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风》2015,(11)
  相似文献   

2.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 各位朵斯提:赛俩目! 真主安拉在尊大的<古兰经>中说:"为世人而创设的最古的清真寺,确是在麦加的那所吉祥的天房,全世界的向导.其中有许多明证,如易卜拉欣的立足地;凡入其中的人都得安宁.凡能旅行到天房的,人人都有为真主而朝觐天房的义务."(3:97-97)朝觐是伊斯兰教五项功课之一,也是各项功课中最...  相似文献   

3.
"行者"王征     
痴心无悔的"情缘" 现任教于新疆师范大学并任中亚美术研究所主任的王征,以极大的艺术热情,在克孜尔千佛洞面壁九年,对龟兹壁画艺术进行了全面的临摹、整理、编纂和研究. 2003年至2007年期间,他独立完成<新疆古代佛教石窟美术风格技法研究>,首次把龟兹壁画风格细分为八至十种类型,比德国学者的风格分类分期更为细致而合理,并...  相似文献   

4.
5.
常新 《孔子研究》2011,(2):96-104
作为明清之际理学大家,李二曲融摄了朱子理学和阳明心学.其关于"性"之论述既有朱子"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的义涵,又与阳明"心之本体即是性"、"心即性"的思想相契.其"性"之思想表述内容丰富,既有道德本体之义,又有宇宙论事实叙述.作为道德本体之"性",未发之时它无善无恶,湛然虚明;已发之时便产生情.为保证性情同一,李二...  相似文献   

6.
"孝"观念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文明阶段的产物,但它产生、形成的语义基础却是本于高级动物的"动物依存"关系.在人类社会中,它所体现的最突出的社会特征是人际秩序,因此,它又是人类社会延续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伦理定律.我们从<尚书·虞书>的相关记载中看到,原始社会晚期华夏人类已经把以"孝"为中心的人际伦序作了规定性的界说——"孝...  相似文献   

7.
"悲观",在现代汉语中与"乐观"相对,意指"消极、失望".人人都有"悲观"的时刻,作为一种情绪,它触物即生,旋灭旋生,化身千万,挥之不去.春花烂漫,转瞬即逝,使人"伤春".草木摇落,万物衰歇,令人"悲秋".  相似文献   

8.
夏新穗 《天风》2011,(2):58-60
2010年10月8日,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一桩讼案正在进行。淮滨县城关镇教堂为房产问题将本县的基督教两会告上了法庭。法庭立案后,希望双方能在庭外调解,但协商无果。于是,法院依照程序就此案进行公开审理……这桩讼案结果谁胜谁负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讼案"带给我们的思考是沉重的。  相似文献   

9.
10.
11.
王定安 《天风》2011,(1):27-29
在“礼仪之争”中,丧礼的争执过程大体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佛教自诞生之日起就确立了其实践性的功能--以方便智慧度众生,它是在传法的过程中,以"心灵对话"的方式得以实现的.在浩瀚的佛教经典中,均有一个典型的表现特征--心灵对话,那是为众生答疑解惑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也是佛教独有的特色之一.原始的经典为后世的人们留下了无数生动而精彩的心灵对话的案例,众多的佛弟子们因闻法而悟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