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科学视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这是马克思哲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主题。在马克思的早期思想中,从人本主义出发的哲学批判是非常明显的,这在学界——特别是在西方马克思主义那里—一得到了较多的探讨。但对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哲学的社会批判理论,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在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那里,基本上是从马克思的早期文本中来理解马克思的批判理论的,有的学者甚至以此来批判、否定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因此,如何解读出成熟时期马克思科学的社会批判理论,这是当前发展马克思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成熟时期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从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发端,经由批判政治国家、批判市民社会以及扬弃市民社会这三个主要理论发展阶段,逐步成为奠定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础。从《莱茵报》时期到写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早期马克思是一位黑格尔理性国家观的支持者,使用的是黑格尔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二元框架。而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通过"人的解放"思想构建了一个对市民社会批判的一元框架,并最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市民社会将会被真正的共同体所扬弃的观点,完成了以市民社会为基础的唯物史观建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中,社会具有决定性作用。在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后,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重建社会"的思想,这不仅具有人的政治解放和全面解放的意义,还具有生态建设的意蕴。"重建社会"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并超越费尔巴哈,实现社会革命并走向共产主义的重要步骤,也是我们进一步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张程  许苏明  陈良斌 《学海》2011,(3):170-175
社会批判是贯穿马克思思想发展始终的精髓。马克思思想的生命与活力,始终是在宏大的社会批判和强烈的现实关照过程中得以体现和验证的。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承继并重构了马克思的社会批判话语,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不断发起深刻的批判,他们以现代性反思作为批判叙事的话语基点,以重构的"异化"作为批判叙事的工具,以意识形态向度的批判作为批判叙事的旨趣,以日常生活视阈的拓展作为批判叙事的解构和发展,从而全面复兴与重构马克思的社会批判叙事。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包含着多重的内在张力。基于共产主义理想世界与资本主义现存秩序的内在紧张这一批判的解释框架,马克思在哲学-经济学批判中深刻地展示了历史观点与阶级观点、形式自由与实质自由、民族观点与阶级观点的内在紧张、矛盾和冲突。马克思关于资本批判、世界历史理论与自由个性理论的内在贯通,就展示在这一系列的深刻的内在张力结构中。这是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始终充满思想魅力和革命生机的基本原因之一。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的多重的内在张力这一理论特性,集中而鲜明地体现在《共产党宣言》这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经典文本中。  相似文献   

