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树木纹,是齐国瓦当的主纹。是区别于其他各国瓦当的纹饰之一,如果我们给齐瓦当下个定义的话,就可以说:所谓齐瓦当,就是指以树木纹为主要装饰纹样的瓦当。因此,树木纹就成了齐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构成因素。阐释它的发生与流行,内含及意义,对于研究探讨齐文化,特别是齐国的精神文化无疑也是极为关键的。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齐瓦当中为什么以  相似文献   

2.
齐瓦当纹饰注重反映客观现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间艺术的特征。有些瓦当则就是对现实生活、民风民俗的直接记录,因而成为研究古代齐国社会的一份重要形象资料。笔者在对齐瓦当的纹饰母题——“树木纹”考证的基础上(拙文《释树木纹——兼谈齐瓦当纹饰的符号特征》《管  相似文献   

3.
地方传统纹饰的运用能够体现餐饮空间的地域特性,提高餐饮空间的档次。齐瓦当纹饰独树一帜,是齐文化的有力代表。齐瓦当纹饰以树木纹为母题,以自然、生活场景为主要内容,这些纹饰运用现代审美法则加工后,运用于博山菜系的餐饮空间中,将产生餐饮企业和消费者双赢的效果。结合餐饮空间功能定位对纹饰形态的影响,探究功能理论和形式审美下的齐瓦当纹饰形态,找到适宜的运用方式,以齐瓦当纹饰为代表,将齐文化渗透于餐饮空间,用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古代建筑材料中,实用性占主导地位的瓦当,其应用年代可追溯到西周中晚期,并有一种自然含蓄,古朴稚拙,原始之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生了巨大变革,瓦当艺术受其影响和推动,逐渐活跃并迅速发展,赋予了极强的装饰功能,形成了地域性特征瓦当体系。齐、秦、燕三国瓦当艺术各具风格特点,地域特色鲜明。以树木纹为母题左右两边再置以各种动物形象等构成的瓦当画面,是齐国瓦当最鲜明特色;秦国瓦当的题材内容以写实的动物纹圆瓦当最具特色;饕餮纹流行于燕国瓦当的始与终。三国瓦当各自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古代瓦当艺术的发展和演变。  相似文献   

5.
树木纹齐瓦当的生态美学意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当作为一种建筑构件,在古代宫廷建筑中被广泛采用,它的出现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陶器烧造水平,而且它的纹饰图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特点。战国时期齐国树木纹瓦当的出现和盛行,不仅受当时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的影响,而且折射出当时人们的生态审美趋向。  相似文献   

6.
以博求专新意迭出──读《齐文化论稿》张玉书继主编的《齐文化概论》出版以后。王志民教授的又一本齐文化研究的专著《齐文化论稿》带着墨香、挟着新气,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本书由山东大学著名学者董治安先生作序,二十多万字,"对于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7.
吴国良 《管子学刊》2014,(3):117-120
齐瓦当是指以齐国故都临淄为中心,范围涵盖齐境内广大地区所出土的、年代为周至两汉的瓦当,与秦雍城瓦当、燕下都瓦当组合称三大主流瓦当艺术体系。齐瓦当是实用建筑构件与美术创作结合的艺术产品,具有很高的学术、艺术、考古价值,为当今书法、绘画、艺术设计、工艺美术等艺术创作提供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齐瓦当艺术表现手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齐瓦当是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建筑史和艺术史上有很高的地位,是研究齐国历史、艺术、民俗、语言文字、文化形态的重要资料。特别是对工艺美术、装饰造型等方面的实践与研究具有很高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但是从齐文化的整体来看,对齐瓦当的研究还很不够,尤其是对齐瓦当艺术方面的研究更加不足,故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试从三个部分对齐瓦当的艺术表现手法作一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9.
从“齐”得名看古代齐地纺织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齐”得名看古代齐地纺织业陈昌远齐国何以得名,近年来史学界讨论影响较大的有以下五说:一,齐得名于临淄附近的天齐渊。(赵超:《"齐"这个地名产生于何时》,《地名知识》,1983年第3期)二,根据《说文》释"齐"。认为"齐"之得名与种植小麦有关(朱活:...  相似文献   

