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经济与知识价值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将成为21世纪的“第一概念”。人类正在迈步进入知识社会,正在经历一场知识革命。这一大浪潮、大趋势必将波及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影响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等。其中,价值观念变革尤为重要。1985年,日本...  相似文献   

2.
政治的正当性问题,是政治伦理和政治哲学的核心命题.自古以来,人类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从不同视角对政治正当性进行探索和实践的历程,就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历程,是人类政治同"善的生活"逐渐统一的历程.政治与"善的生活"的联系,在历史、法律和价值三个方面得到不断揭示和深化.政治的正当性,作为一种政治秩序应该获得其成员承认的价值根本,在人类政治生活中具有优先性:它是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国家与社会、政治家与公民有效结合的基础;是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对谋取"善的生活"的不同方法和途径,决定了人类政治生活的变更和形式.  相似文献   

3.
当代知识论反对对知识研究的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干预, 强调知识的科学性, 倡导对所谓纯粹的知识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知识论的发展, 但也从根本上遮蔽了知识论的意识形态本性及其在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实践功能。本文拟从政治和意识形态角度考察知识论的演化过程, 以期对知识的概念有一个新的理解, 同时也深化对政治和意识形态本质的认识。一、作为政治统治合法性理论基础的知识论知识论作为哲学最古老领域之一, 如今已发展成为流派纷呈的庞大体系。人们对人类知识的解剖近乎原子化, 然而缺乏对作为整体性知识的论述, 缺乏对知…  相似文献   

4.
政治伦理的现代建构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政治伦理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政治正当性及其操作规范和方法论的价值哲学。时政治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具有导向、规范和终极价值关怀的意义。政治的正当性在于谋取人类“优良的生活”。在人类政治生活中具有优先性。围绕政治的正当性问题而展开的人类政治的价值选择和伦理结构是政治伦理的主体内容。人类生活在由政治支撑着的社会框架中,政治价值理念、政治制度伦理、政治组织伦理以及政治行为主体伦理,是现代政治伦理构成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政治伦理思想的发展,经历了由以宇宙论为基础的伦理学、高级宗教和哲学来完成的不同阶段,法理正当性的确立,使人类政治真正同人的生活统一了起来。政治的"价值正当性"给予了政治以正当的理由,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具有优先性。与现代政治的重大伦理关系相对应,现代政治伦理体现出从统治政治到生活政治、从等级政治到平等政治、从全能政治到权限政治、从人治政治到民治政治、从集权政治到分权政治、从强权政治到联合政治等六大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对知识的重要性、知识的定义、认识的渊源、获取知识的途径,以及理性与知识的关系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见解。这些见解构成了与众不同的伊斯兰知识观。本文就此予以探讨分析。   一、知识的重要性   伊斯兰认为,获取知识是个人与社会通过教育努力实现的最基本的目标之一,是个人与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途径,是迈向科技进步的第一步。一个人如果不了解某种事物,他不会对此有积极倾向。个人或社会在接纳新生事物上大概都要经过这样一个公式:“反对—怀疑—了解—接受。”总之,一个社会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方面的发展与进步取决…  相似文献   

7.
《学海》2014,(5):20-28
当社会治理成为一门学问后,表现出了对知识的依赖。在某种意义上,现代社会治理就是专业化知识的应用。社会治理体系是一个分工—协作体系,是通过把专业知识整合到一起而形成的社会治理整体效应,并在一定程度上会以艺术的形式出现,即达到社会治理的某种理想境界。但是,人类社会处在一个不停息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的变革也会引发社会治理的变革。在社会治理变革的过程中,显然会表现出对新知识的渴求,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学者还是实践者,往往会耽于旧的知识框架之中,即使新的知识出现了,也会强行地将其纳入到旧的解释框架之中。这不仅对于社会治理变革是有害的,而且会把社会变革而积累起的能量压制下来,并等待其总爆发。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革命就是因为社会治理压制了社会变革的能量而引爆的。鉴于此,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我们需要自觉的知识创新,更需要社会治理去容纳和利用这些新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英国政治哲学家威廉·葛德文(William Godwin,1756——1836年)著《政治正义论》,全名为《论政治正义及其对道德和幸福的影响》,读书共三卷八篇,约54万字。于1793年、1796年、1798年先后出版过三版,对当时英国激进思想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它的思想代表了从启蒙思想到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过渡阶段。葛德文认为,实现政治正义的前提是人类生而平等,人的天赋才能和知识有差别,但在彼此关系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思考都是对观念的思考,它的前提是对既有认识都持一定的怀疑态度。人类思考依其怀疑程度而分类,哲学思考是所有思考中最具怀疑精神的颠覆性思考。政治哲学是一切有关政治生活思考中最具颠覆性的思考,它的起点是人类的政治生活经验,但政治哲学追求的不是什么确定性或确定性的基础,也不是对现实政治生活的指导,而是对现有政治生活认识的批判与颠覆。政治哲学区别于其他形式哲学的地方在于,它始于政治经验,又保留着与政治经验进行联系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0.
政治是人类社会治理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人类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通过政治发展而得以实现的.从中世纪后期开始,政治就出现了现代性的转型,这是政治获得普遍性的过程,开放性和公开性都是政治获得普遍性的途径.行政是政治的重要组织部分,政治的普遍性在行政这里是以公共性的问题出现的.行政的公共性需要在它的公开性中获得和得到保障.易言之,行政的公开性不足,就会招致人们对政府的不满和猜疑,公共舆论也就得以兴盛,如果行政具有了充分的公开性,公共舆论就会失去迷惑公众和煽情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技术主义流行于 2 0世纪的工业社会之中 ,成为支配人们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意识形态。“知识就是力量”的技术主义知识立论 ,在学理层面上消解了人的道德责任 ;技术意志取代人的自由意志 ,在伦理层面上消解了人的道德责任 ;社会生产领域和政治领域的标准化和科层制 ,在操作层面上颠覆了人的道德责任 ;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人类中心主义拒斥了对自然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2.
1905年革命锻造了俄国知识阶层作为一个政治范畴的强烈自我意识,20世纪初俄国政治文化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冲突、沙皇俄国从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过渡的复杂历史境遇以及改革过程,使知识阶层对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政治立场产生犹疑摇摆与精神转向,并尝试通过现实策略或理论建构的政治实践超越"左"与"右"的二元对立、探索自由主义中间道路。知识阶层从政治-伦理构成俄国政治制度与政治行为的精神根基与道德体认出发,反对无批判地依循西方"政治的真理",洞见到抽象的普遍原则对于个体精神生活与社会道德责任的内在瓦解与摧毁。时至21世纪,对特定民族国家精神传统与"历史的真理"的回溯及当代性阐释,成为理解俄罗斯现代政治生活的必要思想进路。  相似文献   