6.
市民社会批判是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种批判体现为对政治经济学原则的反思,力图达到对以个体劳动与商品交换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体系的改造,以实现个体发展与社会总体发展的一致,黑格尔的国家理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提出来的。对黑格尔国家学说的批判,使马克思意识到必须对市民社会进行批判,这既需要对政治经济学的原则加以反思,又需要对产生政治经济学的现实进行批判。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的思想经历了从生产逻辑向资本逻辑的转变,实现了对黑格尔哲学的超越。这种超越的根本点在于面对市民社会的态度:在黑格尔看来,理性的国家可以解决市民社会的问题,这是一种"修正"式的市民社会批判;而在马克思看来,以资本逻辑为内核的市民社会,不可能解决自身的矛盾,因此必须在新的基础上重建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联合体。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同时也是一种伦理学批判。我们从中可以看出马克思持有的一些伦理观念:一是包含选择自由和自我实现的自主自由,一是包含身份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劳动对等的平等原则。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权关系中得出这些伦理观念,也通过这些观念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权关系。马克思是借助"经济关系的人格化"概念讨论这一问题的。这个概念为马克思的伦理学提供了基于"第三人称视角"的认识论图景。这一图景为开发"第一人称视角"的规范伦理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伍德对胡萨米:马克思和正义问题之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德与胡萨米关于马克思是否批判资本主义为不正义之争是一场富有启发性的论争。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场论争做了简要的述评:(1)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是否基于某种正义观?(2)马克思是否认为资本主义剥削是不正义的?(3)在马克思的视野中,共产主义是否是一个正义社会?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从国家转向市民社会,从法哲学批判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由此从政治解放转向人的解放,从政治革命转向社会革命。马克思从总体上揭示了现代性所建构的现代社会-政治基本结构,决定人的双重生活方式、双重存在方式,决定人的双重本质。马克思在结构多维、过程流动的人类社会历史中把握人的本质。人的解放就是人的双重本质合一,亦即人的双重存在方式、双重生活方式合一,这就必须改变现代社会-政治基本结构,重新建立社会和国家的统一,国家(非政治国家)复归于社会(非市民社会)。这就是社会革命,也就是马克思提出的解构现代性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角度看 ,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马克思讨论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列宁、葛兰西、卢卡奇讨论的垄断 (组织化 )资本主义时期 ,以及 2 0世纪 40年代以后由于电子媒介的发展而导致的后组织化资本主义 (贝尔称之为后工业社会 )时期。如何批判地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是社会批判理论的一个核心主题 ,也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对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回应。如何理解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与当代社会批判理论之间的内在关系 ,特别是如何理解马克思在什么意义上构成当代社会批判的重要前提 ,在什么意义上当代社会批判理论的一…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启蒙所塑造的现代性的社会图景构成马克思时代的问题域。青年马克思与启蒙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一关系大体上呈现为三个阶段:继承、反思和批判。青年马克思从启蒙的核心——自由问题,展开对现代性问题的思考。博士论文和《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在启蒙哲学的影响下,经历了从本体自由到现实自由的承继阶段;在克罗茨纳赫和《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实现了对启蒙自由观的彻底批判。这一过程具有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一,通过对启蒙塑造的"抽象政治自由"的批判,实现了对启蒙自由观的初次反思;其二,进一步揭示和扬弃了启蒙的形而上学根基——形式化的原子个体自由,完成了对启蒙自由观的深层批判。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批判的先声——重读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化现象是资本社会不可避免的命运,也是西方现代性危机的一种深刻表现。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广泛而深入的批判,揭示了异化现象的秘密,同时也为我们认识现代性的限制及其缺憾提供了另外一个维度。学界关于现代性的批判已有很多成果,但从总体倾向上来看,大量论文的锋芒直接指向了现代性思维方式的种种局限,而往往不大去关注这种思维方式形成的社会及历史根源,以至于我们通常在了解所谓现代性的弊端之后,对于现代社会的本质还难以形成清醒的认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批判是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核心,这一批判既洞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同时也为现代性批判开启了一个新的维度。在现代性逐渐深入的今天,重温马克思对于异化劳动的批判,就有着某种十分重要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首先是一个对资本主义传统社会毫不妥协的革命者、批判者,同时也是一个吸取了多种文化滋养的文化巨匠,正因如此,犹太教对马克思的影响不应被忽略.本文将犹太教对马克思的影响主要概括为:一是作为一种文化精神的犹太教对马克思的精神气质的影响;二是犹太教对现实的、社会的"人"的重视与马克思思想的主旨具有一定的暗合性;三是与基督教的"博爱""来世精神"相比,犹太教更突出了"平等"、"公义"和现实生活,这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无情批判有一定联系;四是马克思将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犹太教与对资本主义金钱崇拜的批判直接对应起来;五是马克思的著名格言"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等蕴含着明显的犹太情怀.  相似文献   

14.
孙美堂  王萌 《哲学动态》2022,(10):14-22
权利与权力的关系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是以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式呈现的。马克思在批判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现实的批判和否定路径,即扬弃国家与市民社会,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人民以共有的方式实际地拥有权利和权力。马克思的这一思想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在克罗茨纳赫时期,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用国家消解家庭和市民社会的专制主义,提出了以市民社会为基础的直接民主理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后,马克思则明确主张必须扬弃私有制。不过,扬弃私有制不等于否定私权,恰恰相反,他强调应消除外在于个人的中介因素,让人们在大生产和普遍交往基础上自由联合,直接地、实际地拥有生产力和社会财富,从根本上消除权利与权力的对立。  相似文献   

