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统道藏》中的《大洞金华玉经》是对《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的改编。南北朝多种上清经中都提到《雌一经》,该经的成书时代应较早。《雌一经》的形成与《大洞真经》的神化有关,《雌一经》实即读《大洞真经》的经诀,是《大洞真经》的附庸。《雌一经》的这种造经模式被《八素真经》《玉清隐书经》《八景玉箓》等一批上清经模仿,它们都将自己和《雌一经》一起编入《大洞真经》先修经典的序列当中。《雌一经》的内容来源于杨、许之前的一些修炼方法,它还影响了《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等经典。从《雌一经》中可以看出一种"法、术、验"的结构,这种结构也见于《大有妙经》《西王母宝生无死玉经》等,可能是早期上清经的一种造作方式。  相似文献   

2.
关于《上清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上清经》与上清派的命名、《上清原统经目注序》的撰作时间和作者以及东晋《上清经》的成书等问题。着重考察了华侨、杨羲、许谧、许翽等制作的首批上清经、传、诰的情况,并列书名、篇目;同时指出《上清经》的某些复杂性质。本文对与经书相关的道教分派标准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三洞缘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探索“三洞”一辞的渊源。灵宝经中的一些文字说明“三洞经”并不是开始即用来划分经典的。在上清经里,“三洞”一辞有两个涵义,一是用来指“三洞气”,二是指称上清经中的三部经典。《无上秘要》保存的《三皇经》佚文也证明了“三洞”一辞和上清经有着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上清大洞真经》为道教上清经系之首经,且为上清经箓派的重要经典,此经在东晋盛行于世,是东晋后期出现的一部极为重要的道经,奉此宝经者,后来逐步形成了道教上清派。上清派,又称“茅山派”、“茅山宗”。《上清大洞真经》历朝被居住在茅山的高道与隐士继承和弘扬,其中梁陶弘景为此作出了重大贡献,并以此为开创独特的“茅山宗”奠定了神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经籍     
道教初创时,经籍不多,除奉《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外,重要的有《太平经》,《老子想尔注》等。东晋初,葛洪《抱朴子·遐览》篇著录道经凡670卷,符箓500余卷,总共1200卷。此后,为了阐发教义、与佛教相抗衡,以所见滋长,造经日多。《灵宝经》、《上清经》、《三皇经》等皆于东晋中后期陆续出现。据考证,上清、灵宝等均系经之总称,各统经数种或数十种,“后人据先出道经,敷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中的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及与其相应的南方第三科真文,对前人的校读成果进行了补正。首先证明,《道藏》本《玉诀妙经》中的"元始五老摄召北酆鬼魔赤书玉诀"条目和"元始五老禳大劫洪水召蛟龙水官度灾真文玉诀"条目颠倒了位置。其次,校补复原了南方真文第三科的汉字译文。再次,考证五篇真文及相应玉诀从东晋末刘宋初开始就可分科单独施用,也可合并使用。最后简略讨论摄召北酆鬼魔真文及玉诀中的魔鬼观念和镇禳之法。  相似文献   

