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父母教养及其对孩子的影响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主题,而正念教养(mindful parenting)则是关注如何帮助父母进行有效教养。正念教养是将一般的正念应用于亲子互动中,指父母对孩子和教养行为的有意的、此时此刻的和不评判的注意和觉知。正念教养对父母自身、孩子和亲子关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研究者发展了两个正念教养的干预项目并通过实证研究检验这两个项目的干预效果。未来的研究可以采用更加严谨的设计并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来评估正念教养的干预效果。正念教养的作用机制也是未来研究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国外父亲教养方式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莉 《心理科学进展》2005,13(3):290-297
父亲教养方式越来越成为父母教养方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父亲养育孩子的本能、父亲的参与度、父亲对子女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父亲对子女的自我认同等几个方面对国外心理学有关文献进行综述,提出了研究的特点及不足,并展望了关于父亲教养方式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
对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问题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心理学和社会学界,国内在此领域内的理论探讨和经验性研究都很缺乏。本文对近五十年来西方在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问题行为发展之间的关系上的几种主要理论模型及部分经验性研究进行了客观的回顾,简要介绍了双因素论(危险性因素与保护性因素)、社会控制理论、社会背景模型和强制模型。  相似文献   

4.
人格的行为遗传学研究,是以研究遗传和环境的差异来解释人格的个体差异的程度为目的,为探讨遗传和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该文以天性和教养为突破口,紧紧围绕行为遗传学在人格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遗传力、环境、特定基因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在个体人格发展过程中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二次大战之后,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在广泛领域中进行了许多重要研究。其中有重大影响的课题有:儿童教养技巧与父母——儿童间的相互作用,早期经验对人类和动物行为的影响,儿童智商与遗传因素,印刻与关键期,婴儿的实验研究,知觉与语言的发展,知觉学习,人格与性别角色的个体差异的发展,老年心理,垂死和死亡过程等。上述研究课题使美国的发展心理学发生了重大转折。在心理发展观上,从预构论、预定论和经验论转向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在理论倾向上,从行为主义倾向转向认知倾向;在研究方法上,从描述性常规研究转向实验研究;在研究领域上,从单纯的儿童发展研究拓宽到生命全程发展研究。本文拟围绕这些课题和转折对战后美国发展心理学作一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6.
5—7岁幼儿的同伴关系、社会行为与其母亲教养方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万明钢  王亚鹏  王舟 《心理科学》2001,24(5):621-622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最早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它对儿童社会性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家庭诸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这也是近三十年来父母教养方式一直受到儿童心理学重点研究的一个主要原因。有些研究发现,儿童的消极行为与母亲教养行为的消极倾向具有密切的内在关系。而在影响儿童同伴关系的诸因素中.一般认为儿童青少年的行为特征和社会认知是影响同伴关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伴随着对单基因研究局限性的认识及对"遗传率缺失"的探索,越来越多的研究强调考察抑郁的多基因遗传机制的重要性。本研究对1052名汉族青少年(12.31±0.37, 50.2%女生)进行一年的追踪,采用多基因累加得分研究范式考察多巴胺系统基因与母亲教养行为对青少年抑郁的纵向影响及其作用模式。结果发现:(1)多基因累加得分和母亲消极教养正向预测青少年抑郁风险;(2)控制早期抑郁后,多基因累加得分与母亲积极、消极教养交互影响青少年抑郁,在低积极/高消极教养环境中,相比多基因累加得分较低的青少年,多基因累加得分较高的青少年抑郁水平更高;但是在高积极/低消极教养环境中,不同多基因累加得分的青少年抑郁水平无差异。该交互作用模式符合"素质-压力"模型。研究结果为抑郁的多基因遗传基础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8.
曹丛  王美萍  张文新  纪林芹  陈亮  陈欣银 《心理学报》2014,46(10):1486-1497
遗传与环境如何交互作用影响儿童青少年的攻击行为是当前攻击研究中的重要前沿课题之一。近年来, 分子遗传学关于人类攻击的研究已拓展到对不同攻击亚类(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的遗传基础的探讨。本研究运用问卷法与DNA分型技术, 对1258名儿童进行为时4年(四年级—七年级)的追踪调查, 考察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与母亲教养行为对青少年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的交互作用以及性别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 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与母亲教养行为仅交互作用于男青少年的身体攻击, 母亲教养行为显著预测GG 基因型男青少年的身体攻击, 但对T等位基因男青少年身体攻击的预测作用并不显著。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与母亲教养行为对青少年关系攻击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 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具有不同遗传基础和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9.
自尊的毕生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尊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文章介绍了自尊的毕生发展研究在近三十年来的进展, 主要探讨了自尊的稳定性及其毕生发展的影响因素, 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和文化、社会经济地位与家庭教养方式等方面, 指出自尊毕生发展的研究将来应关注自尊的纵向研究和本土化研究, 并注意区分和探讨不同形式自尊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0.
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中有一些老大难问题,遗传和环境问题即是其一。经过各种思想观点漫长而又无结果的争论之后,许多人对解决这个问题丧失了信心,更多的人宁愿绕开它而去研究“更有价值”的问题。然而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心理学之外发展出了一门新的学科——社会生物学,它的研究对解决心理学的遗传环境之争带来了许多启发。本文拟联系遗传环境问题的理论探讨来介绍和评价社会生物学的有关研究。  相似文献   

