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集体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曾在《建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与境分析》一文中,主张区分科学知识社会学(SSK) 学者的社会学抱负和哲学抱负。在我看来,一方面,SSK引入社会学维度说明科学知识,不 同于哲学家之处在于把一种建构论与经验主义联系起来,试图通过系统的经验观察和描述, 来代替先验的理性思辨,以经验社会学进路取代抽象哲学进路来回答某些传统科学哲学不能 完全回答的问题;而另一方面,从哲学角度讲,SSK是借助一种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对科学认 识论提出挑战,其真正的哲学抱负是张扬一种集体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因为,在他们看 来,确立科学的知识本质,不能单纯地只靠对孤立个体的行为和信念进行哲学的或心理学的 分析,还需要考虑科学中的集体的和社会的认知行为。关键的问题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集 体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的真正意涵是什么,这种认识论对我们反思科学哲学有哪些重要的启 示?  相似文献   

2.
1991年1月7日至8日,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邀请首都哲学界的20多位专家,学者进行座谈,大家就当前哲学研究中的迫切问题展开了讨论。这次研讨会涉及的主要理论问题有: 一、关子马克思主义哲学 黄树森说,近年来经常有人提出哲学是不是科学的问题。他认为,一种理论要成为科学,需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有明确的研究对象,二是其内容真实、正确,即它的规律和原理是经过检验而被证明了的;三是其思想必须是系统的,是一个比较完整、严密的思想体系。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哲学都不能充分满足第二条。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基本上满足这三条,已形成为科学。实际上它是三门科学,即世界观、认识论和历史观。  相似文献   

3.
今年9月,全国第三次科学哲学学术讨论会在北京香山举行。会议围绕科学哲学的任务,科学哲学的对象、内容、方法和历史、现状、趋势等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着重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科学哲学研究的对象 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科学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科学认识论、科学方法论和科学逻辑。  相似文献   

4.
拉里·劳丹(Larry Lauday,1941— )是当今西方科学哲学界颇有影响的后起之秀。七十年代以来,他发表了一系列论著,全面阐述其科学哲学思想,不仅使西方哲学界评论蜂起、褒贬不一,而且在中国哲学界也引起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和注意。总的说来,对劳丹科学哲学思想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劳丹的科学进步论问题科学进步问题一直是科学哲学界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劳丹本人把解决科学进步问题看作  相似文献   

5.
文化哲学论纲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文化哲学论纲庄春波一、关于"文化哲学"问题的提出每一种科学都有其反思领域,可称之为该学科的"元科学"或"科学哲学"。这个领域上是哲学与科学之间的中介,对该学科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理论和方法论功能。在科学发展的某些阶段上,对元科学的需要之迫切性会突出出来...  相似文献   

6.
论科学哲学研究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彤 《哲学动态》2003,67(6):20-23
在中国科学哲学研究上 ,一直有人强调所谓纯而又纯的科学哲学研究 ,并且强调各种转向 ,认为只有对科学哲学的理论问题研究 ,如理论解释、说明、评价以及发展模式的研究才是科学哲学的正宗 ,而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已经是科学哲学研究的外围了 ,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研究则根本不是科学哲学。最近我们比较了国内和国外科学哲学研究刊物中的一些文献发现 ,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一直是国外科学哲学的主流。一 国外研究状况我们以国外三个著名科学哲学刊物 (PhilosophyofTheSeience ,BritishJournalforthePhilos ophyofScience ,JournalforGe…  相似文献   

