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含有“…犹…,况…”关联词语的复句(以下简作“犹况”复句)是汉语中常用的一种句型,这种复句形式简练、富有论证力。现在的语法学者都将“犹况”复句归入递进复句,这是无可非议的。为了表明它和“…不但…,而且…”句子的区别,也有人提出“犹况”句含有“反问语气”,这也是对的。但是如果要弄清这种复句的逻辑意义,就不能以此为满足,而必须作更细致的分析。请看下例:  相似文献   

2.
汉语转折复句的命题表征项目互换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句子一图画验证任务(sentence-picture verification task)探讨了汉语转折复句的命题表征项目互换效应。结果表明,汉语倒装转折复句的项目表达顺序为“(但是)B→虽然A”,命题表征中项目存在着互换的倾向,所形成的命题表征为“虽然A→但是B”。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读者理解汉语转折复句可能是一个按照“虽然A(事实让步)→但是B(转折)”固定方向进行系列认知加工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谈谈紧缩句     
许多语法论著都认为“紧缩句”是由复句紧缩而来的,所以又称之为“紧缩复句”,一般都放到“复句”里去讲。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和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都是这样处理的。笔者对此有些不同的看法。我在《浅谈语法分类中的“中间环节”》(《世界汉语教学》1988年第二期)一文中曾经说过,在句子分类中也有“中间环节”存在。比如在单句和复句之间就有“连锁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中有一些复句,如递进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等,分句之间具有一种牵制性,说了一个(或一些)分句,一定要说出另一个(或一些)分句,否则就是说半截子话,给人一种话未说完,甚至莫名其妙的感觉.比如,如果谁说了这么一句“曲波不仅是作家”,那么听的人一定还等着下句.因为这句表明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在后面呢。语法上要求这类递进复句说出“不仅……”部分,还要说出“而且……”部分,也就是说出了  相似文献   

5.
从述语和补语的意义关系给补语分类,一般都分出一个“程度补语”。然而,关于什么样的补语是程度补语,各家却颇有分歧。下面让我们先看一些实例: 张静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把“你听得清楚吧?”看作“形容词作补语,表示程度”。江天在《现代汉语语法通解》中把“这一来,人们笑得更厉害了”中的“更厉害”  相似文献   

6.
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指出:“单句复句的划分是讲汉语语法叫人挠头的问题之一。”而停顿与复句的关系,又是这个叫人挠头问题中较为棘手的问题。怎么看停顿?停顿与复合句的关系又是怎样的?笔者在学习前人成果、学习专家们的科学论述基础上,结合汉语实际,谈点体会。一、从句法结构上看“停顿”性质作为语法单位之一的句子,其内部结构关系不论多么纷纭复杂、变化多端,归结起  相似文献   

7.
多重复句是包含三个以上的分句,同时在结构上有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在多重复句中,“重”即“层”,“层”是指一个结构的直接成分连同它们的语法关系。“层次”的“次”,指层的排列次序。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复句形式复句形式在结构上很象复句,但同复句有着根本的区别。复句是句子,有一个特定的语调,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复句形式不是句子,它不具备上述的句子特点。就其作用而言,复句形式如同词、词组一样,是造句材料,入句以后可以做句子的成分。例如: (1)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都要靠人民民主专政来维护和保证。 (《红旗》)杂志评论员《坚持人民民  相似文献   

9.
连谓句是几个属于同一主语的谓词性词语连用而没有主谓、述宾、联合、偏正、补充等结构关系,中间没有语音停顿,也不用关联词语的单句句型之一。如果谓词性词语之间有语音停顿,则由单句转为复句。例如: ①一架军用运输机,满载着首都人民的深情厚谊,顺承冲向银光闪闪的夜  相似文献   

10.
象顾(颉刚)先生这样学识渊博的史学大家,深知普及读物的重要性,但他却叮嘱要“将读史记录加以编写印成一本小书”,为读者提供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一九八四年二月三日《文汇报》第三版《学史指径》语言中的并列复句、递进复句和转折复句都可用来表示联言判断。各种语言形式所表示的联言判断,就其逻辑值来说,是没有什么区别的,都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但从感情色彩和各联言肢所表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关系来看,它们的差别又是明显的,不能互相替代。上例中联  相似文献   

11.
“沐椁”一词见诸《礼记·檀弓下》:“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椁。”“椁”即棺外之套棺;关于“沐”,郑玄注曰:“沐,治也。”一些大型语文辞书如《词源》、《辞海》、《中文大辞典》、《大辞典》等,皆取郑说,训“沐”为“治”,在“沐”字下列有“整治”义项,书证便是“夫子助之沐椁”句。将“沐”释为“整治”,“夫子助之沐椁”句在语法上即为兼语式,句中的“之”做“助”的宾语,又是“沐”的主语,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夫子帮助他(原壤)整治椁”,这样的解释是有违原义的,为便于分析,加引原文如下: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助…  相似文献   

