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华西圣教书会于1899年初成立于重庆,是基督教在华西地区最重要的文字机构之一,与位于成都的华英书局相呼应。本文主要论述该书会1920-1941年期间的出版、发行状况,对其创刊以来的经费来源做了说明。并分析其在华西文字中心地位下降乃至衰落的原因。本文为《华西圣教书会的文字事工及其影响(1899-1919)》的续篇。  相似文献   

2.
华西圣教书会于1899年初成立于重庆,存续40余年,于1941年关闭,是基督教在华西地区最重要的文字机构之一。本文以清末民初为时限,考察华西圣教书会成立过程及其出版、发行状况,并分析基督教文字事业对华西社会变迁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华西圣教书会于1899年初成立于重庆,存续40余年,于1941年关闭,是基督教在华西地区最重要的文字机构之一①.本文以清末民初为时限,考察华西圣教书会成立过程及其出版、发行状况,并分析基督教文字事业对华西社会变迁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新中国成立后,老一辈基督教领袖发起三自爱国运动,积极主动认同中国的政治与社会,自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汇,基督教因此健康发展,成为中国的基督教。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充分尊重中华传统文化、自觉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基督教才能在中华大地上立根生长,不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不适应所处社会文化的发展,就会不可避  相似文献   

5.
《华西教会新闻》是华西各差会联合出版的英文教会刊物,华西差会顾问部的许多重要文件和信息都由该刊刊行.它于1899年在重庆创刊,至1943年停刊,跨45年之久②.它不仅是近代四川第一份外国人创办的刊物,而且也是基督教在华西地区出版的最早的英文教会杂志.本文描述其发展历史、经营管理及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老一辈基督教领袖发起三自爱国运动,积极主动认同中国的政治与社会,自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会,基督教因此健康发展,成为中国的基督教。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充分尊重中华传统文化、自觉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基督教才能在中华大地上立根生长,不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不适应所处社会文化的发展,就会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7.
上海广学(The Christian Literature Society for China)是近代来华传教士创办的重要文字出版机构之一。自1887年创办(初名同文书会)至1951年与其它基督教出版机构合并,历时六十四载。对于早期广学会,学界已有较多的相关研究,但进入20世纪之后广学会的活动尚未受到广泛重视。本文主要考察辛亥革命前后广学会在文字出版方针上的调整,再现这一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基督教出版机构对清末民初社会转型所做出的回应。  相似文献   

8.
《华西教区简报》于1904年在英国创刊,是基督教圣公会所办的英文刊物。该刊主要记录英国圣公会、内地会以及圣经布道会在华西教区的传教活动,是基督教在中国西南地区活动、发展的重要史料。由于该刊在海外出版发行,此前并不为国内学界知晓。本文根据新发现的《华西教区简报》相关材料,介绍该刊出版发行、主要内容等基本情况,并略述其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9.
重庆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历史上曾是重要交通枢纽,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佛教、道教于东汉时期传入重庆,文化遗产遗迹众多,大足石刻佛教造像群是驰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梁平双桂堂被尊为西南禅宗祖庭。元末明初,伊斯兰教随着穆斯林进入重庆而开始传入。鸦片战争以后,天主教、基督教传教士开始进入重庆传教。  相似文献   

10.
王荣伟 《天风》2006,(5):12-14
韩文藻先生作为中国基督教界的领袖之一,一直为中国基督教事业的健康发展而尽心竭力。他长期主持基督教会国两会的外事工作。1985年,他与丁光训主教共同创建了国内第一家以基督教为背景的社会服务与发展机构——爱德基金会。他积极参与创办爱德印刷有限公司,现已印刷了4000多万册中外文圣经和一批其它基督教书籍。  相似文献   

