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母意识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运用父母意识调查表分析探讨父母意识可能的影响因素,主要得出如下结论:①父母的年龄对母性意识和父性意识有明显的影响,而父亲的文化水平、职业对其父性意识没有显著影响;②母亲的文化水平、职业对其母性意识有明显的影响,而父亲的文化水平、职业对其父性意识没有显著影响;③家庭中由不同的人来承担抚养孩子的职责,对父性意识和母性意识均有较大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对父母有明显的不同;④孩子的年龄和性别对总体的母性意识没有显著影响,但影响母性意识的某些构成因子;孩子的年龄对总体的父性意识没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父性意识的某些构成因子;孩子的性别明显影响其父亲的父性意识;⑤居住地不同对父母意识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空瓶子哲学     
正一个废弃的饮料瓶有水没有水,有什么要紧呢?我年迈的母亲却很在意这个。若干年前,我的父亲去世。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我的母亲做起了捡拾废品的生意,寻找到落单老年人别样的风景。我在学校上班,也经常帮母亲攒废品。孩子们喝过的饮料瓶、废纸之类能收集的都收集起来,母亲隔三差五来学校,把这些"战利品"拉走。但恼人的是母亲总  相似文献   

3.
正有很多的年轻人会问我,说现在的社会不良现象都是凭父亲、有关系、看相貌等等。我就问他,凭父亲,起码还得有父亲,我八岁的时候,我父亲就去世了,我母亲一个人带大我们哥俩。我们在内蒙古偏远的地方长大,在北京没有一个亲戚,不也走到了今天吗?我知道社会上有很多不良的现象,我告诉你,信那些该信的东西,因为它能改变你。如果你  相似文献   

4.
父亲老了     
我想说一说我那年老的父亲。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突然发现年过花甲的父亲越来越像个孩子。走路时不知道抬腿,脚蹭着地,声音很响;天凉了,他总是忘记添加衣服。每次父亲一进家门,第一句话一定是:“你妈呢?”如果母亲在家,父亲就不再多说,如果母亲不在家,父亲就到处找,把母亲找回来了,他又没有什么事。有一次,父亲晨练回来,母亲说:“脸都没有洗干净就出去了,左腮帮上还有一点黑。”  相似文献   

5.
《论语·为政》第六章: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中“父母唯其疾之忧”的“忧”是谁施行的行为?换句话说,就是谁忧谁?是父母忧儿女之疾呢,还是儿女忧父母之疾呢?这里牵涉到对代词“其”的理解。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引用了王充、高诱,马融等人的说法,认为这个“其”字既可理解为指代父  相似文献   

6.
好多年前,美国有一个黑人小男孩,在他10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离开了母亲温暖的怀抱,和身为赛车手的父亲生活在一起,从此,生活里没有了温存和慈爱,有的是难吃的早点和父亲的严厉。小男孩读初中时,学校离家很远,每天父亲开车送他到学校。一天,父亲开车送他去上学,走到  相似文献   

7.
最近,隔壁的邻居陈老先生对笔者讲述了一件趣事:半个月前,陈老天天都被算命先生给缠住,因此很反感,也很烦恼。后来他想,何苦自寻烦恼呢?倒不如,索兴和算命先生闹着玩一玩。于是,就引来了“陈老先生三遇算命先生”的故事。 故事一:那天他在天桥上被戴墨镜的算命先生拉住,这个算命先生是本地人,满口方言。陈老假装学着广东话说:“老先生哪,您卖的是什么产品哪,好不好卖?”算命先生解释了好一阵子。陈老仍然直摇头,假装听不懂,急得算命先生青筋都暴得老粗。陈老临走时,用十分标准的普通话对算命先生说:“老先生,您今后推销产品,可一定要讲普通话啰”!  相似文献   

8.
我国汉代有个大孝子叫韩伯俞,少年时期很淘气,为此母亲常常责打他。有一次举杖打他时,他突然大哭起来,母亲问道:“往日打你,一声不吭,今天打你,为什么哭呢?难道你觉得受了委屈?”韩伯俞立即跪到母亲面前哭着说:“往日母亲打儿,杖落在身上,都感到疼痛,知道母亲力足体健;今天母亲打儿,杖落  相似文献   

9.
开心一刻     
坐吃山空 吃饭时,儿子不肯坐下,妈妈奇怪地问:“你今天怎么啦,干嘛老站着吃饭?” 儿子:“今天语文老师说“坐吃山空’………” 依次类推 父亲:你负责教好你弟弟。 儿子:如果他不听我的话呢? 父亲:那就证明你无能。 儿子:如果我不听你的话呢? 父亲:那就证明…… 遗传学 母亲:孩子,你是哥哥,怎么天天和妹妹吵架? 孩子:遗传学嘛?  相似文献   

10.
这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一天,四弟的电话来了,说:“父病重已难医治,他在世时日不多,急着要向你交代后事。”如此我只好火速回故乡探父病。我一到父亲的病榻前,见父亲已瘦得皮包骨头,四弟说他已有数日不进食也不肯吃药。父亲见到我似乎要急着交代后事,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你母亲已经来看过我,我去阴司要同你母亲住一起,不愿和你继母住一起。你是老大,这事你须在我去黄泉路前办好。”故乡所处山区,1994年时这个县还没有搞丧葬改革,城乡一律是土葬,故父亲和继母早在和睦时已建寿坟。后来因父亲和继母感情不好而分居了。现在病重,提出要和母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