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家庭的建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终身老师,其教育的理念、态度和方法将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进而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团体辅导已被证实是提高家长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采用家长成长团体的形式,通过18次团体辅导,探讨其在改变家长教养态度、改善亲子沟通和家庭氛围上的作用。选取"父母教养态度量表""亲子沟通问卷"和"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对78名团体成员及其伴侣和子女进行前后测。结果表明:家长成长团体提升了家长家庭教育的素质和家庭建设的能力,将家长成长团体辅导运用到亲职教育中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教育子女是家庭的重要职责,而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我们做父母的要自觉地担负起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义务。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在一起的一个集体,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孩子一出生就被浓浓的亲情所包围着,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教育就是生命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中的一切教育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情感教育才得以实现,这是由情感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幼儿时期,家庭给予孩子的影响和教育,是孩子以后接受其他类型教育以及形成良好个性的基础。因此作为家长应为孩子负责,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然而,现在很多家庭对家庭教育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以至于媒体上的负面报道时有发生。其实,科学的家庭教育包括很多方面,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逐一对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北京市2921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为调查对象,考察了家长教育期望对其子女学业倦怠的影响,以及家长投入的中介作用和家庭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在控制年级、性别后,家长教育期望依然负向预测子女的学业倦怠;(2)家长投入在家长教育期望与学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教育期望能够通过提升家长投入,进而降低子女的学业倦怠水平;(3)家庭功能在家长投入与学业倦怠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只有家庭功能良好时,家长投入才能显著降低子女的学业倦怠水平。这一结果对于家长如何科学有效地促进子女的学业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时下,家长们普遍关注子女智力开发和知识教育,认为孩子的聪明与否取决于智力发展水平,甚至于过份推崇智力测验,而把智力商数(IQ)看作是孩子是否成才的唯一条件,从而步入家庭教育的误区。“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们心急急情切切地希望孩子成绩一天一个样,于是乎,强迫孩子识汉字、背唐诗、学外语、做算术,有的甚至走入强迫孩子背词典,背平方立方数的极端;不惜重金追赶潮流让孩子练琴、学画、玩电脑者有之;人为地增加强度、难度,进行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施行各种教育计划或方案者有之。似乎这样填鸭式辅导、全方位“轰炸”就  相似文献   

6.
潘婷婷 《大众心理学》2020,(4):30-30,18
家长和孩子一起玩,可以帮助孩子和家长建立稳固的关系,哪怕长大后孩子和同伴互动的时间增加,亲子间的良好沟通也会保持。但和孩子玩游戏时,家长要保持"端正"的心态,家长是"玩伴"而不是"老师",需跟随孩子的想法和行为,不是所有的活动都必须是教育性的。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问题学生的出现与家庭教育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由此笔者想到现在的学校教育中的“问题学生”。我校地处山区,在校生源相对复杂,外出务工子女或离异单亲子女占据一定比例,这些孩子长期和爷爷或奶奶居住在一起,这些孩子长期处于无人管理或监护人监管过严的状态下。由于亲子关系的缺失及非正常家庭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在学习上或在生活上出现了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幼儿教育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一次家长调查中,我发现大部分家长都不知道孩子的学习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样的认知规律。由于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引导,致使在儿童教育上出现了认识上的误区和歪曲教育规律、发展规律的做法,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让孩子们“伤”在了起跑线。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们快乐健康地成长呢?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教工作实际,感受到开展主题教学活动,是促进儿童快乐成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老师或家长通过孩子、学生谈心,可以直接获取大量可靠的信息,为正确教育孩子提供依据;通过谈心,家长、师生之间的感情能得以沟通,使彼此增加信任感。另外,谈心也是解决孩子思想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位家长和老师都能把“心”谈好。同一主题,同一内容,不同的人进行谈,效果往往会大相径庭。有的人很善“谈”,一谈就灵,问题迎刃而解;而有的却不善谈,一谈就崩,问题越谈越僵。这里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掌握谈心的技巧,尤其是谈心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0.
曾几何时,在应试教育下的家长、老师心里滋生了些许焦躁,受焦躁不安情绪影响下的教育,赏识也成了所剩不多的奢侈品。赏识就会成功,抱怨导致失败。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这一点,我相信老师家长都很清楚。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无形的阳光、空气和水。而这样的道理,在急功近利的时代,多少都会被教育者们忽视了。  相似文献   

