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朝画家谢赫在其所著<古画品录>中提出绘画"六法",以"气韵生动"为第一."六法"被前人誉为"千载不易一、"万古不移"的准则,在中国绘画史上影响极大,"气韵生动"更成为中国绘画艺术创作的最高目标、最高境界及绘画批评的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2.
张彦远强调艺术家的"意"的作用,郭若虚的"气韵非师"的观点,都把气韵与人品、学养联系起来.但是,张、郭二人是从传统文人画的角度来解释"气韵生动"的.过分夸大学养对艺术作品的形成所产生的作用,没有能从更为深刻的绘画的形式语言层面去对待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艺术活动的境地下,作为东方艺术传统观念的"气韵生动"日渐在西方生根发芽。阿维格多·阿列卡是法国当代新具象表现主义画家,他的绘画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艺术气韵说的启发。从三大方面来谈论阿列卡绘画中气韵的显现:一、"气韵"说;二、阿列卡绘画中气韵的表现;三、阿列卡的艺术对当代绘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气韵     
彭锦辉 《美与时代》2014,(4):121-121
谢赫六法中首法即是“气韵生动”,“气韵生动”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基本价值尺度,“气韵”成为中国绘画的本体元素。气韵是中国画中极其重要的审美范畴,也是中国画审美特性和审美标准的主要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中“气韵”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的生命。“气韵”为我们提示着一种具有强烈民族色彩的文化现象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5.
中国绘画有别于西方绘画最典型的特征是它的写意性。中国绘画写意特征的形成与中国文化的人文思想有关。儒家的入世、道家的超世、佛家的出世虽各有分别却相互融合,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人的思想。中国绘画理论中的“气韵生动”被人们推为“六法”之首,并形成以写意为主的绘画传统,这就说明中国画表现的不只是物理形态,而是画家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6.
南北朝绘画美学理论家谢赫在其《古画品录》中提出了绘画的"六法","气韵生动"作为"六法之首"不仅影响了当时人物画的创作和品评,对中国绘画史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影响。阐述"气韵生动"产生的背景及其内涵,从绘画创作的不同角度分析其艺术特征,并论述"气韵生动"在"六法"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绘画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郭若虚在<论气韵非师>一文中,把"人品"提高到非常重要的地位,认为画家的"人品"对其绘画作品有决定性作用.由此,对画家本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外,他在<论气韵非师>一文中提到的"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依仁游艺,探赜钩深",是对孔子儒学的一种回顾,提示出文人画家达到高雅"人品"的根本途径,是文人画教育思想发展成为蒙养说,以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一个线索.  相似文献   

8.
"气韵"这个词最早用于中国画中,最早提出的是南齐画家谢赫,他在其《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谢赫将气韵生动列为第一法,由此可见它在中国传统绘画创作与批评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气韵讲的即神韵,"气"常被称为"神气",而"韵"亦常称为"神韵",是具体、细致衡量艺术优劣的标准。当然,气韵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自己的主观意志,对待事物的着眼点不同也会对这两个字有不同的理解。五代的荆浩在《笔法记》中对这两个字的解释是:"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由此可见,"六法"是相辅相成,血肉相连的。气韵生动是对创作作品的具体要求,是传统绘画创作中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当然"六法"的其他几个方面也是达到创作作品有韵味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其中构图是决定一幅画创作成败与否的关键,也是最后作品所能呈现效果好坏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南北朝画家谢赫在一千多年前创作了中国绘画史上第一部有初步理论体系框架的绘画专著《画品》,并在其中提出了著名的"六法论"。将中国绘画的临摹、写生、创作、笔法、美学原则等环节总结在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这六个环节之中。  相似文献   

