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伦理-经济关系是道德体系的哲学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中国化的基本课题.20世纪的中国道德哲学的发展,历史而共时地存在三大理论范式,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韦伯新教伦理的"理想类型",还有所谓"经济伦理".三大理论范式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合理性与实践合理性,但也都内在着深刻的矛盾.21世纪的文明将是生态文明.21世纪道德哲学和道德体系的形而上学基础,既不是机械的"决定论",也不是抽象的"气质论"和"立法论",而是汲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辩证法精髓,融摄三种范式并扬弃它们的内在局限的"生态论".辩证合理的伦理-经济生态既是21世纪道德体系的建构,也是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中国化必须进行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中,许多西方学者倾向于把马克思道德理论解读为亚里士多德德性论式的。总体上看,这些学者的论述可以被概括为以下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道德立场在何种意义上追问"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德性论的核心问题;二是马克思哲学中的道德概念是否奠基于亚里士多德式的"功能论证"以实现人性向道德的过渡;三是历史唯物主义以何种不同于亚氏德性论的方式来解决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矛盾冲突。通过有效辨析亚氏德性论与马克思道德理论之间的内在关联,可以发现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视阈中道德理论的实质内容,即以制度批判和革命实践的方式消除私有财产,实现真正的自由人的联合体,从而使之成为一种区别于亚氏德性论式的独特的道德理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道 德观 王淑芹 北师院学报 4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兼与罗国 杰和王兴洲同志商榷 于清辉 东岳论丛 4论道德的发生 关键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5论道德的结构 王兴洲 东北师大学报 5道德的层次性刍议 王超 学校思想教育 4道德活动论纲 姚新中 江淮论坛 5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道德信仰逐渐成为道德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学界从最初在信仰的领域、道德的领域,到提出"完整范畴论"、"特殊情感论",逐步深化对道德信仰内涵的认识;对宗教道德信仰依据、中国传统道德信仰依据进行了解析,并对现代道德信仰依据进行了学理探讨;分析了道德信仰研究兴起的原因以及道德信仰的当代价值与意义;在规范伦理范围内,多角度探讨了现代道德信仰的重建问题。  相似文献   

5.
迈克尔·斯洛特是西方当代道德情感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开拓了德性复兴的情感主义"新方向";他先把"关怀"德性预设为一种内在的心理事实,再把"移情"当作它的外在的、生成性评价机制,构建了一种基于移情的关怀德性伦理学体系;在道德知识论上,移情也是沟通道德之"知"与"行"的经验参照;斯洛特的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为儒家伦理在当代德性论语境下的解释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实践吁求道德义务的解释新论,过往的经验论、超验论、神令论、功利论、边际约束论的解释方式皆存在一定的缺陷。借助挖掘隐伏在西方思想史中的同意论,为重塑西方道德义务观的内在生成机理确立了一个新的解释框架。在回溯霍布斯及洛克的"契约论"、康德的"德性论"和罗尔斯的"正义论"的基础上,发现同意论视角下的道德义务观既具有契约主义的理性,又兼具责任伦理的底色。洛克提出的"自愿同意"假设作为道德义务的确认程序完成了对个体意愿的观照,同时依据罗尔斯主张的正义制度的规制作用,保障了群体意志的在场。在技术加剧伦理冲突的当代社会,同意论的重拾和完善对于道德义务理论重塑以及马克思主义伦理视域下的伦理秩序建构皆彰显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思考不是道德哲学的分析路径,而是道德社会学路径,须在人类解放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内加以展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回答了道德的起源、本质和功能等基本问题,还对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道德状况进行了批判。它追求的是"真正的人的道德"理想,反对任何不根本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道德批判"。澄清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的基本主张,有助于反驳两种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解。  相似文献   

8.
《学海》2014,(5):11-19
布洛维的社会学马克思主义主要议题有:马克思主义讨论四立场论、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不适用论、马克思主义"社会"概念缺失论、国家社会主义批判论、社会学马克思主义边界主题论、"想象的真实乌托邦"论等。这种理论表面上援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若干原理观点,但在实质上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两个完全不相等同的范畴。从对马克思主义立场、内容、形态,从社会与公民社会的区别与联系,从国家社会主义的正功能与反功能,从乌托邦与社会建设四个方面看,这种理论在相当程度上曲解了马克思主义,并对马克思主义及社会学做出了并不很令人信服的改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论域内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可以成为对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回应。  相似文献   

