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罗洛—梅存在心理治疗的基本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洛·梅是美国推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健将、存在主义心理学家、临床心理治疗家。梅以丰富的临床心理治疗经验,站在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用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一生致力于研究“人究竟是什么”这个人本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般苏联心理学家都认为,苏联心理学是在同关于“心理、意识”的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的斗争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在三十年代初,苏联心理学对“心理、意识”既要克服唯心论的理解,又要克服种种机械唯物论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谢·列·鲁宾斯坦(1889—1960)在其《马克思著作中的心理学问题》(1934)一文中首先十分明确地  相似文献   

3.
§1.多义结构句法结构有其语义基础或逻辑基础,一定的句法结构表现一定的语义。但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又存在着多种联系,如主谓结构可以和“施事·动作”、“受事·动作”、“工具·动作”等多种语义结构相联系,述宾结构可以和“动作·受事”、“动作·施事”、“动作·结果”等多种语义结构相联系。同时,句法结构是语言的表层结构,语义结构是语言的深层结构。有的语义成分是显性的,存在于表层结构之中,有的语义成分则是隐性的,存在于深层结构之中。这些隐性的语义成分,有的可以通过对表层结构的分析得出,有的则要靠非语言的语境(话语的特定情  相似文献   

4.
(一) 在印度,哲学唯物论早在古代就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这一点在吠陀经典、奥义书以及纪元前四世纪的乔谛梨耶(Kautilya)的著作中是有确凿的证据的。唯物论尽管被唯心论者们视为“伪说”,加以迫害,然而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唯物论都有很多的信徒。因此唯物论常常不得不隐藏起它的真实面貌。赫·奥尔登贝格在他的“印度哲学”一书中说,就连在佛教兴盛的时代,通晓唯物论(路伽夜陀-斫婆伽的体系)也被认为是学识渊博的表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主张的唯物论乃是一种“人学的唯物论”,他认为“只有人学的唯物论才是彻底的唯物论”。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近代各种唯心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并阐明了他(作者)的“人学的唯物论”的观点。第二部分,是以“人学的唯物论”的观点为中心,通过对于各种哲学的批判,说明了作为哲学上三个部门的“存在论”、“认识论”、“实践论”的关系。在作者看来,只有人学的唯物论才能具有三者密切的关系。最后,第三部分,是从“我与世界”、“必然与自由”讲到“自然主义”=“人本主义”,阐述了人学的唯物论的世界观。所谓“人学的唯物论”,作者认为,就是“把主观看作是身体、是身体和精神的统一体、是人的唯物论”。他把主观和意识分开,把主观看作身体。当然他也承认客观的存在并承认它是基础,因为不承认这点,那就不会是唯物论;但他却不承认客观的存在是真正实在的东西,认为如果承认它是实在的东西,同时就必须承认主观和主体是实在的东西。所以他说:“把主观和主体看作是实在的;同这个实在的主观及主体相对立并且脱离这个主观及主体而独立的客观,就是真正实在的东西。”因此,作者把“那种把主观和主体完全加以观念化而主张只有客观实在性才是实在的唯物论”叫作“客观主义的唯物论”。他并批判说,这种唯物论可以说是“实在论”,是同“客观唯心论”及唯心论一脉相通的;甚至可以走到“武断论”。这种批判,我们绝对不能同意。我们认为,同唯心论一脉相通的,正是“人学的唯物论”。我们看,“人学的唯物论”所谓的“主体”,显然是受了存在主义的影响。存在主义是从主体超越到“无”和“神”,这当然是唯心主义;但是,虽说“人学的唯物论”是从主体超越到自然、存在和历史,但也不能如作者所说是唯物论,而却是一种唯心论。因为他认为不承认主体、主观的实在性就不能承认客观、存在的实在性,这实际上就是否定了离开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的实在性。这显然不是唯物论,而是二元论或折衷论,结局还是唯心论。  相似文献   

6.
一道难题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每天晚上,著名的心算家阿伯特·卡米洛总是站在一个台子上请台下任何一个观众给他出题。 这位天才的心算家还从来没有被任何人难倒过。 这天晚上,一位先生走上台来,坐到这位心算家的对面,开始出题:“一辆载着283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这时下来87人,又上去65人。” 阿伯特·卡米洛很轻蔑地笑了。 “在下一站下去了49人,上来112人”,这位先生又作了补充。 心算家付之一笑。 “在下一站下去37人,上来96人”主考人说得飞快。 “在再下一站下去74人,上来69人,再下站下去17人,上来2…  相似文献   

7.
其广义的概念是指关于人的本性(本质)的学说;其狭义的概念是指廿世纪上半叶西欧哲学界中特别盛行于德国的一个流派,该派别发源于唯心的“生的哲学”观念(韦·狄尔泰)和埃德蒙特·胡塞尔等人的现象学,它通过对各种不同的学科(生物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的资料的运用和解释,力图重新创立一种关于人的完整概  相似文献   

