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并非总能认识到自由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中心问题。一般认为,如果人们能谈论马克思主义的基础,谈论历史的“意义”(下面我将回到这个问题上来),那么这种意义就在于社会正义的实现,虽然事实上“正义”在马克思那里只是自由理想的一部分,它(就重要性而言)显然从属于自由理想的另一部分:人类生产力的最大限度的发展,也就是“发展人类天性的财富这种目的本身。”因此,我们很有理由赞同S. 兰柯不久前发表的观点,即在马克思看桌,历史的意义或历史的积极的、固有的方向就在于自由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个人自由问题在哲学思想史上一直是理论研究的对象。在苏格拉底、柏拉图、奥古斯丁的著作中,都把它作为重大的理论问题。在斯宾诺莎、费希特、黑格尔和叔本华、康德以及谢林、霍布斯和笛卡儿等人的著作中,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中,首先把哲学思想史中的“个人自由”和物质生产的发展以及阶  相似文献   

3.
我们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差不多每次政治运动,每个政府,每个政党,甚至教会,都设法表示是自由的支持者。在这个大多数人受压迫、甚至缺乏基本人权的时代,谁也不承认自己是自由的敌人。今天自由就象母亲一样,谁都喜爱它,至少在口头上。可是现在  相似文献   

4.
论第三种自由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是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西方政治哲学过去三十余年的发展基本上是在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二分法(Berlin)的理论框架之中展开的。社群主义的崛起不但没有走出反而强化了这种二元对峙的概念樊篱。晚近以来公民共和主义的重新发现和阐释则另辟蹊径,提出了第三种自由概念(Pettit;Skinner,pp.237-268),试图运用全新的理论架构全面整合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的政治遗产。准确地把握第三种自由概念的内涵,不但影响到政治哲学史的谱系构成,关系到对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之争的恰当理解,而且有助于在既多元分化又全球一体的复杂社会中对自由理想的坚持与捍卫。  相似文献   

5.
恶、自由与康德的善人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将借鉴康德哲学的资源来重新思考自由与恶的问题.之所以以康德为中心,主要是因为康德与自由主义(Liberalism)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一方面,两者有很多共同的价值诉求,如在凯克斯看来,"自由主义归属给个人的核心重要性通过康德所表达的自主观念得到极大的提高";而在另一方面,康德与自由主义在诸如自主这样的基本概念层面并不完全相同,而康德哲学的复杂性与深刻性也许能为容纳这些基本价值提供另一种可能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要解释某一种概念,须阐述一下产生这一概念的最直接的原因,正因为自由概念举不出自由以外的原因,所以才是自由。因此,要解释自由概念本来是不可企及的,也许会使人“离开哲学的解释的领域”。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自由概念是理解康德哲学的极其重要的概念,所以康德说:自由概念“对于所有经验主义者都是一块绊脚石,但是同时对于批判的道德学家说来,却是开启崇高的实践原理的一把秘钥”。我们在学习康德哲学的时候,无法避  相似文献   

7.
物、价值、时间和自由——马克思哲学体系核心概念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对马克思哲学所具有的实践维度、经济研究的维度、本体论维度这三个基本特征的 先行把握,笔者初步找到了重建马克思哲学体系的新路径。限于题旨和篇幅,本文主要论述 重建马克思哲学体系必定会涉及到的四个核心概念--物、价值、时间和自由,以及它们之 间的内在联系。 一、从抽象物质到具体的物 传统哲学教科书所叙述的物质观是马克思早就批评过的"抽象物质"观。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这样写道:"工业是自然界同人之间,因而也 是自然科学同人之间的现实的历史关系。因此,如果把工业看成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的展  相似文献   

8.
自由是贯穿整个西方文化的价值目标,是主体之为主体的根据,它发展到德国古典哲学时期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果,康德和马克思的自由观就宛如德国近代自由思想的两个点:康德自由概念的核心是自由意志,并且它是纯粹理性的唯一事实,但对它的证明始终是个问题;马克思对康德的"自由"进行了感性证明。  相似文献   

9.
霍耐特认为,法律自由和道德自由在现代西方社会出现了很多病理学特征。为了克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和现代政治决策的不民主现象,他主张在个人关系、市场经济和政治决策等领域中重建一种"社会自由",即平等互惠的相互承认机制,以在全球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盛行的今日,重构一种多元平等的正义论。但这种正义论因其概念的模糊性、正义普遍性的难以建立及方法论上的悖论招致诸多质疑和批评之声。  相似文献   

10.
论哈贝马斯对进步、理性和民主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东欧诸国发生的复杂的巨变,进步力量的理论需要明显增长。因此,人们不仅将从新的视角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传统工人运动的其他理论家们进行新的、批判性的研究,而且创造性地掌握以往的人道主义理论家们的思想经验的需要也在增长。这也证明,接受全部现代哲学和社会理论的,坚持人类解放设想的思想的冲击和挑战是必然  相似文献   

