,迄今为止科学只有一种,它诞生于16、17世纪的西方,最后它属于全世界。但这不等于说不可以设想另一种科学。一、一种新科学:初步界定科学是演化着的,不同时期科学关注的对象、研究的主要内容、使用的工具等等是木同的。从伽利略、牛顿时代算起,近代科学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可以把这段科学称为“第一种科学”,它是一场声势浩大、充分展开了的人类理性活动,极大改变了世界格局。从本世纪70年代中叶算起,科学界和思想界又在酝酿…  相似文献   

6.
科学实在论者试图赋予科学过多的信誉,却忘记批判其工具主义的和唯心主义的成分。毫无疑问,自诩一种科学观念,比达到一种正确的实在观念要容易,所以,科学实在论者,当他谈论科学时,比他谈论实在更受激励。对科学实在论的大部分理解来自这样的意见:对科学的性质所作的详细研究,一般地说不是与深刻思考实在同时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论证把科学实在论变成了形而上学的实在论,或把前者引向后者。  相似文献   

7.
科学荣誉同其他各种荣誉一样,包含着社会客观评价和主观荣誉感这两方面的含义。就前者来说,科学荣誉就是社会对于科技工作者履行的发展科技这一社会义务并为之作出的贡献的评价与褒奖。至于个人意识中的荣誉感,则是由社会评价转化为个人的感受而产生的。由此可见,科技工作者只有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了贡献,才谈得上获得科学荣誉。当然,科学荣誉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但从本质上说,它毕竟是科技工作者为社会所作的科学贡献的标志和尺度。因此可以说,科学荣誉与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贡献相比不能不是第二位的。正因为这样,科学家终生追求的是科学,而把个人的荣誉置之度外。  相似文献   

8.
科学与宗教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过去和现在都为我国学界广泛关注,本文也愿对此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一、科学、宗教与社会需要探讨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一不能单靠列举事实,二不能以偏概全,以点代面。必须从二者的本质,即从二者最根本的东西入手,进行理论分析。这样,其他看似矛盾的现象,才好以此为据得到解释。作为两种社会文化现象,科学与宗教的本质主要表现在它们的社会目的以及所面对的对象、所用的手段。科学的目的是认识世界,狭义的科学仅指自然科学,以认识自然界为目的;广义的科学包括社会科学,即包括以认识社会为目的的人类活动。科学是人…  相似文献   

9.
意向解释的自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科学哲学的发展趋势而言,“科学哲学的各个领域都在寻找一种跨学科的结合”,这意味着,“第一,各个学科的本体界限在有原则地放宽;第二,各个学科的认识论疆域在有限度地扩张;第三,各个学科的方法论形式在有效地相互渗透。”(郭贵春,第4页)特别是随着科学哲学的方法论性从给定的学科性质中解构出来,方法论的大融合与大渗透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向。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多的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异军突起,在其科学地位重建的过程中,展示出它们独特的、具有启迪性的哲学魅力。心理意向分析方法便是在这一趋势中凸显出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在当今学术界,存在着一种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对立起来的倾向:似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精神,弘扬科学精神,不仅无助于人文精神的发展,反而对人文精神是一种遏制或损害。本文认为:(1)狭隘的科学观和文化观是导致科学与人文精神分离和对立的重要根源;(2)科学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精神,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3)根据我国的历史和现实的国情,我们需要弘扬的是包括科学精神在内的人文精神。有两种科学视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对科学的理解:一种是科学主义的科学观,另一种是功利主义的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