8.
蒋海怒 《学海》2002,6(4):115-118
一中国哲学的特点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作为一种“观念原型”在宗教神学、政治理念、人生追求方面均有表现。为了达到或接近天人合一的境界 ,古代哲学非常重视人的能动性方面。这促使中国古代哲学提倡“人能弘道 ,非道弘人”的实践人格。先秦儒家站在人文主义立场上往往对“圣人”发出赞叹 ,孔子说 :“大哉尧之为君也 ,巍巍乎 ,惟天为大 ,惟尧则之。”(《论语·泰伯》)《中庸》用内在超越的方式将此归结为 :“诚者 ,天之道也 ,诚之者 ,人之道也。”孟子用心性说将人道与天道联系起来 :“尽其心者 ,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也。”(《孟子·尽…  相似文献   

9.
一、现代科学家的迷信 迷信是对某种超自然力量的盲目崇拜,在这种力量面前,表现为短缺或失去理性思维能力的迷执,所以显得异常愚昧。这种情况在科学家中相对不多,但绝对数也不小,有些还是在科技史上的顶尖人物。恩格斯在《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一文中,仅列举英国的科学家就有我们熟知的弗兰西斯·培根和伊萨克·牛顿,以及与恩格斯同时代、与达尔文齐名的生物学家阿尔弗勒德·拉塞尔·华莱士,以发现化学元素铊和发明克鲁克斯辐射著名的物理化学家威廉·克鲁克斯;此外,德国有天体物理学家策尔纳,奥地利医生和解剖学家加尔等。其实,这种例子是不胜枚举的。在我们国家也不乏其人。 总起来说,近现代科学家的迷信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第一,对当前的超人崇拜,胜过对传统的上帝崇拜;第二,对现实人的超能力的信仰,胜过对上帝万能的信仰。所谓“超人”,这里指具有“超能力”的人;所谓“超能力”,有的叫做超心理学、心灵学、灵学、唯灵论,即通灵术,在当今的我国,则名之为“特异功能”,指谓的主要是两类  相似文献   

10.
一、实践实践哲学的根源,可以追溯到黑格尔哲学体系自身。青年黑格尔派分子,如阿·卢格、布·鲍威尔和莫·赫斯等人,曾经被这个哲学术语强烈地吸引,他们中的有些人通过强调实践和社会领域之间的联系,而赋予这个概念以某种新的意义。卢格在1843年写的一篇文章中,在讲到黑格尔哲学时说:“德国所进行的理论解放是如此彻底,这是世界  相似文献   

11.
日本《唯物论研究》杂志1963年夏季号刊载了题为《苏联的康德研究现状》的文章,作者是泽村武生。摘录如下: 关于苏联研究康德的书,暂且不提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我们只见过阿·德波林的《康德的辩证法》(1924年)和维·阿斯姆斯的《康德的辩证法》(1929年)两书。此外,戈·维·普列汉诺夫在与康拉德·斯密特进行争  相似文献   

12.
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创立有关人的学说的时候,曾提出并论证了描述作为个性的人的重要原理。但是可以说,在科学里直到现在,对于“个性”的概念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尽管这种概念已经广泛地运用于哲学和社会学文献,运用于政论作品和日常生活中去。如在“个性理论”的专题学术论著集中就有人谈到:在今天对于‘个性’概念还没有统一的看法,应该对这种概念作出科学的回答。目前世界上存在着七十多种个性定义和二十五种以上的个性结构的说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不应把马克思早期和晚期对异化概念的使用等同看待,二者在目的、内容和理论基础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早期的异化理论主要是用以论证私有制产生和消灭的必然性的“理论钥匙”,人的本质的发展被看作私有财产运动的依据,其理论基础尚未超出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思辨人本主义”;而在晚期的异化论述中,由于马克思已经用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作为“理论钥匙”来阐述私有制的产生和消灭,因此异化概念只是描述异化状态,揭露和谴责资本主义社会反人道现象的哲学术语,其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鉴于这种原则上的区别,作者进一步指出:(一)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应强调的是个人所处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不是“相互关系中的个人”,不应从个人出发去推演社会关系,更不能从人的人类学本质的发展去推演历史的进程。(二)是用人的本质异化说明社会经济制度的变迁,还是用经济制度的本质说明社会的异化现象,是历史观上的人本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区别。(三)在用否定之否定规律说明社会历史时,是否以较具体的社会科学规律为媒介,是区别成熟前后马克思思想的标志之一。(四)异化概念不是“剩余价值理论的概念基础之一”;以异化理论为基础的人道主义只属于人本主义,不属于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报》1992,24(4):109-114
发展心理独生与非独生儿童认知发展的比较研究(广州市)·”·”·“·“·······”·”·······一焦书兰纪桂萍等(12)月一14个月儿童的语言获得一一成人的言语教授与儿童的模仿学习·”·“·”·”二许政援郭小朝(1 48)儿童理解数量词“几个”、“很多”的发展特点···”一~“···············,.··“·“·”二李文馥马谋超(158)儿童早期工具行为发展的研究·”·”···”·”·““··“························“·”···”一许景行黄春雨(165)记忆训练对改善少年、青年和…  相似文献   

