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神学术语里,有“三位一体”的说法,即天主有三位,且同属一体。第一位是圣父(基督教称耶和华),第二位是圣子(耶稣),第三位是圣神(基督教称圣灵)。三位彼此间互有区别,而同时又是共属一性一体,无大无小,无先无后的一个天主而不是三个天主,一个天主有三位而不是一位。  相似文献   

2.
教会所信仰的天主是三位一体的天主,即第一位天主圣父,第二位天主圣子,第三位天主圣神。三位一体的天主不是三个天主,而是一个天主有三位。三位即有联系,又有区别。就是说:父、子、圣神享有同一的天主性,即本性上是同一的天主;但位格却彼此独立,即父不是子,子不是父.圣神不是父或子。天主三位之间的关系是爱的共融关系。由于爱,父生了子,子又将这种爱反馈给父,父与子之间的互爱共发了圣神,所以,天主的本质就是爱。  相似文献   

3.
圣三节     
圣三是天主一体三位的简称。一而三、三而一对人的逻辑思维是一种矛盾而不可理解的。在教会历史中,虽然有许多神学家在这方面殚精竭虑,做了很多研究,但至今仍然没有提供一套通俗易懂的圣三道理。尽管如此,三位一体的教义仍是我们天主教信仰的基础。今天教会庆祝圣三节,不是要我们去探究这端超越理性的信理,而是鼓励我们用生活去表达圣三的奥迹。 在基督徒的生命里有双重圣三影迹,一前影:是指隐藏于以三位一体的天主的肖像所造的人之生命内的理智,感情和意志。它是以上智创造宇宙万物并主宰万物的父和出自父的派遣、不畏千辛万苦,…  相似文献   

4.
三位一体神学是基督教最核心和艰深的教义.早期基督教思想家历经四个世纪的探索,始在公元381年达成三一神学的正统表达,是为"尼西亚-康士坦丁堡信经".本文论述了存在于早期基督教三一神学中的东方进路("内在三一")和西方进路("经世三一")的张力,以及东西方在三一神学问题上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角力.本文深入分析了三一神学之争中东西方基督教的概念性误读,即所谓的ousia/hypostasisi和homoousia/homoiousia之争.由此,本文指出早期基督教在"三位格"和"一本质"之间所保持的适当张力,以及蕴合在三位一体问题中的辩证运思.  相似文献   

5.
天主只有一个。一个天主包含三位:圣父、圣子、圣神。圣父是天主,圣子是天主,圣神也是天主。按理说,圣父、圣子、圣神应该是三个天主,但天主教信条却说"天主只有一个"。这个理智无法接受的神学难题,曾困扰过无数教友、神父、主教和神学家。一天  相似文献   

6.
胡应强 《天风》2006,(7):30-34
如果说神学是教会在思考,那么和好神学就是中国宗派后教会的神学思考之一。和好神学源于中国基督教会已经并仍将身体力行的宗派后合一的实践。因此,和好神学也是中国教会从宗派后合一的层面对基督教信仰所寻求的理解。和好神学立足圣经,突出神人和好是贯穿整本圣经的中心思想,因此,也是高举圣经权威的中国基督教神学的永恒主题。和好神学从本体论的角度阐释了三位一体的神是人神和好、人人和睦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源头、动力和终极目标;道成肉身的宇宙的基督是一位有志于、也有能力实现神人和好的基督;神更盼望人人成为实现神人和好的有责任且负责任的自我;神人和好也符合教会的本质——团契 (KOINONIA),即指神与人、人与人以及人和自然之间和好的生命关系。因此,和好神学主张建立有中国宗派后合一特色的教会论;在终极论上,和好神学更从和好的主题出发,满怀信心地展望,世界的终极不是毁灭,而是到日期满足的时候,万有在基督里同归于一。总之,和好神学能帮助中国基督徒树立正确的基督观, 教会观,促进中国基督教会的宗派后合一,为中国基督教正在推进的神学思想建设指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我们所信仰的天主,是三位一体的天主。三位一体的天主是我们信仰的中心。天主唯一,但有三位——圣父、圣子、圣神。三位各有自己的特殊工作或使命。圣父的工作是创造,圣子的工作是救赎,圣神的工作是圣化。虽有分工,但又合作,且一直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解放神学 解放神学是对基督教神学的一种新的系统阐释。传统上,基督教神学历来是按照基督教教义的三项信条来阐明它的观点的。这些条款所阐明的信念为:(1)上帝是天和地、精神和物质的创造者;(2)由于人类背离创世初衷而堕落,救赎成为必要,并通过耶稣基督而实现;(3)人类圣洁和完美来自圣灵的不断显现和天国的降临地上。简而言之,基督教神学由创世、救赎和圣洁(或完美)三条教义所组成。  相似文献   

9.
石敏敏 《宗教学研究》2008,2(1):122-126
本文讨论了现代基督教三位一体神学的巴特和托伦斯的基本框架.从三个方面阐释了其上帝观的基本内容(1)自我启示的上帝与内在三一/经世三一的关系;(2)内在三一/经世三一和homoousia(本质同一)的关系;(3)现代基督教上帝观与古典基督教上帝观的视界融合.  相似文献   