11.
<正>有3000年历史的古城镇江,是中国历史演变的重要舞台。这里,长江运河交汇,南北文化交融,大江大河,有山有水,气候宜人,物产富饶,经济发达,文化灿烂,是一座典型的滨江山林城市。从元代开始,基督教就在镇江扎营生根,留下丰富的历史资料。镇江是中华基督教传播史研究的重要节点城市。一、基督教在元代镇江的传播元代基督教在镇江的传播,是中国基督宗教传播史研究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陈孝浪 《天风》2020,(1):48-48
2019年11月11日,爱德印刷有限公司印制圣经达到两亿册,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同时,笔者有幸参加了基督教全国两会在杭州市基督教会崇一堂举办的"百年和合·圣言常存"圣经日系列活动,看到许多同工同道拿着由我国出版的印刷精美的圣经,以敬畏上帝的心,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地抄写圣经,深受感动。  相似文献   

13.
正重庆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历史上曾是重要交通枢纽,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佛教、道教于东汉时期传入重庆,文化遗产遗迹众多,大足石刻佛教造像群是驰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梁平双桂堂被尊为西南禅宗祖庭。元末明初,伊斯兰教随着穆斯林进入重庆而开始传入。鸦片战争以后,天主教、基督教传教士开始进入重庆传教。抗战时期,佛教、伊斯兰  相似文献   

14.
美国华人基督教会研究:以大波士顿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华人基督教的历史与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几乎一样长。大波士顿地区的华人基督徒出现较早,但华人基督教会直到1946年才出现。该地区现有华人基督教会近30家,信徒5000多人,约占当地华人总人口的5%。华人新移民加入基督教会的主要原因有: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文化变迁;寻求族群归属和文化认同;寻求物质与精神帮助;华人教会的主动宣传。华人基督教会的特点有:组织独立,神学保守;华人新移民是华人基督教会的生力军;普通话、英语和粤语三种语言并存;尽量少谈或不谈政治。华人基督教会的功能有:解决华人信仰问题;团结华人;服务华人,教育华人,帮助华人新移民融入美国社会,同时保持中国传统文化。华人基督教会是华人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华文报刊和中文学校一起构成美国华人文化社区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5.
抗战期间,基督教会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传播是在边疆服务的名义下进行的。本文对基督教会在这一服务中的医疗方面作了初步的考察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基督教在华传教与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对话,是中国学术界在思想认知上分歧较大的问题。人们通常较为强调在政治领域的社会及文明冲突,以及基督教由此而有的负面影响。但从人类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也必须注意基督教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推动和在中西文化对话中的积极参与。本文以《马礼逊文集》的出版为契机,从马礼逊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与对话中的作用及意义来思考基督教在华存在和在中国文化中如何定位等问题,以便能为正确处理今天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文化的关系提供思路和启迪。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00,(9)
基督教坊参加香港书展,给书迷一个“生命支点” 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举办的每年一度的香港书展今年吸引了370个香港及中外的书商参展,赴会参观人数也创下历史新高。由香港基督教出版联会统筹,共有34个香港基督教出版单位及福音机构联合组成的“基督教坊”以及全新的“天父世界儿乐坊”参加了书展,是这次书展中最具规模的参展单位之一。基督教坊今年参展的主题是“给生命一个支点”。  相似文献   

18.
正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2月《茶文化与基督教中国化》一书从文本、历史、文化、实践四个维度对推进当代基督教的中国化实践做了创新性的论证。在书中,作者对山东基督教在推进中国化进程中的内外挑战与瓶颈做多角度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基督教入华的历史教训和近年来开展基督教茶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等,发掘出以中国特色的茶文化为切入点思考基督教中国化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胡玉明 《天风》2023,(2):34-35
<正>从福音传入中国本土开始,基督教就开始了中国化的进程。《和合本》圣经的出版是基督教中国化的一座里程碑,使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人能够直接面对上帝的言说,也给福音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三自爱国运动不断深入,神学思想建设初见成效,中国教会与社会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中国教会要健康发展,就必须面对文化处境,福音只有融入中华文化,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教会吸收中华文化进行管理和牧养,就会有更广阔的社会基础。因此,在基督教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教会的牧养和管理一定要重视发挥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信仰是以"神爱世人"的圣经教导,将"爱人如己"作为行事为人的准则,并将基督的爱作为价值取向,这与当今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在基督教界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发挥基督教界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基督教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发挥宗教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繁荣中所呈现的正能量与时代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