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定地方性宗教法规应处理好几个关系邓启权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和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需要,制定地方性宗教法规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根据参与地方宗教立法和日常工作实践,借鉴一些省市宗教法规及其实践中的情况和问题,现就制定地方性宗教法规中应处理好几...  相似文献   

2.
贵州是多民族的省份,是全国8个民族省区之一。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施行以来,在中共贵州省委的领导下,省人大常委会、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按照法律赋予的职权,加强民族立法工作。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新形势,贵州制定配套法规的步伐明显加快,取得较好成效。截至今年9月,由省人大常委会制定或批准的决议、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规定等配套法规共99件,仍然有效的70件。制定了《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批准14个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修改自治条例的决定。  相似文献   

3.
我国宗教立法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近30年的艰辛探索和积极实践,我国初步建立起了宗教方面的法律框架,成为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和教情的宗教立法之路,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今后应当按照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继续推进宗教立法工作,形成以宪法为核心,以法律为主干,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在内的较为完备的宗教方面法律体系,为宗教工作实现法制化、规范化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行政执法中有法不依的现象时有发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走上法治之路,法制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立法工作来说,据统计,10年中,我国除现行宪法以外,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83个法律,通过了23  相似文献   

5.
一、2022年我国宗教工作法治化建设取得的成绩2022年我国宗教工作法治化建设深入推进,共出台2个地方性法规、2个部门规章、7个地方规范性文件,以及为贯彻落实宗教法规规章而制定的近20个宗教工作文件。其中地方性法规有《河北省宗教事务条例》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宗教事务条例》,部门规章有《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办法》,地方规范性文件有《山东省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单位信息审核人员管理办法(试行)》《山东省宗教团体管理办法》《河南省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管理办法》《天津市民族宗教系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江苏省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备案程序规定(试行)》《江苏省宗教教职人员备案程序规定(试行)》《福建省宗教活动场所接受捐赠票据使用管理办法(试行)》。  相似文献   

6.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民族问题、民族工作在全省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配套法规(以下简称“配套法规”),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当前和今后我省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正>2023年我国宗教工作法治化建设取得突出进展,共出台1个部门规章、4个地方性法规、1个自治条例、多部地方规范性文件。其中部门规章有《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地方性法规有《宁夏回族自治区宗教事务条例》《黑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辽宁省宗教事务条例》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事务条例》,自治条例有《甘孜藏族自治州藏传佛教事务条例》,地方规范性文件有《山东省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试行)》《浙江省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江苏省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广东省宗教事务部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定》等。省级宗教事务条例修订工作全部完成,宗教活动场所法治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宗教事务条例(修订草案)》,并于2019年3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工作历时一年,是国务院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施行后,全国第一个完成修订的地方宗教事务条例,发挥了立法引领和制度保障的作用,为制订地方性宗教行政法规提供了有益经验。《上海市宗教事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1995年经上海市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是全国出台较早且较典型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如何制定相关法规从法律层面保障低碳经济的发展,需不需要制定单独的低碳经济促进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由于立法、制度的设计以及国内国际各方面因素的考量等方面的原因,现阶段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政策的现实选择主要不是通过对低碳经济单独立法,现实可行的做法是,通过挖掘现有法律资源,整合《循环经济促进法》与低碳经济相关法律资源,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可再生能源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来保障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浅谈非法实施胎儿性别鉴定的刑事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虽然国家和各地方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严禁对胎儿实施性别鉴定.但依靠的是民事和行政法律手段,因而收效甚微,未能有效遏制这一现象的恶性循环,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形势愈加严峻.因此,有必要对非法实施胎儿性别鉴定行为进行刑事立法.以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严重失调的现状为切入点,并以此为基点提出一些个人的刑事立法观点.  相似文献   

11.
<正>一、推动宗教工作法治建设在《宗教事务条例》修订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完成《条例》修订工作。同时,修订完善相关部门规章,指导地方修订地方性宗教法规和政府规章。精心做好对修订后《宗教事务条例》的解读、宣传、培训等工作。按照国家"七五"普法的统一部署,制定全国宗教工作系统的第七个五年规划,重点宣传新修订《条例》,让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了解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从法律上保障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对促进民族自治地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和保持社会稳定,推进民族自治地方民主与法制建设,保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修改的《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以来,黔南自治州结合民族自治地方特点进行了认真全面的学习宣传贯彻。  相似文献   

13.
本地化神学思想建设是发展和振兴地方教会的基础和保障,是每个本地教会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了本地化神学,就不能在本地的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环境背景下,洞察到天主的旨意,从而也就无法充分而恰当地活出对天主的信仰。天主  相似文献   

14.
<正>进一步完善涉外宗教事务管理的法律、法规,保障涉外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是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应加以重视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一、我国涉外宗教事务管理的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宗教事务管理逐渐向依法管理转变。涉外宗教事务管理工作逐渐走向法制化轨道。目前,全国性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构成了我国涉外宗教事务管理的法律框架,为涉外宗  相似文献   

1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宪法、法律授予民族自治地方的一项重要的权利,位居自治权之首。1982年现行宪法第116条、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第19条、2000年立法法第66条均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相似文献   

16.
邢伟星  刘旺洪 《学海》2022,(3):140-148+158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授权立法决定成为连接法治与改革的桥梁。作为改革的法律依据,授权立法决定已逐渐融入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为保证法律体系理论的自洽性,有必要从规范层面分析授权立法决定的理论内涵和性质。授权立法决定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配置立法权的法律载体,以特定立法权定向转移为价值目标。授权立法决定与法律的外观虽存在差异,但法律判断标准更为关注实质理性标准下的规范性、权义性和强行性,据此可以判定授权立法决定是我国立法体系中的特别法律。作为特别法律,授权立法决定以宪法为立法依据,与宪法同属我国立法体系,是宪法的下位法。  相似文献   

17.
2007年,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我省贯彻实施“一法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和《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简称“一法两规定”)的情况进行了检查。省人民政府按照省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整改要求,协调、督促22个省直部门和地区制定了贯彻执行“一法两规定”的意见,使上级国家机关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加快发展的职责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建立了“一法两规定”的长效机制。这是贵州民族自治地方的一件好事。  相似文献   

18.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得到各民族人民拥护的正确的政治制度。为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保证我省民族工作的依法开展、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我省积极扶持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学海》2016,(5):195-199
经过20多年的法制建设,我国初步形成了由网络法律、网络行政法规、网络部门规章、网络司法解释和网络规范性文件组成的网络舆论引导法律体系,保障了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进行。其规制特征可以概括为,通过禁止性立法以及颁布或修订法律法规方式,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把维护公权力和保护私权利相结合作为网络立法原则和目标,突出网络立法的中国特色。坚持传播渠道规制和传播内容规制并重的立法思路,适应网络舆论引导法治建设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20.
分析目前我国存在着的半公开的、隐蔽的缺陷新生儿安乐死行为,因家庭负担、社会宽容态度和相关法律不完善致使该现象长期存在.当务之急是制定缺陷新生儿处置法规并将其作为整个出生缺陷干预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来避免缺陷新生儿安乐死行为的滥用和无序,保障成千上万非严重缺陷新生儿的生命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