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为纪念我国著名哲学史专家、国际知名教授萧萐父先生对中国哲学特别是明清学术、思想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2009年11月2—4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国际明清学术思想研讨会暨纪念萧萐父先生诞辰八十五周年"会议在武汉大学珞珈山庄隆重召开,来自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名海内外学者与会。大会收到论  相似文献   

2.
贾继让 《哲学动态》2012,(2):109-110
2011年11月12-13日,由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会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主办的"辛亥革命时期哲学开展与百年来中国现代哲学历程"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学者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11月8日~9日,"中国哲学书写范式反思暨纪念萧萐父先生冥诞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会议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暨国学院主办,来自国内外部分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有关学术报刊的代表五十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中国哲学书写范式反思"和"萧萐父先生学术思想与生平"两个主题展开。学者们从"对20世纪中国哲学史前辈学者的研究"、"20世纪以来中国哲学诠释方法的讨论"、"哲学思想本身的元思考"以及"中国哲学史的专  相似文献   

4.
2005年9月9~12日,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与台北鹅湖杂志社等单位共同举办的“第七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在武汉大学召开。出席会议的学者共有140多位。与会学者围绕“儒学、当代新儒学与当代世界”这一主题,从多视角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一、牟宗三哲学牟宗三思想是本次会议讨论最为集中的子题。郭齐勇从牟宗三以西学改造中学,凸显知性与制度,与现代化相调适;借取西方哲学的智慧阐发中国哲学,使传统哲学转化为现代哲学;批评反省西方哲学(特…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12月2日至3日,由武汉大学国际邪教问题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二届国际邪教问题研究学术论坛——境外‘法轮功’新形态研究"在武汉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学者有来自浙江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长江大学和武汉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长期从事国际邪教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吉尔吉斯斯坦、斯里兰卡等国的在邪教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学者。本次会议在学理上强调多元文化比较,在  相似文献   

6.
国际知名学者、我国著名哲学史家萧萐父先生于2008年9月17日因病医治无效,闔然长逝,享年84岁。萧萐父教授是国家重点学科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学科的创建者与学术带头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武汉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9月23至24日,由中山大学西学东渐文献馆、广州与中外文化交流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明清西方逻辑学等理论科学的东渐"国际学术会议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举行。会议期间,海内外学者共发表论文和报告21篇,针对明清时期西方理论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进行了多项讨论。1亚里士多德主义逻辑学及其在明清时期的传播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3月24-25日,"第五届分析进路的伦理学"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顺利召开。会议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主办,来自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二十余位青年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会议以论文报告的形式开展。研讨会聚焦于当代英美政治哲学与道德哲学的基本问题,具体涉及如下主题:第一,分配平等问题,主要涉及柯恩、罗尔斯与诺齐克等人的平等主义观;第二,对正义概念的探讨,重点展开了对正义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天主教入华,不可避免地将其思想议题传入中国,自由意志论即为其中关键学说之一。本文首次详尽地考察了明清之际传教士和中国天主教学者在讨论人的libero arbitrio(自由意志)时,对libertas(liberty, freedom)的汉译和理解。在经院哲学和宋明理学语境中,他们在涉及libertas时,多译作"自专""自主",但亦有人写作"自由",故中文世界对西方神哲学核心范畴"自由意志"的诠解在明清之际即已出现。本文分四部分。第一,《神学大全》中译本对libero arbitrio的译解;第二,明清之际各修会传教士对libertas的不同译解;第三,当时中国天主教学者的理解及用法;第四,"自由"和"自主之权"这两个现代译名在明末清初即已出现。  相似文献   

10.
<正> 2003年12月6—8日,为纪念湖北籍现代新儒学大师徐复观百年诞辰和推动对20世纪儒学发展的研究,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和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徐复观与20世纪儒学发展”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两岸三地的80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60余篇。在会议中,学者们围绕徐复观和20世纪儒学发展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7日上午,与会学者前往徐先生故里湖北省浠水县团陂镇徐坳村祭扫了徐先生墓园。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现将会议论文及讨论要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敏 《哲学动态》2004,(8):40-42
2004年5月14~16日,由武汉大学、中国美学学会和长江日报共同主办的"美与当代生活方式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美国、德国、英国、芬兰、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斯洛文尼亚等12个国家的近30位国际知名专家及国内多位学者与会.与会者主要围绕以下四个主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相似文献   

12.
海峡两岸学者研讨21世纪的中国哲学与伦理学姚才刚(武汉大学哲学系)由武汉大学哲学系主办的“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的中国哲学与伦理学”研讨会于4月底在武汉召开。与会学者约90人,其中包括来自台湾的学者14人。提交论文60余篇。主要论题可概述如下:(一)关...  相似文献   

13.
"<周易>与出土经学文献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10月17-18日在武汉召开,会议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主办(丁四新教授负责组织).出席此次研讨会的学者共计40余位,提交论文29篇.  相似文献   

14.
<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新中国60年"学术论坛于2009年9月26日在华中科技大学举办。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主办,由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会议收到论文20多篇,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多位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上有  相似文献   

15.
正一、明清时期经堂歌的由来经堂歌始于明代中期,是当时的中国穆斯林学者针对"经文匮乏,学人寥落,既传译之不明,复阐扬之无自"的状况,采用"伊儒会通"的方式,将伊斯兰教文化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相融合,创作出的一种"俗言浅义兼白话,愚夫幼蒙易通达"(清·李复真:《穆民劝善歌》)的民间歌谣。经堂歌是伴随明清之际中国穆斯林学者"以儒诠经"活动的开展而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12月12~13日,由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主办、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生活哲学研究中心与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期刊中心协办的"儒家哲学之大本与达道:以《中庸》学为中心"学术研讨会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正对外开放,与国际社会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在此基础上,与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就当代国际社会和中国发展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一直是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点致力于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发展目标。在我们看来,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应该包含"请进来"和"走出去"两个互动的环节。所谓"请进来",就是对外开放,就是通过翻译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学术著作、参加国外学术会议、交流访谈等形式,了解和借鉴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学术成就,把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就  相似文献   

18.
为推进现当代新儒学的研究,进而研讨儒家传统的现代性与世界化问题,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台北东方人文学术研究基金会、台北鹅湖杂志社和台湾中央大学哲学研究所等单位共同举办了第七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此次大会于2005年9月9日至12日在武汉大学隆重召开。来自美、韩、日、澳、以色列、比利时、新加坡和我国港台、大陆二十个省市自治区共一百四十位学者共襄盛举。学者们围绕大会的主题:“儒学、当代新儒学与当代世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9月16日至17日,由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与中国列宁思想研究会主办,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共同承办的"列宁、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研讨会暨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第24次年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近30位学者在大会上作了主题发言。与会代表们以纪念俄国十月革命100周年和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发表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月7日至9日,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主办、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承办的"中世纪哲学:立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成功举办。武汉大学哲学院院长朱志方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段德智先生、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翟志宏教授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