11.
杜睿 《美与时代》2005,(3):91-92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很多家庭拥有了一架钢琴,为的是陶冶孩子的性情,培养孩子基本的艺术修养,使其具有杰出的才能和高尚的情操,这也是天下父母们共同的、热切的期望.为了使孩子的艺术天分得到正确的引导,培养孩子在音乐的道路上成才,家长每周要接送孩子上老师家学琴,回家后提醒孩子练琴.但如果父母没有参与到音乐教育中,那音乐教学不可能完成,更不可能成功.因为学生一周不过上一次课,其余时间都在家长的指导下练习,所以家长应积极参与教育活动,他们也应做"家庭教师",这是孩子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仅就家长在孩子上课、练琴中的作用略谈一二.  相似文献   

12.
王金红 《大众心理学》2020,(2):29-30,23
2019年4月的一个上午,接到家长的求助电话。这位家长的孩子上初三,原来学习成绩挺好,马上要体育考试了,但孩子就是不上学了。孩子老师、同学、家长、亲戚试图和孩子沟通,孩子基本都不搭理。家长很焦虑,感觉和孩子仿佛突然在两个世界了,彼此没有信号。如何才能和孩子沟通呢?我们从两个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13.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家庭教育一直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家庭教育方法的正确与否,将很大程度地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那么,在家长学校中,如何让家长成为一个好的家庭教育者,让良好的家庭教育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当的表扬对于塑造儿童行为和培养良好品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正确地使用表扬手段,可以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收到良好效果。 当然,有效的表扬模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没有哪一套表扬模式可以对所有的孩子都适用。因  相似文献   

15.
1—10岁儿童父母的教育观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问卷法对200名1—10岁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探讨其家庭教育观念的一般特点。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儿童的家长均把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心以及学校对孩子个性与创造性的培养看作是最重要的因素;他们认为遗传和环境都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在不同方面,发展的决定因素不同;在对儿童的培养方向上存在性别差异。本文还讨论了父母对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件蓝裙子     
何留中 《天风》2011,(1):53-53
文阳老师来到偏僻的小镇支教,上课第一天,她发现这里的孩子大多脏兮兮的,尤其一个七八岁的女孩,长得倒是清秀,而身上那股酸不溜溜的味,让她心里难受。文老师耐心地为小女孩洗脸,除净了污垢,小女孩露出清秀的面容。文老师想找女孩的家长谈谈,她猜想那家长一定是为养家糊口奔波忙碌,每天无暇照顾孩子。如何帮助孩子和她的父母而不伤他们的自尊心呢?文老师一直在心中惦念。  相似文献   

17.
<正>有些家长反映孩子进入初中后,不愿与家长交流了;总觉得家长在管制他,抱怨家长不理解自己;开始和家长顶嘴;经常自作主张;为一点小事,情绪起伏很大;嫌家长烦,不希望家长干涉自己的处事自由和交友自由等等。其实,这是孩子进入了青春逆反期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在初中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很快,独立意识增强,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增加,就出现父母不让做的他偏做,跟父母和老师对着干。那么什么是逆反心理呢?  相似文献   

18.
<正>当下,亲子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小别离》《小舍得》《小欢喜》等电视剧,更是将“原生家庭”“鸡娃”“隔代教育”等关键词引爆。如何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成长成才,不仅是我们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广大父母的共同焦虑。作为一名学校心理老师,我在咨询室里见过了太多亲子冲突,也看到过许多家长因为亲子教育长吁短叹、束手无策。根据工作观察与实践经验,我认为,如果家长可以在亲子相处过程中做到“无条件”但“有边界”地爱孩子,就能有效规避许多雷区。  相似文献   

19.
正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阿德勒是世界知名心理学大师,他以真实生动的事例和历经时间检验的理论,带您读懂孩子的心。引领家长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编者一、我们的孩子并非很无知"现在的孩子啊,怎么能那么无知?""像我们那个年代,孩子多好管,现在的孩子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这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常发的牢骚。教育是什么?如果简单归结的话,教育就是  相似文献   

20.
据一次权威调查表明,10—18岁孩子的家长竟有3/4喜欢未经允许翻阅儿女的日记与信件。为防备来自父母的“袭击”,许多孩子不得不在日记里也学着写起假话来。其实家长也有家长的难处,今天每个家庭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两代人之间谈谈家常、说说心里话的机会越来越少。父母子女间交往日益减少,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