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审美现代性与日常生活批判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一、问题的提出从历史角度说 ,艺术作为人类文化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的。审美发生学的研究已经证实 ,艺术的基本社会功能就是协同功能 ,通过艺术活动来教化社会成员 ,协调社会关系 ,传递文化、道德和行为方式 ,沟通社会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这种功能我们可以在原始艺术、古典艺术甚至一切前现代艺术中清楚地看到。在前现代 ,艺术与社会的功能关系基本上是协调一致的。虽然在传统文化中不乏反抗现存社会的艺术 ,特别是面临巨大变迁的时代的艺术 ,但从总体上说 ,艺术和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及其意识形…  相似文献   

2.
1 日常生活是与每个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领域,是每个人无时不以某种方式从事的活动;然而,它又是最少引起人们的反思,最少吸引理性探究目光的领域,是被视作理所当然的、给定的和自在的王国。日常生活是日常的认识活动、交往活动和各种各样旨在维持个体生存的活动的总称。日常活动区别于自觉的类的活动(社会活动),它的功能是个体的再生产;而政治、科学、艺术、哲学等自觉的类活动的功能则是社会的再生产。然而,日常生活(个体再生产)又构成类生活(社会再生产)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换言之,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但不断再生产出个体自身,而且以此为基础,塑造自已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位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列斐伏尔在法国现代思想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是现代性社会批判思潮的鼓动者,也是日常生活批判哲学转向的领航人。因此,对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进行分析和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由来异化理论和辩证法学说在列斐伏尔酝酿提出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异化理论为其深入地分析现实生活提供了直接的思想资源,而辩证法学说中关于扬弃的思想则为其寻求通往总体性的道路提供了重要方向。不过列斐伏尔所接受的并不是黑格尔的异化理论和辩证法学…  相似文献   

4.
正H.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 1901-1991),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1928年至1957年为法国共产党(FCP)成员,有60余部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建筑与城市理论著作,主要有《辩证唯物主义》《日常生活批判》《资本主义的幸存》《空间的生产》等。列斐伏尔是西方学界公认的旧常生舌比判理论之父、现代法国辩证法之父、区域社会学特别是城市社会学  相似文献   

5.
以卢卡奇、赫勒、列斐伏尔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人道精神、批判精神的基础上,对日常生活进行了批判性观审,体现了他们对日常生活的总体性伦理构想——人的自由本质的充分实现、人的个体性的充分尊重、人的个性的充分释放、人的审美能力的充分提高。这是"总体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大众文化的审美现代性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多元现代性的内在张力当现代性作为一种同质性、整一性的理念作用于现代世界的历史叙事时,一元论的价值体系的生成便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进步、变革、求新是现代性理念所拟设的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诚如本雅明指出的那样:“这些趋势越是经久不变,它们的过程所涉及的一切标志着‘全新’的东西便越发显得陈腐过时”(本雅明,第110页)。作为现代性的这一悖论,求新与变革因此成为一把双刃剑,它总会反过来刺伤自己,使得“现代性的知识体系最终显现出理论的深刻矛盾、范式危机和自我解构的因素”(汪晖,第13页),其结果必然是导向现代性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现代哲学》2012,(2):7
【编者按】本组论文选自2011年度捷克科学院主办的"哲学与社会科学"大会会议论文。受捷克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捷克科学院全球化研究中心的邀请,贺翠香于2011年5月9日至14日参加了本次大会,并受本刊委托就"社会批判理论的新视角"专题组稿。本次国际学术年会共有四个讨论主  相似文献   

8.
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社会加速已然成为当前资本主义发展的显著特征。资本主义社会加速有三种独特表现形式,分别是科技加速、社会加速以及人的生活节奏加速。西方加速主义者主张以“加速”超越资本主义,迈向后资本主义的“未来社会”,提出了建构后资本主义的技术—社会平台、夺取社会技术的领导权、以“共鸣”来对抗资本主义社会加速造成的异化等路径。总的来说,加速主义看到了科技的重要作用,且关注了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和生态问题,但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矛盾,对人的解放和自由发展缺乏关注,所提出的路径也难以超越资本主义,具有一定的空想性。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影响和塑造着现代人类生活,但其前景又利弊难辨。马克思主义并不反对技术自身,但反对握有判定技术命运的特权。在意识理论视域下审视人工智能技术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是在智能本质、人的主体性等基础性问题上,为大众提供一种人文主义的反思视角。除此之外,马克思主义意识理论中特有的意识形态批判维度,在反思人工智能技术时,还具有这样的理论优势,即联系制度环境,深入到资本背后,揭示和批判人工智能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如何受资本驱动,成为资产阶级扩展经济利益和加强政治统治工具。  相似文献   

10.
仰海峰 《现代哲学》2003,3(1):57-64,102
列斐伏尔的《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批判》一书,是他从马克思哲学观点出发.批判现代消费社会的一本重要著作。在这本书中,列斐伏尔指出:现代社会是一个被控消费的官僚社会,这是一个风格消失、意义走向零度化的社会,日常生活世界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共谋者。从日常生活批判出发,以文化革命日常生活中的异化现象,构成了列斐伏尔的理论主题。  相似文献   

