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相对论时空理论(亦称相对论时空观)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时空理论。多年来,我国哲学界在相对论时空理论评价方面存在着若干不妥观点。我曾针对三种较普遍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发表了《相对论时空理论评价探讨》(载《哲学研究》1986年第10期,以下简称《探讨》。此后,文兴吾同志发表了《相对论时空理论及其评价再探讨》(载《哲学研究》1989年第12期,以下简称《再探讨》),对我在《探讨》中的看法提出了若干诘难和批评。本文拟对文兴  相似文献   

2.
拉美的马克思主义与拉美的艺术和历史相关联。该访谈呈现了D.克雷文自1979年以来在艺术理论领域的理论贡献,揭示了拉美马克思主义的种种艺术理论。克雷文认为,在艺术理论领域,拉美的马克思主义决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化的。巴斯克斯的艺术观就是非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艺术领域广泛接纳了多元主义的观点,发展了独特的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等,不过他的理论在对待艺术的抽象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上是宿命论的。拉美的女性主义艺术理论对法兰克福学派进行反思,其对艺术理论的研究发展了现实主义,其中特拉巴通过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关艺术理论和现实主义的认同,坚持艺术创作的政治立场、艺术的阶级属性。  相似文献   

3.
前现代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三个概念因为现代文明的消极反思而紧密关联,古代性、现代性和当代性三个范畴则分别对应于三个时代的积极描述。有别于笛卡尔哲学所代表的早期现代"普遍精神"和梅洛-庞蒂哲学所代表的后期现代"个体精神",福柯哲学集中展示了当代哲学、尤其是当代法国哲学为我们所描述的"精神失落"这一"时代精神"。在围绕现代与古典之区分而展开的现代性反思的基础上,福柯哲学正面描述了当代文化的"现时性"和"物质性"维度,现代与传统之分的当代转化或者说现代性与古代性之别的当代性变迁由此获得了完美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当代美国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无意对当代哲学界作一番中立的、不偏不倚的描述,而是要对一些我认为重要的当代哲学的发展情况作一介绍。当代美国哲学虽然极其多样化,但其中仍有一些主题可寻。如今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哲学流派是所谓的“分析哲学”。其实,在整个英语世界,分析哲学都是占主导地位的哲学流派。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也是如此,这种现象正日益普遍地波及德国、法国、意大利以及整个拉丁美洲。  相似文献   

5.
对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情感理论,学界一直关注较少。实际上,它所包含的丰富内容,有许多已逐渐凝结、沉淀成为人们普遍遵循的伦理规范和共同具有的性格特征,成为中华民族主流文化和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仅对这一理论的若干主要特点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指出,"欧洲中心主义"和"拉美例外论"是破坏拉美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的两种不良倾向。本文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思想分析,以及历史事件背后的主导思想的剖析,令人信服地证明"拉美例外论",特别是"欧洲中心主义"教条的破坏性,进而证明只有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拉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达成辩证统一,才是促进拉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正确途径。全文简明扼要地梳理了拉美马克思主义的探索与发展历程,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标志性成就和代表性人物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7.
此文批评了维特根斯坦的说明和描述的学说。首先作者指出维特根斯坦的见解及其论据:(1)维特根斯坦认为说明自然现象是科学的独特的作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就是要将对自然现象的说明还元为尽可能少的若干原始的自然规律;而哲学断然不是科学,因此决不能运用科学的方法。他把形而上学的源泉归之于哲学家们企图按照科学的方法求提问题、回答问题的倾向。他认为哲学是“纯粹描述的”。(2)他认为“说明”是一种科学方法,而科学方法的运用导致意见的一致;而对哲学问题大家却不能达到一致的意见,所以在哲学中人们决不应当来说明。(3)他认为描述并不是描述现象,而是描述语言的用法。因为在他看来,语言用法的错误就是一切哲学问题困惑的根源和原因。哲学问题的原因就是一团语言的混乱。接着,本文作者以心理意象问题为例对维特根斯坦的见解进行了批评:(1)维特根斯坦尽管把哲学问题当作胡说,然而他自己却仍然被他看作为哲学的问题所引诱,如在心理意象一例中,他提问“发生了什么?”这样一个含糊的问题。(2)维特根斯坦认为应从哲学中排除掉假说、原因及说明,而他自己却提出哲学问题的原因是辞汇的混乱,这一观点本身就是一种说明,这是自身谬误之一例。(3)根据说明和描述的不同而将科学研究与哲学研究截然分开是不对的,因为由科学之能说明推论不出哲学之不可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哲学原理教材呼吁打破传统模式,久矣!久矣之后,不乏新教材付梓问世,高清海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有体系全新之誉。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单一难,单一也不可能。读过我刊近期的《苏联近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若干基本理论的讨论》,便足信,百家争鸣,自有百花竞放随其后。我刊组织《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册)笔谈,旨在广集社会智慧,评其长,论其短,促其“最优化”而已。欢迎读者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9.
对那些不清楚拉丁美洲思想特殊发展的人来说,拉丁美洲哲学是否存在是他们要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存在拉美哲学这种东西吗?”或者“所指的拉美哲学是什么意思?”产生这些问题,是因为哲学一般地讲并不限定是属于哪种民族和文化的。即使用这样限定的话,一般也不是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即“拉丁美洲”,这种限定。哲学一般认为是仅  相似文献   

