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理环境常常具有明显的心理效应。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一间装饰淡雅的房间里贴着几张微笑的人像,房间里播放着轻柔的抒情音乐;另一间则布置零乱、色彩刺目,贴着几张盛怒的人像,播放着躁动不安的乐曲。当被试者在第一个房间待上一会后,就产生了一种恬静的情绪,而在第二个房间待上一会后,则产生了一种烦乱的情绪。当实验的主持人分别向被试者提一个具有挑衅性的问题时,前一个房间的被试者表现就比较理智,甚至用幽默来回敬对方;而后一个房间的则控制不住地破口大骂起来。  相似文献   

2.
柴文袖  王文娟 《心理学报》1984,17(4):95-100
实验以46名少年为对象,以400m跑为内容,在被试者不知道的情况下,把他们分为鼓励(表扬)组和挫折(批评)组。预先测得他们400m跑的平时成绩,做为实验后被试自己与自己成绩比较的出发点。具体实验之前,告诉被试者,这次测验400m跑,既看“达标”如何?也看“技评”如何? 实验是在400m跑途中,于100m,200m,300m处各设数人为“技评”鉴别者。每两个人一起跑,一个人受“表扬”,一个人挨“批评”。 结果,接受积极刺激的少年,多数唤起增力情绪,并做出积极的反应,但也有少数人出现了减力情绪,做出消极的反应。而接受消极刺激者,正与此相反。 表扬比批评具有更大的动力性质,教师在教学中宜多用表扬,对少年的表扬与批评,要注意年龄与性别特点。  相似文献   

3.
多重编码中的眼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模拟Santa(1977)的实验模式,比较了被试者对言语刺激和图形刺激的不同记忆。刺激包括几何图形或相应的文字称谓按倒三角形或水平排列所构成的幻灯图片。用眼动记录和反应时作为指标。实验结果证明,材料性质(图形/文字)和空间排列(倒三角形/水平排列)两个因素对记忆的贮存时相和提取时相具有相同的影响。实验比较并讨论了与Santa 实验结果的异同之点。  相似文献   

4.
跨感觉通路ERP注意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罗跃嘉  魏景汉 《心理学报》1997,30(2):195-201
采用提高了非注意纯度的“跨通路延迟反应”实验模式,研究跨通路注意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成分,以注意ERP减去非注意ERP的早期差异负波(Nd1)为主要分析对象。被试者为12名青年正常人。结果发现:①听觉偏差刺激、视觉标准与偏差刺激皆在其特异性感觉区域的头皮部位,观察到注意引起N1波幅增大的现象。Nd1的起始时间与注意N1相同,而早于非注意N1,支持注意的早期选择学说;②听觉与视觉偏差刺激产生的Nd1最大峰分布在它们各自的初级感觉投射区,而标准刺激诱发的Nd1最大峰却分布于额部,表明跨通路选择性注意对偏差刺激的加工部位主要是通路特异性的,而对标准刺激的加工部位则主要是通路上的。作者据此针对选择性注意中长期争论问题进一步提出,注意的选择性发生时程的早晚可因刺激条件而异,信息过滤器的位置具有可塑性。  相似文献   

5.
一,实验目的记忆在幼儿心理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幼儿知识的掌握,语言的学习,技能、技巧的培养,以至个性的形成,都与记忆活动密切联系。国内外关于幼儿记忆的研究,主要限于有意与无意识记,机械与意义识记,形象与语词记忆等方面,很少从不同感觉道输入信息来进行比较。有的实验虽然涉及到不同感觉道的记忆,但被试者都是7岁以上的儿童,如斯梅德利(Smedley(和三岛:横尾等人的研究。为了全面了解幼儿的记忆发展水平,我们设计了关于幼儿不同感觉道记忆的实验研究,试图通过对幼儿各个感觉道输入信息来全面测查幼儿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动觉和触摸觉的记忆水平,了解其发展规律及特点。以便为幼儿记忆的理论研究提供实验数据,为幼儿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本研究是整个实验的第一部分,即幼儿视感觉道记忆和听感觉道记忆及其比较。  相似文献   