7.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是一个老问题,不过它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在当代,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科学为哲学提供认识世界的经验材料,推动哲学的丰富和发展,而哲学在吸收、概括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又为科学提供最高层次的范畴工具和思维方法,有助于科学思维的发展。但是,这也只是些最一般的原则,实际上这些原则如何实现,还是一个至少是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从哲学领域说,广大哲学工作者深切意识到当代科学发展为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内容,提出了许多世界观问题,因而渴望了解、掌握并试图吸收和概括这些科学成果。但是,勿庸讳言,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大部分哲学工作者在科学修养上有先天不足的缺陷,并且对于如何吸收和概括科学成果缺乏经验和有效的方法,因而在从科学上升到哲学的道路上,至今处于摸索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说些科学的外行话,做了些劳而无功的事,以至建造某种不切实际的理论框架都是难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从幼稚到成熟、从探索到成功,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对于这种探索的意向和热情,应当给予肯定和鼓励。从科学领域看,也无庸讳言,许多科学工作者对于哲学的功能、哲学与科学的应有关系、哲学思维的特点的看法也并不都是妥贴的、客观的。当涉及到哲学问题时也难免会说些外行话,发出一些不尽恰当的责难,这同样是可以理解的。科学工作者在关心哲学问题并积极发表意见这件事,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哲学工作者应当衷心地欢迎。我们认为,加强科学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的对话,是一个迫切的课题,从当前来说,特别需要的是科学工作者对哲学研究工作的参与、帮助与支持,双方携手合作,共同探讨,比如就哲学如何吸收、概括科学成果,科学对哲学提出什么要求,需要什么样的概念、范畴工具,科学思维和哲学思维的特点等问题展开讨论,以期达到科学和哲学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台湾哲学界流行的“本体论”这一用语,除用来概括其哲学中形而上学的一部分內容(关于世界的本原、本质问题的理论)外,也用来概括某一学科、学派、学说对其自身进行本质性规定的理论或观点。1950年,台湾召开过“三民主义哲学的本体论问题”学术讨论会,60年代末,又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哲学本体论”问题进行了讨论。这次讨论的缘起,看来主要是考虑了在科学日益发达的条件下哲学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但从讨论中首先提出和涉及的哲学本体论中的一个重大的问题看,可以说是本世纪30年代中国哲学界的一次论战的继续。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概括和总结西方科学哲学的演进兴衰,分析其成败得失,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但这一工作似首先有一个出发点问题:我们研究国外科学哲学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应当用什么方法去研究?既然是研究,当然不能止于只在西方学者的框架内作文章,相反应当有自己的理论立足点和参照系,善于把西方科学哲学发展中所提出的问题转化为自己的正面课题来研究,从科学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与社会生活实践出发去揭示观念的形成和演变,突破西方哲学的视野。像本文中提出的整体论、还原论,科学与价值、科学与艺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曾经有许许多多的科学发现、科学发明和创造。这些发现、发明和创造究竟是用什么样的科学方法作出来的?这却是一个悬而未解、令人思索的问题。当代科学家爱因斯坦、科学史家李约瑟以及国内哲学界冯契先生等,都曾先后提出这一问题,并对此作了很有价值的思考和阐发。哲学要研究科学方法,哲学史要研究科学方法论史。探索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几年来,柏林洪堡大学马列主义哲学系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数学哲学问题方面的代表和东德科学院中央哲学研究所科学发展哲学问题方面的代表,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问题,联合在屈隆斯波恩召开讨论会。在过去四年里,会议是在“关于发展的科学——科学的发展”这一主题下举行的。这种传统的会议原来是洪堡大学哲学研究所自然科学哲学问题讲  相似文献   

12.
科学性是一门学科成为科学的衡量标准,其实质是追问科学何以可能与科学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被科学哲学界看作是"认识论的中心"问题。在不同的哲学语境、学科范式及价值体系中,科学性的科学表征与哲学指涉各有不同。本文力图从哲学解释学的视野出发以新兴学科生命文化学的科学性为例,探讨科学性问题在当代欧洲大陆哲学传统中的不同解释。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年代初,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刚刚发表,在科学哲学界旋即就掀起了一股解释和批判的浪潮。迄今经历了将近30年的风风雨雨,库恩的学说仍以其特殊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研究者。库恩无疑已在科学哲学中竖起一座伟大的丰碑。一句常用来赞誉康德的话同样适合于库恩,“在科学哲学问题上,你可以赞同库恩,也可以反对库恩,但不能没有库恩”。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后经验主义科学哲学是库恩学说的某种延续和发展。本文简单地介绍后经验主义科学哲学所呈现的诸家争鸣的格局,阐释它们形成的原因、主要的观点和面临的问题,使我们对科学哲学研究的现状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相似文献   

14.
论科学中的哲学要素和哲学的科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显然,我们称为哲学的东西,不是以所谓实证科学方式存在的科学。并不是哲学沿着它独自研究的其他科学的规范研究领域,拥有一种实证的资料,因为哲学必须研究全体。但是,这个全体并不象任何其他全体那样,仅仅是包含了它的一切部分的全体。作为这个全体,它是一种超越各种知识的有限可能性的观念,因此,我们不能以一种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它。然而,谈论哲学的科学特性,仍然很有意义。有人常以哲学指象独特的世界观这样一些主观的、奥秘的问题的集合,这种独特的世界观想象自身无需要求科学的地位。同这样一种见解相反,哲学理应能被称为科学的,因为尽管它同实证科学有各种差异,它对实证科学仍然具有一种亲缘联系,  相似文献   

