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素梅 《哲学动态》2005,(10):51-56
哈里·柯林斯(Harry Collins)是英国卡的夫大学社会学资深教授,知识、专业知识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世界著名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家.2005年4月5~12日,他在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进行学术访问期间,我就柯林斯的科学知识社会学思想对他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2.
相对主义,理性主义和知识社会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巴恩斯  B  布钽尔  D 《世界哲学》2000,(1):5-15
在过去近 30年中 ,国外学者在科学知识社会学 (SSK)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引起了相当大的影响 ,其范围已经超出了社会学领域 ,对传统的科学史及哲学研究提出了挑战。SSK代表了国外学术界在认识论、社会哲学以及科学社会学等方面研究的新方向 ,引起了不同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有鉴于此 ,我们挑选了 SSK正反两方面有代表性人物的论文 ,组成“科学社会学 :理论与争论”专栏 ,分期刊出 ,希望对国内学者有所启示。读者若想了解更详细的情况 ,请注意东方出版社不久将推出的《知识与社会译丛》。  相似文献   

3.
拉图尔的理论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阳 《哲学动态》2003,(7):19-23
拉图尔 (BrunoLatour)是法国科学哲学家。他与布鲁尔 (DavidBloor)、科林斯 (HarryCollins)、哈拉威 (DonnaHaraway)、罗蒂 (RichardRorty)等杰出学者共同描绘了 2 0世纪下半叶科学哲学研究的绚丽画卷。在经历了哲学和人类学的专业训练之后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最初他参加了非洲和加利福尼亚的田野调查 ,此后他的兴趣集中于考察日常工作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1 979年他与伍尔加 (SteveWoolgar)合作出版的《实验室生活 :科学事实的社会建构》是其人类学调查的阶段性成果 ,这本科学人类学著作此后成为科学知识社会学(sociologyofscientif…  相似文献   

4.
胡杨 《哲学动态》2003,(10):29-31
使爱丁堡学派著称于学术界的强纲领 ,是由其领袖人物布鲁尔 (D .Bloor)和巴恩斯(B .Barnes)提出的。布鲁尔在“维特根斯坦与曼海姆的数学社会学” ( 1973 )一文和《知识及社会意象》 ( 1976)一书中 ,巴恩斯在《科学知识和社会学理论》 ( 1974)一书中 ,先后阐述了强纲领的四条原则 ,即因果性 (causality)、公正性 (impartiality)、对称性 (symmetry)和反身性 (reflexivity)。强纲领的提出 ,标志着科学知识社会学 (sociologyofscientificKnowledge ,下简称SSK)的诞生。在强纲领的启蒙下 ,SSK迅速形成了科学争论研究、实验室研究和科学话…  相似文献   

5.
社会、集体表征和人类认知——涂尔干的知识社会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涂尔干 (EmileDurkheim)的知识社会学 ,首先应当注意一个事实 ,即涂尔干把他的知识理论安置在了他的宗教研究当中 ,因此他的知识理论并不独立于他的宗教研究而存在。但把知识理论放在这样一种从属的位置上 ,其好处是它使得涂尔干无需再对其知识社会学的方法论加以另行解释了 ,因为这一开始就得到了解释 :涂尔干把宗教看作必然是一个集体的、因而也是社会的现象 ,因此他也把知识的社会学条件定位到了相似的集体现象之中。按照实证主义的传统看法 ,宗教是科学知识的一种较不发达形式 ,我们的所有理解范畴都是由它而来或者经由它而来的 ,…  相似文献   

6.
刘鹏 《哲学动态》2008,26(2):83-87
自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发表之后,科学哲学领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我们可以用两个"转向"来表述之.首先是"社会学转向",这一转向主要是由STS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学派SSK来完成的,其主要观点就是将科学视为社会利益的建构,即科学成为科学,其评判标准并不在于自然(是否与自然相符合),而在于社会(是否与社会利益相符合).第二个转向是"实践转向".  相似文献   