6.
已有的多感觉整合研究范式多采用不同单通道刺激和双通道刺激随机呈现的方式进行测量。在这种范式中混有通道转换效应, 该效应可能导致多感觉整合的测量结果不准确。因此, 分析清楚实验范式中通道转换效应的影响因素, 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合理的整合测量范式, 是进行多感觉整合研究的一个必要前提。本文首先通过实验一验证了在经典的整合测量范式中通道转换效应的影响方式; 进而, 在实验二中通过控制前后刺激的信号强度的一致性, 分析了通道转换效应的特点。综合分析显示, 通道转换效应是由前一刺激差异所造成的对当前刺激通道加工的注意资源分配和警觉水平的变化所导致。该结果表明, 在多感觉行为测量中, 需先根据前一刺激通道分类后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坚持的可贵     
正人们常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话不假。然而接下来的问题是,聪明的人在掌握真理以后,会坚持真理吗?1956年,社会心理学家阿希进行了一个有关群体压力的经典实验。阿希将被试者组成7人小组,请他们参加所谓的知觉判断试验。事实上,在7名被试者中,只有编号为第6号的人为真正的被试者,其他均为实验助手。被试者与其他群体成员围着桌子坐下后,实验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前额叶皮层的功能,在被试进行联合搜索作业(Conjunction search task)时,使用跨颅磁刺激干扰被试者右侧前额叶皮层的活动,观察被试者在学习前后的反应时间的变化。观察到磁刺激干扰前额叶的活动,明显地延长了被试者在学习前的反应时间,对学习之后的反应时间几乎没有变化。这说明右侧前额叶参与了记忆的编码,对记忆的提取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9.
记忆在幼儿心理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幼儿知识的掌握,语言的学习,技巧的培养,以至个性的形成,都与记忆活动密切联系。国内外关于幼儿记忆的研究,主要限于有意与无意识记,机械与意义识记,形象与语词记忆等方面,很少从不同感觉道输入信息来进行比较。有的实验虽然涉及到不同感觉道的记忆,但被试者都是7岁以上的儿童,如斯梅德利(Smedley)和三岛、横尾等人的研究。为了全面了解幼儿的记忆发展水平,我们设计了关于幼儿不同感觉道记忆的实验研究,试图通过对幼儿各个感觉道输入信息来全面测查幼儿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动觉和触摸党的记忆水平,了解其发展规律及特点,以便为幼儿记忆的理论研究提供实验数据,为幼儿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多种因素对时间连续阈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柳学智 《心理学报》1993,26(4):44-51
该研究做了两个实验,研究了七个因素——刺激的类型、刺激的复杂度、刺激的强度、刺激的呈现时间、被试对两刺激的判断标准、同一种感觉道的个数、性别——对时间连续阈限的影响.在实验一中,结果表明,刺激的类型、刺激的呈现时间、被试对两刺激的判断标准和同一种感觉道的个数四个因素对时间连续阈限有显著影响,而刺激的复杂度、刺激的强度和性别三个因素对时间连续阈限没有显著影响。在实验二中,结果表明,在影响显著的四个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通过三个实验以检验工作记忆内容能否自动引导注意选择视场中与之匹配的任务完全无关刺激。实验一要求被试在工作记忆保持阶段完成一个视觉搜索任务,结果发现当搜索序列外的无关干扰刺激与工作记忆内容匹配时搜索绩效显著降低;实验二结果表明该干扰效应不能归因于自下而上的启动机制,因为对颜色刺激仅仅进行知觉辨认而没有工作记忆加工时并没有产生启动效应;实验三通过缩短搜索任务刺激的呈现时间以使得被试在完成搜索任务前没有足够时间眼跳至无关干扰刺激,结果发现了与实验一类似的干扰效应,说明在没有眼跳的情况下与工作记忆内容匹配的完全无关刺激可以捕获注意。这些结果表明保持在工作记忆中的信息表征可以自动引导注意选择视场中与之匹配的任务完全无关刺激,为基于工作记忆内容的注意捕获提供了新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印象主义绘画不再有传统绘画内容与形式的规范与完美,却用色彩技巧描绘出视觉感受的真实,显现出现代科技及现代思想对它的影响。正是这种以感觉色构成绚丽多彩的画面,让生活在19世纪巴黎的印象主义画家沉浸在"为艺术而艺术"的氛围里,完全依附于对颜料色彩的玩味情趣,任凭视知觉的兴致,自由地驰骋于色彩感觉之中,以色彩方法实现了"印象"艺术。  相似文献   

13.
李毕琴  张明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1):1749-1754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来自不同感觉通道或不同空间方位的奇异刺激在视听搜索范式中的注意捕获。实验一使用定位任务探讨刺激驱动注意捕获中跨通道效应且及其不对称性, 结果发现, 当靶子在听觉通道时, 只有来自听觉同侧空间方位的奇异刺激成功的捕获了注意; 而来自视觉同侧空间和异侧空间的奇异刺激并没有捕获注意。实验二使用检测任务进一步探讨刺激驱动的注意捕获中的跨通道效应且具有不对称性, 结果发现, 来自同侧和异侧的听觉奇异刺激均捕获了注意, 但是视觉奇异刺激却不能捕获注意。研究表明, 视听搜索范式中的奇异刺激的注意捕获具有不对称性, 且存在着一种超感觉通道的注意资源。  相似文献   

