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性主义生命伦理学试图从根本上颠覆男尊女卑的传统伦理观念,倡导从制度层面确保女性独立的社会地位,捍卫女性权利与尊严。女性主义生命伦理学还以其特有的关怀主义特征,呼吁性别平等,强调人文关怀,注重社会公平,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思潮。  相似文献   

2.
魏娜 《四川心理科学》2014,(10):124-124
认真研读和思考严歌苓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擐究作者怎样从女性形象入手,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文化环境中的人性,通过塑造性情各异的女性形象表明自己独特的价值判断,从而关怀人生。  相似文献   

3.
妇女与伦理学——访凯思林·伦农博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与伦理学——访凯思林·伦农博士肖巍(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100084)问:凯思林博士,您认为伦理学可以基于性别分为“男性”伦理学和“女性”伦理学吗?答:不,我不这样看,我对关怀伦理学是一种典型的“女性”伦理学的说法表示怀疑。妇女的关怀角色是被...  相似文献   

4.
技术发展背景下技术使用者对技术理性的选择性偏差以及对技术不负责任的使用造成的人文关怀的缺失日益凸显,医学领域的技术异化现象尤为突出.现代医学模式与技术理性的可选择性为技术发展与人文关怀的并进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可能.技术的主体应始终把握技术的生存指向,使之发展的终极目的归于人类的更充分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生命伦理学试图从根本上颠覆男尊女卑的传统伦理观念,倡导从制度层面确保女性独立的社会地位,捍卫女性权利与尊严.女性主义生命伦理学还以其特有的关怀主义特征,呼吁性别平等,强调人文关怀,注重社会公平,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思潮.  相似文献   

6.
“关怀伦理学”一席谈——访萨拉·拉迪克教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性别视角研究伦理学,在西方社会已成为一种时尚。伴随女性主义运动从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不断深化和伦理学研究对现实问题的愈发关注,自本世纪60年代起英美社会逐渐兴起了一种新的伦理学理论——关怀伦理学(Ethics of Care)。关怀伦理学实际上是建构在女性视角基础上的,肯定女性的独特道德体验,强调关怀、情感和关系的一种伦理学理论。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将辅助生殖技术对不孕症造成影响的研究文献分为心理、性生活、婚姻家庭、治疗放弃后的未来生活四个方面。现有的研究认为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不确定性,是造成女性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年龄增长和治疗时长增加,加重了心理压力;辅助生殖技术降低了一部分女性的性生活质量;是否对婚姻家庭产生负面影响,尚无定论;持悲观态度的研究者认为,因失败而放弃治疗的女性,未来注定是不幸的。持乐观态度的研究者认为,辅助生殖技术获得精神的成长,未来她们通过其他方式,弥补没有孩子的遗憾。总之,辅助生殖技术的治疗对女性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应考虑更多的社会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西方关怀思想显现为由"关怀"向"人文关怀"递进、由"人文关怀"向"身体关怀"转向、由"身体关怀"向"医学关怀"迁移的演进过程。廓清、重建和升华医学关怀的理念、认知和行为。医学关怀是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身心疾患、身体感受、具身情绪和社会适应给予的关注、关情、关爱。医学人文关怀、医学技术关怀和医学服务关怀构成医学关怀的三个维度,形成以医学人文关怀为纲、医学技术关怀为用、医学服务关怀为媒的整体结构。在医学关怀的"三维一体"的图式中,医学人文关怀给身体以灵魂慰藉、医学技术关怀给身体以物质支撑、医学服务关怀给身体以温暖感受,协同完成医学关怀这一医学的终极使命。  相似文献   

9.
女性艺术家在创作中具有高度的自觉性,通过身体自觉、情感自觉、自我意识自觉和灵性自觉不断超越女性视角,完成作品中的生命性观照和深度哲思。她们对身体自觉的鲜明表达是最真实贴切的女性话语,多以自己的诗意化女性生活为创作源泉,具有强烈的生活关怀,也通过自我意识的自觉消除女性艺术家的性别局限,加强社会责任感和艺术认知度,进入超越个人情感的大我关怀状态。同时以女性特有的灵性感知方式对现实世界进行体验、超越、创造,将现实承载灵性塑造出具有超越性的精神维度。女性艺术家在创作中的自觉性是由感性通往理性的完整过程,区别于仅从理性,逻辑出发的自觉,是自我的觉醒性、扩散性、超验性、灵性自觉。  相似文献   