7.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集体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曾在《建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与境分析》一文中,主张区分科学知识社会学(SSK) 学者的社会学抱负和哲学抱负。在我看来,一方面,SSK引入社会学维度说明科学知识,不 同于哲学家之处在于把一种建构论与经验主义联系起来,试图通过系统的经验观察和描述, 来代替先验的理性思辨,以经验社会学进路取代抽象哲学进路来回答某些传统科学哲学不能 完全回答的问题;而另一方面,从哲学角度讲,SSK是借助一种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对科学认 识论提出挑战,其真正的哲学抱负是张扬一种集体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因为,在他们看 来,确立科学的知识本质,不能单纯地只靠对孤立个体的行为和信念进行哲学的或心理学的 分析,还需要考虑科学中的集体的和社会的认知行为。关键的问题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集 体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的真正意涵是什么,这种认识论对我们反思科学哲学有哪些重要的启 示?  相似文献   

8.
与SSK对话:中国科技哲学的前沿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诞生于 70年代的SSK即科学知识社会学 (SociologyofScientificKnowledge ,简称SSK)超越科学社会学的默顿传统 ,一跃而为科学社会学的主潮流 ,以至于默顿传统的主要人物之一S .科尔在谈到SSK时无可奈何地说 :“他们人数不多 ,但在差不多十年的短期扩张中 ,这个小组得以完全支配了科学社会学及称为科学之社会研究的交叉领域。”[1]随着SSK的日趋活跃和队伍扩大 ,SSK已经划分为两大流派。一派称为“宏观 -定向相一致研究” ,主要是按照传统的方式研究科学知识和政治、经…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社会学在波兰就是一门最通俗的科学。近几年来,要求学习社会学的人数超过了社会学专业中的名额约近六倍,有些地方甚至约近十倍。五种社会学杂志都拥有广大的读者:《社会学论坛》(创刊于1930年,其间曾停过刊),《社会学研究》(创刊于1961年)、《政治社会学  相似文献   

10.
拉图尔的科学哲学观——在巴黎对拉图尔的专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的科学哲学研究经过20世纪的蓬勃发展之后,目前,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代表科学哲学研究主流路径的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论证方式,遇到了在原有框架内难以解决的内在矛盾,陷入了无法自救的困境;另一方面,随着一批人文学者运用人类学的方法和社会学的术语,对科学事实、科学实验、科学知识等基本概念的重新阐述,以及对科学知识产生的理性基础和科学家的认知活动的客观性前提的根本质疑,强烈要求更新传统的科学哲学研究模式。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全面了解西方科学哲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有选择性地对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与科学知识社会学家进行系列专访,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对技术化科学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哲学经历了从逻辑经验主义到后实证主义的转向,并拓展至以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及新技术社会学为代表的建构论的“科学研究”(science studies)和“技术研究”(technology studies)。但在基础主义看来,它们对于科学知识的本质、科学活动的目标以及科学家的行为的解释充斥着对理性的解构和真理的消解,具有明显的相对主义意味,因而基础主义在20世纪90年代爆发的“科学大战”中对此做出了强烈的反应。实际上,在科学大战前后,科学哲学等领域已经通过对真实的科学实践的关照进行了自我调整,其基本精神是超越“理论优位”…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的不断发展,科学知识与政治权力之间的互动、科学的政治意义、科学的意识形态等问题日益成为西方哲学的热门话题,它导致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在许多重要问题上产生了一系列的意见分歧。例如,关于知识是什么,科学合理性的标准性在哪里,知识与权力的关系等等,这些分歧根源于基本的哲学观点的对立。它至  相似文献   

13.
知识社会学和科学社会学是两门引人注目的社会学学科。从历史上看,知识社会学的一些概念及方法的初现可追溯到法国实证主义社会学家杜克海姆(Emile Durkheim)那里;麦克斯·韦伯(Marx Weber)和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 Weber)兄弟俩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杰出的工作;现象学大师胡塞尔的弟子麦克斯·舍勒(Marx Shelar)也为知识社会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迪基(George Dickie)1969年继丹托(Arthur C.Danto)之后提出了他的艺术体制理论(TheInstitutional Theory of Art)[1],一种文化社会学视角便以鲜明的姿态跃入了分析美学的研究视野之中。与丹托"艺术界"(artworld)概念所指的艺术理论氛围与艺术史知识相比,迪基明确指出,他要"将用  相似文献   