14.
感觉记忆能够以特征形式构建对视觉对象表面信息的表征, 然而对于具有重要意义的潜在抽象信息, 尚未有研究考察其是否影响感觉记忆的视觉表征。结合掩蔽技术与部分报告法范式考察了感觉记忆的视觉表征中是否包含语义信息。以阿拉伯数字作为目标, 实验1与实验2分别采用正立与倒置的汉字大写数字作为掩蔽刺激, 比较其与白噪音刺激的掩蔽效应。结果显示, 汉字大写数字的掩蔽效应均强于白噪音刺激, 且正立汉字大写数字的掩蔽效果较倒置汉字大写数字更强。实验3采用汉字大写数字与汉字常用字分别作为掩蔽刺激, 结果显示汉字大写数字的掩蔽效果强于汉字常用字。上述结果显示, 刺激间的语义相似性带来了视觉表征冲突, 表明感觉记忆的视觉表征中包含了刺激的语义信息。  相似文献   

15.
●“晕轮效应”。美国心理学家阿希曾做过一个实验:他给被试者一张列有五种品质的表格(聪明、灵巧、勤奋、坚定、热情)要求被试者想象一个具有这五种品质的人,结果被试者普遍把具有这五种品质的人想象为一个友善的人。然而,他把这张表格中“热情”换为“冷酷”。再要求被试者根据这五种品质(聪明、灵巧、勤奋、坚定、冷酷)想象出一  相似文献   

16.
唐晓雨  佟佳庚  于宏  王爱君 《心理学报》2021,53(11):1173-1188
本文采用内-外源性空间线索靶子范式, 操控内源性线索有效性(有效线索、无效线索)、外源性线索有效性(有效线索、无效线索)、目标刺激类型(视觉刺激、听觉刺激、视听觉刺激)三个自变量。通过两个不同任务难度的实验(实验1: 简单定位任务; 实验2: 复杂辨别任务)来考察内外源性空间注意对多感觉整合的影响。两个实验结果均发现外源性空间注意显著减弱了多感觉整合效应, 内源性空间注意没有显著增强多感觉整合效应; 实验2中还发现了内源性空间注意会对外源性空间注意减弱多感觉整合效应产生影响。结果表明, 与内源性空间注意不同, 外源性空间注意对多感觉整合的影响不易受任务难度的调控; 当任务较难时内源性空间注意会影响外源性空间注意减弱多感觉整合效应的过程。由此推测, 内外源性空间注意对多感觉整合的调节并非彼此独立、而是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17.
一夜睡眠剥夺对大学生短时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研究了一夜睡眠剥夺对大学生短时记忆的影响。我们在动物身上也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睡眠剥夺对于动物的短时记忆也可能有不利影响,其跳台模式短时记忆受损程度的大小与睡眠剥夺时间的长短有关系。本研究比较了一夜睡眠剥夺对于青年人五项分测验短时记忆的影响,其目的是为探讨睡眠与记忆的关系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刚刚开门的大阅览室里,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心理学家就进去拿椅子坐在他或她的旁边。试验进行了整整80个人次,结果证明,在一个只有两位读者的空旷的阅览室里,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自己坐下。在心理学家坐在他们身边后,被试验者不知道这是在做实验,更多的人很快就默默地远离到别处坐下,有人则干脆明确表明:“你想干什么?”  相似文献   

19.
多感觉整合的时间再校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通道刺激的时间同步性是多感觉整合的必要条件, 但是由于刺激物理传导与神经传导的差异, 它们在时间上并非完全匹配。时间再校准指大脑能够适应跨通道刺激间很短的时间延迟的现象, 反映了多感觉整合在时间维度上的可塑性, 表现为适应相继呈现的跨通道刺激后, 主观同时点向时间延迟方向的偏移。本文主要介绍了时间再校准的通道效应与潜在机制, 其初始加工阶段, 它与刺激内容加工的关系及主要的影响因素。今后的研究应当进一步探索时间再校准能否发生于早期加工阶段, 检验其认知过程是否具有双向性, 探讨空间选择性注意的作用, 并结合神经机制的研究, 从综合的视角进行更完善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以单侧视野投射和似动技术研究再视效应与刺激类别、大脑投射半球的关系。实验采用完全的被试内设计 ,共有 1 6名被试参加了实验。实验结果分析表明 ,图形、英文字母和汉字三种刺激材料的命名反应时之间有显著差异。再视效应在三种刺激类型中均存在且无大小差异 ;由于刺激集较小 ,启动效应值较小 ,但在三种刺激类型之间却差异显著。这一结果证实了再视效应与启动效应在机制上的差异性。再视效应是物体特异性的 ,仅与物体的时空连续性有关 ;启动效应则与物体的具体特征和语意关系有关。由于本实验中采用实验范式的限制 ,大脑半球投射位置对再视效应和启动效应的影响较为复杂 ,在本文的总体讨论中 ,提出了目标刺激加工半球、启动、再视机制对反应时和启动、再视效应大小影响的综合矩阵 ,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较为满意的解释 ,并进一步证实了再视机制的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