15.
论科学问题的哲学解──兼对“科学终结”论的质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然科学和哲学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古代的统一、近代的分离和现代的高度综合三大阶段。科学问题的哲学解便是科学和哲学高度综合——科学的哲学化和哲学的科学化的产物,它在古代开始萌芽,在近代尤其是近代后期开始出现,到现代演变为一种普遍现象。本文拟对该现象及其原因进行试探性分析,并对当前学术界出现的“科学的终结”之观点提出质疑。不当之处,敬请学界同仁批评指教。一、科学问题的哲学解的内涵及其典型案例分析简言之,科学问题的哲学解是指在一定知识背景条件下,科学主体对某个科学问题在从科学的角度不能作出准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有三个可能的趋势。一、多样化趋势。它将表现在两个方面:(1)哲学内容的层次化。至少应有三个基本层次,即一般哲学层次,相当于目前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但要充实和发展;专门哲学层次,它将在科学哲学、自然辩证法和关于人的哲学探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其中又可分人文社会哲学与科学哲学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应用哲学层次,当前属于这一层次的重要问题有中国社会主  相似文献   

17.
布莱克维尔(Blackwell)技术哲学论文集《技术哲学:技术状况》(2003)对该分支学科在当代所扮演的角色有关键作用,借此出版机会,本文评论其当前发展状况.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都是20世纪的产物,但它们分别继承了有点差异的一组哲学传统,有时探寻不同的问题.本文分析技术哲学近年来的基本发展状况,重点强调可能也使科学哲学家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其中有认识论问题,还有环境问题和文化问题.参考文献包括该领域近年来出版的大约50部著作.  相似文献   

18.
江天骥先生最近出版的《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一书,作为国内第一部评介西方科学哲学的专著,以其系统、客观、准确的特点,引起了哲学界人士的广泛注意。江先生是兼有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双重身份的著名学者,也是我国目前研究现代西方分析哲学的专家,在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和逻辑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当代西方科学哲学》是他近年来对西方科学哲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结晶,是一部很好的科学哲学专著。  相似文献   

19.
此文批评了维特根斯坦的说明和描述的学说。首先作者指出维特根斯坦的见解及其论据:(1)维特根斯坦认为说明自然现象是科学的独特的作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就是要将对自然现象的说明还元为尽可能少的若干原始的自然规律;而哲学断然不是科学,因此决不能运用科学的方法。他把形而上学的源泉归之于哲学家们企图按照科学的方法求提问题、回答问题的倾向。他认为哲学是“纯粹描述的”。(2)他认为“说明”是一种科学方法,而科学方法的运用导致意见的一致;而对哲学问题大家却不能达到一致的意见,所以在哲学中人们决不应当来说明。(3)他认为描述并不是描述现象,而是描述语言的用法。因为在他看来,语言用法的错误就是一切哲学问题困惑的根源和原因。哲学问题的原因就是一团语言的混乱。接着,本文作者以心理意象问题为例对维特根斯坦的见解进行了批评:(1)维特根斯坦尽管把哲学问题当作胡说,然而他自己却仍然被他看作为哲学的问题所引诱,如在心理意象一例中,他提问“发生了什么?”这样一个含糊的问题。(2)维特根斯坦认为应从哲学中排除掉假说、原因及说明,而他自己却提出哲学问题的原因是辞汇的混乱,这一观点本身就是一种说明,这是自身谬误之一例。(3)根据说明和描述的不同而将科学研究与哲学研究截然分开是不对的,因为由科学之能说明推论不出哲学之不可以说明。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Sie ist seine unbewuβte und unbedingte Voraussetzung."一句中"unbewuβt"一词在中央编译局编译的译本中先后有三种中文译法:"不自觉的"、"本能的"和"不以意识为转移的"。如果选取"不以意识为转移的"译法则可能产生对哲学与科学关系的"历时"看法,即科学解决了哲学提出却未能解决的问题,从而使哲学终结;如果选取"不自觉的"译法则可能产生对哲学与科学关系的"共时"看法,即哲学与科学作为人类思维的两个维度而相互依存,从而使哲学踏上新的道路。不同的译本会使读者产生不同的理解,读者也有权利依据其理解而构成不同的哲学问题。这是探讨"unbewuβt"一词在《自然辩证法》中的中文翻译及其所引发的哲学问题的真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