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世界哲学》2015,(2):106
<正>山东大学"古希腊思想研究中心"将举办中心成立以来的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主题为"诠释柏拉图",以2014年3月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的先刚教授的专著《柏拉图的本原学说》为讨论对象。这一著作以图宾根学派立场为本,这次会议将组织专文评论他的新作,借此推动国内的柏拉图研究。此外,会议还特别希望收到有关希腊化时期哲学家和基督教思想家回应柏拉图方面的研究文章。本次会议组委会将对提交论文进行遴选,限制名额为30人。请有意与会者事先提交论文。截稿日期:2015年2月28日。邀请函将于3月初发出。研讨会联系  相似文献   

2.
<正>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世称南轩先生。他颖悟夙成,少从胡宏问程氏之学,遂潜心理学,终成南宋道学之湖湘学派集大成者,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著有《论语解》、《孟子说》、《诸葛武侯传》、《南轩集》等传世。兹以《论语解》为例,管窥张栻的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英国神学家狄塞尔敦(Anthony C.Thiselton)在运用诠释学进行圣经与神学的研究上颇有成就,本文主要从他的《教义诠释学》的人论管窥他的诠释魅力。狄塞尔敦从圣经、传统和现代世界详述作为"上帝的形象"的人,试图为抽象的教义搭建一条通向我们现实生活的桥梁,对每一个追求"信仰寻求理解"的人特别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程志敏著《古典正义论:柏拉图〈王制〉讲疏》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5年8月出版。该书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柏拉图的《王制》(又译《理想国》)这一西方政治哲学的第一经典。作者认为:"正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正义"是"四主德"之一,是最为古希腊人所看重的理念;而广义的"正义"则指万物合序、万事顺遂、万音谐和、万民幸福的状态,堪称天地大法。与现代"正义论"不同,古希腊的"正义"主要不是"论",而是"法"和"行",其余诸如德性、法律(如惩罚)、政治(如权利、敌友)、技艺、利他、幸福等范畴,都可以在正义的框架下讨论,也  相似文献   

5.
罗跃军 《哲学研究》2012,(8):68-71,126
一、关于《理想国》中正义论证的争论关于《理想国》中的正义问题以及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对此的论证,西方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早在1937年《心灵》杂志第183期上,福斯特(M.B.Foster)教授就发表了一篇题为"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一个错误"的论文,对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与其对手之间关于正义的讨论进行了批判。他认为,《理想国》第二卷开篇中格劳孔关于善的三重区分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这种区分要求苏  相似文献   

6.
"程朱理学"这一习用表达,强化了朱子与二程学术的一体性,却遮蔽了彼此之间的差异。二程学派是一复杂的学术群体,虽经朱子之强力整合,至晚宋,朱子的程门正统地位仍遭遇了兼山学派的挑战。黎立武发扬兼山学派重《易》的传统,采用《易》解《四书》的进路,高举《大学》"古本"之旗,强调"知止"为全书枢要,与后世阳明学多有遥契。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初,施莱尔马赫的柏拉图研究开启了西方柏拉图研究的一代新风,影响备及二十世纪;一个半世纪以后,施特劳斯的柏拉图研究也开启了西方柏拉图研究的一代新风,其影响之深远,现在还难以估量。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是:施特劳斯如何看待施莱尔马赫的柏拉图研究。通过析读施特劳斯的一篇早年未刊文章《显白的教诲》中论及施莱尔马赫的小节,本文力图把握施特劳斯对学人道德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朱子辞世后,黄榦通过对《论语》的创造性诠释推动了朱子学的发展:揭示《集注》用语、用意、针砭、两说,奠定了发明《集注》的基本样式;利用《语录》等对《集注》的辨正批评,传承了朱子学批判继承的精神;提出心便是性、便是仁的心性合一思想,突出"检点身心"、"求放心"、"反身一念"等身心工夫是求学根本,体现出包容心学和"内转"倾向。勉斋对朱子学发明、批判、转向兼具的多元诠释,构成了勉斋学派的基本特征,在相当程度上形塑了"后朱子学"发展的基本路向,对现时代朱子学研究亦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中国知识与学科的分类体系中,作为一级学科的哲学学科与哲学知识,是以西方知识分类与学科分类为准绳而为国人所接受的。从"世界历史"的眼光来看,这一本属于西方古希腊知识传统的地方性知识,在现代国人的眼里不经反思地成为了普遍的知识范型。金岳霖在给冯友兰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所写的审查报告中认为,以自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近代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等一  相似文献   