13.
反启蒙运动的启蒙——施特劳斯政治哲学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蒙的本质是用知识来取代意见,它最终落实为以知识的探寻为根本目的的生活。而启蒙运动的本质则是把启蒙的精神运用于社会改造的过程中,这包括"启蒙的政治化"和"政治的启蒙化"两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它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启蒙与政治的完美结合。但是贯彻到底的启蒙运动一定会走向自我瓦解的终点,因为启蒙对于启蒙运动的反思恰恰必须成为真正的启蒙的第一主题,也就是反思启蒙与政治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4.
政治哲学,就其本意来说,是用哲学的观点体认社会生活,用哲学的方法对于政治思想、政治秩序以及人类社会的政治原则进行设计。在中国古代,传统儒家提出了一整套的伦理政治学说,其思想学说的每一部分,与天人观之间都有着逻辑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政治伦理构建是维系公共政治生活繁荣稳定的内生需要,从根本上说,它是政治行为主体由“偏好转换”到“重叠共识”的过程.偏好转换之所以必要,是源于个体信息及人类理性的有限.偏好转换之所以可能,则缘自人们对于生活于其中的政治共同体的归属感.我们必须承认现实政治生活中偏好转换的艰难性,尤其应当关注这样一个现实:政府权力作为以强制性为后盾的“硬权力”,对社会资源具有极其强大的操控能力,权力者往往会由于制约机制缺失和监督力量孱弱而放大自己偏好,以至于一些官员以个人的偏好取代政府组织及社会的偏好.预防、纠正和克服政府偏好偏离公共利益的倾向,成为政治伦理构建的一项重要使命,需要从政府决策过程优化、民主政治消费模式拓展、公民精神以及公民社会政治文化弘扬等多个层面推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构建偏好转换的政治伦理环境.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的文明史走向一个新的世纪,人类的经济社会也已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传统的农业社会已进入地下,成为社会基础,工业经济社会也已成为地面的平台,知识经济已在此平台上开始建设高楼大厦,走向辉煌。知识经济将带来的巨大变化,无数的专家、学者、许多领域和阶层、多种媒体和宣传机器都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其成果已浩如烟海。但从企业等微观系统对知识的经营涉及甚少。我们这里仅就这方面的内容作一点粗浅的探讨。我们认为从传统的农业、工业化经济走向知识经济的微观经济的本质之一就是从用知识经营到经营知识的跃跹。何谓知识,众说…  相似文献   

17.
论宗教与政治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宗教的花朵盛开在天国,宗教的枝干扎根于尘世。宗教的这种两重性是宗教本质的必然结果。在这个意义上,宗教无论作为社会文化还是作为社会力量,都不可避免地会与政治形成这样那样的互动。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主要地互动于社会的权力结构和利益分配并波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因而宗教与政治的互动关系,要比宗教与其他社会文化范畴的关系更为复杂,其对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进程的影响,也更为重大。本文以宗教的两重性为基础探讨了宗教与政治互动的方式、宗教与政治结合的模式,以及多元宗教社会中的二者互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这个词是六十年代以后才在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中逐渐流行的一个术语,今天已成为中外报刊上常见用语之一。它是用来概括人类近期的历史进程中社会急剧转变的总的动态的新名词。政治现代  相似文献   

19.
政治哲学的当代复兴及其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政治哲学的衰落与复兴肇始自苏格拉底的政治哲学是哲学的一个特殊分支。政治哲学不仅追求知识而且追求德性,不仅追求德性而且追问德性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因此,它是一种关于人类应当怎样生活的智慧。它的目标是对政治事物进行善恶之别、好坏之分的价值判断,对政治事物的内在本性进行形而上的反思。可是,19世纪以后,随着自然科学日益突出的成就,其方法论原则也日益渗透到各个知识领域并逐步占据统治的地位。这就使以探讨政治事物的价值和意义、追问政治事物的内在本性为目标的政治哲学陷入了知识合法性的危机。科学主义的知识论原则不承认…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不存在无价值的政治。政治伦理的产生,正是根源于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价值选择。从政治伦理的发生看,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对政治实质和政治形式的价值分析、对"政治是什么"与"政治应当是什么"的价值取向、对政治的实质价值和形式价值的抉择,是政治伦理发生和建构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