15.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逻辑延续和当代表达。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有必要关注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的问题域和历史逻辑,即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以及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开创性的、秉承绿色发展理念的论断:其一,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方法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密切相关,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分析当代生态危机和社会转型的独特视域。其二,马克思主义阵营的分裂集中体现在辩证法对自然界的适用性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立场。其三,马克思立足资本积累展开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生态批判,《资本论》同时还可以被理解为生态经济学批判。其四,空间的边界乃是福斯特提出的人类安全空间问题,是对马克思新陈代谢断裂理论思想的推进。其五,在人与自然的持续和谐相处中,推进全球绿色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资本论》作为马克思的巅峰鸿篇巨作,其内蕴的精深的伦理批判思想,既不是科学实证主义的逻辑化伦理批判,也不是抽象人道主义的表面化伦理批判,而是瓦解资本逻辑的现实伦理批判.在对商品拜物教的剖析中马克思伦理批判的这一特质得以彰显,因此,厘清商品拜物教批判的伦理向度的总体特质、基本环节和现实意义,有助于识破商品拜物教以"物"掩盖"人"的虚假伦理外观,从而更深层地理解马克思现实伦理批判所具有的社会效力.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科学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哲学思想乃至整个马克思学说产生的理论起点和逻辑基础。19世纪上半叶费尔巴哈宗教批判及其理论局限性为马克思科学无神论理论的生成发展提供了宝贵理论素材和逻辑起点。马克思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完成了宗教的真正"祛魅",揭示了宗教产生和消亡的社会物质根源;立足于科学的实践观,阐明了宗教的历史命运,实现了宗教批判向政治批判和经济批判的理论转向;坚守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揭示了消灭宗教异化的革命力量和现实路径,为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指明了方向。马克思科学无神论实现了宗教观上的革命性变革,其理论意蕴为我们今天坚持和发展无神论提供了可贵启示。  相似文献   

18.
自由问题是马克思在创建其思想体系时与近代西方思想交锋的焦点之一。从《博士论文》到《神圣家族》,是马克思自由思想急剧变革的时期,有必要进一步梳理和研究这一变革进程中马克思自由思想的主题转换和演进历程。青年马克思自由思想的变革大致有五个节点:一是推崇自我意识的自由,显现自由的起点和现实维度;二是崇尚理性自由,凸显"定在的自由"及其新取向;三是对政治解放的批判,凸显现代自由的悖谬性;四是对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凸显自由的劳动本体;五是对"精神"自由的批判,凸显自由的现实主体。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哲学的角度看,阿多尔诺哲学是马克思的批判的历史哲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批判的历史哲学具有两个原则:一是资本批判的原则,或理性批判的原则;二是道德批判的原则,或文化批判的原则。阿多尔诺把这两个原则运用于考察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工业和反思奥斯维辛现象,通过批判启蒙精神,在微观层面上发展了马克思的批判的历史哲学观。在此基础上,他建构了以否定概念为核心的文化的形而上学,彰显了马克思的批判的历史哲学的文化批判品格。  相似文献   

20.
晚近以来西方学界对黑格尔国家法哲学的自由主义定位,使得我们有理由重理和检视马克思有关黑格尔国家法哲学批判的理论效应。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法哲学的批判,展开为市民社会与国家主义的双重批判,进而确定了唯物史观及其社会政治理论的起点。对市民社会及其有限性的历史批判,使得无产阶级被抽象和规定为世界历史主体,而市民社会的质料方面,则被规定为历史生产的首要的和决定性的方面,由此建构起唯物史观。但是,自由主义视域下的黑格尔国家法哲学解读,则完全无视这一历史视界。马克思对国家主义的批判集中于揭露王权及其基督教国家的封建主义本质,并导向人民民主,由市民社会或资产阶级社会意义上的政治解放以及政治革命,转向社会解放与社会革命,由此,马克思的社会政治理论同无政府主义及其民粹主义区分开来。但是,对黑格尔国家法哲学的自由主义定位,依然只是将马克思的社会政治理论看成左翼激进主义,从而也不可能真正理解现代社会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