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字的形义及其演变显示,其本义似应为“好”,现代汉语中主要衍生出“美丽”“美好”“优美”等词汇。从价值论来看,“美”是一种审美上的价值,往往与真和善成为人类的最高精神价值追求。从美学来看,“美”是指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美学的核心问题。美的本质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开放性的问题,从本体论上看,美是事物的一种社会属性或者价值;从认识论上看,美是事物的客观属性;从发生学上看,美是社会实践的自由的产物;从现象学上看,美是显现为形象的价值。中西美学史上探讨“美”的本质大约有四种途径:一是从事物的自然性质上探讨美;二是从客观精神世界寻找美;三是从主观精神世界寻找美;四是从社会生活寻找美。现代还出现了一种完全否定美的本质问题的反本质主义的倾向。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是一种“向内求善”的伦理型美学思想,其表现为“和合之美”“美善相乐”“天人合一”的中华美学精神,它与西方“向外求真”的科学型美学思想相反相成。不同的美学思想体系有不同的美的范畴。一般来说,美的范畴有:美与丑、优美与崇高、幽默与滑稽、悲剧性与喜剧性。美的形态,一般可以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相似文献   

2.
孔子论“美”及相关美学问题的澄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中"美"的字义主要为外观形式之美,而孔子所认同的美为形式之美与内容之善相互结合的美。以实用的观点来评价孔子的美善合一是一种理论的误判,因为孔子的美善合一观是一种内在价值的结合,或者说是一种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内在目的性的结合。道德价值在艺术活动中的引入无可非议,相反它能使艺术的体验从情感的形式快感提升到更为广阔的、整全的、有机的生命境界。就孔子美学研究方法而言,确实不能仅仅抓住一个"美"字,但同时也必须承认,美学研究是离不开"美"这个字的,可以从"美"这个范畴开始研究中国美学史。  相似文献   

3.
空灵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又是中国文学、艺术的一种美学风格。空灵之美是与充实之美相对应的一种美的形态。"空灵"之"空",就是空寂、空阔。"空灵"之"灵",就是灵活、灵动。空是空寂的本体,灵是活跃的生命。空灵美在文学的各种文体、艺术的各种形式中都有大量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探讨"中国梦"的美学内涵,探寻实现"中国梦"的"立美"路径,是当下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蕴涵着"立美之维"的"内核",体现着"立美宜人"的意蕴,作为崇高理想的"中国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与升华,体现出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境界。文化精神对实现"中国梦"意义重大,培育"立美宜人"的文化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中国梦"是通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立美塑人"——塑造完整的人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构建"立美宜人"的实践样式是在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上实现"中国梦"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为增进河南省美学学者、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及美学爱好者之间的沟通,加强学术交流,提高我省美学研究水平,促进中原审美文化的发展,为我省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根据我省广大美学美育工作者的要求,经河南省社科联领导研究.由郑州大学(文学院)美学研究所、《美与时代》杂志社负责筹备第二届"河南省美学学会"。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从即日起.郑州大学美学研究所和《美与时代》杂志社将陆续与上届美学会会员和现在从事美学相关工作者进行联系.收集相关资料,准备会员大会的先期工作。二、新一届美学会会员拟包括美学原理、文艺美学(含文学、影视、戏剧、音乐、美术、书法美学)、设计美学、旅游美学、城市美学、环境美学、科技美学、审美教育等领域的教育工作者、研究者、实践工作者。为使筹备工作更全面、圆满.欢迎各大专院校、职业院校等各类学校、艺术团体、设计机构有意入会者主动与筹备处联系(包括面谈、信件、电话、电子邮件均可)  相似文献   

6.
高尔太的美学论文集《论美》,已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22万字,收有1957年的《论美》和《美感的绝对性》,以及1978年以来的《美是自由的象征》、《现代美学与自然科学》、《美与艺术的分类》、《美学研究的中心》和《中国山水画探源》,等等,共12篇。《美论》一书较为清晰地呈现了作者的前后一贯、自成体系的美学思想和艺术观点。作  相似文献   

7.
正为增进河南省美学学者、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及美学爱好者之间的沟通,加强学术交流,提高我省美学研究水平.促进中原审美文化的发展,为我省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根据我省广大美学美肓工作者的要求,经河南省社科联领导研究,由郑州大学(文学院)美学研究所、《美与时代》杂志社负责筹备第二届"河南省美学学会"。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从即日起,郑州大学美学研究所和《美与时代》杂志社将陆续与上届美学会会员和现在从事美学相关工作者进行联系,收集相关资料,准备会员大会的先期工作。  相似文献   

8.
"和",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范畴,当然也是中国哲学、中国美学、中国艺术、中国政治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和"是一种宇宙观,一种价值观,一种社会观,一种政治观,一种伦理观,一种美学观。"和"的基本涵义就是对立中的统一、差异中的一致、矛盾中的协调等,它是事物存在的平衡、统一、稳定、平静、舒缓、比例、对称、秩序、均衡、协调、融洽、相成、相济、中节、适度等多种状态一种描述,"和"即和谐状态。"和",有哲学意义的和,有美学意义的和,有社会意义的和,有生理、心理意义上的和;"和"又表现为美,如哲学之和表现为大和之美,艺术之和表现为中和之美,社会之和表现为谐和之美。探讨"和"即"和美",对于哲学研究、美学研究、文艺研究、社会学和政治学研究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道——生——美"是道教美学思想最根本、最重要的民族文化特征,以此为基础,道教美学又形成了"道——心——美"的"心——道"论或心性论;"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大无畏精神;"真善美"的仙格美以及"忠"、"孝"的伦理化色彩;天人同构、身国一理的生命政治学;"琴以载道"的艺术哲学。以上六点共同组成了道教美学思想的民族文化特征,也是道教明显区别于其他宗教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
正为增进河南省美学学者、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及美学爱好者之间的沟通,加强学术交流,提高我省美学研究水平,促进中原审美文化的发展,为我省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根据我省广大美学美育工作者的要求,经河南省社科联领导研究,由郑州大学(文学院)美学研究所、《美与时代》杂志社负责筹备第二届"河南省美学学会"。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从即日起,郑州大学美学研究所和《美与时代》杂志社将陆续与上届美学会会员和现在从事美学相关工作者进行联系,收集相关资料,准备会员大会的先期工作。二、新一届美学会会员拟包括美学原理、文艺美学(含文学,影视、戏剧、音乐、美术、书法  相似文献   