10.
我们今天说的构图古人称作经营位置或者章法、布局。先秦时期,没有谈绘画章法的文字。东晋画家顾恺之评画说"置陈布势"讲的就是章法;其后谢赫在"六法"中提出"经营位置"这个一直沿用至今的范畴,但是"经营位置"在"六法"中放在了第五位;到了唐代,张彦远论"六法"说:"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视构图有统辖气韵生动以下各法的作用,象形、用笔、设色为体现构图的组织工作而服务,最后达到气韵生动。由此可见,画家把章法在绘画中的运用放在越来越突出的位置。由于现在各类的中国画中,艺术家为了增强画面效果,将画面呈现出更多的物象,对于中国画特有的章法不再考究,导致艺术作品失去了原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气韵生动"的提出成为传统绘画评判的重要准则之一,也是绘画要表达的重要方面。在中国绘画的不同时代都把其看做是重要的创作准则。随着没骨画的出现与发展,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更加的丰富,在色彩、形式等多方面的表现具有多元化的趋势是中西结合的一方面,是现代绘画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彰显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博大精深。就绘画理论"气韵生动"在现代没骨画中的表现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六法论"是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重要的绘画理论,其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和传模移写."六法论"中的前五法,前人已多有论述,并且被普遍肯定.只有最后一法,历代画论家对其褒贬不一,但是从"传模移写"在"六法论"中的地位和它的内在结构方面仍然可以断定:"传模移写"确实像张彦远说的"乃画家末事".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经济、政治、宗教等诸多因素影响着各自背景下不同的文化模式,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造就着中西方艺术独特的审美心理。中西方艺术创作中的审美心理差异是中西方艺术活动乃至呈现的艺术作品风格各异的原因之一,中西方绘画形态就居于中西审美心理的差异性,呈现出各自的特征。中国绘画形态表现为"心物交融"与"模仿自然"的美学原则;中国以"气韵生动"为艺术创作追求的最高境界,而西方则是追求"生动完美";中国更在绘画形态中着力体现含蓄的美感,西方则是力求突显奔放的张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画讲求气韵,自南齐的谢赫提出"气韵生动"的说法以后,气韵就成为中国画的重要品评标准.然而,"气"与"韵"都是由人伦鉴识中的观念转化到文学艺术中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气韵的含义也在演化.在中国画中,"气韵"一词由品评人物画又扩展到了品评山水画和花乌画,并且其含义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气韵要通过笔墨在画面上体现出来,只有深入生活,气韵才会更加生动.  相似文献   

15.
气,从物理层面看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体,从精神层面看则是一种精神状态,从医学上来看气又是一种病状,比如:气虚、湿气……而韵这个字本身就具有舒适雅致和谐的含义。古代的名人志士则用气韵来表现和评赏绘画的意境(见于各种画论之中)。对于儒雅端庄的文人来说,气韵是尤为重要的,气韵在南朝画家谢赫《古话品录》中首次作为绘画创作和品评的准则——谢赫六法中的最高的准则和第一标准出现,这一条准则对于后世的绘画创作和品评标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人类的进步,中国画的不断发展,气韵仍然作为创作和品评中国画的标准在中国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将通过分析气韵在中国画中的作用,展现中国画艺术独特的语言和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16.
魏晋时期是人审美觉醒的年代。尤其是这一时期的画论,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如曹植的《画赞序》确立了绘画艺术的地位;顾恺之的“传神论”提升了绘画的审美特性,谢赫的“气韵生动”则成为中国绘画艺术审美与创作的最高准则。  相似文献   

17.
何家英在中国的画坛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何家英的作品中,他所描绘女性形象的居多,他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既体现着隋唐时期的绘画风格,又有对古代技法的超越和创新,这使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突出的人物个性和先进的时代性,又不失中国画的韵味。何家英还吸取西方绘画的素描技法运用于中国画中,使其作品别具一格。他画中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描绘细腻,技法娴熟,气韵生动,充分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8.
留白是中国绘画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国艺术重要的美学概念。视觉的生理因素、情感的心理因素、美学的思想因素,是形成留白的原因。探讨留白带给中国绘画的形式之美与内在之美。它的恰当运用使得中国绘画不同于西方绘画,具有气韵生动、虚实相生、意境悠远之美。  相似文献   

19.
<正>朱德群是当代一位著名的旅居法国的华裔抽象艺术家。他的绘画色彩绚丽、气韵生动,将中国古典艺术追求的"象外之象"境界演绎至极致,为西方绘画注入了新的生命。特别是他对抽象绘画中的西方油画色彩语言的运用,结合了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创造出了一种诗意空灵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20.
随类赋彩是绘画中的六法之一.中国绘画注重色彩的象征性和表意性,并以社会规范和固有色的施彩原则进行随类赋彩,传统的色彩观所包含的概括色、五色观、诗情色蕴含着色彩的意象性语言特征.随类赋彩也可以理解为随意赋彩,它是中国画达到最高境界--气韵生动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