15.
技能性知识与体知合一的认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现象学、科学知识社会学以及关于人工智能的哲学研究对传统科学认识论提出了挑战。这些研究成果虽然主旨各不相同,但都不约而同地涉及到关于技能性知识(skillful knowledge)的讨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科学家人格特征内隐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积家  张倩秋 《心理科学》2003,26(5):906-907
1 引言  科学观是人对科学的观点和看法。它影响科学发展。科学观有两种表现形式 :(1)科学哲学 ,它以科学知识为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科学的本质和结构、科学发展和科学方法论。(2 )科学的内隐观 ,它是人们对科学的非正式看法 ,如如何看待科学 ?怎样对待科学和科学家 ?科学家有怎样的人格特征 ?等等。 1981年 ,Sternberg对智力内隐观的研究揭示了公众对智力的看法 ,显示了内隐观研究的重要性。 2 0 0 1年 ,杨治良等对大学生创造性内隐观的研究揭示了创造性内隐观的因素结构。但是 ,对科学的内隐观还很少有研究。科学内隐观将揭示公众对科…  相似文献   

17.
波兰尼与他的《个人知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波兰尼(Michael Polanyi 1891—1975)是当代英国著名哲学家,因创立意会认知(Tacit Knowing)理论享誉国际学界。波兰尼1891年3月12日出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后曾在军队当过军医,1922年赴德国,在柏林卡伊泽·维尔赫姆研究所从事物理化学研究,在吸收理论方面有一定成就。纳粹上台后,他碾转英国,任曼彻斯特大学社会研究系教授,此间,他发表大量有关经济、政治学方面的论著。1958年,波兰尼出版了《个人知识》并以此创立意会哲学,一跃为知名哲学家。实际上,早在40年代末,波兰尼就开始了他的哲学探索,在1946年的《科学、信仰与社会》一书中,他批判了实证主义的科学观,提出以人性为基点的科学信念、科学直觉和内在创造作为科学研究之基础的观点。他发现,科学家的个人判断和寄托是科学进化的重要动因,科  相似文献   

18.
实践建构论:对一种科学观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和批判传统科学哲学理智主义科学观和科学知识社会学社会建构论科学观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提出一种可以被概括为“实践建构论”的科学观,其基本观点是认为科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具有历史性和建构性的实践活动。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初步探讨这种“实践建构论”科学观的基本路向,以及它对开辟理解科学的新视野的意义。一、科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实践建构论”首先把科学视为一种实践活动,这根本区别于理智主义科学观。在理智主义科学观看来,科学只是一种理性的认知行为,认知主体“看”与“思”的结合最终引向关于能够严格与主体两分的…  相似文献   

19.
作者首先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和所谓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关系。他反对下面几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而不能看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部分;另一种意见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部分,而不是社会学,最多只是社会学的一般理论的和方法论的基础;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之中包含有哲学方面和社会学方面。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哲学,同时又是社会学。他说:历史唯物主义正是作为关于社会的哲学科学,才能头一次科学地解决社会学的根本问题;另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只有作为社会学的科学,才能解决社会发展的哲学问题。作者也谈到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和所谓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关系。他反对把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全部问题包括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领域内,而认为它们之间既有深刻的有机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其次,作者论述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的意义。他说:具体社会学研究是发展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一种形式;没有具体社会学研究,历史唯物主义就有变为由一些凝固的、固定不变的、脱离现实的概念和范畴组成的体系的危险。他说,马克思的《资本论》、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列宁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伟大的创举》都是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的典范。他反对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现象的任何研究都称为具体社会学研究,而主张把社会研究和社会学研究区别开,认为具体社会学研究只是社会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再次,他阐述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的对象。他认为这样的对象包括:一、社会在向共产主义过渡过程中社会结构的变化;二、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组织的形式及其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组织成长为共产主义社会自治的过程;三、劳动和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互关系的动向,首先是人的形成过程,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的形成过程;四、家庭和日常生活关系;五、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生活,科学在现代世界中的作用,宗教存在的原因和消除的条件,社会主义意识向共产主义意识过渡,等等。最后,他论述了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和方法。他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规律和原理,是具体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而具体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则包括提出假说、进行社会实验、填调查表、直接访问、研究私人文件、进行观察以及模拟、统计和数学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20.
正导论可以说,伊斯兰社会学是随十四世纪北非社会学家阿卜杜拉·拉赫曼·伊本·赫勒敦的作品而出现的(Ibn Khaldun 2015)。1902年,法兰西学院设立了第一个"穆斯林社会学与社会志"教授职位(Burke 2015, pp. 57-59)。在奥斯曼期刊《Idjtihad》上写作的佩特夫·哈基(Pertev Hakki, 1907, p. 211)可能创造了"伊斯兰社会学"(Islamic sociology)这个术语,他希望从这门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