15.
阿列克谢·费奥多罗维奇·洛谢夫的一生在许多方面是个谜,是一个我们这些与他同时代的人尚需长时间猜测的谜。“人的象征”、“神话般的人”、“为真理服务的人”、“俄罗斯鼎盛时代最后一位杰出的哲学家”、“俄国当代最大的人道主义者和哲学家”、“精神传统的捍卫者”、“20世纪最重要的俄罗斯思想家和语文学家”,“他体现出来的俄罗斯哲学思想具有如此巨大而雄壮的气势、如此透彻的分析、如此强劲的直觉穿透力,以至他的思想无疑可称为天才的思想”——近几十年我们试探着说出的这些热情洋溢的话,显然已由洛谢夫幸运的结局所  相似文献   

16.
文题按栏目分类编排,作者后面括号中的阿拉伯数字为文章的期数页码。 经典。教义对古兰经首章中的‘希达叶,一词的阐释 ”.......………二“。”.“二”…王连冲编译(1013)从我国法律看伊斯兰教的孝敬之道 ”.....””·”一”.“·“.“·”·“.“.…尹静伯(1 .15)伊斯兰历法拾零“·”·“·..·”·“·”一赛生发(1·16)纯真篇义证(上)二”.“·”一”·…白寿择(202)知识和工作在伊斯兰教中的地位 ”·“.”.“.…阿布杜拉·欧麦尔·纳绥夫(206)伊斯兰学科词语研究”…”.“.“·…马忠杰(2 010)拜功的妙用”··…”一“·“·”·”…  相似文献   

17.
早在50年代乃至更早,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一些哲学家就曾提出过应当把本体论的物质概念和认识论的物质概念加以区别的论点。东德的施特恩认为:“物质是客观实在,不过这种客观实在的属性、状态、存在形式也是客观实在,然而它们不是物质。”“不应当把物质概念和‘物质的’概念混淆,……例如,运动、空间就客观地现实地存在着,它们是‘物质的’,但不是物质。”波兰的叶·埃尔施坦断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应当有一个反映一切物体的普遍属性的本体论的物质定义,并认为,通过说明物质对运动、空间、时间等的关系就能下这样的定义。苏联的瓦·图加林诺夫也认为,物质概念可分为本体论方面和认识论方  相似文献   

18.
埃及苏非主义的奠基人是大苏非祖农(?──860年)。他首先提出苏非神秘修道过程的一般概念和内在意义,即“玛嘎麻提”(maqam复数maqa_mat地位、等级、品位),道出苏非神秘主义修炼由低级到高级的各个品位;“哎哈瓦利”(hal复数ahwal状况、状态),明确了苏非神秘主义修炼时所产生的不同心理状态。有相当一部分人追随他,继承了他的学说。祖农的苏非思想贯穿埃及苏非派达几个世纪。 10世纪,苏非学说在埃及得到广泛发展,此时的代表人物有:艾布·阿里·鲁子巴里?──933年、艾布·哈桑·第努…  相似文献   

19.
一钵千家饭     
《法音》1992,(7)
佛经常常这样开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著衣持钵,人城乞食······”这段文字表明,佛陀时代,僧人是托钵乞食的。事实上,僧人又被称为比丘,意为“乞士”。为了使得出家人能专心致志地用心办道,佛陀提倡托钵乞食,因为这会使比丘们的生活简单化,尽量减少占有欲,以便达到出家的目的—去除贪欲,早证涅梁。另一  相似文献   

20.
战斗在前沿     
四十多年来,《第欧根尼》始终在奋争,力争以其手中有限的资源来彰显人文科学在世界各地的进步。这份刊物的问世,归因于一个机构与一个人的巧遇。这个机构即是国际哲学和人文科学理事会,它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议和支持下成立的,旨在将人文科学领域众多不同的团体重新组织起来;那个人便是罗歇·凯卢瓦,当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名国际公务员。国际哲学和人文科学理事会想给自己配备一份机关刊物,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能够起到联结各个会员团体的纽带作用。罗歇·凯卢瓦的思想非常明确:他希望创办一份能够反映其“对角科学”概念的跨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