11.
社会进步与哲学革命有着内在的、本质 的、必然的联系。哲学与社会存在着互动的关系:一方面社会进步要求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应该成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成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此,哲学要主动地适应时代。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是在对德国古典哲学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不断扬弃和对自己新世界观的逐步阐发的过程中来规定个人自由概念的。马克思的个人自由概念,即思辨理性自由、哲学人道主义自由与劳动自由既相互关联又有质的差别,既体现了辩证思维的逻辑原则,也反映了个人自由发展的现实历程。  相似文献   

13.
康德的文本表明康德在自由概念上区分了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康德消极自由的基本内涵是意志的实践法则独立于经验质料的先天形式;而先验层面的分析则表明康德消极自由指的是独立于自然因果法则的自由因果性。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康德自由观念内在的融贯性和统一性。相比于伯林两种自由概念的经验性本质,康德自由的先验特性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这种差异应在康德与伯林迥然不同的哲学背景之中予以把握。  相似文献   

14.
罗马尼亚共产党在其建设新制度的全部政策中,一贯遵循这样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社会主义和民主是有机地联系着的;新制度实质上是人民自觉的、负责的创造,是群众能够充分表达自由权利的有利形式和场所。在新制度下,人民群众破天荒地上升到能够认识必然性和客观规律、并根据必然性和客观规律进行活动的高度水平,自觉地创  相似文献   

15.
自由可划分为观念自由和实在自由,观念自由因仅在主体意识中产生,总是表现为对各种限制的力图超越,而实在自由因需在主体与对象的共在关系中形成,则必须正视和承认各种限制.道德作为一种利益关系的调节者,必然具有基于各种关系限制的约束性,但由于道德是人的内在需要,因而其约束性也会表现出一种自觉自愿的主动特征.道德自由作为自由与道德的概念组合,既是自由的道德与道德的自由之内在统一,也是约束与任性的统一,当主体成为纯粹的道德主体、主体之性完全成为道德之性时,约束即为任性,任性即为约束.此时,主体便达到了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道德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16.
论复杂性概念——它的来源、定义、特征和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复杂性至今仍然是一个在科学和哲学上都不十分明确的概念,这一状况,阻碍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包括人类自身的复杂性的认识,直接影响目前正在进行的探索复杂性科学的理论综合,使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工作受到挫折。本文分别就复杂性概念的来源、定义、特征和功能进行阐述,试图达到明确复杂性概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冯川 《学海》2014,(2):97-102
康德哲学和黑格尔哲学都主张绝对的、纯粹的自由。本文通过对康德哲学中的自由概念和黑格尔的自由概念的分析比较,总结出三个共同的特征,即自由作为精神的独立性、普遍性和超越性;自由是对于感性和欲望的反动;自由是对必然性的服从。从这三个特征出发,本文试图说明,对必然性的服从意味着对自由的内在规定,而这种规定性即否定了自由的自主和选择的本质。对感性和欲望的反动意味着消极性,而精神的独立性要素则表征了仍然未能得到统一的精神物质二元分裂。由此,康德黑格尔的自由概念都走向了自由的否定,自由的反面。  相似文献   

18.
一对“专政”而言的民主和自由民主和自由,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围,它对于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而言,是与“专政”这个范畴相对立的;对于根本利益一致的人民内部关系而言则是与“集中”这个范畴相对立的。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民主属于上层建筑,属于政治这个范畴。这就是说,归根结底,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自由也是这样。民主自由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都是在历史上发生和发展的。在人民内部,民主是对集中而言,自  相似文献   

19.
试论新科技革命对道德进步的作用徐浩之本世纪40年代由西方发达国家首先兴起的新科技革命,迅猛的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目前已进入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科技发展的新阶段。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无论从广度上或深度上都已达到新的高度。随...  相似文献   

20.
实践、艺术与自由--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再理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在对马克思实践概念的讨论中 ,马克思实践概念与亚里士多德实践概念的重大不同 ,格外为人们所重视。有人据此批评了马克思对亚里士多德的背离 ,有人则为之辩护。但无论是批评还是辩护 ,似乎都忘记追问一下两位实践哲学大师关于实践概念的不同规定是如何产生的 ,马克思是基于什么考虑而采取了与亚里士多德完全不同的实践概念 ,这种不同后面是否还有相同的东西 ,以及这种不同又意味着什么。而在讨论中人们之所以将如此复杂而重大的理论问题简单化 ,在我看来 ,恐怕主要地导因于论者往往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那就是艺术活动在亚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