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的正规宗教生活是从中国道教学院开始的。在我刚入玄门学道不久,就幸运地被苏州市道协选送到中国道教学院深造,经过近二年紧张的学习,即将毕业了。在这二年不平凡的学习时间里,在学院领导和各科老师的悉心关怀、教育下,使我这个由自然信仰道教,且道教文化知识浅薄的宗教崇奉者,成为一名虔诚的有一定道教文化基础知识的道教徒。在来道学院学习以前,我的道教知识基础很差,可以说是几乎还没有涉及过道教文化。但经过对道教简史、教理教义、斋醮科仪、神名、道教徒的修养等宗教课程的学习,使我对道教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道教是全面继承具有浓厚中国古代文化色彩的宗教,即发源、根植并成长于深  相似文献   

2.
正问:随着当前道教研究日益呈现出新气象,一些学者提出要坚持道教研究的本土化方向,尤其是您近来大力倡导的构建道教研究的中国气派的观点,在学界与教界都引起了很大反响,能深入阐述一下您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吗?盖:关于道教研究的中国学派这个问题,我认为是个大问题。我们现  相似文献   

3.
《返朴归真》是上海道教文化研究室张振国的新著,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作者是我的忘年交。我读了这一本书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感觉,觉得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作者在自序中说:“经受了历史的冷眼和嘲讽,道教从坎坷和荆棘中穿越时空般的落定在时人面前,给长者以亲切感,给年轻人以陌生感。”的确,由于道教长期  相似文献   

4.
自9月12日坤道班开学至今,不知不觉已经两个多月了,在这紧张而愉快的学习期间,我有许多感触。南岳这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庙,秀冠五岳,条件优越,人杰地灵,在这块净土上举办坤道班更具有其特殊意义。我班50名坤道分别来自祖国不同的省份,是“尊道贵德,学修并进”的校训把我们从四面八方凝聚在一起,共同汲取道教这一宝贵文化精华。自95年后至今已有10年未举办坤道班了,而这渴望已久的愿望现在终于实现了,备感兴奋。道教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如今祖国富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科学技术也飞速发展,道教文化遗产如同散落五州四海的夺目珍珠,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5.
按:省政协常委、省道教协会会长张常明老道长,多年来,带领全省道众,发扬道教的优良传统,坚持走爱国爱教的道路,弘扬正信,使我省道教界和广大信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为我省的经济、文化及社会事业做出了贡献。张道长因病现在泰安住院治疗,在病榻前他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记者:张道长,您今天能带病接受采访,非常感谢。首先请您谈一谈我省道教历史及现状好吗?张常明:大家都知道道教是我们国家的古老宗教。它产生于东汉时期,历经各代相传至今。道教在唐宋时期最盛,在我们省是宋元时期最发展。道教的思想和信仰大都来源…  相似文献   

6.
宫观和道教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教文化是我中华民族文化古老而又常葆青春的一支。它的重要价值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有识之士的公认,也逐渐为国际上所了解。道教文化曾以各种不同的形态存在,宫观是其存在形态之一,同时又在整个道教文化的演变、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了解这一点,对于认识它的面貌、特点有重大价值,也对当今弘扬其中的具有时代气息的、积极的内容,对于道教文化本身的发展,有重大的价值。一、道教文化的物化表现宫观作为道教宗教场所的总称,是在历史上逐步形成的。它本身是道教文化的产物,或者说是道教文化的物化。道教的宗教建筑泛称为宫观,是…  相似文献   

7.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中华道藏》是我署制定的“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项目。是自明代编纂道藏之后,道教经书整理出版系统化、规范化的最大工程,是21世纪道教文化继承发扬的一件盛事。我为中华民族能有如此灿烂的道教文化而自豪,也为编撰出版者弘  相似文献   

8.
春寒料峭之时,我又回到了因寒假而暂别的校园———中国道教学院。院中的古银杏树,在斗过寒冬之后,依旧生机勃勃,礼堂大门上方悬挂着的“中国道教学院”镏金长匾,在春日斜晖的映照下,仍然金光闪闪,而匾额的书写者、我们敬爱的院长———闵爷,您却已然驾鹤飞升了。古朴的罗公塔仍在,而您道相庄严的身影,慈祥和蔼的面容,却再也见不到了。您住院时,曾受同学们的委托,去协和医院探望,之后又将探望的情况付诸纸笔,没想到这一面竟是诀别,而这些文字,现在却成了心酸的悼文。人静之时,拿出来默诵一遍,重抄一回,聊表对您无限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吧。好…  相似文献   

9.
无边落木箫箫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时间过的好快呀!一转眼,一九八七年已过去了。我们在道教知识专修班的学习,即将结业了。回顾一年来的学习生活,禁不住使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一年来,在中国道协教务处和各科教师的无限关怀、教育下,使我学得了不少知识。无论是在政治思想上、法律观念上、道教知识专业课上、文化科学知识上、写作水平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在参加道教知识专修班学习以前,我对道教传统观念的认识是模糊的。通过近一年来的学习,使我提高了认识,有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懂得了哪些是属于封建迷信,哪些是正当的宗教活动,什么是道教的优良传统,什么是糟粕。例如算命、卜卦、看风水、赶鬼、下神、跳神、扶乩、等,都是骗人的、危害社会的把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强茅山宫观管理,满足群众宗教活动的需要,尽快培养一批有道教常识,能进行宫观宗教活动和管理宫观事务的道教人材,经茅山道协理事会研究,决定招收十五名年龄在十八周岁至二十周岁,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信徒,在茅山“元符官”举办一期“道教知识培训班”。学习班主要学习道教知识和茅山道派的斋醮仪范,时间定为一年。正乙派仪范课由茅山道院老道长兼任,全真派仪范教师从外地聘请,道教知识课由从中国道协道教知识专修班毕业回来的学员讲授。学员学习期间要遵守培训班的“学员守则”和茅山道院的“规章制度”。现在“培训班”的  相似文献   