7.
六朝上清经是以阴阳五行理论作为基础展开论述的,但上清经对阴阳五行理论的运用并不是一袭其旧,而是有所选择和发展的.这种发展集中体现在上清经出现的五行配数观念之中.上清经书以一和十二配属中央土,而以三五七九分别配属南方火、北方水、西方金、东方木的独特模式,导源于汉末纬书,经过魏晋道气理论的成熟而发展为《灵宝五符》中的五方天气理论,最后被上清经用作论述上清道法的基本框架.它是魏晋道派在统治者禁言阴阳五行灾异的环境下新创的理论,而其创造的思想基点则是道教一贯的重阳思想.在这套五行数模式下,上清经实现了“道”与“术”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8.
六卷本《上清大洞真经》是上清派的根本经典,既有研究对卷1 "诵经玉诀"的文本来源和宗教内涵缺乏深入解读,六卷本的最终成书也讨论不多。本文将"诵经玉诀"所含仪诀缕析为28项,分直接采用、借鉴改造、经法内部传承三类,对相关仪诀的传承整合和宗教内涵进行深入解读。文章认为,《高玄真经》的层次结构和内容为今"三十九章"的形成准备了充分条件、卷1 "诵经玉诀"所据文献均为北周前早期道经、《上清道宝经》的引文及其"诵经玉诀"以太上大道君为最高神等事实,均足以证明六卷本在北周前已成书。但该书形成后其"符图"可能有改动,尤其是其中的多幅修行图或乃后世宗师据修行实践所增,个别文字也有后人增改的可能,但这种改动是有限的,学界所持今六卷本乃最接近南朝面貌的结论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9.
《老子中经》的"中经"之名源于汉代谶纬之学,"中"字原指该经自身内容和传授的秘密性而言。作者最初亦未将该经与《道德经》上、下篇相比附,今本末章所云"三篇上下中经"里的"三篇上下"四字应为南朝道士有意加笔。在明《道藏》中尚存数段文字的《老子观天太清中经》是一种主要流传于南北朝后期至唐初的《老子中经》传本。现存各本《老子中经》都没有保持该经最初的文本结构,全经五十五章的结构原是由每章依章次以"第某某"为章题加上每章正文以"《神仙经》曰"开头的形式组合而成。  相似文献   

10.
敦煌本《上清大洞真经》与道藏本《大洞真经》的样态有很大不同,这种不同为我们理解《大洞真经》的成书过程提供非常有益的案例。不论是《回风混合帝一之道》《雌一五老宝经》《太上大道君玉箓》,还是《高玄真经》都是修行《大洞真经》的要诀,或许是道法传承的不同,形成了"帝一法""雌一法""玉清法"等修行洞经的法诀。从《大洞真经》文献流变过程来看,其文本结构出现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的增衍。各种修行法诀都被允许存在,打破了陶弘景所谓"浮伪"的看法,逐渐形成了道藏六卷本《上清大洞真经》的样貌。  相似文献   

11.
宋元南宗阴阳双修的代表人物和经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代表人物和经诀,勾勒宋元南宗阴阳双修丹法的历史脉络和主要内容。早期的《悟真篇》阴阳双修注释以翁葆光注为代表。早期的钟吕金丹派阴阳双修经诀有《钟吕传道集》等。内证和外证皆表明,钟吕金丹派南宗的建立者白玉蟾传授并实践阴阳双修。南宋还有紫团真人等几位钟吕金丹派南宗阴阳双修丹家。陈致虚确立了全真教南宗的阴阳双修丹法。  相似文献   

12.
谢灵运《山居赋》中提到"洞真经"的概念。由于该赋撰于424年至425年之间,早于陆修静完成《三洞经书目录》(471)近50年,故即便谢灵运所引的"洞真经"确实指向早期上清经,但是,一则他的"洞真经"的概念从实质上并不同于陆修静三洞经书中的"洞真上清经",二则其"洞真经"也并不一定即等于具体经典《大洞真经》。谢灵运另一赋作《罗浮山赋序》中也出现了"洞经"的概念,经考此"洞经"实际上指的是《茅君传》。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对谢灵运"洞真经"概念之来源作一简略考证。  相似文献   

13.
上清派是道教的一个重要流派,形成于魏晋时期,创始人相传为西晋女道士魏华存。该派以《上清经》、《黄庭经》、《真诰》等道书为主要经典,以存思、守神、行气、服食为主要修炼手段,对道学及中医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魏晋时  相似文献   

