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后见之明偏差是一种人类认知自我中心。后见之明偏差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尤其是其应用价值更不容低估。研究1采用回忆型和假定型研究范式考察听觉领域是否存在后见之明偏差;研究2采用回忆型研究范式,从需要角度考察奖励性动机对去除听觉后见之明偏差的作用。研究发现:听觉领域存在后见之明偏差;两种研究范式的后见之明偏差不存在差异;奖励性动机并不能消除听觉后见之明偏差。  相似文献   

2.
学者们研究《鬼神之明》时,无论是肯定、部分肯定还是否定简文与墨家的关系,均多围绕墨家展开讨论。运用同样的逻辑进行分析,《鬼神之明》也可以是儒家的佚文或儒家别派的作品。春秋战国时期怀疑鬼神的公正、能力,甚至怀疑鬼神存在者并不鲜见,可见《鬼神之明》中"鬼神有所明有所不明"的思想不属墨家特有,而是春秋战国时期不少有识之士的共同看法,因而仅仅凭借"鬼神"思想来判定学派属性是靠不住的。当今学界判定学派属性,出现"鬼神"观念便联想与墨家有关,于是使用各种方法加以论证,甚至不惜"削足适履"。这种思维定式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考察法律决策中消极结果严重程度及消除策略对后见偏差的影响。实验采用3(严重程度:轻微损害、中度损害、严重损害)×3(有无策略:后见组、分散注意组、指导组)两因素被试间设计。采用自编两个案例及问卷测查法律决策中后见效应的差异,实验结果发现,后见偏差的强度随着事件消极结果严重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强。在消极结果的严重损害程度下,产生出最大的后见偏差。同时,两种策略指导都能够有效减少法律决策中的后见偏差。  相似文献   

4.
考察法律决策中案件自我相关对后见偏差的影响以及减少后见效应的策略.实验采用3(有无策略:后见组、分散注意组、指导组)×3(间接相关:无相关、积极相关、消极相关)两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采用自编两个案例及问卷测查法律决策中的后见效应.实验结果发现,与积极相关和无相关的决策结果相比,在消极相关情境下更多的模拟法官认为法律案件中被告的行为存在过错,且所评定的过错严重程度更高.在法律决策中,案件的间接自我相关性会使后见效应对于被告过错的认定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两种策略都能够有效减少法律决策中的后见偏差.  相似文献   

5.
彭慰慰 《心理科学》2012,35(2):498-502
考察模拟法官决策中心理控制源对后见偏差的影响。实验采用2(心理控制源:外控型、内控型)×3(有无策略:后见组、分散注意组、指导组)两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采用自编两个案例及问卷测查模拟法官决策中后见效应的差异。实验结果发现,不同心理控制源是导致模拟法官决策中后见偏差存在差异的影响因素。同时,两种策略都能够有效减少模拟法官决策中的后见偏差。  相似文献   

6.
《楞严经》在晚明的流行,其主要表现形态是大量注解的出现。对《楞严经》的异彩纷呈的诠释,又是与这一时期的佛教复兴运动联系在一起的。本文以《楞严经》的诠释为中心,通过对晚明"《楞严》之诤"这一佛教思想史"事件"的梳理,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示《楞严经》的历史"境遇",并以此关照晚明时期佛教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反应重复量对反应抑制后效应的影响。采用停止信号范式,让被试完成不同反应重复量的反应抑制任务。结果显示,总的来说反应重复量因素和重复类型因素的主效应都显著;信号抑制条件下重复一次后比重复三次后无信号试次反应时要显著地长,但都与总的无信号试次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信号反应条件下重复三次后与重复一次后无信号试次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但都比总的无信号试次反应时显著地长。结果表明,不同反应重复量反应抑制后效应在信号抑制条件下既有认知控制调整也有自动化记忆提取,在信号反应条件下仅存在认知控制的执行加工。  相似文献   