10.
该铜镜出土于临淄大武乡窝托村西汉齐王墓随葬器物坑。坑同出土矩形钢镜1件(参见《管子学刊》1990年第一期),圆形铜镜4件。圆形铜镜分别置于漆奁内,已破碎,能复原,大小相似,形制相同,体较薄。三弦纹的桥形小纽,纽周围有一周带纹。边饰连弧纹,带纹外有4个肾形纹。3组纹饰皆为微凸平面。无地纹。直径24、厚0.2厘米。该墓出土的圆铜镜,形制独特,对研究战国末期到西汉初期的齐文化面貌乃至中国镜(?)学都有其参考价值。铜镜起源于西亚和中国。中国铜镜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齐家文化一直流行到近代,各时代、各地区、各民族的铜镜都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以史鉴今古为时用──齐国经济管理思想学术讨论会综述穆辛由《管子学刊》编辑部与临淄区齐文化开发领导小组共同发起召开的"齐国经济管理思想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9月21至23日.在淄博市临淄宾馆举行。来自上海、河南、山东、辽宁、河北等6个省市的25位古...  相似文献   

12.
《齐物论》是《庄子》中的重要篇章,也是对哲学进行比较集中而全面讨论的部分。本文拟谈谈对《齐物论》开篇"天籁"部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出游热"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人们在购置纪念品的品牌意识和文化内涵薄弱。针对这一现象,以陕西瓦当为研究对象,以瓦当的装饰艺术性以及其对当代装饰艺术所产生的价值为研究重点,分析汉瓦当的装饰艺术性对当代装饰艺术可能潜在的借鉴价值,提出旅游衍生品设计与瓦当纹饰结合的合理性、规范性、传承性,注重怎样将瓦当的文化传承最终体现在旅游纪念品设计。通过地域文化的分析,从而探寻汉瓦当对地域旅游衍生品的意义与价值,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4.
齐瓦当体现出一种其前艺术形式所未有的对人创造力的挖掘。以充满着原始童贞的笔触,以稚嫩又初具系统的结构描画出对神秘世界的向往与热爱,它简洁而神秘、素朴而静穆、纯净而伟大。齐瓦当通过对称形式的运用表现出生命的秩序,体现了中国的时空意识,并通过对不同形式线条的运用,在具有律动的方向感的同时传达出永恒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吕茂东 《管子学刊》2011,(4):110-118
高青陈庄西周遗址是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铜器铭文所载的"豐",是殷末东扩建立的子姓"豐国","文祖甲齐公"是周初僭号称王的"豐王",城址、祭坛是其天坛。豐王被周公征伐,从而臣服于齐,称为"齐公"。卜骨的数字符号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艮》和《噬嗑》,是"豐"归齐所遵的天意。两座甲子形的大墓,是齐国公族的墓葬。引簋铭文中的"幽公"名"庮",食采于薄姑,是乙公得之子,胡公静之父,作器者引之祖父,哀公不辰之叔父。周夷王"烹哀立胡"是"夺位"之争,与纪侯的策动和豐族的"天坛"有关。引簋与史密簋可谓是"姊妹篇",记载的都是周夷王"烹哀立胡"、平齐内乱的重大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6.
花,特别是"莲花",作为佛教禅宗以及整个佛教文化的重要意象,有特别的象征意义。简化字文本中的《法华经》、《华严经》、《悲华经》、"龙华树"等的书写惯例,都对"花(华)"的丰富教义蕴含存在意象扭曲的危险。通过研究这一系列"花"的意象,建议简体字文境中改"法华经"、"华严经"等分别为《法花经》、《花严经》。  相似文献   

17.
“鲁后世其北面事齐”非周公之言钟秀有几篇论文谈到《史记·鲁周公世家》中评论伯禽报政的话,"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认为是周公所言。其实应是齐太公之言。先看《史记》原文: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  相似文献   

18.
齐文化对孔孟思想的影响刘斌齐文化的远源是太吴伏羲氏文化和炎帝神农氏文化,史称"羲炎文化"或"羲农文化"。羲炎文化或羲农文化为八卦、阴阳五行等学说,即儒、墨、道德、阴阳五行等多家学说所自出,因而有"下论孔墨,上述羲炎"(司马光《温国文正公集·稷下赋》)...  相似文献   

19.
《齐风·还》“肩”、“牡”正诂方明《诗经·齐风·还》这首诗,描写了两个猎人追逐野兽相遇于山间而互相赞扬。其第一章:"并驱从两肩兮";第二章:"并驱从两牡兮";第三章;"并驱从两狼兮"。"狼"字不用注释,今人皆知;"肩"、"牡"是什么野兽呢?至今未得确...  相似文献   

20.
李哲 《管子学刊》2009,(4):10-13
《管子》在强调"以法治国"的同时,又推崇"守国之度,在饰四维"的德教思想,而且二者相互为用,共同服务于以君主为核心的国家统治,表现出了齐法家学派独特的治国经民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