10.
周思聪是当代中国杰出的具有现实主义人文精神的女性画家,创作了不少女性题材的作品。作为女性画家,周思聪对女性身份本身高度敏感,并对她所处那个时代女性表现出深切的同情与关怀。她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关注女性的现实困境,赞扬女性的优秀品格。不管是惠安女还是彝族女作品都传达出她对平凡辛劳女性悲悯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家庭暴力研究的欠缺,本文研究了尚未被人重视的女性家庭暴力,讨论了其表现、特征、危害及对策,论证了女性家庭暴力是造成男性家庭暴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要解决家庭暴力就不能忽视女性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12.
李成彦  王重鸣  蒋强 《心理科学》2012,35(5):1169-1174
领导风格的性别差异一直受到关注。以往的研究有两种观点:领导风格存在性别差异,女性的领导风格更有效;领导风格不存在性别差异。而最新研究认为领导风格差异源于社会性别角色,探讨女性创业者的性别角色认定特征及其对领导风格的影响十分必要。实证结果显示,不同性别角色认定的女性创业者在领导风格上存在差异,双性化者多采用高定规、高关怀的领导方式,女性化者多采用高关怀的方式,而男性化者则多采用高定规的方式。影响领导风格的并不是个体的性别本身,而是其对性别角色的认定。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医学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越来越提倡医学对人们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关怀。同时随着产前诊断技术和超声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日臻完善,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革,也越来越重视对孕妇及家属的人文关怀。胎儿产前超声诊断中的人文关怀不仅是对人的关怀,也是对技术、对心理健康、对生命的关怀。  相似文献   

14.
医学本质上是一门人学,对人的全面关怀为医学应有之意。医学技术主义和医学技术过度商业化导致了医学技术的异化,偏离了对“人”的关怀,加重了患者的负担,恶化了医患关系,破坏了良好的就医环境。医学的出路是实现对“人”的回归,即医学技术人本化和医学技术生态化,通过人本化使医学技术回归到其最初目的———预防疾病、维护健康、延长生命、提高患者带病的生活质量、减少死亡;通过生态化实现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人文生态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义在女性解放路径的探索中分化为两条线路:以"理性"引导的通往公共领域之路;以"关怀"引导的守护家庭领域之路。本文认同二者秉承的女性自我实现的共同理念,但以"家务劳动社会化"为例,分析了这两条路径各自面临的理论困境及其实践两难,展开女性解放理论对"自然主义"的批评。文章最后认为,努斯鲍姆的"能力路径"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可以兼容"理性路径"与"关怀路径"各自偏失的现实方案,为女性发展提供可具预期性的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16.
用建制民族志方法,访谈甘肃武都地区6位参与过宫颈癌筛查的农村妇女,3位未参与过宫颈癌筛查的农村妇女,1位宫颈癌筛查项目负责人以及2位参与筛查工作的医师,分析了中国农村宫颈癌筛查政策的不足。研究结果显示,现有的政策只针对女性身体,没有涉及男性,忽略了对女性心理层面的关怀,且缺乏对过度医疗化的有效规定。因此,建议政策制定应该纳入女性的声音,突显心理关怀和性别平等,并且探索解决过度医疗化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7.
当代艺术家刘飞笔下的光头女性形象表现了画家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对女性解放事业的关怀;通过对头发含义的颠覆,以超前的方式,引领女性对自己的形象进行塑造,体现了包括女性中性化、性别模糊化、改变女性形象的女性主义追求.这些光头女性形象,不仅是对传统女性美的思考和超越,也是对后工业时代性别多元化的诉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医学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越来越提倡医学对人们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关怀.同时随着产前诊断技术和超声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日臻完善,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革,也越来越重视对孕妇及家属的人文关怀.胎儿产前超声诊断中的人文关怀不仅是对人的关怀,也是对技术、对心理健康、对生命的关怀.  相似文献   

19.
妇科患者是一个普遍而又特殊的病患群体,心理敏感细腻,追求外在美及女性特征,要求保护个人隐私,对于人文关怀有更高的要求。微创化妇科手术在最小创伤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解除了患者的痛苦,体现了高度的人文关怀,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张哲 《美与时代》2004,(2):71-72
赵树理作品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但是。由于作家对理性精神的执着和对人文精神的强烈关怀,使其作品带上了现代性的色彩,从而具有了经典的意义。其小说中女性婚姻模式的嬗变充分体现了批判传统与关怀人文理性精神的双重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