9.
染化·教化·悟化──论道德形成的“三要素”及其教育方法王仕杰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与其主体的社会存在,包括主体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等,有着十分直接的关系。由此,笔者认为,道德的形成过程具有如下三个要素:道德染化、道德教化和道德悟化。分析道德形成的原...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4月19-21日,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现代伦理的美德论转向"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举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俊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湖北大学江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邓安庆,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显学。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现代西方学者倾向于用西方伦理学理论重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把后者解释为某种形式的功利主义、混合道义论和德性论。虽然这些伦理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部分地解释马克思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但作为一套独立的制定道德原则、证成道德判断的标准化方式,都无法穷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厘清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与西方规范伦理学的联系与区别,既要了解西方规范伦理学能在多大程度上解释马克思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也要知道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不是功利主义、混合道义论和美德伦理学。  相似文献   

12.
混合道义论的马克思道德理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中,许多西方学者倾向于运用规范伦理学的研究范式来解读和重建马克思的道德理论,道义论便是其中一种路径。英美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科亨、杰拉斯与佩弗都将平等主义的分配即分配正义问题视为马克思道德理论的核心,并将正义原则的正当性基础归因于自然权利,按照对马克思道德理论建构的自觉程度区分,三人被认为是不同程度上的混合道义论者。混合道义论在一定程度上阐明并发展了马克思的道德理论,但从本质上看仍然是非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道 德观 王淑芹 北京师院学报 4按道德的自身规律建设道德 张善诚 厦门日报 (闽)3.5略论个人道德创造与道德进化 韩东屏 广州研究 2道德本质再探 曲炜 福建论坛 3自我实现的个体道德需要是人类道德的内驱力 肖群忠 光明日报 4.18论道德的主体性 贝月 哲学探讨 3论道德的激励功能 李健 社会科学(上海)6利益如何作为道德的基础 林恒森 贵州教育学院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当时道德状况的考察及其探索"中国出路"的目的,李达不仅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道德的来源、特点、本质以及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而且用自己的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道德思想中国化。研究李达推进马克思主义道德思想中国化的过程及其内容,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近代道德革命的发展历程,而且可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是理解道德历史形态的钥匙。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论都是唯物史观分析人类社会发展史得出的正确结论。相应地有道德发展三形态论和五形态论,三形态论更符合道德的内在精神。以此为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现实社会主义道德处于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单子式的道德发展阶段,虽然其起点比当时资本主义还低,但社会主义道德以其科学的指导思想、先进的政治制度和高尚的价值追求为落后国家摆脱整体性道德、超越单子式道德、建立和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和谐型道德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近期,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了王磊先生选编的《马克思恩格斯论道德》一书.此书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节选了近二百段与伦理、道德问题相关的论述,全书有二十余万字,内容丰富,条理清晰.该书除了按时间顺序编排内容目录之外,还按专题分类编排了"内容索引".这样,既能为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的学者提供方便,又能为分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原理及现实道德问题的学者提供方便.这对学习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大学生、研究生以及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研究、教育、宣传的人们也都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把一切让会关系都说成是道德关系,那是唯心论,必然导致道德万能论。否定道德关系的存在,把社会关系仅仅归结为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是不科学的非道德论,也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论所不取的。区别各种社会关系的分界,就是对其特殊矛盾的认识。经济关系的特殊矛盾是生产资料占有形式与人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对产品的分配方式;政治关系的特殊矛盾是阶级与阶级之间在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儒家哲学,极其重视道德价值的自觉。儒家道德价值自觉论的主要内涵是:其一,道德是天命所赋予,"畏天命"是道德价值自觉的前提;其二,道德是人性所固有,"知人性"是道德价值自觉的根据;其三,道德是"人为贵"的标志,"知自贵"是道德价值自觉的主体;其四,道德是一切价值的核心,"义而后取"是道德价值自觉的关键。儒家以天佑德、以性生德、以人立德、以取守德的道德价值自觉论具有天道与人道合一、实然与应然贯通、本体与主体互化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9.
论道德     
一、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人们一向是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道德论的?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简单地回顾以下两点:第一,马克思主义者是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道德论的?第二,非马克思主义者又是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道德论的? 首先,马克思主义者把道德看作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问题,认为道德随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他们还特别强调,阶级社会中道德价值也发生了分化。例如有人这样说:“在分化为各种敌对阶级的社会中,不可能存在对于所有社会成员具有同样的约束力、并使每个成员负有同等义务的统一道德。在阶级社会里,道德一定具有阶级性,剥削阶级的思想家们所主张的那种‘永恒的’道德原则是不可能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对道德的否定性论述和消极性评价,是部分西方学者判定马克思主义是"非道德主义"的主要依据。但对于终身与"意识"做斗争的马克思来讲,他消极对待的或反对的只是具有规范的超验性和意识的终极确定性的"理念式道德"。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理念式道德"折射的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乃至整个西方哲学传统,这种形态和传统与马克思主义从现实的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出发去理解道德、志向于改变世界、重视革命意识、反对道德说教的思想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池与分野。马克思主义"跳出道德同情的羁绊",建构了一种实践的、历史的观点理解道德的非模式化、非实体化的"实践式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