11.
入学感受     
我于1989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太清宫出家,对道教的信仰我非常虔诚。在平日的工作中,我深深地感到一个道教徒缺乏道教知识的困难性。对游客及香客们提出的问题,不能给他们一个较全面的、深刻与透彻的解说,内心常常感到不安与内疚,我是多么地渴望能有再学习的机会呀!当我得知中国道教学院招收坤道班学员这个消息时,高兴地不知如何是好。但细一思量,又开始担心了。  相似文献   

12.
关于生活道教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张继禹道长提出“生活道教”的理念 ,我非常赞赏 ,我以为这是继民国年间陈撄宁大师“新仙学”之后 ,道教理论上又一新的进展 ,虽然处在初创阶段 ,但它的前途是远大的 ,因为它能够发扬道教的优良优统 ,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从而使道教焕发出新的生命。道教作为信仰 ,为道教界所关注 ;道教作为文化 ,则为全体中国人所关注。道教学界的朋友都诚心希望道教能在中国新时期健康发展 ,繁荣昌盛 ,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道教是我国五大宗教中唯一土生土长的宗教 ,它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血肉相连 ,与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息…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是一张考卷。在同一张考卷面前 ,大家是平等的 ,道教也不例外。新世纪这张考卷 ,道教答得好不好 ,能不能令人民满意 ,关系着道教的兴衰成败。我知道 ,道教界和有关各方面的人士都在思索这张考卷。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和江西庐山仙人洞道院 ,召开第二届庐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暨道教文化笔会 ,不仅自己思索 ,而且礼贤下士 ,广开言路 ,敞开宫观大门 ,请教外人士一起来讨论。这也是一种智力引进 ,通俗地说叫作借脑办事。美国科技界就借用了不少中国人的大脑。中国道教界内界外都是中国人 ,中国人当然更可以借用中国人的大脑。借用别人的大…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中国建立前 ,我已走出大学门槛 ,参加了南下的解放大军队列 ,成为一名部队的编辑记者 ,军旅生涯8年后 ,转业到宗教团体工作。从1956年至1957年 ,辗转工作于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之间。先是做行政秘书 ,后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 ,其中以做道教研究时间最长。虽说我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但多次工作岗位的转换 ,专业上的改行 ,的确给了我不小的困难与心理压力。所幸的是 ,我得到了来自党和政府有关部门、学术界、宗教界一些良师益友的指导与帮助 ,使我能在道教学研究方面微有所获。早在60年代初 ,为…  相似文献   

15.
位于湖北武汉蛇山西端黄鹄矶头的黄鹤楼之所以能成为天下名楼,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之一就与植根于道家道教的仙人传说、道教的推动存在密切关系。在黄鹤楼千年的历史上,当它由军事瞭望楼转型为观赏、游览型楼宇时,道士便进入日常管理,并在背后成为黄鹤楼文化的推手之一。而自建楼之后便盛传的仙人传说则赋予了黄鹤楼缥缈动人的美感,把黄鹤楼巧夺天宫之美与道教神仙的神异事迹相融合,将它的自然美提高为艺术美,给黄鹤楼增辉添色,激发人们无边的想象,给人极大的享受。道家、道教与高楼从来都有不解之缘。浪漫的神仙传说是黄鹤楼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黄鹤楼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道教的自身文化建设和道风建设,中国道教协会在著名的道教圣地道教祖庭江西龙虎山天师府举行正一派道士授(升)箓活动。我能有幸参加这次学习交流活动,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这无形地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我们的上进精神。  相似文献   

17.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道教得到恢复与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道教宫观得到修复,道教人才得到培养,道教文化得到弘扬。40年的改革开放,促进了古老的道教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笔者深感庆幸,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后道教的发展历程,参与了道教的恢复与发展工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道教的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尤其是道教文化建设的空前繁荣,促进了道教事业的健康发展。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和总结我国宗教工作所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探索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8.
来到北京市方庄小区一栋普通的住宅楼 ,我按址找到了要去的楼层房号 ,因房门上贴着“福”字和春联 ,我一时犹豫而不敢敲门 ,这是我要采访的法国朋友的家吗 ?按响门铃 ,出来的果然是那位三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道教文化研究的学者———范华先生。法文名字为PATRICEFAVA。范华先生现为法国社会科学院教授、道教研究专家、影视人类学导演兼制片人、法中友协主席。进入屋内 ,更让我吃惊不已 ,客厅里摆放着中国老式的条案 ,和两把长条背靠椅 ,就连厨房中的碗柜都是选用旧式的黑漆竖柜 ,八扇柜门上是一组八仙的浮雕图案 ,我敢说这在北…  相似文献   

19.
问:随着当前道教研究日益呈现出新气象,一些学者提出要坚持道教研究的本土化方向,尤其是您近来大力倡导的构建道教研究的中国气派的观点,在学界与教界都引起了很大反响,能深入阐述一下您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吗?  相似文献   

20.
木兰山这座名山,我心仪已久。其中重要的一点,当然是她与中国文学名篇《木兰辞》的主人公花木兰有着某种关系,而更吸引我这个研究道教文化学人的,还因为她是武汉市郊黄陂的一座道教名山。早就耳闻,木兰山上,宫观林立,远近来朝山的香客极多,是考察道教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