11.
在《拉奥孔》中,莱辛将"丑"这一审美范畴作为划分诗画界限的一个切入点,认真地讨论了形式丑的问题。他从诗、画艺术不同的艺术理想、使用媒介和产生的心理效果等三方面进行论述,得出了"丑可以入诗,却不能入画"的结论。虽然莱辛的讨论自始至终都只涉及形式丑,且对丑能否入画的判断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其对"丑可以入诗"的论述不但为我们探讨诗画界限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一定的启蒙价值和美学意义,其方法论也闪烁着理性的光芒。  相似文献   

12.
<正>"审丑"是现代美学研究范畴内备受热议的话题,"审丑"也成为了一种时下流行的大众文化现象。"丑"作为"美"的对立面,在日常生活中,人人唯恐避之不及。在传统的文艺作品中,"丑"也一直以美的附庸物及被批判和讨伐的角色存在。然而在现代艺术作品中,"丑"逐渐成为文艺创作中的主角,大有颠覆"美"的统治地位之势。  相似文献   

13.
缪雅琴 《美与时代》2007,(11):26-28
庄子所说的"丑",并不是真的"丑",在庄子看来他们仅仅是外形上的丑陋,而其内在的实质却是符合"道"的.当然,庄子并没有明确地说什么是美的,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他的表述得知,这就是庄子心中的美.庄子首先将审美的意义赋予丑的形象,不仅丰富了古代美学的表现领域,深化了传统的审美趣味,也对后世各个艺术领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美"是我们经常用到的词,有些事物我们说它们美,有些我们说它们丑."美"与"丑"是我们容易直观理解的一对概念.但是什么是美,却很少有人能回答.很多研究者都没有研究清楚美的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为增进河南省美学学者、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及美学爱好者之间的沟通,加强学术交流,提高我省美学研究水平,促进中原审美文化的发展,为我省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根据我省广大美学美育工作者的要求,经河南省社科联领导研究,由郑州大学(文学院)美学研究所、《美与时代》杂志社负责筹备第二届"河南省美学学会"。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与社会文化价值,同时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特色。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的思维方式有着许多值得当代美学与设计的借鉴和发扬之处。"如意"作为一种代表吉祥寓意的工艺品流传至今,其所蕴含的祥瑞寓意,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这种审美体验通过审美对象与思想主体的的交流贯通,使人的全身心都获得一种愉悦的审美感受,同时激发人们对生命、生活的感悟,这就是中国传统美学背景下如意的"意"之美。  相似文献   

17.
中国山水画最早出现于魏晋时期,但是并未脱离人物。直到隋唐时期,山水画才成为独立的画科,从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山水画的高峰是五代宋初,且统治者还建立了书画机构——画院。其山水画追求以"真"为美的美学理念,将艺术主体的情感表达寄托于山水,感悟山水的精神内涵,从而将自然美上升为艺术美,展现宋代山水以"真"为美的审美意趣。北宋山水画以"真"为美的体现需从以下三方面论述:一是从古代哲学与山水画理论的发展来论述"真"的定义;二是从理学与画家作画的态度探讨北宋山水画追求"真"的成因;三是以"真"为美对后世的影响与对当代画家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十多年来,有一个新的美学概念在我国美学界颇为流行,这就是“科学美”。对这个美学新概念,不仅有专文、专著论述它,一般的美学和美有著作也往往列专章介绍它。乍一接触这个概念,我感到新奇,但是经过一番思量之后,心中不免生出一些疑惑。这些疑惑关涉对美的本质和特点的理解。我愿说出我的疑惑,求教于大方之家。希望由此引起的讨论,能深化对美的本质和特点的理解。关于科学美,须分清两种情况,一种是科学家心目中的科学美,另一种是被美学家移植到传统的美学体系中的科学美。我所质疑的是后者。先说说科学家心目中的科学美。法国…  相似文献   

19.
巴尔塔萨思想的最为独特之处在于,他以"美"作为其神学论证的开端,并将"真"在先、"善"次之、"美"最后的传统顺序颠倒过来,以"美"、"善"、"真"的顺序展开其思想架构。[1]虽然巴氏着力恢复美这一"存在的先验属性"在神学中的重要地位,但他不是在现代美学框架下讨论问题,也无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弹琴是一个自省的过程、无处不在的修行美学感悟、古琴与科仪结合的美学体验、古琴与内修结合的尝试等方面的探讨,揭示古琴从乐器转变为法器的过程。习琴是对个人心性和行为的塑造,使道教徒主体得以迅速建构;习琴是和"琴道大美"建立"亦师亦友"关系的过程,使道教徒与"琴道大美"的关系变得异常密切。本文从个人意义上升到生命美学境界,以揭示道士习乐的潜在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