10.
我希望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以后,一个新型的中国基督教,一个讲理智的,一个分清是非并有敏锐的是非感的中国基督教,一个高举基督也高举道德的中国基督教,介绍一位很美、很同情人类的爱的上帝而不是一个残暴的上帝的中国基督教,一个意气风发的中国基督教,将在东方地平线上升起。这个基督教对全世界将会带来重要的信息。我们的前瞻和远景是这样的一个中国教会,它的神学思想是丰富的,不反理性的,比较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它能帮助信徒树立比较和谐和言之成理的信仰和见证。这样的神学思想将受到国人特别是知识界以及国际基督教的重视和倾听,他们将乐于和我们平等对话和交流,不再轻视我们而说“中国没有神学”。我深信,能认识神学思想建设的迫切性,愿为这一远景而献身的基督门徒将会越来越多。──丁光训  相似文献   

11.
天主教信仰的是全能、全知、全善、至公、唯一的真天主。唯一的真天主却有三位,即圣父、圣子、圣神。但天主三位并不分割同一的天主性,而每位都是整个的天主:父享有与子一样的天主性,子享有与父一样的天主性,圣神享有与父和子一样的天主性,即本性是同一的天主。(新要理253)同样,同一的天主性并不影响彼此之间位格的区别:父不是子,子不是父,圣神不是父或子,而每一位都是一个“自立体”。下面谈谈在救恩史中的天主圣神:  相似文献   

12.
游士丁     
游士丁是第二世纪的希腊教父。著名的基督教思想家,护教家和殉道者。在教会历史上,传统称其为“殉道者游士丁”(Justin martyr)。他是使徒后时期用希腊哲学思想阐述基督教信仰的先驱,是基督教历史上第一位引导西方“博士”来朝拜耶稣的伯利恒之星。同时他又是一位杰出的反异端战士。他的神学著述和护教作品对后世基督教神学思想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也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古代教会的宝贵文献。  相似文献   

13.
上帝论是基督教神学教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帝论的主要命题之一是三位一体论,或称三一论。基督教认为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上帝是一神,即上帝只有一个本体,同时上帝又具有三个位格,即圣父、圣子、圣灵。在早期教会时期,基督教的这种上帝观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许多争论,至今在基督教的不同教会之间,仍然存在有关三一论的一些分歧。例如东派教会认为圣灵只从圣父流出,而西派教会则主张圣灵从圣父和圣子流出。  相似文献   

14.
陈跃鑫 《天风》2013,(12):35-37
历经两千多年的基督教神学,集几个时代、许多国家地区的神学思想精华于一体,交融辉映,从而产生了今日基督教神学之丰富性。当然,基督教传到了中国,作为一种强势的基督教文化,与有着五千年历史积淀的浑厚中国文化相遇时,不可避免的也是可以预见的是基督教神学与中国文化的接触、碰撞,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于基督教信仰来说,家庭不只是一个神学的讨论对象,也不只是一个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是基督教的核心价值,是基督教神学的主旋律。甚至可以说,基督教信仰就是关于家庭的形而上学。基督教信仰圣父、圣子与圣灵,与此同时,他们又是同一个本体。因此,三位一体,就是上帝的三个位格在爱中的共融与合  相似文献   

16.
赵紫宸(1888-1979)是20世纪中国基督教一位杰出的神学家、神学教育家、基督徒作家、诗人、圣诗作者和著名的教会领袖。他学贯中西,一生致力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致力于创建中国的基督教神学。他的神学是其在自己的文化、社会、政治处境中信仰寻求相关性解释的产物。另一方面,在其处境神学的思考中,他又努力寻求基督教的独特性。在其构建中国基督教神学的努力中,他清楚自己中国基督徒的身份认同,他是基督徒,更是中国人。他竭力要说明的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也应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因此多一个基督徒,并不会少一个中国人。基督与中国、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神与人、宗教与伦理是其神学运思的两个焦点,通过这样的神学思考,他试图构建一个为人生为社会的基督教。他的这种努力也表明一个真正的中国基督徒可以也应该有双重的效忠。  相似文献   

17.
基督教在华传教运动的流行口号之一,就是"神学院校是整个宣教事业的冠冕"。如此说来,1949年前以燕京大学宗教学院为代表的一众具有大学及大学以上程度的神学高等学府,就是这顶"冠冕上的明珠"。如基督教传入中国一样,基督教神学教育中国化(此前也称本色化、本土化、处境化、在地化等)是一个漫长且曲折的过程,其间有缓行期、加速期;也有停滞期、倒退期。神学教育中国化进程集中折射并且有力塑造了基督教中国化进程。神学教育中国化的研究,是基督教中国化研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还对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中国化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二、韩国基督教的民众神学在波士顿大学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上,韩国访问学者崔希安(Hee An Choi)女士的演讲,令人印象深刻。她演讲的主题是韩国基督教的民众神学。首先,崔希安女士开宗明义,解释韩国民众神学(Minjung Theology)的两个主题词:民众和恨。民众的本义是指草根阶层。但在当代韩国是指无产阶级,受压迫的人。韩国有一位著名牧师说:民众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16,(5)
正在上一篇中,我们已经谈论到神学与基督教传统的问题。下面我们将对这一问题继续进行讨论。如果说任何一个神学都是处境性的话,那么,神学的处境性是离不开基督教传统的。在传统的神学中,神学的资源有两个:圣经和传统。处境神学的思考在这两个资源之外加上了"经验"作为神学的第三个资源。如此看  相似文献   

20.
正一般来说,在基督教神学中,对神学与经验的关系有两种基本的看法:一是认为经验为基督教神学提供了一个基本资源,另一是认为基督教神学提供了一个解释的架构,以诠释人类的经验。传统或古典的神学将神学看为某种纯客观的关于信仰的科学,其是基于两个神学资源——圣经和传统——对基督教信仰加以反思,并认为神学的内容是从不改变的,是在文化之上的。随着处境神学的提倡,经验作为一个新的神学资源而得到承认。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