11.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列斐伏尔的核心贡献在于他首次提出了日常生活批判这个概念,但前后期有明显区别。本文概括了这种前后观点的转变。总体来说,他早期对日常生活主要采取了一种相对比较哲学化的与乐观化的立场:认为被异化的日常生活世界既包括着被压迫的因素,也包括着解放的因素;日常生活是各种社会活动与社会制度结构的最深层次连接处,是一切文化现象的共同基础,也是导致总体性革命的策源地。而他后期则对日常生活理解得更加微观(即社会学化),也相对悲观了一些:认为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日常生活被全面地组织到纳入到生产与消费的总体环节中去。现代社会成了一个“消费被引导的官僚社会”,而不是一个可供人们自由选择的休闲社会、丰裕社会。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日常生活及其与大众审美文化的关系问题,显得日益重要并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些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虽然大都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层面与问题域,进行了有意义、有价值、有成效的探讨与阐发,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有待于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大众文化与消费文化的兴起,针对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探讨炙手可热。这其中,电影服饰审美涉及了艺术与生活的两个维度,恰恰成为了其范畴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它不仅隶属于电影美术,具有电影艺术的特征,而且通过观众的审美再创造,日常生活审美化,完美诠释了审美与生活之间的秘密构建。  相似文献   

14.
杜红艳 《世界哲学》2022,(4):46-56+160-161
随着当代社会批判理论从宏观维度向微观维度、从时间维度向空间维度的拓展,日常生活成为当代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议题。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的宏观视域和历史决定论的时间脉络之外,当代法国日常生活理论从微观视域和空间维度出发,探索了空间对日常生活的规制,并判定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人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着无意识的自我控制与反抗。其中,福柯的空间权力规训和塞托的日常消费战术的反规训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人在日常生活中呈现悖论性的存在状态,人的日常生活受资本的利益与规则所支配,同时人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着实践反抗。  相似文献   

15.
作为热点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最新出台,折射出国家对于医疗纠纷预防处理的决策治理观念发生重大转变,即由原来重处理、轻预防变为预防与处理并重的社会治理轨道,风险识别作为医疗纠纷预防的关键和首要环节应该予以重视。但是目前关于医疗纠纷预防的理论研究及可借鉴的国际经验较少,并且基于中国医改全局来看必要的风险管理政策设计是亟待完善的。以行为经济学的前景理论为研究视阈,重点突出医疗纠纷预防风险识别的前景理论特征,在此基础上从责任构建的角度得出当下医疗纠纷有效预防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6.
赵昆 《道德与文明》2017,(5):116-121
当今社会,经济学原则被认为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最有效原则,金钱被用来衡量一切,所有的社会行为都可以用经济学原理来分析,我们虽不能简单指责经济学原则的扩大化运用,也不能断言当今社会就是"经济学帝国主义"社会,但"经济学帝国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思潮对当今社会毕竟产生了这样那样的影响,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负面问题。就"经济学帝国主义"的理论误区而言,在伦理视阈下,可主要概括为:一元绝对的方法论、唯经济原则的行为选择论和泛市场的价值观念等三个方面。我们应该警惕将市场价值观扩大到整个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巨大危险。  相似文献   

17.
张秀琴 《现代哲学》2002,(2):121-126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外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本文探讨的是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内容:哲学向度和政治经济学向度,以及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问题领域。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通常被说成是合理社会,但作为这种说法之核心的"社会合理性"(social rationality)概念,值得作进一步澄清。社会合理性是不能够以科学方法的理想化形象作为模式来理解的。科学和社会两者都不符合这种图景。然而,新自由主义和技术统治论的那些诉诸科学之社会幻影的论证,却总是使批判沉默无语。有必要提出一条新的批判策略,它能够对理性之抵制本身进行理性的批判。与那些把现代人工制品、系统和组织理解为是理性确定程度不足(rationally underdetermined)的策略相比,对理性的浪漫主义拒绝被证明是不那么有效的。前者首次出现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学的分析当中,尽管马克思没有用到"不充分确定"(underdetermination)的概念,但他依然能够在讨论工作日长度的时候,在面对某种非常像社会合理性的东西的时候,避开社会合理性的沉默效应。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随后以一种富有启发但又模棱两可的方式将浪漫主义因素和马克思主义混合起来。在当代科学和技术研究中,"不充分确定"的概念重新出现,并在哲学和社会学上得到清楚而详细的阐释。但是在这过程中,批判的力度却有些弱化。技术批判理论尝试恢复原初的批判力量,并把它的进路推广到社会合理性的三种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9.
审美与伦理是人类把握对象性世界的两种不同实践方式,具有矛盾的斗争性和统一性。作为审美与伦理的共同存在,服饰一直沿着"共同价值的满足"这一尺度来实现审美与伦理的矛盾统一。近代以来,因为伦理的变易,审美与伦理的关系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服饰迎来个性审美的春天。针对当前服饰审美中所出现的极端个性化倾向,本文从伦理的角度对极端个人主义展开了批判与反思,以期为当前服饰伦理建设提供借鉴参考,为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在历史上,人类曾尝试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改变社会,包括哲学、宗教、科学等等。在西方传统中很早就产生了将哲学和社会生活的改善联系起来的努力。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对哲学的社会作用提出过要求,在柏拉图看来哲学家有洞见独立于心灵之外的实在本身的特权,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人类行为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