14.
东晋道士杨羲写经,以《大洞真经三十九章》为首要经典的上清经三十一卷最为重要,在道藏三洞四辅经书体系中,是洞真部的祖本道经。杨羲以墨书细字的郗体隶书和荆州白笺,开创了上清经写经的基本风格。杨羲写经的身份是早期上清派专门从事经书造写的经师,后被尊奉为上清派第二代玄师。杨羲写经得到了丹阳许氏士族的支持。许氏士族是天师道奉道世家,直接参与甚至主导了早期上清经的造写和传抄。由许氏士族而展开考察,可以看出,在东晋士族中,擅长书法的奉道世家如丹阳许氏、高平郗氏、琅琊王氏、丹阳葛氏士族中都有代表人物从事早期道教经典上清经、灵宝经、太清经等的造写或抄写。东晋时期,士族写经奉道较为普遍,这是杨羲写经的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经诀的传授须举行相应的传授仪式,其中心环节就是“盟誓”,师徒间授受经诀必须经过盟誓才具有宗教意义上的合法性.《抱朴子内篇》中的盟誓主要是借鉴、吸收了中国先秦以来的传统盟誓,即“歃血为盟”等血盟.南北朝以后,上清派、灵宝派以及南天师道对传统的盟誓仪式进行了革新,制作出专门的盟誓仪式,称为“登坛告盟仪”,并融合世俗学礼制度,以“法信”的形式作为师徒传承的盟誓信物,取代了早期道教的血盟仪式.我们认为传授仪中的盟誓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以盟誓的形式确立师徒传承的合法性;二是在实践层面上尊奉“道”、“经”、“师”三宝,并以神圣契约的方式敦促道教徒遵守道门相关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16.
《写山水诀》是黄公望的一篇论述山水画画法的著述,是其绘画经验和艺术思想的总结。《写山水诀》中主要论述了画面的结构布置、笔墨设色、画法画理等内容,较全面地记载了其对前人山水画的风格技法的阐述及自身创作过程中的经验,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元代绘画理论的基本方向和实践状况,从文章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写山水诀》中黄公望的山水画绘画观的传承与转变。  相似文献   

17.
《管子》在我国哲学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虽非一人一时之作,但其哲学思想却是前后基本一致的。本文仅就《管子》的社会历史观作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各位学者。一、《管子》关于构成社会物质生活诸因素的观点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是由很多的因素构成的。《管子》中虽没有明确提出物质生活的范畴,但它在实际上却指明了构成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牧民》篇中说:“凡  相似文献   

18.
《九真中经》是最早的上清经之一,但《正统道藏》中所收该经却已被窜改,远非本来面貌。敦煌伯2751《紫文行事决》写卷及《云笈七籤》中引用了《九真中经》的主要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该经本貌。本文将《紫文行事决》所引《九真中经》与《正统道藏》本对比,从神真体系、咒语韵脚及结构、行道时日等方面揭示了《正统道藏》本《九真中经》被窜改的痕迹,并指出了这些窜改内容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9.
正紫阳真人张伯端,一名用诚,字平叔,天台(今属浙江省)人。《张真人本末》~1、《悟真篇记》~2等文载其事迹大略。所著《悟真篇》"专明金丹之要,与魏伯阳《参同契》,道家并所推为正宗"。~3《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27首,含《西江月》词25首,《满庭芳》1首,《解佩令》1首~4。词中藏道家修持之诀,宋元以来,屡有注解。但言词者以为"词至此亦不  相似文献   

20.
《元包》沿用《周易》的卦象、卦名,其卦序则是以《京氏易传》八宫卦为基础并结合"老少仲孟"的原则而形成。《元包》中的《传》,主要融合了《周易》的《彖传》与《大象传》。《元包》遵循"观象系辞"的言说方式,其取象所用之字虽生僻,但性质与《周易》无异。尽管漏洞颇多,《元包》仿照《周易》筮法也制定出一套自己的运蓍卜筮方法。《元包》的思想并未超出《周易》的范围,同时也融入了西汉以来许多流行的观念,如京氏《易》的五行八卦说、气思想等。另外,卫元嵩还通过宣扬公羊学的文质之说来表达他期盼政治统一、天下太平的愿望。《元包》在学术水准上虽远逊于《周易》,但它的存在对于丰富易学史研究及了解南北朝学术思想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