12.
汉语无关联词因果复句的命题表征项目互换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句子—图画验证任务探讨了汉语无关联词因果复句的命题表征项目互换效应。结果表明 ,汉语无关联词因果复句的项目表达顺序为“结果→原因”时 ,所形成的命题表征中项目发生互换 ,其结果为“原因→结果”。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 ,在没有关联词的语法提示条件下 ,读者在理解汉语无关联词的因果复句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其语义内容按照“原因→结果”固定方向进行系列的认知加工  相似文献   

13.
“连”的词性归属问题语法学界尚没有统一的意见。大体上说有两种看法:一、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张志公主编的《汉语知识》、北大中文系编的《现代汉语虚词例释》、王自强编著的《虚词用法小词典》等主张“连”属于介词。二、张静在《论汉语副词的范围》一文则把“连”划归连词。我们认为这两种看法都有值得商榷(?)地方。“连”究竟是不是介词?回答是否定的。我们基本上同意玛丽·克劳德·帕里斯  相似文献   

14.
紧缩句蠡测     
关于紧缩句,语法学界众说纷云,这给语法教学带来一定困难。有人主张紧缩句是单句;有人认为是复句;有人认为既不是单句,又不是复句,而是一种特殊句型;有人认为紧缩句中既有紧缩的单句,也有紧缩的复句。我们认为要统一对紧缩句的认识,有几点必须首先统一看法。其一,对句子要坚持二分法,即句子分单句和复句。不要在单复句之外给紧缩句另立一个门户。其二,紧缩句只能属于单句或复句,不能“骑墙”,也就是说,不能既是单句,又是复句。  相似文献   

15.
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形式的复句来表达,这不同形式的复句可相互变换。因果复句也可变换,这种变换可分为同型变换和异型变换两种。所谓同型变换,是变换前后复句类型相同,都是因果复句。因果复句有三个小类:说明式(因为……所以……),推论式(既然……就……),目的式(……以便……,……以免……)。这三小类可作同型变换。例如: (1)A因为门还未开,所以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高中语文第一册《蝉》)—B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因为门还未开。 (2)A既然是红军游击队,凭暗号暗语一定可以沟通关系。(初中语文第五册《潘虎》)—B凭暗号暗语一定可以沟通关系,因为他们是红军游击队。例(1)是说明式和说明式相变换,例(2)是推  相似文献   

16.
“不是”辩     
“是”是判断动词,它的后置成分是判断宾语,这已经被人们所承认。然而,对“不是”,人们还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很多人认为“不是”是偏正词组(前偏后正),在句子中,“不”充当判断动词谓语“是”的状语,如: ①他[不]是教师。②中国[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把“不是”当作词组,在句中分别充当状语和谓语,无论从语法角度分析,还  相似文献   

17.
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语气助词通常被认为是个难点。“呗”便是其中一例。在现代汉语研究中,涉及到“呗”字的文章、著作很少。除了《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外,比较详细地解释“呗”字的当数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以下简称《八百词》),刘月华等先生编写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以下简称《实用语法》)和北大中文系55级、57级语言班编写的《现代汉语虚词例释》)(以下简称《虚词例释》)了。我们在教学中引用以上三本著作对“呗”字的解释时,发现有些地方很值得进一步探讨,为此,搜集了大量的生活中出现的“呗”字句(为了方便起见,本文姑且这样称呼)进行考察研究,得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提出来以求方家斧正。一关于“呗”字句在表达功能类型上归属于哪一类,《八百词》明确指出“呗”“用在陈述句末尾”。《八百词》对于有语气助词的句子在表达功能上的归类措词是很严谨的,统一的。这里的“用在陈述句末尾”中的“陈述句”不难看出是指包括“呗”字在内的句子整体。比较起来,《实用语法》在这方面  相似文献   

18.
分句,是现代汉语语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只要讲到复句,就离不开分句。然而,到底什么是分句?迄今语法界对于分句的概念还是不明确的。这样,在复句分析中,就往往自相矛盾,而难以自圆其说。所谓“名不正,言不顺。” 我们先来看几部有代表性的现代汉语著作关于分句的表述是怎样的。黄伯荣、廖序东两位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指出;“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叫做分句。”该书举的例子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和“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认为前者有两个分句,后者有四个分句。张静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意见与上述基本相同:“每个单句形式只是整个句子的一个半独立的分句。”该书的例子是:“我们有五百多斤茧子呢,你  相似文献   

19.
幼儿对某几种复句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学前儿童对并列,递进、条件和选择复句的理解水平。被试为4、5、6岁儿童。结果表明4岁儿童基本上能理解带有“还”和“不是……而是”的复句,6岁儿童基本上能理解带有“不但……而且”,“只有”,“如果……那么”的复句。以“或者……或者”和“不是……就是”为连接词的复句,6岁儿童尚不能理解。理解的次序可能一方面取决于句子所表达的逻辑关系的复杂性和理解所需要的认知活动的困难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语言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0.
打开《现代汉语词典》一查,就可以知道“都”有两个读音、七个解释。其中有一个解释是这样的:“表示总括,所总括的成分在前”,这就是现代汉语语法所说的表示范围的副词。作为这样一个副词,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该用,它有什么作用,本文想就这些问题谈点肤浅的看法。我们知道,每个人在对某类具体事物作出陈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