10.
尹志平的《道德经》诠释深受全真道"三教合一"思想的影响,主要有"以道解经"、"以儒解经"和"以佛解经"三个诠释路向,而其中又以"以道解经"为主。在"以道解经"方面,尹志平的《道德经》诠释又表现出了经诠、理诠、言诠、事诠、身诠五个方面的特征,既有与中国传统经典诠释理论一致的地方,又表现出了全真道经典诠释的独特性,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与把握全真道经典诠释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与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悲剧"一词来源自西方,自这个概念进入中国后,就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讨论。将中国元代著名的戏剧作品《窦娥冤》与古希腊著名作品《俄狄浦斯王》相比较,能从悲剧题材、悲剧人物及悲剧技巧等方面,管窥中西古典悲剧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本文沿语义学进路考察了柏拉图中期对话《斐多篇》的存有论的内在结构,为西方学界争论已久的"第三人论证"所包含的"自谓述"假设提供了理论支持,揭示了柏拉图理念论中蕴含的描述与命名、意义与指称和专名与通名的混淆,澄清了Being概念中"同一性"、"有"和"谓述系词"的内在意义关联与主从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近代章太炎学派的道家研究是同时代海内外学界公认的学术高峰,"章门弟子"中的缪篆尤以治《老子》命家,但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内,缪篆其人其学近乎湮灭不闻。通过考掘和整理缪篆的《老子古微》、《显道》等有关著述,可知他以体、相、用的逻辑层次来阐发《老子》之核心理念"道"的意涵,对老子学说与先秦法家的关系作出合理辨析。缪篆以后世相关文献印证于《老子》,兼借鉴佛理以释"道",在《老子》研究领域上别开蹊径,可对学界有关争议问题提供借鉴,亦可作为反思中国近现代老学研究中某些诠释偏失现象之参考。  相似文献   

14.
源了圆  龚颖 《世界哲学》2004,7(2):51-63
1942年7月,由《文学界》杂志组织,一些日本知识分子召开了一次讨论会,讨论现代西方文明以及现代日本对西方文明的接受.论文和讨论后来以《克服现代性》为题发表,展示了战争期间日本思想界一个有趣的侧面,由此也反映出京都学派的地位.本文将介绍那些讨论的要点,并集中讨论西谷启治的论文.  相似文献   

15.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 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一个新流派。它起始于本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六十年代之后迅速发展。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尼塞(U·Neisser)的《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标志着认知心理学已成为一个流派而立足于心理学界了。广义地说,心理学中凡侧重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学派,都可以叫做是认知心理学派,如皮亚杰学派也被称为认知心理学派。但目前西方心理学文献中所称的认知心理  相似文献   

16.
《道德经》短短五千言,几千年来为人们传颂、称道,成为中国思想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其思想的重要性犹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地位。学界更是将此书誉为哲学诗,其以锤炼的语言、诗意的方式、富有哲理的思考谈论天道、世道、人道,对宇宙人生进行了启发性的诠释,绽放出智慧之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柏拉图书简入手,关注柏拉图有关"建议"的论述,并细致分析了柏拉图《书简七》中有关"建议"的原则,力图通过对比柏拉图给人和城邦提建议的原则,揭示柏拉图在政治生活中究竟是怎样一位哲人。  相似文献   

18.
美善之辩     
《大希庇阿斯篇》从多个角度探讨了美的可能性,以"美是难以说清的"结尾。《会饮篇》审视了爱与美的关系,爱的阶梯的终端是绝对纯粹永恒的美本身。《理想国》说明通过辩证法可以通达善本身。柏拉图从形而上学二元论出发,划分出"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一方面,柏拉图提出了美本身和善本身的问题;另一方面,柏拉图没有彻底认识清楚"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的关系,没有解释明白美和善的确切区别和联系。总体上讲,柏拉图的道德理想主义倾向使其将善置于美之上,美本身与善本身在终极意义上才是同一的。  相似文献   

19.
《爱的本性》包括《柏拉图到路德》、《优雅的爱与浪漫式的爱》和《现代世界》三卷。第一卷《柏拉图到路德》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于1966年出版。第二卷《优雅的爱与浪漫式的爱》1984年出版。第三卷《现代世界》即将出版。作者欧文·辛格是著名的爱学专家,现任美国麻萨诸塞工业学院哲学教授。 《爱的本性》第一卷追溯了从古代到中世纪以来爱的思想。作者首先考察了哲学家们。诸如柏拉  相似文献   

20.
王充及其《论衡》在封建时代,“攻之者众,好之者终不绝”(《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论衡》)。到了现代,情况又是如何呢?变成了“好之者众,攻之者终不绝”。真所谓攻好并存,毁誉交加。公认的是:王充为汉代学界之一奇人,《论衡》为汉代学界之一奇书。奇在何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汉代奇人现代,中外学术交流广泛。在这种交流中,王充受到重新审视和评论。首先,西方学者喜欢说王充像西方古代某一学者。有的说王充在“灵魂论”方面,可以“与柏拉图相提并论”;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