8.
个性与人们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选择与人格相匹配的职业锚,不仅有助于个体合理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而且组织也可以人员优化组合,从而提高组织绩效。本文以A型人格作为人格测量指标,选取“80后”大学生员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深入探讨了A型人格与职业锚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A型人格与“80后”大学生员工自主型、创业型、技术型与挑战型的职业锚存在正相关,与挑战型和自主型职业锚有因果关系,其中时间紧迫感(CH)维度对挑战型职业锚有预测作用,竞争不耐烦(TH)维度对自主型职业锚有预测作用。具有A型人格的“80后”大学生员工非常适合创业和自主型的工作。B型较适合选择管理型与安全型的职业锚以发展自身的职业道路。本文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和对策,帮助“80后”大学生员工设计符合自身个性的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9.
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指的是记忆材料与自我相联系时的记忆效果显著优于其他编码条件。自我对记忆的促进作用,存在多种理论解释,最主要的有:精细加工说,组织加工说以及双过程说。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为应用脑功能成像技术对自我进行脑定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情节记忆的HERA模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目前,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同文化差异研究相结合,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0.
独立型与依赖型自我:Markus等的自我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arkus认为不同的文化系统即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文化将对应不同的自我结构:独立型自我和依赖型自我,而不同的自我结构可以解释预测个体在情绪、认知、动机等方面的差异。Markus等人的研究结果引人注目,同时也受到了相当多的质疑和批判。该文系统综述了这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服务质量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服务日渐成为企业关键的竞争要素之一,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开始以消费者为中心,重视服务质量,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文章概括了服务的概念及特性、服务质量的概念、服务质量要素的研究状况和服务质量接受区间的应用,并简要说明了文化对服务质量要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usceptibility to two similar forms of memory distortion: the misinformation effect and hindsight bias. The misinformation effect occurs when individuals witness an event, are provided with misinformation, and recall the original event a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the misinformation. Hindsight bias occurs when individuals make judgments, are provided with feedback, and recall their original judgments as being more similar to the feedback than they actually were. Seventy-five participants completed a misinformation task, a hindsight bias task, and several individual difference measures related to memory distortions.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misinformation effect and hindsight bias, and the misinformation effect and hindsight bia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one another. Although the misinformation effect and hindsight bias are measured with similar designs, and both are predicted by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suggests these phenomena result from somewhat different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4.
无意识认知的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了无意识认知的研究历程和特点,其中着重阐述了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两个领域,并评述了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在研究历程、特点和理论三方面的相似点,在此基础上表达了对无意识认知领域的整合趋势的期待。  相似文献   

15.
记忆研究的新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记忆心理学实验研究,其理念是数量取向的,将记忆隐喻为储藏室;而在近期,记忆研究的理念正朝着准确取向转变,关注记忆是否与实际对应符合。文章对准确取向记忆研究的基本特征予以归纳和分析,并对其涉及的现象、问题和理论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记忆提取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明  陈骐 《心理科学进展》2002,10(2):133-146
该文从3个方面回顾了记忆提取研究领域内的最新进展:(1)记忆编码和提取之间的关系,主要针对提取过程的自动性和控制性及相应的神经机制进行了讨论;(2)基于记忆提取的抑制机制,主要涉及指向性遗忘、提取-练习范式的研究及负启动范式在记忆提取研究中的应用;(3)工作记忆能力与记忆提取之间的关系,主要集中于工作记忆能力与控制性记忆提取及记忆提取中的抑制机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短时记忆提取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崇好  黄希庭 《心理科学》1999,22(4):302-304
该实验操作探测数字在记忆集中的位置来研究短时记忆的提取机制。结果发现:用Sternberg范式研究短时记忆提取机制存在缺限:操作记忆集不能反映被试的搜索过程。该研究显示:短时记忆的提取不是以自始至终或平行扫描为前提。短时记忆的提取机制受记忆集大小的影响较大。记忆集小于3时,短时记忆的提取是系列自中断扫描;记忆集大于3时,短时记忆的提取以记忆项目的痕迹强度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