11.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has been proposed as a meta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psychology. We argue that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should be expanded if it is to offer new insights regarding the major issues in psychology. Evolutionary developmental biology can provide valuable new insights into issues such as the domain-specificity of the human mind, the nature–nurture debate, stages in development, and the origin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Evolutionary developmental biology provides evidence for the hypotheses that domain-general and domain-specific abilities co-occur, that nature and nurture interact in a dynamic and nonadditive way, that stages occur in development, and tha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re the result of pleiotropic effects during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总结视觉观点采择的概念和研究范式,概括发展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中视觉观点采择演化发生和个体发展的已有研究,分析视觉观点采择与心理理论的关系及语言和文化等影响因素,指出将来的研究需要归纳测验不同水平视觉观点采择的一系列研究范式,系统考察不同物种间视觉观点采择的演化发生过程,还可将不同水平的实验范式与脑成像研究相结合来考察视觉观点采择的脑神经机制,并关注影响视觉观点采择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彭运石  李璜 《心理科学》2016,39(5):1275-1279
说明心理学以心理、行为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发生机制的说明为己任,其发展先后呈现出心理-心物关系的说明、刺激-反应关系的说明、认知心理-神经机制的说明、进化心理机制的说明等形态,在方法论上则带有鲜明的科学主义特征。它致力于人的自然本性的研究,构筑了作为自然科学的心理学样态,与理解心理学一道推动了心理学的独立、成熟。未来心理学还需摒弃蕴含于说明心理学与理解心理学之中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确立心理学的整合视野。  相似文献   

15.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比较活跃的心理学研究领域。文章在阐述积极心理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积极心理学分类体系的五个结构——积极认知、积极情绪、积极行为、积极特质和积极组织——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并指出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局限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17.
关于自闭症的临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徐光兴 《心理科学》2000,23(1):38-41,67
最近,国际上的临床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对自闭症的诊断、分类、发生率以及教育与治疗等,从各个角度展示了许多新的研究结果。实验心理学的调查结果表明,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异常,对视、听、触等感觉反应处理样式,不同于弱智儿童和正常儿童。语言障碍是自闭症儿童发展障碍中的核心症侯,这与自闭症在社会性和人际关系上存在障碍有着密切的关系。进入90年代以后,对自闭症“心的理论”的各种实验研究,引起各国研究者的注目和争论  相似文献   

18.
依恋——早期亲密关系的持续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恋形成于婴幼时期,并贯穿人的一生。自从英国精神病学家J.Bowlby最早提出了依恋这一概念以来,依恋一直是发展心理学乃至整个心理学领域的研究重点,文章从不同理论学派对依恋如何形成所持的观点开始,从时间纬度分别介绍了"依恋"研究在幼儿期、青少年期以至成年期的主要理论以及与依恋行为有关的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19.
Moralit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BSTRACT— Moral psychology is a rapidly growing field with two principle lineages. The main line began with Jean Piaget and include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ists who have studied the acquisition of moral concepts and reasoning. The alternative line began in the 1990s with a new synthesis of evolutionary, neurological, and social-psychological research in which the central phenomena are moral emotions and intuitions. In this essay, I show how both of these lines have been shaped by an older debate between two 19th century narratives about modernity: one celebrating the liberation of individuals, the other mourning the loss of community and moral authority. I suggest that both lines of moral psychology have limited themselves to the moral domain prescribed by the liberation narrative, and so one future step for moral psychology should be to study alternative moral perspectives, particularly religious and politically conservative ones in which morality is, in part, about protecting groups, institutions, and souls.  相似文献   

20.
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前沿与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赐平  桑标  缪小春 《心理科学》2001,24(5):549-552
近一二十年,得益于认知发展理论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新发展,儿童认知发展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体现在婴儿研究方兴未艾,一些新课题的出现使一些传统的研究领域重新恢复了活力。同时.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和认知行为遗传学这两个边沿交叉学科研究蓬勃发展,应用认知发展心理学研究迅速发展,对认知发展心理学研究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