10.
我们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应当理论联系实际,应当结合实践的发展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这是我们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同时我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必须同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作对比,这种对比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也非常必要。通过对比研究,也可以加深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理解。所以,我想就近年来我国哲学的若干热点问题作些回顾和分析,力求在和当前的一些思潮作对比中进一步研究和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1.
当代哲学的理性沉思评《崇高的位置:世纪之交的哲学理性》丁枫(吉林省社科院一三○○○○)当代哲学的理论特征、理论困难及其跨世纪走向,是国内外哲学界普遍关注和热烈讨论的重大问题。由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撰写的《崇高的位置:世界之交的哲学理性》(吉林人民出版社...  相似文献   

12.
<正>一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导论"部分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段落中说:"存在论和现象学不是和其他属于哲学的学科并列的两门不同的哲学学科。这两个名称从对象与处理方式方面描述哲学本身。哲学是普遍的现象学存在论;它从此在的解释学出发,而此在的解释学作为生存的分析工作则把一切哲学发问的主导线索的端点固定在这种发问所从之出而且向之回返的地方了。"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 ,笔者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这一国家课题的研究 ,设计了一份调查表 ,请国内若干著名的学者畅谈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的理解。令我高兴的是 ,我很快收到了包括黄楠森、肖前、高清海等在内的近 2 0位学者的“回信” (填写好的调查表 )。他们在回答我提出的问题时 ,不仅扼要地表明了自己最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研究思路和风格 ,而且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等一系列理论问题作出了极具个性的回答。在此 ,我主要就后者予以综述 ,以飨读者。问题一 :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相似文献   

14.
《学海》2019,(2)
《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用精神哲学方法探讨伦理道德的历史、理论和现实形态,回应现代伦理道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实现伦理道德向精神家园、精神哲学体系和精神哲学形态的回归,借以把握中国伦理型文化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独特贡献。该书基于对时代精神的清醒判断,直击当代文明缺失之质性和根源所在,试图通过精神哲学独特运思方式,将主导现代道德哲学的"我应该如何生活"句式转换成精神哲学的"我们如何在一起"句式,架起个体之"我"通达整全之"我们"的伦理纽带,推动人类伦理共同体的建构,促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该书视角独特,结构宏大,创新之处颇多,理当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个体之我”与“哲学之我”的关系为基本问题 ,对西方现代哲学几种有代表性的个人观进行了批判性的考察。文章意图指出 ,哲学对“个体之我”的探讨不能忽视“哲学之我”的构建。个体不是先在的事实 ,保持反思性的哲学生活 ,始终不解地寻求“个体化理解” ,才是通向“个体之我”的惟一途径  相似文献   

16.
哲学本体论是理解和协调人与世界关系之普遍根据的理论。旧唯物主义把这里的普遍根据理解为所谓构成世界与人的原始基础:自然实体,从而形成了自然实体论本体论;唯心主义则把这里的普遍根据理解为所谓创生世界与人的原初动力:精神实体,从而形成了精神实体论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自己新的出发点、理路和旨归,超越了传统哲学的实体论本体论。它认为,人与世界的普遍本质才是科学理解和协调人与世界关系的普遍根据,于是形成了科学本质论本体论。具体说来,它是融唯物性与辩证性于一体的辩证物质本体论。坚持这一本体论,对体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把握其革命实质,建构其当代形态,划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界限,以及指导人们科学理解和协调人与世界的关系,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近10年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课题。最近几年,这方面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学者们不仅将这一研究领域在形成之初所讨论的一些问题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生活之树是常青的,那么我确信,盛开在生活之树上的理论之花也必定是鲜艳的。这是我读完邵华泽同志的哲学论文集《生活与哲学》之后的深切感受。 《生活与哲学》共收入作者三十七篇文章。除冠在书首的《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外,其余文章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论证了拉美马克思主义者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的诸多颇具原创性的贡献,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诸多中心议题,扩大了其所关注的社会现象范围,还将其分析框架引到了新的现象与议题上来。同时也指出了拉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过于专注本土现实问题的应用化倾向而致使其理论性与概念严密性疏失的鲜明特点。全文简明扼要地集中梳理了拉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七个主要议题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著述和观点。最后,作者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超越了它作为政治意识形态的命运而保持着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庄子哲学是目前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根据牟宗三对康德哲学中自我问题的理解和现象学的意义生成理论分析庄子的自我问题,认为庄子哲学中的"我"有三个意义,即真我、现象我和逻辑我;"成心"不仅可以统摄"我"的三个意义,而且是现象世界或者说我的意义世界的生成论根源;"坐忘"是与意义世界的生成顺序相反的认识真我、回到真我的方法和过程,即庄子的"达道之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